配色: 字号:
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设计
2022-12-01 | 阅:  转:  |  分享 
  
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设计

第一节 综合防尘设施设计

一、粉尘监测

定期测定矿井粉尘浓度和分散度,以便及时了解井下粉尘的情况、防尘措施的执行效果,发现存在问题,指导矿井进一步提高和改进防尘工作。

1、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

粉尘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如下:

类别 生产工艺 测尘点布置 回采

工作

面 采煤机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 回风侧10~15m处 司机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工移架、回柱放顶刮板输送机、司机操作刨煤机、工作面爆破处 在工人作业的地点 风镐、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工作面顺槽钻机钻孔、煤电钻打眼、薄煤层刨煤机落煤 在回风侧3~5m处 掘进

工作

面 掘进机作业、机械装岩、人工装岩、刷帮、挑顶、拉底 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处 掘进机司机操作掘进机、砌碹、切割联络眼、工作面爆破作业 在工人作业地点 风钻、电煤钻打眼、打眼与装岩机同时作业 距作业地点3~5m处巷道中部 锚喷 打眼、打锚杆、喷浆、搅拌上料、装卸料 距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处 转载

点 刮板输送机作业、带式输送机作业、装煤(岩)点及翻罐笼 回风侧5~10m处 翻罐笼司机和放煤工人作业、人工装卸料 作业人员作业地点 井下

其他

场所 地质刻槽、维修巷道 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 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硐室等处工人作业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地面

作业

场所 地面煤仓等处进行生产作业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2、呼吸性粉尘浓度监测应在正常生产时段进行,呼吸性粉尘可采用定点或个体方法进行。监测周期如下:





监测种类 监测地点 监测周期 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 采、煤(剥)工作面 3个月1次 其他地点 6个月1次 定点呼吸性粉尘 1个月1次 粉尘分散度 6个月1次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6个月1次 3、粉尘监测人员及设备要求如下:

测尘点数量 测尘人员数量 测尘仪器数量 〈20 ≥1人 ≥2台 20~40 ≥2人 ≥4台 40~60 ≥3人 ≥6台 〉60 ≥4人 ≥8台 地面作业场所 ≥2人 ≥4台 二、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

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要求,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

粉尘种类 游离Si02含量(%) 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煤尘 ≤5 5.0 岩尘 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 0.2 水泥尘 <10 1.5 三、防尘设施、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

1、水源

煤矿井下防尘用水系统采用的是消防与洒水合一的给水系统。



井下消防洒水利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作为其供水水源,由地面设置的消防洒水水池直接供给。地面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水池一座300m3;井下消防、洒水用水水池一座,2×200m3。其坐标为:X= 4424996 ,Y= 38536634, Z=1293.9,两水池均与井下供水管网形成系统。水池有防冻和防护措施,能够保证井下四季用水需求。

防尘用水水质符合如下要求:

序号 项目 标准 1 悬浮物含量 ≤30mg/L 2 悬浮物颗粒 <0.3mm 3 PH值 6.5—8.5 4 总大肠菌群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5 粪大肠菌群 每100mI水样中不得检出 2、防尘管路系统

井下用水经过井筒敷设的消防洒水管路系统输送到井下各个用水地点,消防栓出口压力一般在0.35~0.5MPa,洒水水压一般0.3~0.5MPa左右。供水系统的水压由井筒的静压产生。井下防尘用水量为7.37m3∕h。

防尘管路系统设计应满足井下所有作业区域及各类转载点,运输巷道、水式隔爆设施等用水的输水要求,长度大于70m的巷道应设防尘专用管路,管路系统用水终端出水口水压应不低于2MPa。

井下消防、洒水管材选用无缝钢管和水煤气输送管,井筒采用D100无缝钢管,大巷采用D100无缝钢管,采区采用D50无缝钢管,防尘输水管均能承受不低于5MPa内压力。

管路敷设平直,沿巷道侧壁设或设支墩沿地板敷设,距地面高度均不小于30cm,管路全程防锈处理,拐弯处设弯头,避免拐死弯。

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DN50支管阀门,阀门后安装快速管接头。

距工作面不超过50m处管路上安设水压表和水质过滤设备,过滤网不低于120目。

(二)安设防尘设备、采取防尘措施

1、为净化井下的空气,在以下位置设置风流净化水幕;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距工作面出口50m处各一组。在进风大巷及掘进头各一组。距离锚喷作业点下风流方向30m及80m处各设置一组。在装煤点下风侧20m处设置一组。运输巷道内设置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

2、矿井安设如下防尘、降尘设备:

1)、掘进井巷和硐室时,采用湿式钻眼,安设巷道冲洗降尘设备冲洗井壁巷帮,使用水炮泥,爆破过程中采用高压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8MPa)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法措施。

2)、在煤、岩层中钻孔,采取湿式作业。

3)、采煤机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压力不得低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4MPa;液压支架安装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实现降柱、移架同步喷雾;破碎机安装防尘罩,并加装喷雾装置净化。掘进机掘进作业时,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构成的综合防尘系统,并对掘进头含尘气流进行有效控制。

4)、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安设喷雾装置,作业时进行喷雾尘且喷雾压力不得低于8MPa。

5)、根据地质报告提供,10号煤原煤水分(Mad)为9.8%、大于5%,5煤原煤水分为9.8%,大于5%,1煤原煤水分为9.2%,大于5%,本矿井煤层不考虑煤层注水。防止煤尘飞扬的措施。

6)、锚喷支护防尘。打锚杆眼实施湿式钻孔。锚喷支护作业时,沙石混合料颗粒的粒径不得超过15mm,且在下井前洒水预湿。距离锚喷作业点下风流方向30m及80m处,各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且喷射混凝土时工作地点应采用除尘器抽尘净化。

7)、各转载点应实施喷雾降尘(喷雾压力应大于0.7MPa)措施。在装煤点下风侧20m处,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运输巷道内应设置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

8)、生产系统防尘系统:由水池引水,敷设DN25镀锌钢管洒水管网,在储煤场和各转载点设置喷雾装置。洒水管采用DN25镀锌钢管,喷雾喷头采用武安—4型,4个一组,压力胶管采用DN25,在储煤场经常洒水,周围种植树木。

3、加强个体防护:易产生粉尘地点的工作人员配发8822P2式防尘口罩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井下在从事粉尘地点工作的人员还应定期调换工种,以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第二节 噪声危害防护设施设计

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要求,煤矿作业场所噪声危害判定标准:煤矿作业场所从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小时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小时的,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声级限值,最高不得超过115 dB(A)。

一、地面噪声

地面噪声源主要有主井、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锅炉房和地面生产系统等设施。

噪声如果超过85dB(A),主井绞车房应设计单独司机操作室,顶板悬挂由海绵制成的吸声体,室内面层用弹性壁布覆盖,用80mm的超细玻璃棉填充,并在此面层后,留50mm空气层;设置双层玻璃门窗。

通风机和空压机产生的噪声属空气动力性中低频噪声、衰减慢、传播远。噪声如果超过85dB(A),在空压机房,顶板悬挂由海绵制成的吸声体,室内面层用矿棉板覆盖,用岩棉填充,并在此面层后,留50mm空气层;设置双层玻璃门窗。空压机操作室顶板悬挂由海绵制成的吸声体,室内面层用弹性壁布覆盖,用80mm的超细玻璃棉填充,并在此面层后,留50mm空气层;设置双层玻璃门窗。空压机噪声如果超过85dB(A)配备相应的消音器。

锅炉房的鼓风机和引风机的噪声也以空气动力性噪声为主,将风机放在减振架上,目的是尽可能有效的减少噪声对外传播。

锅炉房噪声如果超过85dB(A)配备相应的消音器。

如果主通风机通风机,同时在机房—1型耳塞、隔音耳麦。

二、井下噪声

井下噪声源主要为局部通风机和采煤、掘进工作面的设备,以产生机械动力性噪声为主。设计对井下局部通风机配备TB-54-75/25消声器,破碎机选用低噪声破碎机。—1型耳塞、隔音耳麦。

第三节 高温危害防护设施设计

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要求,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0C;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0C。

由于该矿井地温低,地温不超过230C,无高温热害。但随着矿井向深部延深,热害问题可能出现,该矿井要做好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节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设施设计

一、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有毒有害气体井下防护点位置:火区、盲巷、放炮后炮烟消散前,工作面采空区、废弃巷道等。

采样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在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要尽可能靠近作业人员,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作业人员工作时的呼吸带。

由于该矿井煤层有自燃倾向性,应根据需要随时监测。但至少确保:氮氧化物至少每3个月监测一次,硫化氢至少每月监测1次,碳氧化物至少每3个月监测1次。

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限值

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要求,煤矿作业场所主要化学毒物浓度限值如下:



序号 化学毒物名称 最高允许浓度(%) 1 一氧化碳CO 0.0024 2 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 0.00025 3 二氧化碳CO2 0.5 4 硫化氢H2S 0.00066 三、防护设施、措施

1、加强矿井通风,将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在限值以下。

2、工作面采空区,废弃巷道、盲巷应及时封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火区应密闭,并设立警告牌;炮采工作面应设局部通风机,风筒出口距工作面距离不得大于5m,放炮时回风侧挂警戒牌。

3、加强个体防护,为作业区域人员配发ZH--30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个体防护用品。





















献花(0)
+1
(本文系知识资料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