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场管理概述主讲人:xxx(一)知识目标(1)掌握现场管理的概念。(2)掌握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3)了解各国现场管理的基本理念。( 二)能力目标(1)具备识别现场内容的能力。(三)素养目标(1)通过学习现场管理理论,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提升 我国现场管理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学习目标第一节 现场与现场管理行为事件访谈法是由麦克里兰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 统觉法”而提出来的。它通过一系列开放式的问题,利用回顾式探察技术,搜集被访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广义广义的 现场是指企业所有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如生产车间、库房、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狭义狭义的现场是指企业内部直接从事基本或辅助生产活动 的场所,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库房等。人们常说的现场一般是指狭义的现场,有时又称为生产现场。一、现场的概述现场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 理论和方法,对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5M1E)和信息等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使其处于良好 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环保和文明的目的。现场管理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场管理是指对企业所有现场作业 活动的管理,包括对生产、经营、办公等各种现场的管理。狭义的现场管理单指对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二、现场管理的概念三、现场管理工作的基 本内容四、现场管理的要求现场管理的核心是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各个要素的整体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五、现场生产运作 系统行为事件访谈法是由麦克里兰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法”而提出来的。它通过一系列开放式的问题,利用回顾式探察技术,搜集被访 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一)顾客的参与程度根据顾客的参与程度,可将服务过程划分为顾客参与(直接服务)和顾客 不参与(间接服务)的服务过程。(二)顾客需求变化的程度根据顾客需求变化的程度,可将服务划分为顾客需求稳定和顾客需求多变的服务。六、 服务现场管理1324(一)服务规范服务规范来源于服务管理过程的要求,既代表服务的质量标准,也代表企业对顾客的承诺。(二)服务提供规 范服务提供过程中涉及的管理活动,包括业务咨询、业务办理、服务评价、顾客投诉处理、服务补救等。三)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规范服务现场管理过 程的质量是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瞬间形成的,因此比较难以测量和控制。(四)服务现场管理资源配置在服务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服务过程的要求 ,为服务现场配置服务环境、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等方面的必要资源。七、服务现场管理过程设计第二节 现场管理理论溯源最早的生产现场称为加 工作坊,每位操作工需要完成从头到尾的所有工序。例如,我国天津杨柳青地区的年画制作,目前还延续了一些手工单件作业的生产方式。现场管理 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法。泰勒对在生产现场中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现场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如何划分等问题进行研究,出 版了专著《车间管理》。1913年,福特公司在其汽车装配厂内安装了第一条汽车流水线,揭开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序幕。福特所创立的“产品标准 化原理”、“作业单纯化原理”以及“移动装配法原理”在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机 械化、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面临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并相应地改变工作方式的机遇和挑战,生产系统的选择、设计、 调整和升级成为生产管理中的新内容,这进一步扩大了现场管理的范围。一、生产方式的变迁与生产管理的沿革“一线管理者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是 美国学者托马斯?艾伯斯,他的观点是:“我们已经跨入一个新时代,企业生产第一线管理者是这个新时代的中心人物。”制造企业的管理结构趋于 流线化、扁平化,架构越来越简单,使得现场管理者管理的权限和范围越来越大,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现场管理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管 理者、助手、专业人员等。“现场低成本改善永恒论”的典型代表是日本学者今井正明,他的观点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部门、人员、现场等,无 论是生产线、工序、车间、工段都存在低成本改善的问题,而且是永恒的、无条件的,改善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是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和规范作业 方法。”二、欧美国家及日本现场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少企业提出和形成了有特色的现场管理方法,如20世纪60年代大 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80年代初南京二机床厂提出的优化现场管理11法和现场管理40条,90年代上海日立的3N4M5S现 场管理法,以及海尔推广的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标准和宗旨的OEC管理法等。这些方法在规范现场作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障 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3年,由中国质量协会牵头,组织国内现场管理专家和优秀企业代表,在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SAC/TC151)的支持下,发布了《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国家标准。该标准的核心是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 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一心、二效、三节”(一心——以顾客为中心;二效——提升效率和效能;三节——节省时间、优化节拍和节约资源 )。三、我国企业现场管理的实践第三节 日本的现场管理(1)日本的企业家认为,一个成功企业的一线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参加并分担企业间竞 争的一部分工作,主动地担负起不断地改善现场的主要责任,把现场的产量(P)、质量(Q)、成本(C)、交货期(D)、安全(S)、环保( E)、士气(M)、培训(T)、信息(I)做好,并把它们作为 “使自己的公司比别的公司做得更好”的现场管理的评价尺度。(2)针对现场 的整治工作,提出改善现场管理的“三重点”:一是要求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视现场为“战场”,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现场, 主动地、及时地解决现场的各种问题;二是注意建立现场管理的各种工作保证体系;三是注意现场的改善,必须坚持从安全与5S做起,提高现场管 理的水平。(3)在不断改善现场管理的过程中,日本企业家始终把人的管理放在重要的地位。(4)针对在开展5S管理活动过程中,现场管理技 法比较薄弱、精神因素的比重过高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和开发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定置管理、价 值工程(VE)、工业工程(IE)和精益生产法等,使以现场整治为中心(即开展5S管理活动)的现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使各项专 项管理方法在现场落到实处,并形成一个协调严密、管理科学的系统。(5)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现场管理者素质的迅速提高和中层、高层部 分管理权力的下放,以往由中层或高层管理者考虑的问题需要由现场小组来解决。(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准时化生产 方式,已被当作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而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一、日本现场管理的主要理念日本企业现场管理具有人性化、封闭式、定量式和高效性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5S管理第二,三现主义的工作作风第三,独特的人员管理制度第四,质量至上的质量控制方式第五,可视化管理第六,永无止境的改善二、日本现场管理的主要特点三、日本现场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谢谢聆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