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2022-12-03 | 阅:  转:  |  分享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pīng bà chuān dài hú dié

( ) ( ) ( )

jìng lǐ yóu xì yáo huàng

( )( ) ( )

二. 组组看: 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生字,写在括号里:

平 ( ) 召 ( )

胡 ( ) 同 ( )

且 ( ) 戈 ( )

白族 傣族 瑶族 苗族 维吾尔族

泼水节 火把节 盘王节 库耳班节 花山节

五、课后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我们的民族小学

?????????????? 不同民族----装扮美丽

????????????? ?上课----------小动物

?????????????? 玩耍----------小动物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错别字门诊1、我家的房子是座北潮南的。?????????????????? (???????? )2、放学了,小朋友们在草坪上玩要。???????????? (???????? )3、小猫什么时候能学会钩鱼呢????????????????? (???????? )4、在草丛中,我发现了一此蒲公英的种子。?????? (???????? )大自然是多么地美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大自然,我们将失去很多乐趣。请你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爬天都峰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 3、学会生字。掌握暑假、似乎、犹豫、终于 、纪念、鼓舞、决心、居然、手脚并用、白发苍苍等词语。练习用“……比……”、“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一、导入: ???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告诉老师,课文写了哪些人爬天都峰?爬上去了吗? ??? 2、他们是不是很轻松地爬上了天都峰?是怎么爬的?谁来说一说?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 1、指读,思考: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 2、看投影或图片: ???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下面请看:这就是天都峰,它是黄山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接近90度。请大家仔细看图,看能不能用一两个字总结一下天都峰的特点(给你的印象)?(板书:高、陡) ??? 3、下面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找出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说明天都峰的高、陡,把它画出来? ??? 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从以下两点理解: ??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 A 我是怎么观察天都峰的?(抬头望)为什么要“抬头望”?(高、陡) ??? B 这句话中有两个语气词?谁能找出来?(啊 、哩) ??? “啊 和哩”这两个词表达了“我”的惊叹,那么“我”在惊叹什么? ??? C 峰顶这么高,高得仿佛怎么样?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在云彩上面呢!) ??? ②、面对险峻的天都峰,“我”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一读。 ??????? (板书:能爬上吗?) ??? ③、教师引读:是啊!“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学 生接读“从天上挂下来的,”教师引读:“真叫人??”生:“发颤!” ??????? (板书:挂下来? 发颤) ??? A “笔陡”是什么意思?(教师以简笔画演示:笔直陡峭,仿佛从天上挂下来) ??? B? “发颤”说明了什么?“我”为什么“发颤”? ???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略) ??? 1、总结过渡: ??? ①、天都峰如此险峻,所以“我”心里有点害怕“发颤”,也难怪“我”有的怀疑:自己能爬上天都峰吗? ??? ②、下面听老师读课文(三、四、五段),想一想: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板书:不再犹豫) ??? A 犹豫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大家?(拿不定主意) ??? B“我” 面对险峻的天都峰,不知道能不能爬上去,所以拿不定主意。想一想,面对困难,你犹豫过吗?谁来用“犹豫”造个句子?(提前造好) ??? 2、这时,“我”和一位不认识的老爷爷相遇了。 ??? 3、当老爷爷碰到我时,他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4、“我”又是怎么问老爷爷的? ??? 5、 这两句话中都有“也来”这个词,两个“也来”说明“我”老爷爷都是怎么想的呢: ??? 6、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到:老爷爷和“我”互相佩服,都很惊讶。 ??? 7、指名再读“我”和老爷爷的话。 ??? 4、讲读六、七自然段 ??? 1、默读,思考:“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结果怎么样? ??? 2、 引导:“我”奋力向上爬着,老爷爷肯定也是在奋力攀登,“奋力”是什么 意思?(充分鼓起劲儿来。课文中指努力向上攀登) ? 3、请你画出能够说明“我”奋力攀登的词。 ???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一会儿……? 手脚并用? 爬呀爬? 终于 ??? 4、奋力攀登的结果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有关课文?(第七节) 、学习八、九自然段 ??? 1、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经过奋力的攀登,我们(板书):终于到了天都峰的最险处鲫鱼背这个地方,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8、9自然断, ??? 思考: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 2、分角色朗读 ??? 3、看投影片(或小黑板,用不同颜色笔分开):老爷爷和“我”互相道谢的话。 ??? 4、读老爷爷的话,“居然”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果然吗?能换成什么词? (居然: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险峻的天都峰,表示出乎意料,可换成“竟然”) ??? 5、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我”? ??? 6、读“我”的话,我为什么要谢谢老爷爷? ??? 6、学习最后一节 ?1、这时,爸爸部怎么说的呢?指名朗读最后一节。 ??? 2、“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板书:汲取力量) ??? 3、这一老一素不相识,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 4、学生自由发言。 ??? 7、复习,看板书,简单小结 九、发言: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 (只要有决心, 有信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在 与人相处中,同 学之间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相机板书。 ()总结

???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 (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课堂??? 1.组词。

??? 陡(??? )? 乎(??? )? 攀(??? )? 思(??? )

??? 级(??? )? 颤(??? )? 勇(??? )? 取(??? )

??? 2.理解词语。

??? 笔陡:

??? 奋力:

???   终于:

鼓舞: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3)在背诵中积累。(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学习新生字。  、作业:背诵古诗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言、家、定。 背诵古诗1、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展示孩子们制作的与秋天相关的书签、贺卡和图画。2、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予以表扬,评选优秀作品。1)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学案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

(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二、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生汇报学习情况

A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思)

B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情。)

C灰雀失踪后,? 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

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

3、指导书写:散、胸、或、低。?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

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

2、课件出示:3、5、7、9自然段,请学生再读列宁说的话。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

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4、6、8、10自然段)

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重点探究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

课件出示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问:这2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 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2个问题。

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

4、看课件,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

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四、课堂检测

(1)灰雀在枝头( )唱歌,( )惹人喜爱。

(2)老奶奶( )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呀!”

(3)童第周( )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 )成功了。

五、课后作业

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6、小摄影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对话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二、预习学案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导学案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老师做简单的板书。板书顺序按同学发言的前后顺序。  (1.小男孩为什么要扔纸团给高尔基?   2.为什么高尔基看了纸条上的内容后同意小男孩进来?   3.小男孩进到高尔基办公室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   4.小男孩为什么哭着跑了?   5.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6.高尔基为什么对待“小摄影师”和真正的摄影师态度不同?)  为什么扔纸团? 在出示附板书时,

  为什么同意进? 不标序号,顺序可以   为什么听吩咐? 是乱的。   为什么跑?   为什么喊?   为什么态度不同 二、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质量,下面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把问题条理一下,可标上序号,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  1.请一名同学读1—5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一、二个问题。   (1)先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2)汇报交流:   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高尔基是一位大作家,他既要看书又要写作,因此工作很忙。工作人员不让外人随便出入是怕打扰高尔基的工作,打断他的创作灵感。但是,高尔基一旦知道小摄影师来此的意图后,一定会同意他进去的,因为,孩子们了解高尔基,敬佩高尔基。另外,小男孩采用“扔纸团”的办法说明他很机智。   摄影出示纸条上的内容:“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前两句话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因此,高尔基同意放他进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板书:扔纸团 放他进  2.自由读6—11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三、四、五个问题。   (1)三人一组讨论,一个人说一个问题,说的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2)按小组在班上交流汇报,可以说可以读。   投影出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从“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一方面小男孩在调整相机的角度,解决采光等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做着准备;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多次调整高尔基的坐姿。由此可见,小男孩对此拍照十分重视和认真。从而也表达了他对高尔基的敬爱之情。时间对于高尔基来讲是宝贵的,是格外珍惜的,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板书:摆弄 微笑   “孩子为什么哭着跑了?”“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这两个问题可以用读的方式汇报。在读“突然”一词时,速度要急而快,说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高尔基一时摸不着头脑,等反应过来,孩子已经哭着跑了,眼前的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跑了?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小男孩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男孩此时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疏忽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十分懊悔,哭着跑了。从高尔基的语言与动作中看出高尔基对孩子的宽容与关爱。”作者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分别写了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中我们体会到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6、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       小摄影师                 有礼貌?七、教学反思

设计完后又仔细的审视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其中"学习引用人物的话,学习对话表述的不同方式"就象一根线一样把本单元的课文紧紧地拴在一起,可是在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一点。本课中出现了对话的好几种形式,应该让孩子好好地去品读理解,并尝试在写作中进行运用。本课课文情节设计简单,应该从课文的整体去把握、加强语言感悟,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反复地品读课文获得情感熏陶真正理解高尔基这位伟大的作家对后一代的关爱之情。第一次的设计,板块不够清晰,老师领着学生思考得东西太多,如对小纸条的解读理解不够深刻,学生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折射出来的东西比较单。

7、奇怪的大石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一、导入新课

???? 1、大家都见过石头吗?那么你们见过的石头没有什么特别的吧?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见一见“奇怪的大石头”。

???? 2、板书课题。

???? 3、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

????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

???? 2、好,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有没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呢?那么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这些生字和词语是不是都认识,请这一排的同学开火车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 3、他们读得对吗?大家一定要注意“坑”“秦”“震”三字的读音,谁来说说它们的特点?

???? 4、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字词读一读。

???? 5、老师再来教教你们写这些字。

???? 6、大家读过了课文,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他小的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从哪里来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奥秘,并且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

??? 三、精读课文

???? 1、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课文到底读得怎么样。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读得好,就向他学习;如果读得不好,就帮助他改正。

???? 2、师生评议。那位同学愿意继续往下读,来与他比一比?指名读3—8自然段,指名读9、10自然段。

???? 3、师生评议。

???? 4、读过了课文,你能提出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那么请看黑板上的几个问题,大家分组讨论一下。(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 5、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 6、好,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吧?那么我们来解决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 “怪”:孤零零(就一块)、巨大(把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四周平整(石头突兀)……

???? 7、这些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但李四光发现了。那可真是块“奇怪的大石头”,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与我分角色来朗读李四光与老师的话,我读老师的话,你读李四光的话;再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来读读,你读老师的话,我读李四光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 8、我们再来李四光后来是怎样不断来解决这下问题的。生汇报,师点拨,相机板书:奇怪的大石头——想了很多年——学习地质学——专门去考察——有了大发现1、你能发现李四光小时是个怎样的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

???? 2、从后来他解决问题中尼发下你与怎样的品质?(不放弃、有恒心)

???? 3、你从他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生自由说)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 2、抄写课文中的字词。

???? 3、有条件的同学搜集与李四光有关的资料。奇怪的大石头:           问老师           问爸爸    勤于思考  不断探求           学习            考察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

预设:我是指谁?

失信是什么意思? (失信的反义词就是-----守信)

那课题中“我不能失信”,说明故事中的我做到了守信。

4、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生字。   

3、讨论疏解:    

a.???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快速的读读第一段,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他想去?

2、找到句子,出示句子: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3、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宋庆龄是多么想去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如:盼望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四、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小朋友,宋庆龄这么想去伯父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1、四人小组学习(2---9)自然段 

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4、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如:“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读这句话时,要把父亲的疑惑和慈爱表达出来。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随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5、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把你的感想用几句话写下来。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四、课堂检测

1、把句子写完整

老师(?????? )给(?????? )同学们讲故事。

小(???????? )飞上了(???????? )的天空。

马儿(???????? )奔驰在(??????? )的草原上。

2、阅读有关名人诚实守信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守信用

1 正确运用引用人物对话时的标点符号。 2 积累名人名言并从中受到思想启迪,情感熏陶。 3 区别形近字并会灵活组词。 4 理解成语故事内容,感受并积累中华传统文化。搜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一)激趣导入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果园― 语文园地二(板书)去品尝秋天果实的甜美吧。 [设计说明: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处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联系实际品味秋天,让学生下意识的积累语言。] (二)走进苹果园,看谁又发现 1 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熟读第31 页对话,自读,互相读,指名读。 2 默读句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3 实践练习,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a 妈妈吃了一口苹果开心地说 这苹果真甜 b 这苹果是我买的 小明高兴地说 c 是的 爸爸也吃了一口苹果 微笑着说 我们的儿子真能干 [设计说明:让学生熟悉对话,注意语感训练,对人物对话三感情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也是为后面的发现打好基础;让学生自主观察,然后交流,既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就是在语文运用实践活动中得到落实的,因此设计一道练习,目的即是突破学生平时运用标点符号的难点所在。] (三)游览桔园,积累名人名言 1、 出示教材上的名人名言,以各种方式熟读:试读,指名读,领读,集体读分组赛读。 2、 理解名人名言,自由说说你读懂了那一条名言,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3、 比一比,看谁先会背。教师抽查,集体背诵 4、 展示课外搜集的名言,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1 学生自己试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自读情况,难点地方教师领读。 3 朗读重点句子,感悟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预习学案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三、导学案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五、课后作业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送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0 风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二、预习学案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三、导学案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课后作业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板书设计

???? 10、风筝????

做风筝:憧憬?

自由????? 放风筝:喊叫?? 奔跑

快乐????? 找风筝:千呼万唤



2、教师制作有秋天的景色和《秋日的私语》背景音乐的多媒体课件。

三、导学案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喜欢什么样的雨?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试着背一背吧!

2、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亲切的交谈唤起了孩子们的记忆,极大地诱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2、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老师适时鼓励、点评。)

过渡:是啊,秋天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秋雨的课文,你们想听吗?(放课文配乐朗诵)

(美丽的多媒体画面和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了秋天的雨中,体验到了秋天的美好。缩短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三、动情朗读,文中寻美

(一)个性化读书(自主读)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学生找出比较难读的句子练读,老师与小伙伴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过关。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朗读展示(读中评)

老师想倾听你们的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1)推荐平时读书最好的同学朗读;

(2)请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

(3)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因此,教学中努力营造出“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使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读书才能,这样,整堂课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小结朗读,短短的十几分钟,同学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有的同学还能读得声情并茂,真是好样的。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认真读,仔细体会,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收获!(学生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圈画,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之中)

3、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相继出示课文的有关句子及相应画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

四、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明白了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现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组合,深入研读。通过研读你会有所发现,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1、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你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秋天的雨给植物染上了哪些颜色?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么?怎样读好你喜欢的句子?(学生研读,老师巡视参与其中。)

四、课堂检测

1、指导书写“扇、枚、邮”等字。

★摘录好词佳句;

★写一小节描写秋色的话。

五、课后作业

利用课后画一幅秋天的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一把钥匙

五彩缤纷

好闻香味

吹起喇叭

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秋天

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美读”就是有表情地吟诵课文,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这就告诉我们美读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做到读者能情出肺腑,

语同己出。这种美感,只有加强朗读,品味语言来感知。

12 听听,秋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二、预习学案

学生方面: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老师方面:教学课件、钢琴曲《秋日私语》

三、导学案

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

1.导入语:这是一曲秋之歌,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听听,秋的

声音!(播放课文的动画课件)?

2.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呢?(指名说)声音动听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听听,秋的声音吧!

3.指名读课题。(要求要读得美一些,提示中间的标点符号要停

顿一下。)?

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①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②生随机回答:自学、借助阅读提示……

③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了几个要求,并用直线划出来。

④指名说,课件出示要求。

我会自学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查新华字典、查图解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

(3)找找课文描写了秋天里的哪些声音。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初读课文

①师:那我们赶快根据阅读提示的第一个要求,亲自去听听秋的声音吧!请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2课,有感情读一读课文。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③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指名分小节朗读)?

3.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

说,师随机板书。)?

三、品味秋天的声音──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

1.选读课文。

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

去读一读吧(生再读。)?

2.朗读交流。?

(1)第一小节?

①生读。?

②师:能告诉大家,在你读的时候,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画面吗?

③想象说话: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

叶说:“?

-----------------。”(课件出示)?

(2)第二小节

①生读。

②师:可爱的小蟋蟀在说什么呢?

?(课件)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说:“

---------------------。”

③师:我们和同桌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同桌读)

(3)第三小节

①生读。?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②体会“叮咛”。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课件)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板书“叮咛”)请大家再来看看“叮咛”这两个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一记它们?

师:是啊!用嘴巴一遍又一遍地说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课件出示)大雁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课件出示田野图片)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

④师:我们也来学学大雁、秋风和我们的朋友说一说吧!(齐读)

(4)学习第4.5.6小节

①师: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②指名说。(课件:关于各种声音的图片)?

③师:是啊,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了(板书:……)秋的声音,在……(师引读第5.6小节)(课件)

3.朗读全文。?

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我们心中是多么高兴呀!让我们再拿起书,一起快乐地齐读课文,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悦吧!(播放钢琴曲,配乐朗读全文。)?

四、赞美秋天的声音──仿写诗文

1.师:秋天的声音多么美妙啊!我们都来当当小诗人!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来写一节小诗,赞美秋天的声音。(出示课件)可以想想如果你是小花,你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汗水,你会发出什么声音,你又会说些什么?或者还可以想象你是其它的景物呢。

2.学生仿写诗文。(在手抄报留空的位置上写。)(师鼓励学生可以多写几节小诗。)

3.交流。

四、课堂检测

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五、课后作业

想好手抄报的解说词。(准备在“分享秋天”的活动课上,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秋天里的快乐、发现与收获。)

六、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语文园地三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 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

  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交流好词好句。

  三、写作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3.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1.搜集有关各种花开放的资料、课文提到的花的照片,及“花钟”钟面演示图。

2.课件。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再板书“花”。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自由读一读)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伴着音乐解说: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

3.说说感受: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课件出示)

4.指导朗读:愿意读读这句话吗?(用欣赏的语气读)

5.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小组、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带上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

(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多读几遍,想一想该怎么读才好?

三、生字过关,感悟文意

1.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说说哪个生字识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

?nù mù zào yǎ kūn bō wěn zhì

?怒 暮 燥 雅 昆 播 吻 致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

凌晨 蔷薇 绽开 欣然怒放 暮色 昙花 干燥 灼伤 淡雅 花蕾 昆虫 传播吻合 花圃 大致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5.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3.同桌二人合作: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 读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第1自然段)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与教材第1自然段相应的句子进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读、讨论后指名谈自己对这两组句子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的好处。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有个性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写创作: 你们还能用与课文不同的方式描写这些花的开放吗?学生动笔创作。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充分地融进自己的感性积累、独特感受。】(5)小结: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5.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还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

(黎明3:00左右蛇床花开放;上午6:00左右斑猫儿菊开放;上午8:00 左右山柳菊开放;上午9:00 左右卷耳苦苣菜闭合;上午10:00 左右欧洲稻槎菜闭合;上午11:00左右鸟乳花开放;下午1:00 左右石竹闭合;下午2:00 左右深红海绿闭合;下午4:00 左右小旋花闭合;下午5:00 左右白睡莲闭合。)

五、总结延伸 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它写下来。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①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在上这一课时,我想孩子们很是感兴趣,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谁不喜欢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简单《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时我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这个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大胆地让学生表现自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课文的导入时的谈话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同学们都喜欢玩,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基于孩子思想过于严谨,所以看法都相对单一。

而在课文理解方面,因为内容不是很深奥,所以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尊重个性,那又如何照顾全体呢?该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导方面,我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学生对列文虎克的磨镜片的恒心赞赏,就让他们读出赞赏的语气,学生对列文虎克很钦佩,就让他们读出钦佩的语气,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升。

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领会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玩”出来的,鼓励孩子们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没有发现,让学生回归生活,孩子们畅所欲言,此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把自己玩的过程写一写。课后发现多数学生基本能把玩的过程写出来并有所收获。

总之一句话,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老师的任务是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过去老师主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掘与培养,让学生在学生中掌握、认识和发现知识,并在深入地探究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养成敢于尝试、追根问底的科学精神,而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也将会因为我们探究的逐渐深入而相得益彰。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看见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跛

路上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上有牙印 缺了一颗牙

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得出结论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二、预习学案

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课上与同学交流。

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小组交流

要求: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说的同学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得清楚、内容要具体;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多、真神奇!看来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特别是我们班有的同学不愿意开动脑筋的,学了这一课希望你们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

一、引入。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同学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来写一则观察日记。

二、学生讨论交流:

1、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2、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3、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要把内容说具体)

4、同学间互相评价、补充。

5、针对学生的说,教师作指导。

三、学生练习写日记。

1、明确日记的格式。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4、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5、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6、再次修改,大声读一读。

7、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四、课堂检测

( ) ( ) ( )( ) ( )(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

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二、预习学案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三、导学案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

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

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

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

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

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四、课堂检测

理解“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等词语。

五、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六、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无止境

?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

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预习学案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

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

沟通师生情感。

三、导学案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

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

?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

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

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出示句式)?

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课堂检测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

?开天辟地

?

创造??????????????????? 顶天立地

?

身化万物



七、反思

《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受益良多。

??? 一、备课过程中,它使我明白备课不单单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更应该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首先,刚接触到教材的时候,我认为到第三自然段天地成形为止,盘古开天地已经成功了。但是反复读教材,思考教材之后,我发现,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盘古开天地不仅是说他劈开或者分开天地,还应该包括创造宇宙万物。那么就可以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天地分开——天地成形——变成宇宙万物。考虑到是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第三自然段,着重的通过朗读体会盘古开天的不易,体会盘古的伟大。把这段话的重中之重“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与“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反复体味,说话与朗读相结合,进入师生与文本共鸣的佳境。

??? 其次,抓重点词语,提高朗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既理解了词语,又为后来的盘古开天地做了垫设。后面两段的教学,抓住了几个动词“抡、劈、顶、蹬”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 二、我懂得了要巧妙的使用各种教学资源

??? 导入课文,我用的是一段生动的动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性地使用网络上的图片,起到加深理解、升华情感的作用。切入诗歌“盘古开天地,拼将巨斧残。神躯生万物,唯愿好人寰”,既小结了这节课,又使学生对下节课产生了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预设”是美好的,“生成”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 三、在意外中收获更多

??? 没有一堂是会不出现意外的。比如在使用课文插图,感受盘古使劲头顶着天,脚蹬着地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图上为什么会有青蛙、火鸟?我一下子惊呆了,我只能说:“当时世界一片混沌,这时并没有青蛙等。”其实学生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这是课文的插图,不可能会出现这么大的知识性错误的。当时我的脑中闪过的念头只是:盘古开天地之前,还没有地、水、空气等,那么世界上还不可能有那些生物的呀!可是课文中的插图又为什么画上这一些呢?这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疑惑。是不是象盘古一样的,那时候在那混沌的宇宙中还有一些生物呢?比如神鸟、神蛙等。还是课文画错了?我希望能通过查阅一些资料解决这个疑问。

在这意外中,我收获了更多,我知道了以后不管是上哪篇课文,都应该了解清楚它的相关知识。是科普文,我们了解它的科学性;是地理篇,了解它的位置的同时,更要了解它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了解了这方方面面,才能从容地走进课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而且……”、“既……又……”、“有

的……有的……”等关联词造句。

二、预习学案

图片、PPT、生字卡。

三、导学案

一、由图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座石拱桥。(板书:石拱桥)石——指出了桥的材料是石头;拱——指桥的形状。用石头建成的拱形的桥叫石拱桥。这座石拱桥就是——赵州桥(板书课题)。

学习“州”。

这座桥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齐)安济桥。

课文中用一个词语说明赵州在世界上的影响。(板书:闻名世界)

2、请同学们读读这样一段文字资料。(出示)

二、抓住重点,深入学习

㈠读第一节,了解节意

1、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讲的就是以上这段文字的内容。(一起读第一节)

2、分别出示:① 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_多年了;

② __________的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多年了;

③ 李春________的________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多年了。

这三句话都能概括第一小节的意思,哪一句话你以为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㈡ 围绕“创举”,了解赵州桥的设计。

1、赵州桥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拱桥,在于石匠李春独特的设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理解“创举”,“举出”字典中主要有这样几种注释。

出示:举 ① 往上托 ② 举动 ③ 推选 ④ 以上全部

创举在这里是指“创造性的举动”、“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3、怎样的设计,是当时建桥史上的创举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然后找到理由,看哪位同学找得多?

交流 板书 石头砌头

没有桥墩

大桥洞 小桥洞

4、师生引读第二节,这样设计的好处是——

出示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并排写出了一句话,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十分——(板书)坚固。

师生共同由板书整理第二节节意。

5、出示:

㈢熟读成诵,体会“美观”

1、师:所有的建筑,除了坚固,还要追求美观,赵州桥就做到了这一点。

出示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节,赵州桥美在哪儿呢?

2、交流,理解词语:缠绕,抵。

3、出示句子:图片,读一读,体会美观,读出美观。

4、出示天空,尝试着背一背:

这座桥不但________,而且_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_,栏板上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嘴里吐出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前爪____________,各自__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所有的龙似乎____________,真像__________。

5、小组背,个人背,概括节意:这座桥不但_________,而且_________。栏板上雕刻的龙都_____________。

三、体会文章主题,总结升华

1、师:读完课文,赵州桥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交流 小结 出示第四节

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赵州桥历史悠久,坚固美观,后人写了许多赞美赵州桥的话。

(出示)

四、练习概括,布置作业

依据练习及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检测

我会填

创举 创建

1、劳动( )了人类社会。

2、这种设计是一个( )。

精致 精美

1、栏版上雕刻着( )的图案。

2、这些工艺品件件都很( )。

五、课后作业

你的家乡也有古建筑,请你去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16 赵州桥

设计 特点

李春 雄伟 坚固 美观

(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才干)(宝贵的历史遗产)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预习学案

预习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有关知识

三、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揭题: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不但有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还有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画作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画大师张择端。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勾画不理解和读音难以把握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机指导。

读下列词语:名扬中外 ?撑船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甚至 ?拽住了 ??惊扰

作坊 ???店铺 ?摊贩 ?摆小摊 ??都城

特别注意多音字“作”、“都”的读法。

4.理解 “名扬中外”的意思,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引导学生

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5.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请你说一说。

6.能读好第1自然段吗?齐读。

7.过渡,提问: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由观赏,注意画面的细节

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自己学习课文。

3.方法引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自学课文?随机板书:图文

对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图文对照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

些内容。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

的感受。

3.交流感悟2──5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

(2)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以此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读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4)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6)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仔细读文,提问:这里所说的古都风貌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介绍介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回顾前文,将前后内容融合起来)

2.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

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4.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

【利用文本,超越文本,体会画面的惊奇与传神,体会《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四、课堂检测

我会填

风尘( )( ) 来( )往( ) 形态( )( )

( )餐( )宿 ( )( )兼程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别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六、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一、教学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3、读背十二生肖。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2——4人,确定负责人。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4、再读词语。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 空蒙kōn g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yí

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学生自由背诵。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编写西沙群岛导游词。如:

?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     )。?

这里风景优美,海水(   ),海底有(   ),海滩上(   )。西沙群岛的物产也很丰富,海里有(   ),海岛上有(   )。

六、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风景优美 海底

物产丰富 海滩

海岛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预习学案

1、预习课文及课文生字。

2、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三、导学案

(一)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集体交流。

  明确: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学生抓住“抽出”“像一支舰队”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设问:“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读书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1)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

  (2)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词语理解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了“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设问:“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明确:

  (1)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2)抓住:“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设问:“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明确:“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2)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八)总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四、课堂检测

1.组词

   融()汇()献()脆()肥()

   溪()封()酸()靠()库()

  2.理解词语

    密密层层:

    苍翠:

  3.抄写喜欢的一个段落

五、课后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

六、板书设计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香港的繁荣与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课前谈话导入

一、揭题质疑 激发兴趣

1、孩子们,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其中在我国南海之滨有一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板书),来了解这颗令世人瞩目的“东方之珠”。(板书:璀璨的明珠)齐读课题。谁知道“璀璨”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怀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

2、香港面积只有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只有宁波市的八分之一那么大,可人们却称她为闪耀在世界东方的一颗明珠,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读正确。

2、出示文中优美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一读: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物美价廉??? 一应俱全??? 大饱口福???? 旅游胜地??? 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五颜六色??? 奔流不息??? 五湖四海???? 璀璨无比

3、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再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出示:

香港的市场是一个(??????????? )

人们把香港称作(????????????? )

香港还是一个(???????????????? )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 )

4、①指名说②分组读③连上开头齐读④齐读结尾

5、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叫大家这么读(引导得出课文的结构总——分——总)

6、小结过渡:是啊,其实段落提纲就是课文的缩影和精华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先去领略香港,璀璨无比的夜景。

三、细读课文 自主探究

第五段(璀璨的夜景)

重点品读:出示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①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②一盏灯能称为灯的海洋吗?十盏呢?教室里的灯都亮起来呢?出示图片,这就是灯的海洋。国庆盛典上,天安门前人如潮,我们把他称为——;花如海,我们把她称为——;举国上下,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们把他称为——

③围绕着灯的海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来的。

出示句子: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A、?把几种灯光用一句话写出来了,对比读一读,你更喜欢哪句?

B、引导发现比喻句比喻词像、如同(换词)

C、像字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有什么不一样(是啊,有了想象,世界会变得更多采,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D、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E、谁愿意来读中心句?其余的同学来读分述的句子。(1)男同学读中心句,女同学读分述的句子。(2)老师读中心句,同学们读分述的句子。

F、让我们一起荡漾在碧蓝的维多利亚港湾,享受香港流金溢彩的夜!

背诵这一段落。

齐读: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欣赏了香港的迷人夜,孩子们你们赶快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去游览其他的景点吧!

第四段(海洋公园):

去逛过海洋公园的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

重点研读:出示句子“在清澈的池水里,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有时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

1、你觉得海豚和海狮的哪些动作特别有趣,让你觉得开心?自己读一读,圈出有关的词语。

2、交流体会。

3、指导朗读。

第二、三段(万国市场和美食天堂)

去逛了万国市场和美食的同学,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写出东西很多并且很美

出示词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一应俱全 物美价廉 大饱口福

①?? 找出一对近义词,这对好朋友有一个多音字

②?? 还有一个词代表玉的意思

③?? 完成填空练习

万国市场里,既有价格昂贵的高级产品,也有(?????????? )的大众消费品;货色品种(???????? ),各级档次(???????? );香港还云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让人(????????? ),被称作“美食天堂”

`四、总结提升? 体会自豪

1、美丽迷人的香港正以她独特的风采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朋友。你能结合这节课的收获,为香港写一段欢迎辞吗(可以用上书上的语句)??????2、香港的购物、美食、海洋公园和美丽的夜景给我们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地告诉世界——(引读)“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香港曾经历过百年苍桑:(点击课件)

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岛屿割让与英国。美丽的香港从此离开了母亲的怀抱, 同是龙的传人,同是炎黄子孙,却从此天各一方。人们悲歌长泣洒香江。

经过一个多世纪,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在邓小平主席“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1997年7月1日东方之珠美丽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百多年的夙愿,今日终于实现!百多年的沧桑,终于走向辉煌!

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徐徐升起。此时此刻,还有什么能比做一个中国人更感到自豪的呢?我们相信,在五星红旗下,香港的明天会更好!1、读准词语注音: 贸易????? 佳肴????? 璀璨????? 清澈 2、读一读,再填空。 琳琅(?? )(?? )????????????????? (?? )有(?? )有 (?? )(?? )价廉???????????????????? 一应(?? )(?? ) (?? )饱(?? )福??????????????????? 举世(?? )(?? ) (?? )幕(?? )临?????????????????? (?? )颜(?? )色

??????????????? ???????美食天堂????????? 一应俱全

??????????????????海洋公园????????? 举世闻名

??????????????????璀璨夜景????????? 灯的海洋

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口语交际  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结合照片或图片  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拓展延伸。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香港,催促的明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指名读。集体齐读。   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严实 来往 舒服 确实不不 又又 又又  又又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描写优美风景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他们看过的和想看的优美风景,以导游介绍的形式,游客提问补充,形式很吸引学生。习作中要注意的一个是叙述顺序,另一个是要把此处风景描写的优美。所以一定要用上好词好句。?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一、导课:

1、谈话:“矛”的长处?“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

2、出示坦克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二、探究发明过程

1、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呢?坦克在战场上它们又如何来发挥优势的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来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同步出示课件:发现之旅)

2、用心读课文1~4节,感悟课文。

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一些简短的词句来体现发明家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提示:从思考到发明的整个过程)(准备出示课件)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 对了--------------------------------”

3、考眼力,大家能不能很快地从1-4小节中找出几个带 “然”的词语。我们比比看,哪个队比较快。”

?? 忽然 固然 当然(出示在黑板上)分析三个词语(参考课文记录),

4、“同学们能不能用上这三个词语,来把我们聪明的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讲一下呢?”

5、“我们的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这三个词语很清楚地把发明家思考发明的过程表达了出来,我们的发明家啊就比较辛苦了,他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他会在什么时候想呢?(他可能会白天想,晚上想,吃饭做事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6、有感情读文

7、引导相机板书。板书:矛----------进攻-------枪扣或炮口???? (集长处于一身)(胜利者)    集合----坦克

盾-----------防守------铁屋子???????? (会动)?

8、出示发明坦克过程的课件

“同学们,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

三、体会坦克的威力无比

1、大家读读课文第5节,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用你的声音表现你的感受。你都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3、指导有感情地读文。

?联系第5节课文说说“大显神威”(联系坦克来说)?找找“大显神威”的情景。”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你能读出的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4“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 “大家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5、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1、“接下来,我们同学要当一回发现家,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 )=(这个格式同步出现在课件中)可以适当引导,并出示课件中的有关图片,生活中的例子2、布置作业、总结。

总结: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希望同学们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

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

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预习学案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三、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朗读: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

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亚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

找到木匣的?

(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亚 走10步? 没有挖到小匣子 (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

(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

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

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

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

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

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

四、课堂检测

找反义词

也许--- 仍然--- 随便----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一、 检查预习??? 1、 认读词语 ??? 根据老师说的意思找词语:???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相提并论??? 软弱无能,不坚强——懦弱,近义词是:??? 轻视,瞧不起,不放在眼里。——轻蔑,近义词是:??? 2、 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检查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 学习新课??? 1、师: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精彩有趣,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 出示: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了你有什么疑问???? (2-3人回答)铁罐是那么对陶罐,陶罐为什么还称它为兄弟,为什么还叫……??? (2)师: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呢?让时间倒流,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车回到许多年前的王宫,来到国王的御厨。???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奚落”是什么意思?(讽刺、挖苦、讥笑)??? 我们往下读课文,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学第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力图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以读促悟,以悟带读。)??? 4、交流(预设)???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谁来读???? 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你们听出铁罐傲慢的语气了吗????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指名读,你突出哪个字?)??? 师:突出“你”字,让我们听出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这是一只傲慢的铁罐吗?(你们听出铁罐的傲慢了吗?)??? 师:不看书读,加上你的神态好吗?(生读)??? 师;真是一只傲慢的铁罐。(生再读) ??? 师:一个“碰”(你、我)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意思就是(学生说:料你也不敢。你肯定不敢碰我。)??? 师:“料你也不敢”谁用这种语气再读读。??? 师(评):你为什么把“陶罐子”读得比较轻,没有前面那么重。??? 师:铁罐瞧不起陶罐,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仔细看标点符号,前面是?,后面是!,??? 师:(齐读)真是一只傲慢无理,自以为是的铁罐。??? (2)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读。读的: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要仔细听,认真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出示练读要求)??? 生:(同桌交换读)???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铁罐兄弟,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为什么一下子又变得恼怒了?(铁罐兄弟,你为什么如此恼怒?)??? 生:因为我听陶罐说:“我确实……,但不是懦弱。”让我很生气。??? 师:就这已经让你很恼怒了吗???? 师:同学们,陶罐说它确实不敢碰铁罐,这是不是懦弱。??? 生:不是,能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师:是的,这并不是懦弱,而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陶罐的反驳让铁罐有点生气了。??? 师:还有吗???? 生:说到盛东西……??? 师:铁罐有点恼怒了,还有吗???? 生:说到……??? 师:“住嘴”……??? 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 (让我来当铁罐,你们来当陶罐读一读5、6自然段。补白:师(铁罐)再说什么?你说呀,难道你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难道你敢跟我比吗?你说……)??? 陶罐的言之有理让铁罐恼羞成怒。??? 师:让我们用恼怒的语气,加上表情再读读。??? 师:铁罐还怎么奚落陶罐?往下读??? 出示:“和你在一起……” ??? 师:铁罐,现在你又是什么态度???? 生:(齐读)“和你在一起……”??? 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次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如此骄傲,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中心展开教学,教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楚,化难为易。)??? 4、面对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傲慢、轻蔑、恼怒的奚落,陶罐是什么态度?(生:谦虚 、争辩、友好、沉默……)??? 师:最后,陶罐不再理会铁罐,此时的沉默是不是懦弱,而是什么??? 生:理智、大度、友好、心胸宽广……??? 师:此时的沉默并不是软弱,而是理智和大度... 此时的沉默是金??? 设计意图:??? 5、分角色朗读:??? 童话故事中对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描写都非常生动,值得我们多读几遍,下面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语气。读完一边后互换角色,再读一读。??? 分角色读(1-4小组,5-8小组)??? 男女生分角色读。??? 6、许多年后的今天,陶罐是这样对待铁罐的。??? 再次出示,再齐读:???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现在,读了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想老师一样深有感触,你有什么想法???? 出示:??? 我想对陶罐说:陶罐兄弟, ??????????????????? ?????????????????????????????。??? 宽容就是不计前嫌??? 陶罐懂得人无完人,… …,正是因为陶罐宽容,,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多么善良大度的陶罐,正是因为陶罐善良,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他本可以以牙还牙,但他懂得尺有所短……,因为陶罐心胸宽阔,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三、延伸: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觉得( )的陶罐,( )的铁罐?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下节课再交流。??? 板书: ( )的陶罐 易碎(短处)??? 和 ↑??? ( )的铁罐 坚固(长处) 陶罐和铁罐光洁????? 完全氧化

朴素????? 无影无踪

美丽

?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预习学案

预习有关狮子和鹿的有关知识。

三、导学案

一、由词进入,谈话导入。?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写两个词语,谁来试试?(美丽 难

看)

2.“美丽和难看”,你喜欢哪一个词语呢?为什么?

过渡:有一只小鹿,它又是怎样看待“美丽”和“难看”的呢?让我

们打开课本,走进《狮子和鹿》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正确、流利的读下

来。

2.可以了吗?故事中新的词语朋友可真不少,让我们轻轻的开启词语王国的每扇大门,去认识每一位新的朋友。(课件出示词语,指名

读)。?

过渡:同学们在词语王国中尽情畅游的时候,小鹿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出示:一只小鹿),它迫不及待的想见见大家,给大家讲讲它的故

事。?

三、从句入手,自主探究。

1.从句入手,朗读感悟。?

故事得从“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说起……(板书:角 腿)小鹿对于自己“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句了读给大家听听!谁来?(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课件出

示)?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

珊瑚!”

①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身材很匀称。?

②小鹿的身材是多么匀称呀!它还有一对像珊瑚的角。看见过珊瑚吗?老师把它们也带来了。(播放珊瑚图)

③海底的珊瑚给你怎样的感觉?

④海底的珊瑚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带着喜爱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指

名读)(学生互评)

◆“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说这句话时小鹿的表情怎样?(小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觉得这时鹿的心情会怎样?咱们就撅起嘴,皱起眉读的这句话。带

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

生!”

①是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对自己脚和腿的看法?(板书: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②在逃脱狮子的追赶时,小鹿的腿有何惊人的表现?你来读读。(指

名读 惊险的感觉)?

③经历了了狮口逃生小鹿深有感触地说——生接读“两只美丽的角差

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指导读:小鹿此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读?)?

2.积极讨论,引导探究:

①过渡:这次灾难之后,鹿决定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同学们讨

论一下,小鹿该不该这样做呢?(前后四位同学讨论)

②好了吗?说说你们的意见。(指名谈,引导学生说出寓言寓意)

3.故事总结,感悟道理。

  读了《狮子和鹿》的故事,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像这样讲

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板书:寓言)

四、交流理解,拓展延伸。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

四、课堂检测

写反义词

傲慢( ) 勇敢( )

丑陋( ) 愚蠢( )

五、课后作业

利用课后时间再读两篇寓言故事,度给爸爸妈妈听听。

六、板书设计

28 狮子和鹿

美丽 角 差点送命

寓言

难看 腿 狮口逃生

语文园地七

一、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二、预习学案

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三、导学案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

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①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②组织学生交流。

③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和谚语。

四、课堂检测

( )地鞠躬 ( )地坐着

( )的掌声 ( )的鼓励

五、课后作业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

励他的话。

六、板书设计

  29 掌声

鼓励 热烈持久

小英 自卑 自信

经久不息 赞扬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⒊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预习学案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三、导学案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分组做游戏,教师记时,看哪一组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拉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读阅读提示魅繁究窝耙蟆?/SPAN>

 ⒈多媒体显示阅读提示:

  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读读课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说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⒉读一读,并说一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⒈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⑴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⑵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

  ⒉检查自读情况。⑴指名读课文。⑵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⒊带着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经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读收获。

  ⒈小组交流。在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将不明白的地方在组内讨论、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收集起来。

 ⒉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疑难问题。

五、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⒈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一: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⒉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⒊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第五环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以结合第四环节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灵活处理。)

六、再次交流收获。

⒈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

⒉重演课文中的游戏,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项活动也可结合教学第四环节灵活处理。)

⒊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检测

盲 ( ) 险( ) 作( )

育( ) 检( ) 做( )

五、课后作业

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利用可下时间讨论一下。

六、板书设计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游戏的经过      成功的原因

      顺利出“井” ――― 让别人先出去

        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31 给予树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

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学案

多媒体课件

三、导学案

1.师:三()班的孩子们,你们好!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告诉大家,我是第一次来到北塘小学了。欢迎我这位大朋友吗?给点掌声。

(学生鼓掌后)大家这么热忱地欢迎我。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圣诞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自动

循环出示,点击停止)。?

2.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让学生看看资

料带中的内容说说)

3.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在这份喜悦中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谈话,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予”写法。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ǐ”,(出示“拼音”)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

学生:再读课题。

3.教师:“给予”是什么意思??

学生:“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的意思。

4.教师:想知道给予树是什么样子的?赶快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读准“给予”,理解“给予”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给予树”的深层含义进行铺垫,从更深层面体会到金吉娅的善

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出示课件:带音新词? 学生:带读生词。?

3.教师:出示去音新词?

学生:开火车读。

4.教师:出示单个生字

学生:会读的抢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采用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接读和会认的抢读等方式,激发学

生识字兴趣,从而扎实、有效地记住生字。?

三、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1.教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的哪儿说了“给予树”?快速找

出来。

学生: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2.教师:“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学生: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3.教师:像我国的春雷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

4.教师:一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到底送给了我

们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

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6.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什么是如愿以偿?仁爱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愿望得到实现。仁爱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7.教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的品质?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

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小女孩有什么愿望?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2)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金吉娅会想什么?此刻你就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怎么想??

(3)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你从金吉娅的所说所想中体会到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8.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话后,有什么变化?妈妈一开始就是激动高兴吗?

学生:妈妈一开始很生气。?

9.教师:妈妈一开始为什么很生气?

学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10.教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

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

害怕妈妈的责怪)?

11.教师:小组讨论,妈妈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学生:因为妈妈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

和体贴。?

12.教师:我们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爱,为什么金吉娅能够

有这样的爱心、同情心?找出句子来说说??

13.学生:(1)母子之爱?(2)手足之爱

14.教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再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5.是啊,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分享着圣诞礼物。谁

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16.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仅仅分享了礼物吗?还分享着

什么?还有谁也分享着?

四、课堂检测

矛( ) 即( ) 买( ) 猜( )

予( ) 既( ) 卖( ) 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多媒体课件(谚语、重点词句、成语)一、谚语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谚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如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等)

  2.课文中也有一个好汉,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认识《好汉查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本文的两个主要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读悟交流: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1)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通过指导朗读对话,理解一些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5、说类似的成语:彬彬有礼、恋恋不舍惺惺相惜津津有味夸夸其谈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表现来感受。(小女孩的善解人意、小女孩的大方、小女孩的好学、小女孩的信任、罗伯特的夸奖)

  7.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四、续写故事,升华情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续写故事

  第二年,罗伯特一家又来到了镇上渡假。镇上的人们在罗伯特面前再三表扬

  查理。听了人们的对查理的夸奖,回家后,罗伯特会对女儿杰西说些什么?请设计一段罗伯特和杰西的对话。……但是…… 因为……所以…… 即使……也……

1、查理( )调皮,爱搞恶作剧,( )大家都不喜欢他。

2、查理( )调皮,( )说话算数。

3、( )别人的东西再好,查理(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五、课后作业

把练习册上《粗心的爸爸》做完。

六、板书设计

  32、好汉查理

  礼貌

  调皮、爱搞恶作剧——————————守信

  (理解、尊重、信任)上进

?

教学目标

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④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预习学案

①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②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③学生搜集字谜。

三、导学案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习作

 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讲评作文

  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习作态度认真等。

  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

我的发现

  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读读背背

  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指名试读。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读读记记

  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趣味语文(猜字谜)

  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四、课堂检测

1、背诵《三字经》

2、写出五个ABB式的词语。

五、课后作业

搜集积累ABAB、AABB、ABAC、ABCC的词语。

六、板书设计

《三字经》 中华的传统文化

主题学习丛书《爱的馈赠》

一.预习学案:

1、合理分配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阅读。

2、小组长安排每个人的阅读题目,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感受说一下。

3、读完以后,再把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并写学案。

二.导学案:

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感受老师的谆谆教诲。

2.分小组进行学习,小组自愿选一模块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

课文连接

自然的赠予

爱之味道

小故事大道理 积累词语,品味欣赏佳句

渗进灵魂的感动

献给小溪流的歌

4.你印象最深的一课是什么?

5.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7.小结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