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试卷
2022-12-03 | 阅:  转:  |  分享 
  
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物理量的大小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成年人行走的速度大约1m/s

B.家用壁挂式空调的功率大约1000W

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大约是37℃

D.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g

2.(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

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髙

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3.(3分)关于生活中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天树荫下有很多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太阳光发生色散、鱼塘里的鱼看起来位置变浅变近了,都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D.近视眼镜利用了镜片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远视眼镜利用了镜片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4.(3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5.(3分)平衡车在当今是非常时尚的交通工具,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下列关于平衡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衡车踏板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可以增大踏板与脚之间的摩擦力

B.平衡车车轮做的比较宽厚,可以减小车轮与地面之间的压强

C.平衡车加速上坡时,动能和机械能都增大了

D.人站在车上匀速行驶时,人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6.(3分)重16N的正方体物块沉在面积很大的容器底部,现用一根细线将物块提出水面,物块所受的浮力F随物块上升的距离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的边长为0.5m

B.物块在出水前细线的拉力恒为5.0N

C.物块的密度为1.6×103kg/m3

D.物块沉在水槽底部时,水在物块上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为6.0×103Pa

7.(3分)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物体比B物体轻

②提升A的拉力较大

③提升A所做的额外功较少

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较多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④

8.(3分)关于电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胶棒和丝绸摩擦后,橡胶棒和丝绸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B.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能将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在雷雨天为了避免衣服被淋湿,可以在树冠大的树下避雨

D.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流做功快慢的仪表

9.(3分)下列有关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都有关

B.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C.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场两极与地理两极重合

D.放在磁感线上的小磁针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放在磁感线与磁感线之间的小磁针不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10.(3分)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8Ω,R2为定值电阻但看不清标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左端M滑到右端N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P随MN间电阻R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滑动变阻器阻值取2Ω和8Ω时电功率相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定值电阻R2=4Ω

②电源的电压为6V

③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4.5V

④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为2.25W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3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   组成的;根据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人们把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以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   ;卫星和地面控制中心是通过   波来进行通讯的。

12.(4分)如图所示,重为5N的铁块紧紧吸附在磁性平板的下表面,若用2N的水平力向右拉铁块时,铁块匀速运动,此时平板对铁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向   ;若用3N的水平力拉铁块前进了0.5m,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拉力对铁块做的功为   J。



13.(4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现要将20kg的水从16℃加热到50℃,如果使用效率为85%的电热水器,需要耗电   kW?h;如果使用热效率为80%的天然气热水器,需要消耗   m3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14.(2分)小华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S1、S2和若干导线,设计了一个双控开关电路,在大门处和卧室门口都能控制客厅日光灯的开和关,在图中,a,b,c,d,e、f、g、h八个接线柱间的导线连接还未完成,请根据小华的意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连接。



15.(2分)白炽灯A标有“220V 100W”字样,白炽灯B标有“220V 25W”字样,设它们的电阻不随温度而变化,如果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A灯的电压为   V,A与B的电功率之和为   W。

16.(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烛焰与透镜距离为25cm,左右移动光屏到恰当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实像,这个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若烛焰与透镜距离调整为10cm,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7.(4分)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

(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min时的内能。



18.(5分)学习了密度后,张磊尝试利用身边的器材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他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硬质薄壁塑料茶杯,杯壁上标有间距相等的三条刻度线,最上端刻度线旁标有6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

(1)他用刻度尺量出最上端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如图所示,则刻度尺读数为  cm,将空茶杯放在电子体重计上显示示数为0.10kg;

(2)向杯中注入配制好的盐水直到液面到达最下端刻度线,此时体重计显示示数为0.32kg,则可求得液体密度为   kg/m3。

(3)向杯中轻放入小石块,小石块沉到杯底,继续放入小石块,直到液面到达中间刻度线处,此时小石块全部在水面以下,体重计显示示数为0.82kg,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____

kg/m3。

(4)根据以上操作还可求得放入小石块后茶杯对体重计的压强为   Pa,盐水在杯底处产生的压强为   Pa。



19.(4分)为了测量一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电阻,现提供的器材如下:

A 小灯泡一个(额定电压为2.5V,阻值约几欧);B电流表(0﹣0.6A﹣3A);C电压表(0﹣3V﹣15V);D滑动变阻器(10Ω 1A);E滑动变阻器(50Ω 0.3A);F滑动变阻器(500Ω 0.1A);G电源(3V),H导线若干。

(1)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器材前的序号)。

(2)选出合适的滑动变阻器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乙图中的实验器材用导线连接起来,其中有一处连接错误,错误的地方是   。

(3)改正错误后,移动滑片,读取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电流表示数I的值,记录在列表中,然后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I﹣U关系图,如图丙所示。

(4)通过丙图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此时电阻为   Ω。



20.(6分)如图为一个电吹风的简易电路,R1、R2为发热用的电阻丝,M为带动风扇转动的电动机,开关S2上扇形的金属片可与触点1、2、3、4接通。只接通S1时,风扇吹冷风,此时回路中电流为0.1A;在保持S1接通的情况下,转动S2,若使S2与2、3接通,风扇吹暖风;若使S2与3、4接通,风扇吹热风。

(I)求吹冷风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2)吹暖风时,电阻丝的热功率为吹冷风时电吹风电功率的5.5倍;吹热风时,电阻丝的热功率为吹暖风时电阻丝热功率的10倍,求R1、R2的阻值。



21.(7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汽车越来越普及。已知某型号小汽车总质量m=1200kg,四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约为6×10﹣2m2,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求:

(1)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3)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交警常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监测车辆的速度。固定在平直道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对着迎面匀速驶来的车辆发出第一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t1=0.10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第二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t2=0.06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0=340m/s,测速仪连续发出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0=0.20s,则车辆匀速行驶的速度v是多少?(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物理量的大小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成年人行走的速度大约1m/s

B.家用壁挂式空调的功率大约1000W

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大约是37℃

D.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g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确定不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故A符合实际;

B、家用壁挂式空调工作电流在4.5A左右,功率大约为P=UI=220V×4.5A≈1000W.故B符合实际;

C、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三个苹果的质量约1斤=500g,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

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髙

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2)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水和空气这两种物质中,声音在水中传的快,在空气中传播的慢,故A错;

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响度太大,故C错;

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3.(3分)关于生活中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天树荫下有很多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太阳光发生色散、鱼塘里的鱼看起来位置变浅变近了,都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D.近视眼镜利用了镜片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远视眼镜利用了镜片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解答】解:A、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故A正确。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之后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中颜色;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们看到筷子变弯折,故C正确;

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利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几种光现象,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4.(3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分析】(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

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出热量;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推断,确定丙的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3分)平衡车在当今是非常时尚的交通工具,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下列关于平衡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衡车踏板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可以增大踏板与脚之间的摩擦力

B.平衡车车轮做的比较宽厚,可以减小车轮与地面之间的压强

C.平衡车加速上坡时,动能和机械能都增大了

D.人站在车上匀速行驶时,人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面积有关;

(3)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跟质量、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

(4)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平衡车踏板上有许多凸凹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正确;

B、平衡车车轮做的比较宽厚,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轮与地面之间的压强,故B正确;

C、平衡车在加速上坡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其机械能增大,故C正确;

D、人站在车上匀速行驶时,人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因为地面对车的支持力等于人和车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强的影响因素,以及平衡力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强。

6.(3分)重16N的正方体物块沉在面积很大的容器底部,现用一根细线将物块提出水面,物块所受的浮力F随物块上升的距离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的边长为0.5m

B.物块在出水前细线的拉力恒为5.0N

C.物块的密度为1.6×103kg/m3

D.物块沉在水槽底部时,水在物块上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为6.0×103Pa

【分析】据图象可知,当正方体物块上升高度在0~0.5m之间时,浮力不变,即说明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当物体提高到0.5m时,浮力开始减小,说明物块的上表面刚刚提到水面,直到0.6m处浮力为零,即物块全部离开水面;

(1)根据浮力变化时物块升高的距离可知正方体物块的边长;

(2)物块在出水前处于浸没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根据称重法即可求出细线的拉力;

(3)求出正方体物块的体积,利用G=mg=ρVg可以计算物块的密度;

(4)物块沉在水槽底部时,求出物块上表面处的深度,然后根据p=ρgh水对物块上表面的压强。

【解答】解:

据图象可知,当正方体物块上升高度在0~0.5m之间时,浮力不变,即说明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当物体提高到0.5m时,浮力开始减小,说明物块的上表面刚刚提到水面,直到0.6m处浮力为零,即物块全部离开水面;



A、由图知,正方体物块的边长:L=0.6m﹣0.5m=0.1m,故A错误;

B、物块在出水前,V排=V=L3=(0.1m)3=1×10﹣3m3,

则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

所以物块在出水前细线的拉力:F拉=G﹣F浮=16N﹣10N=6N;故B错误;

C、由G=mg=ρVg可得,物块的密度:ρ===1.6×103kg/m3;故C正确;

D、由图知,物块沉在水槽底部时,物块上表面所处的深度h上=0.5m,

则水在物块上表面处产生的压强:p上=ρ水gh上=1×103kg/m3×10N/kg×0.5m=5×103P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根据浮力的变化判断得出物块的边长是关键。

7.(3分)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物体比B物体轻

②提升A的拉力较大

③提升A所做的额外功较少

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较多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④

【分析】不计绳重及摩擦,利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提升相同的高度,做额外功相同;而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①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由η===可知,A物体比B物体重,故①错误;

②由图知n=2,因不计绳重和摩擦,A物体比B物体重,G轮相同,则根据F=(G+G轮)可知,提升A的拉力较大,故②正确;

③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额=G动h知,提升A和B所做额外功相同,故③错误;

④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A物体比B物体重,由W有用=Gh知,提升A做的有用功较多,故④正确;

由此可知,只有②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的认识和理解,注意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高度相同时额外功是相同的。

8.(3分)关于电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胶棒和丝绸摩擦后,橡胶棒和丝绸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B.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能将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在雷雨天为了避免衣服被淋湿,可以在树冠大的树下避雨

D.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流做功快慢的仪表

【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因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用电器工作的实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3)发生雷雨时,雷电可以沿着高大的树木、建筑物进入地下;

(4)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仪表。

【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所以橡胶棒和丝绸摩擦后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等量的负电。故A正确;

B、电风扇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和少量的内能,因此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雷雨天躲在大树下可能使得强大的电流经大树流过人体入地造成人体触电。故C错误;

D、电能表是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安全用电常识和电能表是作用等,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9.(3分)下列有关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都有关

B.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C.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场两极与地理两极重合

D.放在磁感线上的小磁针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放在磁感线与磁感线之间的小磁针不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分析】(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的匝数、电流大小、是否有铁芯有关。

(2)从电磁感应条件进行分析。

(3)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4)磁感线是假想的一些曲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画出的,只要在磁体周围小磁针都会受到磁场力作用。

【解答】解: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和有无铁芯插入都有关系。说法正确。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个导体没有说明是否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也没有说明是否是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导体中可能有感应电流,也可能没有感应电流。说法错误。

C、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两者是一定不重合的,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磁偏角。说法错误。

D、磁体周围小磁针都会受到磁场力作用,磁体周围也没有磁感线,磁感线只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假想的。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电磁部分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的,还是考试必考的,得分率比较高。

10.(3分)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8Ω,R2为定值电阻但看不清标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左端M滑到右端N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P随MN间电阻R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滑动变阻器阻值取2Ω和8Ω时电功率相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定值电阻R2=4Ω

②电源的电压为6V

③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4.5V

④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为2.25W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图乙读出R1的阻值为2Ω和8Ω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P=UI=I2R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恒定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2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最大示数;

(3)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然后判断出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然后求出变阻器的最大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由图乙可知,当R1=2Ω和R1′=8Ω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均为P1=2W,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P=UI=I2R可得,两次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

I===1A,I′===0.5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恒定,

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R1+R2)=I′(R1′+R2),

即:1A×(2Ω+R2)=0.5A×(8Ω+R2),

解得:R2=4Ω,故①正确;

电源的电压:U=I(R1+R2)=1A×(2Ω+4Ω)=6V,故②正确;

(2)由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当变阻器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为8Ω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5A,

则电压表的最大示数:U1大=I′R1′=0.5A×8Ω=4V,故③错误;

(3)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电路中的电流:

I″=,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1=(I″)2R=()2R====,

所以,当R=R2=4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则P1大===2.25W,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难点是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时其阻值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

11.(3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 中子 组成的;根据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人们把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以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 半导体 ;卫星和地面控制中心是通过 电磁 波来进行通讯的。

【分析】(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人体、大地、各种金属、石墨、酸碱盐的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锗等;

(3)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并且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是半导体材料;

(3)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并且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和地面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进行通讯的。

故答案为:中子;半导体;电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子的组成,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区分,电磁波的传播,虽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2.(4分)如图所示,重为5N的铁块紧紧吸附在磁性平板的下表面,若用2N的水平力向右拉铁块时,铁块匀速运动,此时平板对铁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2 N,方向向 左 ;若用3N的水平力拉铁块前进了0.5m,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 N,拉力对铁块做的功为 1.5 J。



【分析】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平衡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拉力做的功W=Fs可求。

【解答】解:如图所示,重为5N的铁块紧紧吸附在磁性平板的下表面,若用2N的水平力向右拉铁块时,铁块匀速运动,此时平板对铁块的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摩擦力为2N,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向左;

用3N的水平力拉铁块前进了0.5m,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的大小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为2N;

拉力对铁块做的功:W=Fs=3N×0.5m=1.5J。

故答案为:2;左;2;1.5。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把握住是否能保持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1)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2)二力平衡的条件包括四方面: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13.(4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现要将20kg的水从16℃加热到50℃,如果使用效率为85%的电热水器,需要耗电 0.93 kW?h;如果使用热效率为80%的天然气热水器,需要消耗 0.11 m3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初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知道电热水器的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消耗的电能;

(2)天然气热水器的效率η==80%,据此求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利用Q放=Vq求需要天然气的体积。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20kg×(50℃﹣16℃)=2.856×106J;

由η==85%得,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

W===3.36×106J≈0.93kW?h;

(2)天然气热水器的效率η==80%,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3.57×106J,

由Q放=Vq得,需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

V==≈0.11m3。

故答案为:0.93;0.11。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燃料燃烧放热公式、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14.(2分)小华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S1、S2和若干导线,设计了一个双控开关电路,在大门处和卧室门口都能控制客厅日光灯的开和关,在图中,a,b,c,d,e、f、g、h八个接线柱间的导线连接还未完成,请根据小华的意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连接。



【分析】(1)开关控制灯泡的连接方法: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零线直接进入灯泡。

(2)大门处和卧室门口都是单刀双掷开关,根据大门处和卧室门口都能控制客厅日光灯的开和关分析电路的连接。

【解答】解:由题知,在大门处和卧室门口都能控制客厅日光灯的开和关,这说明大门处和卧室门口的开关是串联的;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开关应与火线连接再连接到日光灯,再将日光灯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物电路图的连接和电路图的设计,在由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时,开关和灯泡的连接方法是串联。两个开关的连接方法只有两种方法﹣﹣串联或并联,可以画出电路后,看是否符合题意。

15.(2分)白炽灯A标有“220V 100W”字样,白炽灯B标有“220V 25W”字样,设它们的电阻不随温度而变化,如果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A灯的电压为 44 V,A与B的电功率之和为 20 W。

【分析】知道白炽灯A、B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UI=求出两白炽灯的电阻,如果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A灯的电压,利用P=UI求出A与B的电功率之和。

【解答】解:由P=UI=可得,白炽灯A和B的电阻分别为:

RA===484Ω,RB===1936Ω,

如果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A,

则A灯的电压:

UA=IRA=A×484Ω=44V,

A与B的电功率之和(总功率):

P总=UI=220V×A=20W。

故答案为:44;2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16.(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烛焰与透镜距离为25cm,左右移动光屏到恰当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实像,这个像是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若烛焰与透镜距离调整为10cm,像是 正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分析】(1)要知道在实验中,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需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置跟烛焰中心的位置大致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距处于f和2f之间;

(3)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分析;

(4)物距小于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解答】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烛焰与透镜距离为25cm,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左右移动光屏到恰当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实像,这个像是放大的;

若烛焰与透镜距离调整为10cm,物距小于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是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放大;正立;虚像。

【点评】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规律的掌握和应用,要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排除和操作。

17.(4分)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 ;

(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min时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min时的内能。



【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结合图甲分析即可;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

物体熔化成液体,状态变化,质量不变,0~10min比28~38min加热时间相同,固体和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Q=cm△t,通过温度变化量,比较物体固态与液态的比热。

【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

(2)如图,物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是晶体。

0~10min比28~38min加热时间相同,物质固态和液态吸收的热量相同,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固态升高的温度大于液态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固态的比热小,液态的比热大。

物体在液态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物体在第30min时的内能第35min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2)晶体;变大;小于。

【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一些给定图象的题目,要从图象中搜寻一些已知信息,这是中考的热点。

18.(5分)学习了密度后,张磊尝试利用身边的器材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他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硬质薄壁塑料茶杯,杯壁上标有间距相等的三条刻度线,最上端刻度线旁标有6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

(1)他用刻度尺量出最上端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如图所示,则刻度尺读数为 15.00 cm,将空茶杯放在电子体重计上显示示数为0.10kg;

(2)向杯中注入配制好的盐水直到液面到达最下端刻度线,此时体重计显示示数为0.32kg,则可求得液体密度为 1.1×103 kg/m3。

(3)向杯中轻放入小石块,小石块沉到杯底,继续放入小石块,直到液面到达中间刻度线处,此时小石块全部在水面以下,体重计显示示数为0.82kg,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2.5×103 kg/m3。

(4)根据以上操作还可求得放入小石块后茶杯对体重计的压强为 2.05×103 Pa,盐水在杯底处产生的压强为 1.1×103 Pa。



【分析】(1)读数时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数字。

(2)求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密度。

(3)求出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小石块的密度。

(4)求出放入小石块后茶杯对体重计的压力,由茶杯的容积和高度求出底面积,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压强。

知道盐水的高度、盐水密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盐水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600ml对于的高度为:h=150.0mm=15.00cm。

(2)盐水的质量为:m=0.32kg﹣0.10kg=0.22kg=220g

盐水的体积:V=×600ml=200ml=200cm3

盐水的密度:ρ===1.1g/cm3=1.1×103kg/m3。

(3)小石块的质量为:m''=0.82kg﹣0.32kg=0.5kg=500g

小石块的体积:V''=×600ml﹣200ml=200ml=200cm3

小石块的密度:ρ''===2.5g/cm3=2.5×103kg/m3。

(4)放入小石块时茶杯对体重计的压力:F=G=m''''g=0.82kg×10N/kg=8.2N

茶杯的底面积:S===40cm2=4×10﹣3m2

茶杯对体重计的压强:p===2.05×103Pa

盐水到达中间刻度线,盐水深度:h''=×15.00cm=10cm=0.1m

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1.1×103kg/m3×10N/kg×0.1m=1.1×103Pa

故答案为:(1)15.00;(2)1.1×103;(3)2.5×103;(4)2.05×103;1.1×103。

【点评】本题计算了盐水的密度和石块的密度,无论计算谁的密度,都要想法找到其质量和体积,计算压强一定要明确是固体压强还是液体压强。

19.(4分)为了测量一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电阻,现提供的器材如下:

A 小灯泡一个(额定电压为2.5V,阻值约几欧);B电流表(0﹣0.6A﹣3A);C电压表(0﹣3V﹣15V);D滑动变阻器(10Ω 1A);E滑动变阻器(50Ω 0.3A);F滑动变阻器(500Ω 0.1A);G电源(3V),H导线若干。

(1)滑动变阻器应选 D (填器材前的序号)。

(2)选出合适的滑动变阻器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乙图中的实验器材用导线连接起来,其中有一处连接错误,错误的地方是 电流表的量程选择错误,应该选0﹣0.6A的量程 。

(3)改正错误后,移动滑片,读取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电流表示数I的值,记录在列表中,然后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I﹣U关系图,如图丙所示。

(4)通过丙图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25 W,此时电阻为 5 Ω。



【分析】(1)根据图丙的最大电流判断出滑动变阻器;

(2)根据图丙的最大电流判断出电流表的量程,分析出电路的错误;

(4)根据图丙找出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2.5V时对应的电流值,根据公式P=UI计算出电功率,根据R=算出电阻。

【解答】解:(1)由图丙知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0.5A,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应该大于0.5A,所以只能选择规格为10Ω,1A的D变阻器;

(2)由图丙知电路的最大电流不超过0.6A,所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即可,所以图中的错误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错误,应该选0﹣0.6A的量程;

(4)由图丙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2.5V时,电流值为0.5A,所以PL=ULIL=2.5V×0.5A=1.25W;

小灯泡的电阻为:R′L===5Ω。

故答案为:(1)D;(2)电流表的量程选择错误,应该选0﹣0.6A的量程;(4)1.25;5。

【点评】此题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考查了有关滑动变阻器的选择、电流表量程的选择以及电阻、电功率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乙能够确定与电压相应的电流值。

20.(6分)如图为一个电吹风的简易电路,R1、R2为发热用的电阻丝,M为带动风扇转动的电动机,开关S2上扇形的金属片可与触点1、2、3、4接通。只接通S1时,风扇吹冷风,此时回路中电流为0.1A;在保持S1接通的情况下,转动S2,若使S2与2、3接通,风扇吹暖风;若使S2与3、4接通,风扇吹热风。

(I)求吹冷风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2)吹暖风时,电阻丝的热功率为吹冷风时电吹风电功率的5.5倍;吹热风时,电阻丝的热功率为吹暖风时电阻丝热功率的10倍,求R1、R2的阻值。



【分析】(1)只接通S1时,电路为风扇M的简单电路,风扇吹冷风,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2)在保持S1接通的情况下,使S2与2、3接通时,R1与R2串联后再与风扇M并联,电吹风吹暖风,根据电阻丝的热功率为吹冷风时电吹风电功率的5.5倍得出电热丝的功率,根据电阻的串联和P=UI=求出电热丝的总电阻;使S2与3、4接通时,R1与风扇M并联,电吹风吹热风,根据电阻丝的热功率为吹暖风时电阻丝热功率的10倍得出R1的电功率,根据P=UI=求出R1的阻值,进一步求出R2的阻值。

【解答】解:(1)只接通S1时,电路为风扇M的简单电路,风扇吹冷风,

则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P冷=UI=220V×0.1A=22W;

(2)在保持S1接通的情况下,使S2与2、3接通时,R1与R2串联后再与风扇M并联,电吹风吹暖风,

由于电阻丝的热功率为吹冷风时电吹风电功率的5.5倍,

所以,电热丝的功率(即两电热丝的总功率):

P12=5.5P冷=5.5×22W=121W,

由P=UI=可得,两电热丝的总电阻:

R总===400Ω,

使S2与3、4接通时,R2被短路,此时R1与风扇M并联,电吹风吹热风,

由题知,此时电阻丝的热功率为吹暖风时电阻丝热功率的10倍,

所以,R1的电功率:

P1=10P12=10×121W=1210W,

则R1的阻值:

R1===4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R2的阻值:

R2=R总﹣R1=400Ω﹣40Ω=360Ω。

答:(1)吹冷风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2W;

(2)R1的阻值为40Ω,R2的阻值为360Ω。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分清电吹风处于不同档位时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对应电热丝的功率是关键。

21.(7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汽车越来越普及。已知某型号小汽车总质量m=1200kg,四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约为6×10﹣2m2,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求:

(1)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3)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交警常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监测车辆的速度。固定在平直道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对着迎面匀速驶来的车辆发出第一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t1=0.10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第二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t2=0.06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0=340m/s,测速仪连续发出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0=0.20s,则车辆匀速行驶的速度v是多少?(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分析】(1)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的重力,利用G=mg求出重力,再利用p=求解压强;

(2)已知小汽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利用二力平衡可求牵引力大小,然后利用P===Fv牵引力的功率;

(3)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0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0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06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1)S=6×10﹣2m2,

小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

F=G=mg=1200kg×10N/kg=12000N,

小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p===2×105Pa;

(2)因为小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

F=f=0.1G=0.1×12000N=1200N,

牵引力的功率:P===Fv=1200N×20m/s=2.4×104W;

(3)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1′=×0.10s=0.05s,

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声t1′=340m/s×0.05s=17m。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2′=×0.06s=0.03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2=v声t2′=340m/s×0.03s=10.2m;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2﹣s1=17m﹣10.2m=6.8m。

由题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t=0.20s,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

t=△t﹣t1′+t2′=0.20s﹣0.05s+0.0.03s=0.18s,

则汽车的速度为:

v===37.8m/s。

答:(1)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为2×105Pa;

(2)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2.4×104W;

(3)车辆匀速行驶的速度v是37.8m/s。

【点评】此题考查重力、压强和功的计算,同时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公式的熟练运用。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