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相对无言
2022-12-04 | 阅:  转:  |  分享 
  
相对无言作者:刘荒田 茶楼上,与老妻相对。点了几样吃惯的点心——萝卜糕、南瓜饼、凤爪、排骨……极少说话。说得难听点,是相处数十年,把话说光了
,彼此有如“左手摸右手”;说得动听点(也许属于情人节、母亲节和她生日的惯用语),是默契近百分之一百,不需要语言。服务员把点心端来,
不必谦让,也没有给对方夹,各吃各的。旁边是茶客的喧哗,茶汽的氤氲,烟火人间的一切都不缺。蓦地想起30年前写的一首新诗,列举众多“相
对无言”,从妻子,孩子,父母,朋友,最后到自我的内心。由自己移居异国以后变得“不爱说话”,惊觉以沉默对付世界上的一切,是无奈的蜕变
。然而,今天要反过来,把“相对无言”推为人际关系的高级境界。还是以上茶楼为例。如果相对的是客人,你岂能不搜索枯肠,制造话题,把“交
谈”当成一种须小心维护的“玻璃器皿?”如果客人是长辈,还多了一层谨慎,玩笑不能乱开,带荤的不能提。哪怕是常常见面的朋友,也总得唠点
家常。否则,气氛有点“那个”。明人小品提及这样的极端:“刘器之侍制对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谈,至于终日。客意甚倦,或谓去,辄不听,至
留之再三。有问之者,曰:‘人能终日危坐,而不欠伸欹侧,盖百无一二,其能之者必贵人也。以其言试之,皆验。’”我们这些不负考察之责的“
闲杂人等”,倘这样相对,即使喝的是顶级毛尖,也难有坐半个小时的意志力。唯独对老妻,不说话也没有丝毫罪恶感。老妻在环顾四周,品鉴各类
女性茶客的服装和首饰,间或作言简意赅的评点。我连点头也不必,由她说去。我在读一本刚刚买来的文摘杂志。其中有一散文说“幸福的菜市”,
胡同里融化的雪水又黑又脏,然而美不胜收。“伙计站在案桌旁边,他掀开锅盖,捞出黄澄澄滴着油汁的小碗肉,放在木桌上,杀鸡用牛刀般地剁了
一气之后,放进碧绿的香菜,再剁上一气。之后拿过一个厚饼,用斧头从中间破开,再把剁好的肉塞入,这才大功告成地喊道:‘夹肉馍两个!’”
女性作者看尽了馋死人的小吃,宣称“身上竟有了热气,觉得当一个无所事事的二流子也是不错的。”可是,从头到尾仅仅止于“看”,对此,她的
解释是:欲望正在萎缩,食欲没有被唤醒。我读罢,往嘴里塞一块黄橙橙的煎饼,笑起来。妻子抬头看我,没有问,她见惯了,一律名之为“傻笑”
。我笑作者的聪明,她只看不买,原因未必不在于提防幸福菜市所藏的猫腻,如地沟油,食品伪劣、过期,污染,加工过程脏脏。作者早已离开底层
,来观光而已。但晦气话说了,题目就得改掉,小市民的姿势端不下去,这次写作就得宣告失败。其实,让我写菜市也是这等套路,买是要买一点的
,但必须是生的,拿回家以烈火烹制过,才敢下肚。好在,这样的勉为其难,我此刻没有。茶楼至少看起来是干净的,点心吃下肚子是不必招救护车
的,论幸福感,似乎不少于逛融雪天的北国菜市,付出多一点钱就是了。我这些感想没对老妻说。她才不听。总而言之,在茶楼一个多小时,两人各
喝了十杯以上的普洱茶,一起报销五碟点心,交谈不到三句。所谓高级境界就是这样:不说话,却了无芥蒂。付账时,两人看着一个大腿上有花团锦
族的刺青的姑娘,狡猾地对笑,是唯一的互动。
献花(0)
+1
(本文系四叔196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