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富贵不能淫》比较阅读
2022-12-05 | 阅:  转:  |  分享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1-4题。(共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郭永传 ???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 ????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 ????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掖]拽 ????着别人的胳膊。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 ????(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 ????(yì)]埋葬。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者富贵????B.往之女家??????为之出涕 ??C.以君之力或掖之以归????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相与负其尸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4分) ??(1)《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2分) (2)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2分) ?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3分)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5?-9题。(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6.下列划横线的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7.?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8.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9.?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②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③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④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①公仪子:即公孙仪。②夫子:对男子的尊称。③下人之色:迁就他人。④即:假如。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 (2)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相:__________ (4)虽嗜鱼???????虽:__________ 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B.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C.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D.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13.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公孙仪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 四、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题目。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 15.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 16.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7.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分)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8.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 ?

献花(0)
+1
(本文系溪枫典藏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