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双减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汇报资料
2022-12-06 | 阅:  转:  |  分享 
  
双减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汇报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教

育它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作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成才,还要让他们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才”!孩子的童年只有?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而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成长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场修行。“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

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

.

2

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

落地的关健之处。“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

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教师则是参照考纲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

.

3

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比如:在物理学科中,从“双基”教学目标到“四维”的核心素养,强调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的态度与责任。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创新人才必备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批判性思维,而阅读又是发展个人批判性思维、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有

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的阅读思维,掌握批判性阅读的技巧,能够改变传统阅读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挖掘隐含的逻辑脉络,提高阅读效果,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一、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意义批判性阅读不只是对作品提出的观点加以描述,还需要对其所写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反思,是一种对读物进行个性批判、对课文进行个人反馈的阅读。在高中语文中实施批判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批判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要求教

师适当放权给学生,为学生提供“隐性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出自

.

4

身指导或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评价文本,在此基础上形成带有自己思想的质疑,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只有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阅读效果并提升阅读效率。如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学生若能深度思考文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文本中所描绘的内容及其隐含的情感加以感受,往往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文本精神内涵,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有着极其敏感的内心,个体

的自觉性、独立性有所提高,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用逻辑性、概括性的思维看待问题,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要求学生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积累,善于用批判性阅读方式来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文学知识体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二、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第一,科学布置导学案。将批判性阅读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科学设计语文阅读导学案,严格

按照批判性阅读的要求来收集文本资料,遵循“一课时一学案”的标准,使学生学习到全面系统的知识。教师开展

.

5

教学活动之前,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预习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文本相关的阅读资料,以便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内容。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题目就是文本的主旨或内容要点,因此学生要以文章题目为基础来把握文本。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该篇文章的重点就是通过纪念刘和珍来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审视完题目后会产生疑惑:谁是刘和珍?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纪念她?然后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中线索,准确把握中心思想,及时理清文本脉络,更好地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就是怀疑,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就需要明确“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对学生的怀疑精神予以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积极创新、勇于否定。以《涉江采芙蓉》教学为例,这篇作品的主人公是谁?究竟谁采芙蓉?谁写的诗?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言之成理即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种结果,这样能充分发挥教学的真义。此外,教材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工具,现行教材从选材到编写体例都有很多见仁见智之处,但“尽信书,不如无

书”,只要不对教材过分依赖,往往可以找到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包身工》属于新闻调查还是报告文

.

6

学?如果作为报告文学,其文学性表现在什么地方?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优秀作品也都有值得探讨的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提升。第三,加强互动对话。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思维发展、学习能力、认知水平虽然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但由于语文属于一门综合性和逻辑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学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语文课堂互动和对话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

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来发表见解、理解文本。当学生充分交流展现集体智慧之后,参与教师的问题互动则会更加自信,能够更积极、踊跃地发言。例如,教师讲解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们有什么样的梦想?可以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梦想吗?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感受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词的魅力,并找到作者的梦想,将其与自己的梦想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与文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与文中人物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对话,达到批判思维发展以及情

感升华的目的。

.

7

第四,注重反思解读。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代作品多为公认的经典作品,已形成了固定的解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这些定论解读的同时,应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思考,敢于批判前人的解读,甚至敢于对文本本身进行批判。例如,《师说》中的一个理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教师的职责。但从当前来看,该定位最多是包含教师职责的某些方面。又如,《六国论》《过秦论》都论证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对历史兴衰的教训进行了精彩总结,但由于作者史识的差异以及写作目的的不同,彼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有各自的

合理性与缺陷。综上所述,批判性阅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其在语文课程中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必须要立足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科学布置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加强互动对话,注重反思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