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诡谲气象:宋徽宗《雪江归棹图》背后的意涵02
2022-12-07 | 阅:  转:  |  分享 
  
诡谲气象:宋徽宗《雪江归棹图》背后的意涵徽宗此卷描绘江山悠远的冬景山水,意境超凡。雪天无尽,雄峰险壑,溪谷掩映平江之上。尽管萧条的山水间不乏
人烟, 画卷起首处渔樵客点缀其间,然而展卷至中段, 千岩叠嶂, 层峦封锁,?深远之境更将观者远拒千里之外。旁观者其实可望而不可及,
难以进入此一与世隔绝的天外雪境。?《雪江归棹图》卷款识?北宋传统的渔樵题材如许道宁《渔舟唱晚图》、王诜《渔村小雪图》惯见众多渔船
熙来攘往、集结群钓,《雪江归棹图》却大相径庭,以画卷正中央的核心位置, 刻画一位遗世独立的独驾扁舟者。北宋以降渔父图的欢乐气象,
至此似为之转变,取而代之者为孤寂惆怅的渔父,强烈暗示了《雪江归棹图》“渔父”的非常之意。传统渔父图讴歌村野茅舍的质朴之美,而《雪江
归棹图》却刻意于画卷末端, 点出庙堂玉宇, 及岸边一位迎接归帆的引航者。重新理解此时期雪景题材的途径之一,为探寻北宋以降画家、赞助
者与观者,?如何看待并理解雪景。有趣的是,北宋中晚期四季山水题材中,冬景或雪景画所占比例日增。室宗画家王诜、官僚画家王榖、李公年、
梁师闵等皆热衷描绘雪景。以《宣和画谱》为例,燕肃27幅山水即有19幅为雪景,许道宁与宋迪画半数为雪景,郭熙、王诜与赵孝颖之雪景达七
五成之多,而著录见存的王榖与赵士腆画则俱为冬景。《宣和画谱》所收五代至北宋末的山水画中,冬景图较于其余季节,亦呈现比例增加的倾向。
此外, 北宋书家如黄庭坚、陈瓘于尺牍中,均尝抱怨经冬之寒。这些书画家出身的里籍、地域、宗教信仰、门第各异,却不约而同频繁关注雪景题
材, 此折射了外在于人文的气候制约因素:气候变迁或许是北宋中晚期雪景题材剧增的原因之一。?梁师闵《芦汀密雪图》 故宫博物院藏?据树
木年轮、冰核碳元素变化及诸项科学勘测分析,古大气科学家推测公元800-1000年间为相对气温较高的“中世纪温暖期”,降雪于该时段内
被称为“瑞雪”,此时期君王常召群臣祷雪,或召画师绘制“赏雪图”等主题山水。相对之下,?1100-1190年间进入“寒冷期”, 这场
由北宋末至南宋初, 将近百年的冬季奇寒,影响中国生态、经济与环境甚深。由于此前二百年间气候温暖异常,“寒冷期”之低寒相较之下更可谓
剧变。?整理北宋文献,徽宗末年的气温严寒,使秋冬庄稼难收, 民生饱受雪灾之苦,农事经济危机丛生,最终导致国衰民变。根据孟元老《东京
梦华录》,徽宗朝开封冬季奇寒, 无蔬菜可生。《墨客挥犀》亦载, 地处亚热带的福建地区百万荔枝惨遭寒冻。时至1110年时,风雪剧寒饥
荒遍地,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最后,“寒冷期”成为辽金北骑南侵、北宋覆灭的众多导因之一。?研究古气象学的当代学者重构的中国历史时期气
温变迁资料?倘若我们重新考察《雪江归棹图》及1110年三月初一日的蔡京题跋,便可发现该跋正写于北宋末寒冷极盛期的雪降灾荒之年。若将
《雪江归棹图》与雪旱灾荒、稼穑歉收等国衰民变相联系,则我们不得不追问,徽宗时代对雪景的态度, 是否与早先中世纪温暖期内君臣赏雪的歌
咏心态別无二致?年轻且热衷雪景的徽宗是否意识到,此情此景所处之季节,正无情摧残着他的天下?我们是否需重新解读寒冷期下的《雪江归棹图
》及雪景题材??值得注意的是,蔡京于《雪江归棹图》诗跋末段,话锋一转,盛赞徽宗以丹青妙笔“备四时之景色, 究万物之情态”,颂扬徽宗
明察秋毫, 神智与造化相等。值此天下寒苦之际,蔡京对徽宗仍阿谀称颂。于此, 我们固然可以解读为臣僚向君王粉饰太平,但蔡跋的意图与徽
宗画中的弦外之音恐甚于此。?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拖尾蔡京跋?蔡跋署衔更异乎寻常:“大观庚寅季春朔,太师楚国公致仕,臣京谨记。”
所谓致仕乃指权臣官僚退隐或辞官。太师楚国公致仕指涉蔡京于大观庚寅年题跋之前已遭罢官。?其“楚国公”与“太师”等双重衔位皆已卸除。蔡
京观画題跋时, 正处于其宦海生涯之低潮期。早年神宗熙宁年间,蔡京拜相之前,反对新法之苏轼与旧党, 便上书将水旱灾变归咎于上天降怒于
新政的天戒:胡为水旱,吏则不德。失政如灾,莫知自刻。雨则号晴,旱则渴雪。?旧党除了控诉雪旱灾变为上天对新政不满的警惕外,亦借机攻讦
王安石所谓“天变不足惧”等妄语。1073-1074年间秋、冬、春三季皆寒,继之以持续五个月的大旱,东北地区饿殍遍野。郑侠借此向神宗
进《流民图》力陈王安石新政之害,并暗示新法扰乱阴阳, 遭致天罚而降旱于民。《流民图》中慘不忍睹的饥民、灾民等群丐乞食图像历历在目,
致使神宗与慈圣、宣仁两宫太后惊讶万状。1074年四月, 王安石辞官罢相, 旧党得胜。?1100年, 旧党再度借題发挥, 此年三月出
现日蚀, 陈瓘伙同元祐、元符旧党人联名上书哲宗, 以日蚀为“凶兆”扳倒蔡京。1100年三月至1102年三月年间蔡京遭罢,连贬南谪至
太原府,永兴军,江宁府,提举杭州洞霄宫,定州,乃至大名府。1101年一月向太后驾崩,年仅十九岁的徽宗皇帝登基,蔡京得势的机会降临。
1102年三月蔡京奉召返京, 任职翰林学士承旨,广结党羽培植势力。1102年五月,蔡京取代韩忠彦为尚书左丞,同年七月取代政敌曾布为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于1102年七月十一日置讲義司展开新政,于1103一月晋升尚书左仆射,1107年十二月升太尉, 并于1108
年一月官拜太师。?《雪江归棹图》局部人祸可躲,?天灾难挡。北宋末频繁出现的严寒、雪旱灾等天灾, 已深刻撼动徽宗王朝的经济结构。气候
严寒下, 蔡京新政需耗费额外的资财, 增设新的赈济机构如安济坊、安济院、将理院、居养院, 供应饥民粮药、住所、柴火及冬衣, 助其渡
过寒冬之年。多数赈济机构创设于秋冬, 可知天寒对蔡京新政造成的负担。与农业、济贫相关的蔡京新政诸项措施, 亦因财力耗竭而付诸东流。
王安石新政受挫于天灾半途夭折,而蔡氏的改革同样因天寒遭撤。?值此寒冷期自然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之际,徽宗愈加迷信灾祥之说。1109年六
月一日,反蔡党人毛注、石公弼、张汝明、张克公等联名上书弹劾蔡京,三日之后蔡京罢相。尽管短时间内,反蔡党人的激烈弹劾略微晃动了徽宗对
蔡京的信任,但徽宗于私仍宠爱蔡京。蔡京虽罢相降官, 仅授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一宫使等闲职,虽由“魏国公”降为“楚国公”,但徽宗仍准其
“守太师致仕”,并“赐第京师”“请给恩并依现任宰相例”。?反蔡党人的群起挞伐并不能真正扳倒蔡京,讽刺的是,反倒是一颗颗无辜的小星星
(所謂“天变”,或者说对天象的附会)导致蔡京的数次倒台。徽宗初年对于佛、道尚无偏好,而蔡京喜佛,因此徽宗中晚期对道释方术的眈恋,亦
非受蔡所指使,或许徽宗的道教信仰,系新旧两党经年累月煽动术士、利用天变角逐抗衡所使然。激烈政争下,日蚀、太白昼见均被在野党(反蔡党
人)阐释为宰相窃国的征兆,凡此星变,对当朝宰辅多为凶兆。彗星预示了君丧臣叛,或北狄寇边,或“见则兵起,大水……光芒所及则为变”。?1106年初至三月间,“彗出西方,其长竟天”,“徽宗震惧”。该年二月十三日,蔡京罢相,谪居浙西。蔡京政敌赵挺之取而代相。次年五月,徽宗“命诸州大索知天文术数人送阙下”,由是术士在徽宗宫廷中影响力愈增。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