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讲座优质教育课件PPT
2022-12-09 | 阅:  转:  |  分享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王鹤——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试教之旅乘风破浪的革命?2?1?5?4?3一次育人体系的革命一次课堂生态的革命一次教学
目标的革命一次教材内容的革命何谓乘风破浪的“革命”一次评价形式的革命破浪之旅第一浪教材内容的理解第二浪教学目标的确立第三浪教学策略
的选择第四浪教学环节的设计第五浪教学效果的反思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第一框内容。本课是第二课的开篇,承接第一课结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引出下一框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课总的目标是论证“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论点。这一框内容分为两目:1.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介绍
近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获得了革命的胜利,成
立了新中国。教材结构分析第一目:悲怆的历程——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探究与分享一)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可列举的基本史实:太平
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探究与分享二
)第二目:胜利的征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1917年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探究与分享三)可列举的基本史实: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建国大典。进程:192
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地位。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领导作用。这一目时间跨度长
,史实多,但实际内容较少,应以呈现为主。略讲。这一目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成立两大重要事件,观点结论多,论证过程少,需设计活
动重点突破。详讲。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基于初中的知识基础,对本课内容中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部分历史事实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理性认识,
从生活逻辑落实学科素养存在一定难度。A绝大部分同学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定政治认同感,但就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远大决心和坚定信心,需要
通过教学实践来提升并落实。高一学生在读写方面能力较强,但表达和思维能力较弱且个体有较大差异,需要明确的学习任务标识和引导。BC1、
可结合历史课授课进度,若学生已学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的历史课内容,则在史实的呈现上可以略讲。2、在史实呈现上需要采取多样式、多形态
的方式,适当地采取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兴趣。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小组分工,提升活动效率。4、在结
论呈现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述中使用术语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政治认同。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阐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以
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阐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结论的合理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
趋势,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领导作用,培育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本课课标要求:2.1 阐述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No.1结合历史事件,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两大
历史任务,评析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的成败,分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培育科学精神素养。No.2教学目标陈述
结合历史事件,把握中国共产党出现的必然性,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指导作用,理解新中
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育政治认同素养。教学环节设计导入通过播放具有视觉冲击感的视频,展现近代中国艰难的历史情境,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存和
意识觉醒,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布置议题一布置为视频起标题的简单任务,引出本课中心议题。设计总议题一“探索之路”,下设四个分议题,分别
对应社会性质、复兴任务、探索历程、历史结论。完成活动安排学生自选立场并分组讨论,组内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组间分别展示,集中总结,完
成议题任务,推动课堂进程。议题二活动设计总议题二“胜利之路”,下设四个分议题,分别对应领导政党、进程特点、指导思想、革命成果。同样
安排学生自选立场并分组讨论,完成议题任务。总结教师进行情感升华,增强学生民族荣誉感、激发学生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素
养。课堂议题设计议题一:路在何方1:结合历史事实,对比近代西方国家的发展,说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2:在这一社
会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完成怎样的任务?如何完成这些任务?3: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有没有完成这些任务?为什么?4:中国
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否可行?为什么?议题二:胜利在望1:在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背景下,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2:
为什么把1921年-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试描述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3: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全
盘继承,你怎么认为?4:为什么把新中国的成立叫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试谈谈你的看法。课堂活动要求请各位同学自选一个议题并前往区域
参加讨论,时间5分钟。小组分工:每组一位记录员,记录组员陈述中的关键信息。每组一位技术员,利用电脑网上查阅资料,及时回馈。每组一位
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上台发言。活动过程:各成员发言讨论、记录员记录论点,整合成书面稿,由代表发言。提醒:各小组成员需认真倾听
,积极发言,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评价设计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等级评价,主要维度如下表:侧重于对学生小组的评估,主要维度如下表:(等级
为A、B、C、D)小组内部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等级评价,主要维度如下表: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估,主要维度如下表:(等级为A、B、C、D
)课堂总结设计第一目:悲怆的历程一种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任务:1、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改变贫穷落后、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三次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起义 失败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 失败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部分成功(既成功又失败)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3个原因——由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第二目:胜利的征程一个契机:五四运动
的爆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一条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
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两步走,三个“新”)一种思想: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
来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理论支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课堂
特色与亮点技术延伸教学时空。课前利用班级微信群进行议题研究,课后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发布作业,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即时交流,资源分享
,最大程度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模式,延伸教学空间,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技术促进交互融合。教师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
授课,学生可随时提问,现场上网查阅资料,当堂展示并讨论,较大程度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分享、交流,有利于实现学生最大程度的
主体参与。教师得以即时捕捉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生成,并充分挖掘与引导,课堂的案例、素材都由学生即时搜集、生成,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建构。议题引导课堂进程。课堂设计尊重学生的参与权、表达权、话语权,并较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的学习者地位从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沉默者”转变为“发声者”;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学习主动性强烈,思考有深度,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情景任务自主地推动课堂进程。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