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孙艺玮826优质教育课件PPT
2022-12-09 | 阅:  转:  |  分享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备课的几点思考 ——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例孙艺伟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2020年8月课例背景简说01课例内
容简介02课例反思简析03内容概要一、课例背景简说共同富裕阶级社会的演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第二课近代以来的抗争新民主主
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党领导
1.结合“三大改造”的史实,学生通过活动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感悟党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
大的社会变革的历程,增强政治认同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 2.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史实,学生通过合
作学习、研读经典,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懂得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增强科学精神素养和政治认同素养。[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 2.1 阐述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政治认同二、课例内容简介1.设计思路新中国的
成立“三大改造”“一穷二白”“一五计划”人民群众的选择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史实政论在毛泽东思想
的引领下,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与社会性质的变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成为历史的必然情理情理情与理环节一:
课堂导入活气氛本环节利用音视频材料,在对真实历史故事的体悟中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情境陈述]播放短视频《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
》,了解林治远连夜解决开国大典电动旗杆升旗问题的故事。[任务设计]1.请学生简述《前夜》的故事梗概。2.启发学生思考:人民群众为何
如此积极踊跃地帮助解决升国旗面临的难题?[评价实施]总结学生回答,说明我国当时正面临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确立的必然性。2.教学过程思考:1.导入材料的与时俱进 2.新中国成立初关于道路的讨论与选择环节二:换了人间,人民群
众谱新篇本环节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明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情境陈述]结合20世纪50年代历
史环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模拟三个角色,分别提供背景材料,开展课堂活动一——人民的选择。角色一:金华专区村民李有福本村情况:19
53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村里人都拥有了土地。但土改后的农业经济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利用机器进行耕作、播种
等工作难以开展。外地经验:1952年,西铺村响应农业合作化号召,把村里最穷的23户农民组织起来,联合办了一个初级社。全体社员齐心合
力、自力更生,改变了先前的贫穷面貌。[任务设计]学生小组合作,用5分钟时间阅读相应材料并讨论,总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
以“团结起来,为早日进入社会主义而奋斗”为主题进行1分钟的课堂演说。[活动展开]李有福组代表:乡亲们,如今,我们村人人都有了土地。
但是,咱们经营规模小、资金短缺,怎么办呢?看看人家西铺村,联合起来办了一个初级社,改变了曾经贫穷的面貌。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联合起
来,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社会![评价实施]教师在每个小组代表演说后对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板书;活动结束后,提供短暂时间,学生小组利用以
下表格进行互评,选出课堂活动一中表现最佳的小组。思考:3.课堂活动的优化——优化活动过程使之更加凸显学生的思维环节三:课堂过渡启纵
深本环节点明生产力发展在当时的重要地位,为后续讨论的展开做好过渡。[情境陈述]播放视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情况》并辅以文字材料,
简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发展内外交困的局面和生产力极度落后的现状。[任务设计]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之初,除了社会
制度的变革,我国还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当时我国的发展环境又是怎样的?[评价实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提炼,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内
外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此背景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的艰辛探索。思考:4.呈现史实的模块如何实现与历史(甚至地理)课程的有效
互动?环节四:筚路蓝缕,立足国情探前路本环节通过阅读、探究,“参与”历史,感受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辛探索、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生产
力上作出的努力。[情境陈述]结合中共八大的历史背景,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模拟八大代表这一角色,提供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选)作为背
景材料,开展课堂活动二——群众的智慧。材料概要: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提出了十个问
题。在谈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时,他强调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也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任
务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阅读材料并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之法,完成学案表格(包括主要工作、
存在的问题、我的建议、我的依据)并准备1分钟的课堂发言。[活动展开]组1生:各位代表,当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尽快把我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但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十分缓慢,工人待遇不佳,这会影响到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制约工业的发展。同时要
加强农业生产,没有农业,还怎么养活工人呢!师: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要借鉴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
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评价实施]教师在代表发言后点评并总结涉及的知识点;活动结束后,提供短暂时间,学生小组利用表格(同环节
二)进行互评,选出课堂活动二中表现最佳的小组。思考:5.史料选择——质、量与呈现方式环节五:课堂升华聚人心本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
思想活的灵魂,领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积淀,在思想的升华中凝聚人心,在学生的认同中回应议题。[
情境陈述]回顾本课涉及的史实,点出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任务设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党带领人民取得如此伟
大的胜利,有哪些思想上的“法宝”?[活动展开]师:同学们所提到的立足国情谋发展,可概括为实事求是,它同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一起,是毛
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很短时间内,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
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确立成为必然。思考:6.呈现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的必要性?三、课例反思简析(1)
具有亲和力、引领力和张力的议题设计亲近学生、亲近生活,贴近课堂逻辑引领教学内容,引导课堂进程,引航价值判断为课堂活动创造环境,为理
论提升创造条件(2)史论结合,情理交融无需为政治放弃历史,不能因历史忽略政治历史虽客观,但社会历史的主体具备主观能动性亲身参与的历
史更有说服力1.主要亮点(1)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拓展学生思维空间(2)史实、文本的选择与处理(3)理论、思想的提炼、升华更贴近学生逻辑、贴近历史(4)系统化课堂活动、一贯制评价方式的设计与组织(5)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运行2.反思提升3.备课的一点思考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34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科学、参与、认同“四史”教育谢谢聆听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