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三章-秦汉美术(中国美术史) 优质教育课件PPT
2022-12-10 | 阅:  转:  |  分享 
  
第三章 秦汉美术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东汉(
公元24——公元220年 )一、雕塑:陶塑、石雕、玉雕、青铜雕塑、木雕二、绘画:帛画、壁画、画像石与画像砖三、工艺:青铜器、陶瓷器
、金银器、玉器、漆器、织绣四、书法五、建筑1、陶塑:秦始皇陵兵马俑 在秦始皇刚即位不久的时候,他便发动天下的刑徒,修造自己的
陵墓。秦代艺术追求奢大华美、规模宏伟,秦始皇陵兵马俑群制作,正是这一风格的反映。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对秦
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一、雕塑 秦陵兵马俑因未见史书记载,长期不为人知,直到1974年陕西临潼西杨村的农
民在打水井时,无意触及陵园外墙的兵马俑坑,这个沉寂在地下千余年的世界才重现于世。先后发现的兵马俑坑共4个,估计共藏有兵俑7000件
,木制驷马战车100乘,陶马1000匹,还有兵俑手中所执的真正青铜兵器遗物。此外还发现了殉有真马和陶俑的“马厩坑”,殉有珍禽异兽的
从葬坑和藏有相当于实物l/2大的铜车马的车马坑。 艺术特点:传神,形象各异,不同年龄级别性格容貌都有所表现。 粗中有细,人物的衣
甲、发髻等细节都力求如实模拟。规模宏大,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宏大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工艺成熟表现方法丰富。兵俑与真人等大
,为分段制作,由下而上将足、身躯、头等部分套接起来面部加以细致刻画,最后在表面施以朱红、粉红、粉绿、粉蓝、赭等矿物质色彩,可惜这些
鲜艳的颜色多已剥落。 兵马俑三奇:佣坑壮观,布局宏伟,雁行之阵烧造工艺特殊,陶俑质地坚硬,面色青灰,火候均匀兵器不朽之谜,
铬化物氧化层,冶金技术发达2、陶雕、木雕:两汉的俑(1) 西汉的俑 背景:西汉早期,统治者鉴于秦朝速亡的教训,虽然仍讲
究丧葬的规格以示威严,但与秦俑相比,一改豪奢之风有所收敛。汉俑在体量尺寸和数量上都有所压缩,成型方法也为整体模制与手塑结合。
形制:汉俑中一类沿袭秦代陶俑的旧制,塑出穿戴衣冠的样子,施以彩绘;一类则继承楚俑的形制,塑作男、女裸体形象,穿上丝制衣服。
第一类以汉文帝窦皇后陵园丛葬坑出土女侍俑为代表。全部为模制,足底留孔,便于烧制。姿态有坐有立,烧成陶质后再敷涂重彩,
有黄、褐、绿等颜色。神情端庄娴雅,躯体轮廓线流畅优美,是宫中侍女形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图) 第二类以汉景帝陵园从
葬坑所出为代表。男俑较多,姿态端立,裸体涂有橙红色,来表示肌肤的色彩。双臂为木制。身上所穿丝织衣物也仅存部分残痕,手中持有各类青铜
兵器。俑的全身结构比例精确,头部刻画尤其仔细,眉弓、颧骨的细微起伏表现都很到位。除人物俑外,景帝阳陵还有大量动物模型,如陶猪、陶狗
、陶鸡之类,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汉承秦制,墓葬中依然有兵马俑陪葬。l 956年在陕西杨家湾西汉墓中共发现彩绘兵马俑2
548件。俑高在40~60厘米之间,分步兵、骑兵两种。模塑与手塑结合,单纯洗炼,简洁动人。 汉中央政府设有东圆属,专门
制作陵墓器物,王室高官墓内的陶俑,就出自这个机构。(2)东汉的俑 东汉的俑材质丰富,内容广阔倾向于世俗生活的表现。四
川境内出土的说唱俑,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车马都是一时佳作。3、石雕: 霍去病墓 霍去病是在汉武帝对抗匈奴的战争中涌
现出的卓越将领。可惜年仅24岁便死去,武帝给这位英年早逝的将军安排了规模隆重的葬礼,以军阵给他送葬。为纪念其功绩,把他的陵墓修建成
祁连山的模样,并在墓前放置石雕动物,现存16件。主要作品:《马踏匈奴》、《卧马》、《跃马》、《伏虎》等。主要特点:整石“意象”造型
,手法得之自然,强调整体感造型,体量充分,有爆发的张力与美感,突出神韵与主题性表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霍去病陵墓马踏匈奴
:墓前的主题雕塑。战马用身躯把匈奴士兵压倒在地,镇定自如,巍然挺立。而匈奴仰首朝天,虽已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露,企图垂死挣扎。作品
以动静对比的手法,高度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丰功伟绩,是一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霍去病墓石刻是汉代艺术质朴、深沉、雄大
艺术风格的典范。3、青铜雕塑:马踏飞燕马是汉唐艺术里热衷表现的题材。马头扬起,略向左偏,尾部飘起,三足腾空,一足踏在飞鸟(实为和鹰
类似的燕隼)的背部。这是汉代艺术家采用夸张的手法,示意马的奔跑速度超越了迅捷的鹰隼。马的全身重量以鸟为支撑,让人感到轻盈凌空,增加
了它飞驰的气象。(图)二、绘 画 秦汉绘画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很大的丰富、提高和拓展,呈现出
一派繁荣景象,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这一时期的绘画遗存,已经不是战国时期占主要地位的青铜器、漆器上的装饰性绘画
,而是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画像砖等。1、西汉帛画 汉代帛画的发现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侯利苍家族墓出土的2幅“铭旌”。长度
均超过2米,顶部裹有一根竹竿,系以棕色丝带,可以悬挂,供死者出殡时张举之用,入葬后覆盖在棺上。长沙马王堆l号汉墓出土T字型“铭旌”
,主题是引魂升天。画面共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部分为天上境界,天界有扶桑树、金乌的太阳、女娲、蟾蜍、白兔的新月,日月同辉,构成令人神往
的天界图景,天门有守卫。中段部分为墓主人拄杖出行,仆人、侍女捧案跪迎,显示了墓主人身前的地位。下段部分绘地下(阴间)情景,家属聚集
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有双手托着大地的巨人形象,孔武有力。人间和地下由两端的交龙穿壁联为一体。整幅帛画面阴森奇谲,气氛营
造与主题紧密关联。2、壁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样式,始于新石器时代,但被 广泛应用于宫室屋宇和墓室,则是在秦汉时期。 秦代的
墓室壁画至今尚未发现。 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始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 宫殿壁画墓室壁画西汉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东汉内蒙古和林格
尔墓壁画等为代表。《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百戏图》壁画主要内容:墓主人升仙的图像,或是墓主人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表现墓主人生前
的日常生活和夸耀他生前所拥有的财富;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3、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是汉代重要的美
术作品。先由画工用墨色起稿,石工按画稿雕镂刻琢,最后由画工施以彩绘,因此也称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 这些画像
砖石以描绘现实生活的题材居多,也有的宣传儒家忠孝思想或反映道家升仙的愿望,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汉代世风民俗的写真。画像石
—— 是在石头上先绘后雕刻而成,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江苏、陕西、山西等地区。(既用于地下墓室,也用于地上祠堂和石阙中 )画像砖
—— 一般用软坯模印烧制而成,是以刻了画像的木范,压印于土坯上,经过烧制,再涂粉着色,主要流行四川地区。(用于墓室,具有批量制作
、成本低廉的特点,适合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使用 )《武氏祠画像石》 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骑画像(拓片)墓室画像石山东武氏祠出土弋射收获
画像砖 东汉中外美术史 三、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到了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工艺生产分化为官方和民间两种体制形式,其产品已经不再仅
仅是达官显贵的专署,同时还作为商品在国内外流通。尤其在汉代,漆器和丝织工艺的发展最为突出;金属工艺进一步发展为豪华的贵族日用品;陶
器仍然作为日用器皿;原始青瓷已经发展成熟,完成了工艺技术上的大飞跃。 1、青铜器 汉代青铜器制造业已完全转向实用生活方面
。主要有灯、薰炉、席镇、铜镜4类。灯有盘灯、缸灯、筒灯、行灯、吊灯多种。缸灯的代表作是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满城刘胜
与妻窦绾的合葬墓,器表鎏金,塑造一持灯端坐的宫女形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青铜器,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属于游牧民族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也很有
特色。2、丝织印染汉代织物种类繁多,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汉锦为经线显花,在新疆地区发现有“延年益寿”、“长乐明
光”等吉祥文字的织锦。马王堆汉墓所出素纱禅衣薄如蚕翼,衣长128厘米而重量不到一两,显示了高超的丝织技艺。3、漆 器 汉代蜀
地盛产漆器。大到漆几、漆案等家具,漆鼎、漆容器,漆盒、漆奁(lián)用具,漆耳杯、漆碗食器、酒具以至丧葬用具,应有尽有。装饰以红
、黑两色为主,还加金、银形成华美的效果。 4、玉 器 汉代玉器小型观赏性玉最为精巧。汉元帝渭陵发现的羽人骑天马像,高仅
7厘米,充满动感。丧葬用玉的代表为金缕玉衣,实则艺术价值有限,主要体现为工艺技术价值。四、 书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废止了原来六
国的各种文字,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的小篆成为秦代官方的通行文字。 秦代存世墨迹有帛书和简书。除了小篆外,还有正处于小篆向隶书演变过
渡时期的古隶。秦汉时代,是中国文字变迁最为剧烈的时期。秦灭六国后,省改大篆而成小篆,隶书则在东汉发展成熟,草书则进入章草阶段,行书、楷书亦在萌芽之中。同时,书法渐成艺事,书家辈出。 小篆秦隶 汉代是中国书法艺术成型的重要阶段,篆、隶、草三种字体通行,隶书字形已经与今天的楷书字形相差不大,草书的出现则是书法艺术走向个人风格阶段的开端。篆书主要用于刻石、刻符和官方重要文书的书写;隶书多用于中级的官方文书和经籍的书写;草书则供低级的官方文书和草稿及民间日常书写使用。汉代书体演变四、 建筑长城:瓦当:斗拱: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