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聚焦核心概念__落实核心素...22年版)》内容结构化分析_马云鹏
2022-12-11 | 阅:  转:  |  分享 
  
第 42 卷第 6 期*[系有?表材 .表砝Vol .42 ,No .6

2022年6月 CURRICULUM, TEACHINGMATERIALANDMETHODJune ,2022

新课标研究

聚焦核心概念 落实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内容结构化

分析

马云鹏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 长春 1 30024)

摘要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22 年版) 》 提出 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整

合。 内容结构化体现整体性、



致性和阶段性特征。 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助于理解和

掌握学科基本原理 , 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 把握核心概念的进阶。 内容结构化对

于教科书编写 、 内容本质理解以及教学改革实践带来挑战与契机。

关键词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内容结构化; 核心概念; 核心素养; 关键内容

中图分类号 : G622.3 ; G632.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0186 (2022) 06 0035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标准 (

2〇22 年

版) 》

(以下简称 《标准》 ) 在课程理念、 目标、 内容

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 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 , 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 确

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结构

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 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

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 , 理解和把握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特征有助于准确把握 《标准》 ,

并有效落实于教学实践。



、 《标准》 内容结构化的特征分析

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 根据课程

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 《标准》 在内容结构上

进行了调整 , 在 “数与代数

”“图形与

几何

” “统

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 四

个领域下整合或调

整了学习主题

[ 1 ] 1 6 1 7

。

小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 , 各

学段的主题变化较大。 初中阶段的主题变化不

大 , 某些表述有所调整 , 如事件的概率改成随机

基金项目 : 中国教育学会 2 02 1 年度教育科研

一般委托

课题

“小学数学

关键内容及其教学的研究



( 202 10 10301WT2 ) 。

作者简介 : 马云鹏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 、 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事件的概率。 “综合与实践” 领域虽没有内容主

题, 但变化较大的是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 , 并

将部分知识内容融入其中 。





) 内容结构化体现了 学习 内容的整体性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通过主题整合的方式呈

现 , 体现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性。

在 “数与代数” 领域 , 小学三个学段的主题

由原来的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探索规律

” “式与方



” “

正比例、 反比例



六

个整合为



数与运算

” 和 “

数量关系



两个。 这

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 , 更是从学科本质和学生学

习视角对相关内容的统整 , 更好地体现了学科内

容的本质特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数与运算”

主题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个核心内容进行整

合 , 将数与运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 , 体现二

者之间的密切关联。 小学阶段的运算都是数的运

算 , 包括整数、 小数、 分数运算。 数与运算不可

分, 数的认识包含数的抽象表达、 数的大小比较

等 , 自然数从小到大就是一个累加的过程 , 从 1

?35?

2022.06.015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开始每增加



个后继 (+

1 ) 就

得到



个新的数,

其中蕴含了加的运算 , 数的大小比较也与运算密

切相关。 运算的重点在于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算理的理解最终都要追溯到数的意义。 如加法运

算 , 整数和小数的加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

分数的加法是相同分母的分数直接相加 , 也就是

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相加 , 即分母不变、 分子相

加 。 整数、 小数、 分数的加法计算都可以理解为

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 将数与运算整合成一

个主题, 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数和运算 , 为学生

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 形成数

感 、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 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

提供基础 。 “数量关系” 主题突出了问题解决的

内容载体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常见的数量关

系 、 式与方程、 正比例、 反比例和探索规律等内

容得到整合 (方程移到第四学段) , 这些内容的

本质都是数量关系 。 从数量关系的视角理解和把

握这些内容的教学 , 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这些内

容的核心概念。 数量关系的重点在于用数和符号

对现实情境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行表达,

凸显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在数量

关系主题下 , 包含了用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

问题, 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从

数量关系的角度理解字母表示关系和规律、 比和

比例等内容。 初中第四学段的 “数与式” 也是数

与运算的延伸 , 本质上是数的认识扩展, 以及数与

式的运算。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两个主题要求

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数量关系 , 并进一步学习变量

之间的数量关系 , 探索事物的变化规律。 从这个意

义上说, 义务教育阶段的



数与运算

” 和 “

数与

式” 构成了一个统整的主题; “数量关系” 和 “方

程与不等式

”“函



” 构成了



个统整的主题。

在 “图形与几何” 领域 , 小学三个学段的主

题整合为

“图形的

认识与测量

” “图形的位

置与

运动



。 图形的认识重点是图形特征的探索与描

述 , 图形的测量是对图形大小的度量, 图形的认

识与图形测量需要从整体上把握。 图形的认识是

对物体形状的抽象图形进行表示 , 重点是认识图

形的特征。 图形特征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密切

关系 , 如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这一特征 , 需要通

过测量确认其正确性。 图形的测量离不开对图形

的认识 , 图形测量的过程与结果都与具体图形的

?3 6?

特征密切相关。 探索图形的周长、 面积、 体积的

问题, 一定要与具体的图形建立联系 , 对图形特

征的把握直接影响图形测量的学习 。 如学生在学

习长方形面积时 , 在一个长和宽都是整厘米的长

方形中 , 摆满面积单位 (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

形) , 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其面积。 这样的操作

之所以可行 , 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关。

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没有这么简单, 直接摆小

正方形就行不通 , 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才可以 。 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的整合 , 凸显了两个

主题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

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 并使学生形成知识与方法

的迁移。 图形的位置与图形的运动也是有密切关

系的内容。 在小学 , 图形的位置重点是用一对有

序数对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距离和方向也可以看

作一对数) , 图形的运动主要是图形的平移、 旋

转和轴对称。 要认识到图形运动本质上是图形上

点的位置的变化 , 这种变化主要是平移或旋转,

确定图形运动前的位置与运动后的位置的关系 ,

了解其中的变化和不变 , 也就是点的位置的变或

不变 , 所以图形的运动与图形的位置有密切的关

系 。 初中第四学段 “图形的性质” 是 “图形的认

识与测量

” 的

延伸 , 学生要以抽象的方式进



步

探索小学阶段涉及的图形, 从基本事实出发推导

图形的几何性质和定理, 理解和掌握尺规作图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

“图形的

变化

” 和 “图形与

坐

标” 是小学阶段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的延伸 ,

学生要进一步学习图形在轴对称、 旋转和平移时

的变化规律和变化中的不变量, 以及用代数的方

法表达图形的特征 , 体现数形结合。 义务教育阶

段图形与几何的相关主题构成



个整体。

在 “统计与概率” 领域 , 小学三个学段的主

题调整为



数据分类

”“

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表



” 和 “随

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三个, 重点强

调数据的处理。 收集、 整理与表达是数据处理的

主要方式 , 更有助于学生数据意识的形成。 原课

标中的 “分类” 调整为 “数据分类” , 与 “数据

的收集、 整理与表达” 一致, 二者构成一个整

体, 都是以数据为研究对象, 前者是后者必要的

准备。 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统计离不开数据,

二者都

是用恰当的方法处理数据, 从而逐步形成

数据意识。 初中第四学段的主题 “抽样与数据分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析” 和 “随机事件的概率” 是小学三个学段主题

的延伸 , 五个主题构成一个整体。

“综合与实践” 领域强调解决实际问

题和跨

学科主题学习 , 以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

式设计与组织。 义务教育阶段对这一领域进行了

整体设计, 同样构成



个整体。

(二) 内容结构化反映学科本质的



致性

内容结构化通过学习主题的重组实现, 四个

领域下的主题不仅体现了内容的整体性 , 还反映

了主题内学科本质的一致性。 学科本质一致性以

主题的核心概念为统领 , 以



个或几个核心概念

贯穿整个主题, 在不同学段表现的水平不同 , 但

本质特征具有



致性, 指向的核心素养也具有

一

致性。 以



数与代数

” 领域为例

, 对于



数与运

算” 主题, “数的意义与表达” “加的意义” “相

等” “运算律” 等是核心概念 (大概念、 大观念

或关键概念) ,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 “数的意义

与表达” , 整数、 小数、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都与

相应数的意义与表达密切相关。 “数的认识” 中

从整数到分数、 小数, 都是从数量到数的抽象,

核心的概念就是其意义和用抽象符号表达的方

式。 自 然数表达为 “十进制计数法” , 用 〇 、

1……9

这十个符号和以十为基底的位值制表达

所有的数, 如

235

表达的是











, 3 个

“十” 和











, 分数和小数也是用抽象的方

式表达。 “数的运算” 中 , 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最

终都追溯到数的意义, 同样具有



致性。 在



数

与运算” 主题下 ,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样



个或几个核心概念去理解 , 这样少量的几个核

心概念反映了这



主题的学科本质。 在对该主题

内容持续的学习过程中 , 学生会不断利用这些概

念并通过迁移解决新的问题, 相关的核心素养



数感

” “符号意



” “推

理意识

” “

运算能力



不

断得到发展。 初中第四学段的 “数与式” 是小学

阶段 “数与运算” 主题的延续 , 数的认识拓展到

有理数。 运算不仅包括数的运算 , 还拓展到式的

运算 , 但主题的学科本质是



致的 , 几个核心概

念也贯穿在主题内容之中 ,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也具有



致性。

对主题学科本质的分析 , 特别是主题核心概

念的确定 , 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话题。 上面仅是对



数与运算



主题学科本质



致性的简要分析。





数量关系

”“图形的

认识与测量

” “图形的位

置与运动

” “

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表达

” 等

主题

学科本质一致性的理解 , 以及相关核心概念的提

炼 ,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三) 内容结构化表现学生学习 的阶段性

根据学生发展年龄特征和学习循序渐进的需

要 ,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各学习主题以螺旋式

上升的方式被安排在四个学段。 不同学段提出了

相应的水平要求 , 表现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

征 , 这体现在各主题不同学段的 “ 内容要求”

“学

业要求

” 和 “学

段目标



之中 。 以



数与代



” 领域 “

数量关系



主题为例 , 在小学三个学

段表述为



数量关系



, 初中第四学段的

“方

程

与不等式” 和 “函数” 则是小学阶段数量关系的

延伸和发展 , 在体现内容的整体性和学科本质

一

致性的同时 , 四个学段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呈现明

显的阶段性。 对比第三学段



数量关系



主题和

第四学段 “方程与不等式” 主题的部分学业要

求 , 就可以发现它们的阶段性特征 (见表 1 ) 。

表 1 第三 、 第四学段主题学业要求对比[ 1 ] 2 5 ’ 5 9

学段

(主题)

第三学段

“数量关系”

第四学段

“方

程与不等式

”

学业要求

能在具体问题中感

受等 式 的 基本性

质……能在具体情

境中 , 用 字母或含

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数量之间 的 关 系 、

性质和规律 , 感悟

用字母表示具有一

般性

能解

决较

复杂 的 真 实 问题 ,

形成几何直观和初

步的应用 意识 , 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

数量关 系 列 出 方程 ,

理解方程的意义 ; 认

识方程解的意义 , 经

历估计方程解的过

程 ; 掌握等式的基本

性质 , 能运用等式的

基本性质进行等式的

变形……能根据具体

问题的实际意义 , 检

验方程的 解是否合

理 。 建立模型观念

从数量关系的角度看 , 两个主题的学科本质

具有



致性 , 但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例如 , 关

于等式的基本性质 , 第三学段的要求是

“在

具体

问题中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质” , 第四学段则是

“掌握等式的

基本性质



; 关于代数思维 , 第三学

段的要求是

“在

具体情境中 ,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

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 性质和规律” , 第

四学段则是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

程 , 理解方程的意义



。 了解各主题的阶段性要

?37?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求 , 不仅对特定学段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要求有重

要意义 , 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同样主题在不同学

段的特征 , 从而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未来学习

的需求。 阶段性特征也体现在同一主题下对不同

学段核心素养的要求上。 例如 , “数量关系” 和

“方

程与不等式



主题, 第三学段重点强调几何

直观、 模型意识 (在内容要求中) 和初步的应用

意识, 第四学段强调建立模型观念。

二 、

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现实意义

《标准》 强调 , 课

程内容的组织



重点是对

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 , 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

路径” [ 1 ] 3 , 这是本次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 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的结构化特征 , 在内容设计上体现

了整体性、 一致性和阶段性。 为什么要对内容进

行结构化整合? 内容结构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下

面对此作



些简要分析。

课程内容组织有多种模式 , 遵循学科的逻

辑、 学生发展的逻辑抑或解决社会问题的取向 ,

不同设计理念构成不同样态的课程结构。 课程内

容的结构化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的课程组

织方式。 重视学科结构 , 是以学科逻辑为主线 ,

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程

设计理念。

“学

科结构的学说对于课程的规划和

组织具有指导作用和实际影响 。 内容的连贯与综

合、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与所采用的结构概念

联系着。

” [2 ]

许多教育学者对其有明确的论述 , 如

布鲁纳在 《教育过程》 一书中对学科结构的价

值、 意义和方法作了系统阐述 , 施瓦布强调学科

内容结构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2] 。 纵观学科

结构研究的理论 , 结合本次课程修订提倡的理

念, 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具有以下



个方面的

意义。





)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

科的基本

原理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 目的在于体现学习内容

之间的关联 ,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个学科的基本

原理, 进而促进其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能力的发

展。 将学科内容恰当地组织起来 , 进而形成适应

学生理解和迁移的知识结构 , 避免学生简单孤立

① 这里 “基本观念” 的英文是 “bas i cideas” 。

地学习知识与方法 , 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合

理的结构体系 , 这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基本理

念。 布鲁纳认为 ,

“简单

地说, 学习结构就是学

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 3 ] 2 3 。 例如 , 在数学

中 , “代数学就是把已知数同未知数用方程式连

接起来 , 使得未知数成为可知的一种方法。 解这

些方程式所包含的三个基本法则 , 是交换律、 分

配律和结合律。 学生



旦掌握了这三个基本法则

所体现的思想 , 他就能认识到 , 要解的





, 方

程式完全不是新的 , 它不过是



个熟悉的题目的

变形罢了 。 就迁移来说,



个学生是否知道这些

运算法的正式名称 , 比起他是否能够应用它们

来, 是次要的” [ 3 ] 24 。 学习 内容的这种关联是通

过学科的核心概念实现的 , 在结构化的内容体系

中 , 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干的 , 学科知识

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 打通知识之间关联的钥匙就

是学科的基本原理。 布鲁纳强调教学要注重基本

观念的运用 , 认为



一门

课程在它的教学过程

中 , 应反复回到这些基本观念? , 以这些观念为

基础 , 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



整

套体系为止” [ 3 ] 2 8 。 学科结构化的 目 的是使学习

者了解所学内容的关联 , 而不是对个别知识的掌

握。 学习者从内容的关联中体会其中的核心概念

(或基本观念) , 并将这些核心概念在其后的学习

中反复运用和强化。 施瓦布对学科结构也有类似

的观点 , 认为 “学科结构是部分地由规定的概念

体系所构成”“ 不同的学科具有极其不同的概念

结构” [ 4 ] 。 近年来有关学科的大概念、 大观念,

学科核心概念的进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 都与学

科结构的理念

一脉相

承。

前面分析的 《标准》 内容结构整体性特征体

现了这样的理念,



个主题内知识与方法之间构

成一个整体, 这些内容通过核心概念建立起联

系 , 使具体内容的学习不再单一而碎片化 , 而是

强调在具体内容中体现基本原理的核心概念的理

解和运用。 例如 , 数与运算中 “数的意义与表



”“相等” “

运算律

” 等

是核心概念, 这些核心

概念是学习相关内容的关键 , 在学习具体内容

时 , 学习者将不断地回到这些核心概念, 从而在

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容。

?38?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二) 有助于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内容结构化使得零散的内容通过核心概念建

立关联。 核心概念 (关键概念、 大概念、 大观

念) 可以把主题内零散的内容联系起来 , 促进知

识与方法的迁移。



核心概念是可以把领域或主

题内 , 甚至跨越不同领域、 不同主题的更为基本

的概念、 方法和问题联系起来的具有支配性的概

念, 是促进有意义的、 联系紧密的知识的



个实

用而强大的工具①。 例如 , ‘ 等分’ 这个核心概

念 (



个整体可以被分为大小相等的几个部分)

为儿童发明用于公平分配物品的非正式方法提供

了概念基础 , 等分 (类比公平分配的非正式的形

式) 就为理解包括除法、 分数、 度量和平均分在

内的正式概念奠定了基础 。 ” [ 5 ] 1 3M3 9 内容结构化可

以通过核心概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类内容中基

本的概念和方法。 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强化更多的知识与方法 , 并将其运用于新场景

的学习之中 , 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学生学到

的是以核心概念为线索的一套学科内容体系 , 而

不是简单的零碎的知识和技能。 在布鲁纳有关学

科结构的理论中 , 人们所熟知的

“任何学

科的基

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任何年龄的任何



” [ 3 ] 2 7 的

观点 , 听起来似乎有些极端, 但从内

容结构化的视角理解 , 这里的基本原理并不是形

式化的术语表达的抽象的学科概念, 而是支撑某

一类知

识体系的核心概念, 这些核心概念的表现

形式可以处于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 对于不同年

龄的学生 , 可以用恰当的方式使他们在不同水平

上认识其表达方式 , 如数学中的

“相等”





个

核心概念, 对于用 来表达相等的关系就有

不同水平 , 有研究将其分为



机械的操作型 , 灵

活的操作型 , 基础的关系型 , 互相比较型

” [ 5 ] 28 2

等不同水平。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 2022 年

版) 》 提出的

“加强

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 , 突出

课程内容结构化 , 探索主题、 项目 、 任务等内容

组织方式

” [ 6 ]

正是反映了课程设计的结构化理念。

早在

20 世

纪 9

0 年代,

北京的特级教师马芯兰就

以结构化的思想梳理了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 并

以核心概念为线索 , “ 由十几个最基本的概念为

知识的核心 , 把小学中的主要数学知识联系了起

来。 ‘ 和 ’ 这个概念则是知识的核心的核心 。 在

学生学习 ‘ 1 0 以内数的认识’ 时就开始以渗透

的手段逐步建立 ‘ 和 ’ 的概念, 通过渗透 ‘ 和 ’

的概念学习 ‘ 1 0 以内数的认识’ ‘ 加、 减计算 1



理解加减关系

’ ‘加减求未知



’‘ 简单

应用题

的结构’” [ 7 ] 。 马芯兰通过数学内容的结构化,

以核心概念为线索构建学习内容体系 , 对 “数与

代数” 领域中的 5 40 多个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进

行了深入研究 , 将起决定作用的十几个核心概念

提炼出来 ,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 [ 8]

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可提高小学

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实

现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

近年来, 有许多关于

“大概





及其在学科

课程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 促进人们深入地思考其

理论与实践。

“广

义的大概念指的是 , 在认知结

构化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方式 , 是为避免课程

内容零散庞杂 , 用居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核心概念

或若干居于课程核心位置的抽象概念整合相关知

识、 原理、 技能、 活动等课程内容要素 , 形成有

关联的课程内容组块。 狭义的大概念同样是出于

课程结构化的目的 , 同时强调学生对核心概念本

质的理解 , 特指对不同层级核心概念理解后的推

论性表达。

” [ 9 ]

这里提到的

“大概



”“

核心概念

”

都与课程的结构化密切相关, 只有在具有结构化

特征的学科内容主题中 , 核心概念才有可能得到

凸显 , 发挥引领、 深化的作用 , 带来持续发展。

以核心概念为线索的课程内容结构化, 有助

于课程实施者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本质 , 在分析

和提炼学习主题核心概念的基础上 , 理解具体学

习内容的学科本质 , 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学习

内容 ,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 从

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 实现 “用少量主题的

深度覆盖去替换学科领域中对所有主题的表面覆

盖 , 这些少量主题使得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得以理

解” [ 1 ° ] 。 这样的教学设计之所以能够实现少量主

题的深度覆盖替换所有主题的表面覆盖 , 是因为

利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 而在迁移中发挥作用的

则是 “关键概念” , 这里的关键概念与核心概念

① 这里 “核心概念” 的英文是 “bigi deas” 。

?3 9?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致的 。

(三) 有助于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进阶

学习进阶的研究是针对学科的核心概念或大

概念展开的 , 在物理、 化学、 生物等科学类学科

中有大量的研究。 [ 1H3 ] 数学学科的学习进阶研究

在国外由来已久。 [ 1 4]尽管数学学科学习进阶研究

与科学领域的有所不同 , 但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

特征。 国内对于数学学科学习进阶的研究虽然刚

刚起步, 但也有学者对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等

主题中核心概念的进阶有系列的研究

[ 1 5?]

。 学

习进阶研究重点关注四个必备的要素 : 大概念及

对大概念的解析 ; 界定清晰的各进阶层级; 检验

学生所处水平的测评工具; 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干预手段。 [ 1 7]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习进阶的研究

可以看作布鲁纳学科结构理论的延续与教学实践

的支持。 布鲁纳认为 , 教授学科基本结构有四个

重要意义 :



是懂得基本原理, 使得学科更容易

理解 ;



是使学习的内容更容易记忆 ;



是更容

易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 四是缩小高级知识与

低级知识之间的差别 。 [ 3 ] 3M7这些关于学科结构重

要性的观点 , 与学习进阶的基本要素有异曲同工

之处。 就学科内容结构化的现实意义而言, 我们

还需在上述学科结构的四个意义的基础上增加

一

条, 就是结构化的内容对于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

重要意义。 以核心概念为主线的结构化学习主

题, 有助于课程实施者从学习进阶的视角整体理

解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 , 明确每一个阶段完

成的学习任务所达成相关核心概念的阶段性水

平。 随着学习进程的递进 , 学习内容不断扩展,

相关核心概念的水平不断提升 , 从而使学生的核

心素养逐步形成。 结构化的内容会使学生的学习

变得更轻松 , 更持久 ,





个人越是具有学科结

构的观念, 就越能毫不疲乏地完成内容充实和时

间较长的学习情节” [ 3 ] 5 4 。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

学习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 而持久的学习经历也

有助于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内容

结构化 , 凸显学习主题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并通

过主题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心概念来实现。

内容结构化的阶段性特征凸显学习进阶的进

程 , 学习进阶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关键内容的教学

体现出来。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提供了以核心概念

为线索的促进学习进阶的路径 , 透过关键内容的

?40?

深度学习实现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进阶。 以



数与

运算



主题为例 ,



数的意义与表示

” 可以

看作



个核心概念, 其核心要义是如何从数量抽象为

数, 如何将数用符号表达出来。 在义务教育阶段

的四个学段中 , 学生学习有关数的内容时都与这

个概念建立关联。 第

一学

段认识

20 以 内的

数、

百以内的数、 万以内的数; 第

二学

段认识十进制

计数法 , 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 第

三学段

认识分

数和小数的意义, 自然数的性质 (奇数与偶数、

质数与合数) ; 第四阶段认识有理数。 每一个阶

段虽然认识具体的数不同 , 但其学科本质都指向

核心概念



数的意义与表示



, 都是用抽象的符

号和计数单位表达数。 例如 , 3 5 表示的是 3 个

十 (十位) , 5 个一 (个位) ; f 表示的是 3 个

j(分数单位) ; 3 5 表示与 3 5 相反的量。 每

一种抽象的符号

表达, 都与具体的数量关联。 如

何建立起这种关联 , 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于这种关

联的理解水平如何 , 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

握这种关联 , 都需要通过结构化的学习内容来实

现。 把握其中的核心概念, 并在学生学习进阶过

程中实现内容与方法的迁移 , 进而促进学生核心

素养的发展 , 是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程

内容的结构化为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

可能。

三 、 内容结构化带来的

挑战与契机

课程内容结构化对课程实施提出 了新的要

求 , 同时也为教科书编写和教学改进等提供了契

机。 内容结构化体现了内容统整的理念, 避免了

知识的碎片化。 在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中 , 将关

联密切的知识内容统整 , 体现了核心概念为主线

的内容一致性。 内容结构化为教育者引导学生从

整体上深刻理解主题的内容和方法 , 促进学生能

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教学

活动中 , 要充分考虑学科的核心概念, 从体现核

心概念的关键内容入手 , 促进学生对其学科本质

的理解 , 形成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逐步发展学生

的核心素养。





) 内容编排以主题的核心概念为线索

《标准》 对领域下的主题进行了整合, 凸显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体现了主题内容的一致性 ,

为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和组织

的空间 。

首先, 主题的整合将带来教科书呈现上的变

化。 《标准》 除 “综合与实践” 领域外 , 小学阶

段和初中阶段分别列出七个和八个学习主题, 如



数与代数

” 领域包





数与运算

”“

数量关系

”



数与式

” “方

程与不等式

”“函





五个主题。

每个主题都构成一个整体, 其中蕴含了反映主题

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 这些核心概念在不同学段

具有



致性和阶段性。 例如 , 小学的



数与运

算” 主题和初中的 “数与式” 主题具有共同特

征 , 其学科本质具有一致性, “数的意义和表示”

“相等”“

运算律

” 等作为统领的

核心概念体现在

不同学段的相关内容之中 , 而在不同学段又具有

阶段性特征 , 抽象的程度不同 , 表征的水平就有

所不同 。 教科书的呈现既要考虑将其作为



个整

体进行设计与组织 , 也要体现其阶段特征。 对于



数与运算



主题, 现有的教材大多是将数的认

识和数的运算分成不同的单元进行设计。 有教材

将 “ 100 以内数的认识” 和 “ 1 00 以内数的加减



” 安排在



下和



上的不同单元。 依据 《标

准》 对



数与运算



主题的整体理解 , 可以考虑

将 1 0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安排在同一单

元 , 使学生在理解数的意义的同时 , 探索

1 00 以

内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 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和掌

握这个内容。 数与运算的结合 , 不仅促进学生对

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掌握 , 反过来也可以帮助学生

从运算的角度进



步理解数的意义, 有助于学生

数感 、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 推理意识等核心素

养的形成。 当然 , 并不是所有的数与运算内容都

要采取整合的方式来编排 , 即使分成不同的单元

进行组织和设计, 也可以用整体的观点理解相关

内容 , 以把握数与运算的关联。 “图形与几何”

领域将 “图形的认识” 与 “图形的测量” 主题整

合为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主题, 强调图形的认

识与测量关联, 从整体上认识图形与测量。 与其

相关的核心概念可能包括 “图形的特征”“图形

大小的度量” 等。 几何中的测量都是对图形的测

量, 图形测量的本质是确定图形的大小 , 从

一

维、 二维到三维 , 分别用长度 、 面积、 体积表

达。 对



个图形完整的认识, 包括对其特征 (如

长方形的边和角及其关系) 的认识 , 也包括对这

个图形的周长、 面积等度量的认识。 例如 ,

三角

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可以从边的长度的测

量视角进行探索。 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合成

一

个主题, 为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

间 , 不仅可以把周长和面积这样的测量问题整合

起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 也可以尝试将图形的认识

与测量问题整合起来进行教材的组织和教学

设计。

其次, 具体内容主题归属的变化有助于课程

实施者准确理解其学科本质。 《标准》 对一些内

容调整了主题归属 , 如 “用字母表示数” 和 “百

分数” 由原来 “数的认识” 主题下分别调整到



数量关系

” 和 “

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表达



主

题下。 用字母表示数在以往的标准和教学中只是

作为数的进一步抽象, 数是数量的抽象, 字母又

是对数的更



般的表达, 是更高层次的抽象。

《标准》 将用字母表示数调整到



数量关系



主

题下 , 重点将用字母表示数理解为事物之间关系

和规律的一般性表达, 其内容要求是 “在具体情

境中 , 探索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关系 、 性质和规律

的方法 , 感悟用字母表示的一般性” [ 1 ] 2 4 , 学业

要求为

“能在

具体情境中 ,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

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 性质和规律 , 感悟用

字母表示具有一般性” [ 1 ] 2 5 。 从数量关系角度来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学科本质 , 其教学的重点和意

义与以往相比就会产生变化 , 从某种意义上弥补

了小学阶段不学简易方程带来的缺失 , 有助于发

展学生初步的代数思维。



百分数

” 的内容移到



数据的收集、 整理和表达



这个主题下 , 凸显

了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以往百分数在 “数的认





主题下 , 学生更多是从数的意义理解百分

数, 将百分数看作特殊的分数。 但百分数主要用

于解决实际问题, 从统计意义上理解百分数更能

清晰地了解其来龙去脉。 百分数的内容要求是

“结合

具体情境 , 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 能解决与

百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感受百分数的统计

意义” [ 1 ] 4 ° 。 这些内容主题归属的变化 , 有助于

课程实施者准确理解具体内容的本质 , 为合理的

教学设计创造条件。

(二) 内容分析凸显学科本质的整体特征

分析学习内容是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

?41?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施的前提, 其重点在于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

课程内容结构化为整体上理解相关内容的学科本

质提供了线索 , 有助于确定一类学习内容的核心

概念、 关键内容和重点难点 。 以 “小数除法” 为

例 , 在现行某版本的教材中 , 这个内容单元和相

关的前后知识安排如表



所示 。

表 2 小数除法单元 (五上) 及相关内容分布

具体内容 核心概念 关键内容

1 . 整数除法 、 运算

律 (

四上) 计数单位个数



累加”① 两位数乘法 , 运算律

前期相关 内容 2 . 小数的意义 (四下)

3 . 小数乘法 (四下)

数的意义与表达

计数单位个数 “ 累加”

小数的意义

本单元内容

1 . 小数除以整数

2 .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

3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4 . 近似计算

5 . 循环小数

6 . 混合运算

计数单位个数 “ 累加”

数的意义与表达

加法 (乘法) 模型

一个

数除以整数

运算顺序

后续 内容 分数运算 (五下) 计数单位个数



累加” 异分母分数加法

学习内容的单元分析一般是将单元作为整

体, 分析这个单元内容的本质及其不同内容之间

的关系 , 确定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等。 从主题视角

看单元内容的本质及其关联 , 并且将本单元内容

与前后相关的单元内容建立联系 , 会对其本质有

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 “小数除法” 这个单元的

主题是



数与运算



, 主要内容是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 从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 , 前三

个内容是不同类型的小数除法 , 体现这个内容的

核心概念是



计数单位个数

‘ 累加 7

”

。 从计算

方法的角度确定哪个具体内容 (例题) 是重点 ,

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而后三

个内容



近似计算

” “

循环小数

” “

混合运算



不

属于计算方法 , 近似计算和混合运算都与问题的

情境有直接关系 , 从某种意义上讲涉及问题解决

能力 , 其核心概念与计算方法不同 。 《标准》 在

第二学段 “数与代数” 领域对 “数量关系



主题

有 “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 , 运用四则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 [ 1 ] 22 的学业要求。 而循环小数在本质

上是数的认识的扩展 , 之所以在小数除法单元中

呈现 , 原因之

一就

是解决类似

1+3

这样的问题

时出现了循环小数, 其重点不是除法的问题, 是

数的表示的拓展 , 是如何表达循环小数和循环小

数在具体情境中怎样取舍的问题, 其核心概念是



数的意义与表达



。 这两类问题虽然不是该单元

的重点 , 但与小数除法的计算有关, 可以看作小

数除法的应用 , 其本质是问题解决和数的表达。

施教者在对内容进行纵向整体分析时还要了解前

后单元的相关内容。 从表 2 可以看到 , 四年级与

小数除法相关的内容有整数除法、 运算律和小数

的意义等 , 五下进一步学习的分数除法, 与整数

除法和小数除法的算理相关。 数的运算的重点在

于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 与算理直接相关的核心

概念是 “计数单位的 ‘ 累加 ’” , 这一核心概念

在四年级和五下都会在不同的运算单元中重复出

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些相关内容在学科本质

上具有



致性。 将能够突出地体现核心概念



致

性的内容作为关键内容组织教学, 有助于实现知

识和方法的迁移 , 使这些相关内容在整体上形成





“大单





。 内容结构化有助于从整体上把

握内容的关联 , 清晰地梳理数的运算内容的线

索 , 以及不同阶段 “数与运算” 主题之间的联

系 。 将对主题学科本质的整体理解运用到具体的

内容分析之中 , 有助于深刻理解具体学习内容的

核心概念, 以及单元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内容的

确定。

①数的运算本质上都是针对计数单位的操作 , 加法是计数单位个数累加 , 应用数概念和运算律完成。 加法是所有计算的基础 ,

其他计算也是针对计数单位的操作。 这里的 “累加” 可以扩展减少 (减法) 、 连续的累加 (乘法) 、 连续地减少 (除法) 。 因此, 以



计数单位个数

‘ 累加 ’” 表

达数的运算的核心概念。

?42?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三) 教学活动突 出 关键内容的单元整体

设计

内容结构化促进课堂教学改进的持续研究 ,

从关键内容入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实现核心

素养导向 目标的重要路径。 《标准》 结构化的内

容设计在领域下以主题的形式呈现, 具体内容要

求呈现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两条线索。 主题的整

合更加凸显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征 , 以及相关内容

之间的联系 。 通过教学内容的纵向分析 , 可以从

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的发展脉络、 学科本质的

一

致性特征以及内容之间的关联 , 同时把握



个主

题内容重点体现的核心概念以及蕴含的核心素

养。 教学设计与组织应当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的思路, 从整体的视角分析内容本质和学生学

情 , 聚焦核心概念, 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 目

标 , 针对单元中的关键内容设计与实施体现深度

学习的教学活动 。 下面以小数除法为例 , 借助表

2 作简

要分析。

首先, 基于自然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 , 形成

以核心概念为线索的反映该单元与前后相关单元

之间联系的内容的整体理解。 以教材的自然单元

为形 , 以单元和单元之间内容本质与核心概念为

魂 , 从自然单元入手进行内容分析 , 既容易操

作 , 又可以从自然单元分析中将学习内容延伸 、

拓展 , 实现对学习 内容的整体理解 。 表 2 显示

“小

数除法

” 单

元的核心内容是



数与运算



主

题中的小数除法, 其重点是理解算理、 掌握算

法。 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除法有密切关

系 , 需要追溯到整数除法 , 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

教学 , 教学设计时有必要考虑唤起学生这方面的

认知 , 特别是核心概念



计数单位个数

‘ 累

加7” 的运用。 小数意义的理解对于小数除法算

理的理解不可缺少 , 教学中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帮

助学生运用小数意义理解算理。 除了这个主题

外 , 第四至第六三个内容又涉及数的认识和问题

解决等, 教学中应与相关的核心概念关联, 采取

不同的教学策略。

其次, 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 关键内容是

能更好地体现所学内容的学科本质和核心概念的

内容 , 并且蕴含着相关的核心素养。 表 2 中第一

至第三个内容是不同类型的小数除法问题, 这些

内容中能较为集中地体现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的内容可以作为教学的关键内容。 从该单元的教

材安排看 , 第一个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 可以理

解教材的编者将这个内容作为关键内容的设计思

路。 这样的设计不无道理, 这个内容直指小数除

法运算 , 学生直接面对的是小数除法 , 要解决的

问题就是被除数是小数时怎样计算 , 可借助这个

问题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吴正宪基于多

年的教学经验, 在对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基础上,

将第二个内容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 作为关

键内容 ,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和理

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1 8] :“ 4 个人吃饭, 付

给服务员 9 7 元 , 这顿饭他们要AA制” , 让学生

根据这个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本身并

不难 , 但在进行运算时发现

9 7+4=24…… 1 ,

这是



个有余数的除法。 在

AA制的情境中

, 需

要将余下的



继续除, 在整数除法的范围内无法

解决这个问题。 “余下的 1 怎么分” 引起学生学

习过程的认知冲突 。 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引出小

数除法计算算理的深度探索。 将小数除法与以往

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联系起来 , 运用学生学习的

前概念, 可以引起学生进



步探索和思考。 更重

要的是 , 从有余数的除法引入可以唤起学生相关

的核心概念 计数单位个数 “累加” 与细分,

并让学生将其运用于新的问题解决之中 。 当以





” 为单位的



不够除以

4 的时候 , 将其

变成

以十分之一为单位的 10 个 〇 .1 , 就可以除以 4 ,

商是 2( 2 个 0 .1 ) , 接下来的计算都是这个方法

的推理。 这个例题作为学习这类内容的关键内

容 , 对于深刻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起画龙点睛的

作用。

最后 ,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基于学生的基

础和前概念, 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 , 有

助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关键内容体现学科本

质 , 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 有效教学活动的组织

需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对当前学习内容

的理解水平以及存在的困惑 , 提出引发学生思考

的问题, 并采用多样性的策略与方法 , 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 质疑问难、 合作交流 , 在解决问题过

程中深度理解所学内容 , 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在小数除法教学中 , 师生围绕 “余下的 1 怎样

分” 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 再对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

?43?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讨论、 质疑、 交流 , 最后实现问题解决, 在理解

算理、 掌握算法的同时 , 学生的推理意识、 运算

能力 、 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获得发展。

课程内容结构化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重要理念, 在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应引

起充分的重视。 伴随着 《标准》 的颁布与实施,

围绕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解及其引起的深化教学

改革的探索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

参考文献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22 年版) [ S ] . 北 京 : 北京师范大学 出 版

社 ,

2022 .

[2] 江山野.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 课程 [M] .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1 9 9 1 :1 1 6 .

[3 ] 布鲁纳.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 [M] . 邵瑞珍, 张渭城 ,

等译.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 8 .

[4] 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 : 课程与教材 : 上册 [C] . 北

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8K2 10 ,2 1 5 .

[ 5 ] 蔡金法. 数学教育研究手册 : 第二册 : 数学内容和

过程的教与学 [

M]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

版社 ,

2020 .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 2022

年版) [M]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1 1 .

[7] 马芯兰.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J ] .

人民教育 , 1 9 9 5( 5 ) :22 .

[8] 马芯兰 , 孙佳威. 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 : 对马芯兰

数学教育思想的再认识 [M]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2 1 :3 4 .

[ 9 ] 吕立杰. 大概念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实施 [J ] . 教育研

究 , 2020( 1 〇) :5 6 .

[ 1 0] 布兰思福特. 人是如何学习的 [M] . 程可拉 , 孙亚

玲 , 王旭卿 , 译.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 13 :1 8.

[ 1 1] 郭玉英, 姚建欣, 张静. 整合与发展 : 科学课程中

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 [ J ]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 20 1 3( 2) :44 49 .

[ 1 2] 王磊 , 黄鸣春. 科学教育的新兴研究领域 : 学习进

阶研究 [ J ]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 201 4( 1 ) :

1 1 2 1 1 8 .

[ 1 3] 刘晟 , 刘恩山 . 学习进阶 :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

活经验 [J] . 教育学报 , 201 2( 4) :8 1 87 .

[ 1 4] 蔡金法. 数学教育研究手册 : 第一册 : 数学教育研

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M]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

社,

2020

:

1 5 6 1 58 .

[ 1 5]丁锐 , 撒冷. 学生数学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构建、

诊断与教学 : 数与代数领域 [

M] . 长春 : 东北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 1 6] 巩子坤 , 周心怡 , 金晶 , 等. 分数 “量” 的含义

分数概念初步认识学习进阶研究之一 [ 〗 ] . 小学教

学 (下半月 数学) , 2021( 9 ):9 14 .

[ 1 7] 姚建欣, 郭玉英. 为学生认知发展建模 : 学习进阶

十年研究回顾及展望 [ 〗] . 教育学报 , 201 4( 1 〇) :

3 5 42 .

[ 1 8] 吴正宪 , 陈春芳, 金千千. 从课堂里生长出来的

“问

题链





“小数除



” 教学实录与赏析

[J ] . 小

学教学 , 20 1 6( 7 /8h54 5 8 .

(责任编辑 : 王维花)

FocusingonCoreConceptsandImplementingCoreCompetencies

 :

AnAnalysisoftheContent

StructuringofCompulsoryEducationCurriculumStandards:Mathematics(2022Edition)

MaYunpeng

{Facul tyofEducation ;Northeas tNormalUnivers i ty ?,ChangchunJi l in13 0024 ?China )

Abstract :Compul soryEducat i onCurri culumStandards



.Mathemat i cs( 2022Edi t ion ^proposesa

structuredintegrationofcurriculumcontentContentstructuring



ref l ectsthecharacteristicsof

whol eness ?consistencyandstages .Curriculumcontentstructuringhelpsstudentunderstandandmaster

thebasicprincipl esofthesub



ect , real izethetransferofknowl edgeandmethods ?andgraspthe

progressionofcoreconcepts .Contentstructuringbringschal lengesandopportuni t iesforthecompi lation

oftextbooks ?theunderstandingoftheessenceofcontent ,andteachingreformpractices .

Keywords :compulsoryeducationcurricalumstandards :



mathematics

;

contentstructuring

;

core

concepts

;

corecompetency

;

keycontent

?44?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内部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学术交流使用

献花(0)
+1
(本文系听月思雨0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