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4~1.7)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硝酸 铵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欲使100克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硝酸钾固体D.25℃时,将某硝 酸钾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C2.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50g相 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晶体2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20g水,析出晶体5g。则原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和溶解度分别是( )A.9.17% 30克 B.21.5% 30克C.21.5% 20克 D.25% 20克 B3.在t1℃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X,t2℃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Y物质。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X>Y B.X<YC.X=Y D.无法确定D4.某同学欲配制50 g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B.用500mL的烧杯量取所需要的水C.用托盘天平 准确称取氯化钠固体2.5g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C5.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 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C.图1中甲一定是饱和 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6.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 断合理的是( )????A.20℃时,将100g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20℃时,将100 g水加入30 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D.可以采 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CD8.如图所示,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 确的是(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D.甲、乙溶质质量均减小B二、填空题9.下列 关于a、b数值的比较中,①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②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溶解度为b克③25℃某物质的饱和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少量另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后,原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④某物 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b克,高温时a克⑤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为b℃,氯化钠溶液的沸点为a℃其中b不一定小于a的是 (填编号)。 ①②④ 小于②⑤①④③药匙 18.2 11.水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1)水的净化。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实验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填仪器的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水的组成。用如图实验装置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检验a处气体的方法是 。 促进(或加快)水中悬浮杂质的(凝聚)沉降 漏 斗 引流(或防止液体外洒)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上图为甲、乙、丙三种不 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1℃时,若将4.0g甲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g溶液。②若固 体乙中混有少量固体甲,提纯乙的方法是:溶解、 、过滤。③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丙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蒸发结晶 不饱和 不变 四、分析计算题12.20℃时,将等质量的甲 、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甲”或“乙”)溶液;图2中 乙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填“会 ”或“不会”)析出晶体。(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甲 不饱和 N 不会 44.4% (1)23g 3.45g (2)0.3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