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法常复习第一讲优质教学材料课件PPT
2022-12-13 | 阅:  转:  |  分享 
  
选修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一讲 民事权利、义务及 人身权-3-考点1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1)民事法律关系
的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
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
格利益等。解析1: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情形:(1)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2)情谊行为;婚约;戏谑行为;【另注意,特定社交活
动可能产生侵权责任】例题1:下列情形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①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②甲极力劝酒
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③A县人民政府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 ④县人民政府责令本县某企业进行排污整改②③解析2:民事法
律关系的客体1.人身权:(1)人格权①一般人格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人格平等;②具体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
权、隐私权;(2)身份权,是指自然人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产生的并由其专属享有的权利,主要有配偶权、亲权、亲属权。①配偶权如夫妻姓氏权
,职业、学习和社会活动自由权等;②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2.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
主体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法中规定的物权只有三类,即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3.债权:债指特定人可以请求特定
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其中,有权请求一方是债权人,负有满足该请求一方是债务人。债发生的原因很多,合同是比较主
要的一种。4.知识产权:民事主体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例题2:甲拥有一处房屋的所有权,甲
的下列行为中,不体现其物权性质的有( )A.甲自己居住该房子的行为 B.乙欲侵占该房子,甲制止乙侵占的行为C
.甲依法拆除自己房子的行为 D.甲在交付房子后请求他人支付价款的行为例题3:温馨家园房地产公司在推销商品房时印发了大量宣
传广告,称出售的商品房依山傍水、小区内绿化率达60%、一户一梯等。小嘉被广告吸引,签订了购房合同。交房后发现广告中的多数条件并未兑
现,于是要求退房。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业广告既不是合同,也不是合同条款,小嘉不能以此要求退房 ②本案中商
业广告中的内容具体确定,具有要约的效力,商家须承担违约责任③该合同的客体是房地产公司给付商品房及小嘉支付价款的行为
④该合同的客体是合同标示的商品房D②③考点2 实现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c)1.含义(1)民事权利:民事主体依法所享有并受法律
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2)民事义务:民法法律规范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义务人为一定的
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约束。解析1:侵权责任:1.停止侵害:当侵权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仍然处于继续状态时,受
害人可以依法要求法院责令加害人停止侵害人身或财产权的行为。2.排除妨碍:当侵权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使受害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无法
正常行使时,受害人有权请求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当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或存在对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危
险时,处于危险中的人有权要求行为人采取措施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当侵权行为人没有合法依据,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其
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是指侵权行为致使他人的财产遭到损坏或形状改变,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对受损害财产进行修复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
回复到原来状态。6.赔偿损失:当侵权行为人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时,应当给予赔偿。一般而言包括对财产损失的赔偿,对人身损害的赔偿
以及精神损害的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权;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等,遭受侵害,
情节严重的,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7.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前者是承担在影响所及范围内消除不良后果的责任形式,后者
是指在影响所及范围内将受害人的名誉恢复至未受侵害时状态的责任形式。8.赔礼道歉:是指侵权行为人通过向受害人承认错误、表达歉意、请求
原谅的方式以弥补受害人心理上的创伤。违约责任: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等(略,合同部分再讲)例题4:甲化工厂的有毒废水注入了张
三的鱼塘,致使鱼塘中有部分鱼死亡,张三可以向甲化工厂提出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 )①停止侵害   ②排除妨碍   ③赔偿损失
  ④恢复原状例题5: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房屋漏水纠纷时,对因相邻关系人使用不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一方,应该责令其( )A.排除
妨碍、赔礼道歉 B.消除危险、排除妨碍C.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D.赔礼道歉、赔偿损失①②③C-11-一(1
)诉讼时效的期限(2)诉讼时效的计算。①《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知道”即指权利人了解权利被侵害事实,可以开始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应当知道”则是一种法律上的推定,不论当事人事实上是否
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只要从客观上存在知道的条件和可能性,即使权利人由于主观过错,应当知道而没有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也应当作为诉讼时
效的起算点。②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民事案件千差万别,因此,具体到各个案件,其时效的起算点也不相同。例如: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
从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没有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算;债权人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
的第二天开始起算。考点3 诉讼时效-12-一二③在诉讼时效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
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例如,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则从
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之时重新开始计算;如果债权人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诉讼时
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
讼时效再次中断。也就是说,诉讼时效应该从权利人最后一次主张权利或义务人最后一次同意履行义务时重新计算。考点4 生命健康权(b)生
命权、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民法总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或死亡的,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补助
费、丧葬费等。解析:(1)生命权:自然人维持生命延续,不容他人非法剥夺的权利。健康权:自然人保持其自身器官正常功能安全的权利,包括
生理与心理健康。(2)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
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是对受害人近亲属因受害人死亡导致的生活资源的减少和丧失的补偿,对死者自身的赔偿,并非死者的遗产,也
非夫妻共同财产。“死亡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近亲属仍可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考点5 姓名权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
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个人有权决定决定使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名字,但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姓名户籍
管理的规定。此外,公民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解析:1.姓名权的侵权表现(1)干涉。指妨害、阻碍他人行使姓名权的行为。例如:养父
母强迫养子女更改姓名。(2)盗用。指未经允许,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例如,某地要举办一场大
型活动,但是没有赞助单位,于是谎称某明星将来参加。(3)假冒。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冒充“齐玉
苓”的名字,借用齐玉苓的考试成绩上大学,致使齐玉苓名落深山。盗用和假冒的主要区别,前者是“以某人的名义”,后者说“自己是某人”并进
行活动。例题7:小李冒充小张的名字,借用小张的考试成绩上大学,致使小张落深山。此种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属于A.盗用 B.假
冒 C.干涉 D.恶意重名B考点6 肖像权肖像权是公民对其外部形象所享有的人格利益。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
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
为。解析:(1)侵害肖像权的构成要件:①未经允许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擅自使用的是他人的肖像,如果是利用自己的“长相
”则不构成。如甲因十分喜欢某著名演员,多次整容,终于与该演员十分相似,便经常以自己的名义跑去商演。这里甲并不构成对该演员肖像权的侵
犯。特型角色的剧照不是表演者本人的形象,如擅自使用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猴子的形象做招贴画宣传产品就不能算是侵犯六小龄
童的肖像权。②主观上以营利为目的。侵犯肖像权一定要以营利为目的,如果题目中没有强调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明显是用于商业性用途的,也构成
以营利为目的。③客观上行确有使用行为,如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2)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存在许多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污损、丑化、歪
曲公民肖像的案例。?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中:“除此之外,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例题8:某学校女学生王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名女同学,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偷拍了她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在
同学中传看并散步一些诋毁性的语言。王某侵犯了其同学的( ) ①生命健康权②肖像权③隐私权④名誉权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例题9:张某旅游时抱着当地一小女孩拍摄了一张照片,并将照片放在自己的博客中,后来发现该照片
被用在某杂志的封面,并配以“母女情深”的文字说明。张某并未结婚,朋友看到杂志后纷纷询问张某,熟人对此也议论纷纷,张某深受困扰。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杂志社侵害了张某的肖像权  ②杂志社侵害了张某的名誉权 ③杂志社侵害了张某的隐私权 
  ④张某有权向杂志社要求精神损害赔偿①②④B考点7 名誉权 对于人格的社会评价,在法律上称为名誉。公民、法人享有名誉
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解析:(1)名誉是社会或他人对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
、信誉、商誉、功绩、资历和身份等方面评价的总和。(注意:法人依法也享有名誉权)(2)常见的侵权形式: ①侮辱:书面、口头、暴力形式
进行人身攻击; ②诽谤:隐瞒真相、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下列行为亦属侵权行为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的;②批评文章基本内容
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的;③批评文章反映问题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致他人名誉受损的;④描写真人真事或事实上以特定人为描写
对象的文学作用,对其进行侮辱、诽谤或披露隐私,致他人名誉受损的。(3)侵权构成要件:①主观上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的故意;②客观上有贬损
他人人格的行为;③上述行为为社会不特定的第三人所知晓;④侵权对象指向了特定的个人或者群体。(4)侵权责任形式:停止侵害;消除影响、
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死者的遗体、遗骨以及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受到侵害,死者近亲属因此遭受精
神痛苦,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另近亲属只能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例题10:(2017年4月浙江选考)张某通过其微博发文,毫
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烈士子女向法院起诉。张某的行为侵犯了
A.烈士和其子女的名誉权 B.烈士子女的隐私权C.烈士的名誉权 D.烈士子女的名誉权C例题11
:(2017温州模拟)某广告公司于吴某出差时,在吴某房屋的院墙上刷写了一条痔疮特效药广告。吴某一个月后回来,受到他人耻笑,遂向广告
公司交涉。广告公司当即撤掉该广告,但并未答应吴某赔偿精神损失费的要求。吴某一气之下,将广告公司诉至法院。诉讼过程中,吴某陈述了具体
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但广告公司对曾经在吴某房屋院墙上刷写过痔疮特效药广告这一事实予以否认。 结合本案,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广告公司有没有侵害吴某的名誉权?为什么?(3分)(1)没有。(1分)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1分)广告公司在吴某房屋院墙上刷写痔疮广告的行为,不属于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吴某名誉的
行为,因此不构成侵害名誉权。(1分) 考点8 隐私权 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是针对私人生活中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息,是为了保障
人们私人生活的安宁,使其不受干扰。我国宪法关于通讯自由、住宅不收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对公民隐私的保护。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
侵害隐私权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解析:(1)公民的隐私权包括通信秘密权与个人生活秘密权。①通信秘密权是指公民对其在信件、电报、
电话中的内容享有保密权,未经允许不得非法公开。②个人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对其财产状况、生活经历、个人资料等私人信息享有的禁止他人非法
利用的权利。(2)隐私权侵权要件:①未经权利人同意;②实施了披露行为;③主观上为故意;④为不特定的第三人所知晓。(3)《生活中法律
常识》教材变动:《民法通则意见》第140条规定,侵害公民隐私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名誉权。原教材也是这样规定的。2009年《侵权责
任法》第2条正式确立了隐私权的概念,意味着《民法通则意见》140条相关规定被废止。(4)名誉权和隐私权。一般情况下,侵犯名誉权所披
露的消息是假的,带有造谣的性质;而侵犯隐私权所披露的消息是真的,是当事人不愿让外界知晓的消息。(5)隐私权的保护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当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依公共利益的要求进行调整。例如患病本来是个人隐私,但SARS病毒感染的“非典”病为法定传染病,涉及公共利益,因此不得以个人隐私为由隐瞒非典疫情。例题12:某报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未成年人甲是乙私生子的事实,致使甲受到同学的嘲讽与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给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该报社的行为( )A.是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 B.侵害了甲的隐私权C.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D.侵害了甲的生命健康权例题13:女青年牛某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词犀利而受到观众关注,一时应者如云。有网民对其发动“人肉搜索”,在相关网站首次披露牛某的曾用名、儿时相片、家庭背景、恋爱史等信息,并有人在网站上捏造牛某曾与某明星有染的情节。关于网民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①侵害牛某的姓名权 ②侵害牛某的肖像权 ③侵害牛某的隐私权 ④侵害牛某的名誉权 ③④B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