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甘肃河西地区雅丹及丹霞地貌形成的气候原因浅析_董旭
2022-12-13 | 阅:  转:  |  分享 
  
2015【NO.5】39

广闻博览

[2]胡小鹏.茶马互市[G]//郭厚安,吴廷祯,主编.

悠久的甘肃历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

136.

(作者简介:林尚斌,甘肃临洮人,现为甘肃省博

物馆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和甘肃地方历史

文化研究/兰州/730050)

责任编辑:马宝明

董 旭 刘文洁

甘肃河西地区雅丹及丹霞地貌形成的气候原因浅析

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历史上起着

相当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经济体系

的构建,未来将更加彰显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甘肃省

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

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 西 南 向 东 北倾

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 530 公

里。其中,河西地区作为甘肃省地貌最多,气候最为

多变的地区,形成了雅丹地貌及丹霞地貌等令人叹为

观止的自然奇观。笔者通过对河西地区民勤、武威、

张掖、敦煌四个气象观测站的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发现,当地独特的气象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

貌地形。

一、河西走廊气候的基本概况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

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

的狭长地带。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

余公里,地势平坦,海拔1500米左右。在河西走廊山

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

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河西走廊气候干旱,

民勤、武威、张掖、敦煌四站的年均降水量不 足 200

毫米,气温差异大,风大沙多。但由于有比较丰富的

内河资源,河西走廊地区植被覆盖及降水量分布较为

不均,自东而西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武威站年降水量

158.4 毫米, 敦煌仅有 36.8 毫米。其降水年际变化大,

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量50-60%;云量少,日照时间长,

多数地区年均3000小时,西部的敦煌高达3336小时。

年平均气温(30年)5.8-9.3℃,最 高 气 温达42.8℃,

最低气温为—29.3℃,昼夜温差平均 15℃ 左右。民勤

年沙暴日50 天以上,而敦煌地区 8 级以上大风的风日

一年有80天。

二、甘肃河西雅丹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雅丹地貌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典型的风蚀性特殊

地貌,是一种比较软弱的湖泊沉积泥沙经风力倾蚀而

成的平行槽垄地貌。雅丹地貌分布区往往在咸水湖干

涸的干旱区,因为湖底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盐分,这

些盐分就成为泥沙的胶结物。由于气候干燥,来水减

少,湖泊萎缩干涸,强大的风力裹着沙粒吹蚀地面,

在湖泊沉积物上面倾蚀出一条条沟槽,沟槽间就残留

下由一座座与之平行的基岩构成平的台形垄状高地。

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暴雨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

隙加宽扩大。

雅丹地貌被认为是世界地貌中的一大奇观。敦煌

的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玉门关西北边,甘肃和新疆

交界处的罗布泊入口处,总面积 400 多平方公里。进

广闻博览

40

入雅丹地质公园,就如同走进了一座颓废了的古城:

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

的楼群,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观。这

样 的“城”称 为“ 魔 鬼 城 ”,古 书 中 又 称 为“龙

[1]城” 。

笔者曾多次游览过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对其独特

的形成气候深有体会。那里的土丘正 在 持 续 坍 塌沙

化,不是人为破坏,是自然演化。雅丹地貌所在区域

昼夜温差大,夏季在那里时间稍长一点就感到极度炎

热,而石柱下的阴凉处又凉爽宜人。瀚海的风,劲疾

不已,但正是这样强势的力量,让砂岩改变了它固有

的形状。茫茫黑戈壁上,一条条被风切割出的垄状高

地,如同排列整齐的舰队即将出海,这就是被誉为出

征瀚海的“西海舰队”。这里的山丘全 部 都 是 狭 长

的,而且因为风蚀作用,都有 统 一 的 朝 向,规模庞

大,声势浩大,而每一个个体都显得英姿飒爽,确实

有万舰出海的壮观。向着雅 丹 深 处 行 走,你就会发

现,有的雅丹像迎宾的“金狮”,有的如同小小的宝

莲灯,还有的雅丹造型奇特,如同回眸的孔雀,也有

的像江南乡间的稻草垛,还有的好像一位正在闲庭信

步的佝偻的老者。有些雅丹像千层饼,一道道都是风

雕琢的痕迹;有些蘑菇状的雅丹,最终因为头重脚轻

而折断了,倒在路边;还有的如同狮身人面像伴着金

字塔,静静朝向西北方;有的如同外星人,静静守望

在干涸的罗布泊……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因为风的

雕琢,在这里幻化出各种形态,超越了人类的想象。

这些形态各异的怪石,今天我们看到 的 是 这 样 的姿

态,也许再过若干年,就会因为风力的作用改变了形

[2]状。原有的倾倒了,新的又再生了 。

三、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与气候成因

丹霞地貌是1938年中国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以广

东省北部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一类

地貌类型。地貌学家曾 昭 璇 教 授 在1977年第一次把

“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在1983年出版的

《地质辞典》中,首先提出丹霞地貌的定义:“指厚

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

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

合作用下形 成 的 城 堡 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

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

[3]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

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堪称 中 国 西 部 一大地貌奇

观。据科考证实,张掖丹霞地貌形成于 600 万年前,

发育于距今约 200 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其丹霞

地貌奇观位于张掖市临泽、肃 南 两 县 境 内,面积约

510 多 平方公里,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

[4]丰富的地区 之 一 。张掖丹霞山以其斑斓之色彩、磅

礴之气势和造型冠绝全国。雨后或雪止之时,立于丹

霞山顶,俯瞰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

地貌,能让你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雄奇,造物者的伟

大。

从世界上知名的丹霞地貌来看,丹霞地貌一般较

多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基本气候特征为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

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丰沛

的降水和密集的河网常年冲刷造就了丹霞地貌。而张

掖的丹霞地貌则属于另外一种类型的气候成因。甘肃

省河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青

藏高原高寒气候三种气候的交叉过渡地带,年降水量

较少,降水分布集中;气温差异大,昼夜温差年均为

15℃;常年风力多变且平均风力较大。降水、温差及

风等多种因素造就了张掖的丹霞地貌。

四、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价值

1.科考及气象价值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发育于祁连山山麓

的祁连山大断裂带这个特殊地带,其成因是复杂的。

首先,它决定于白垩系特殊的红色建造的碎屑岩地层

物质基础。其次,构造活动和水蚀、风蚀以及崩塌的

[5]共同作用,促使了这种特殊地质遗迹的 形 成 。白垩

系中下统下沟组与中沟组岩性不同,反映出古气候、

古地理环境变化较大,并且白垩纪期间,发生了很多

重大地质事件,这些事件都与其间的气候变化息息相

关。最近,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

气候变化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37’

计划中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大攻关课题。而本区白

垩系地层及其以前的老地层出露连续性好,恰恰可对

研究古气候变化提供极佳的场所,也是进行海陆对比

研究的理想之地。区内地层露头、地层接触关系表现

清楚,也是研究肃南板块缝合线及白泉门蛇绿混杂岩

带——小青沟纳谬尔期地层及植物群——祁连山前断

裂上叠盆地沉积及丹霞地貌完整地学 剖 面 的 理 想场

所。因此,张掖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区是进行科学考

察、气候变化研究的良好场所。

2.旅游价值

敦煌雅丹地貌、张掖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荒

漠风光和山岳风光资源,有着与其它游地不同的风格,

其景观的观赏价值体现在地貌形态千奇百怪、造型万

2015【NO.5】41

往事回眸

千,多姿多彩、沧海桑田的神奇上。雅丹千沟万壑排

列的古“城堡”,置身其中,如入迷宫;身临其境,

犹如走进自然博物馆,感受 造 物 的 神 奇。忽明忽暗

里,“魔鬼城”极尽能事地渲染出一个奇异的世界,

橘黄的城,红色的堡,金色的垄脊,黑 色 的 砾 石 沙

海,黄色的粘土雕像,就更是登峰造极的美。晚霞夜

照,戈壁幻影,狂风肆掠,黄沙漫道,尤会令人毛骨

悚然,如置身魔鬼城中;而一会儿的功夫又是星星点

灯,明月高悬,真正是变幻莫测;大风刮来,各种怪

声发出共鸣,恐怖之感油然而生,真能品尝大自然的

顽皮。如果说敦煌雅丹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

和阳刚之气、力度之美,那么张掖丹霞则以其斑斓的

色彩结构,展示了西部特有的阴柔之美、灵秀之气。

如今,敦煌的雅丹“魔鬼城”和张掖的丹霞地貌

已成为闻名遐迩的自然景观。对这些稀有景观地貌进

行研究和保护,不但可以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还可

以拉动国内外的旅游消费,将甘肃美景推向全国乃至

世界。

参考资料:

[1]佚名.玉门关雅丹魔鬼城[OL].[2014-07-10].

http:www.baike.baidu.com/.

[2]佚名.雅丹龙城,生命的绝望[Z]// 穿越河西走

廊(二)[OL] .[2010-08-30].http:www. You.ctrip.

com/travel.

[3]罗亮.岩溶学野外考察报告[R]//百度文库[OL].

http:wenku.baidu.com/link?...

[4]张荷生,崔振卿.甘肃省张掖丹霞与彩色丘陵

地貌的形成与景观特征[J].中国沙漠,2007(6):

36-39.

[5]佚名.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区别[OL].

[2012-08-08] .http:www.doc88.com/p-2035...

(作者单位:董旭,嘉兴市气象局/浙江嘉兴/

314050;刘文洁,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杭州/

310000)

责任编辑:李函梦

肖俊仁

马光辉:亲历抗战与起义

传令兵的生活

马光辉是广河县三甲集人,生于1913年,回族,

祖上几辈都是行伍出身。他爷爷作为晚清时期的甘军

士兵,曾跟着马福禄将军在北京正阳门与八国联军浴

血奋战。也许是军旅生活过于严酷,也许是父辈希望

后辈能在文化上有所造诣,过一个安静平安的生活,

马光辉少年时就被家长送到青海西 宁 的 昆 仑 中学读

书,但未能读完中学,便被选拔到当时的马步芳新编

第九师,任传令兵。马步芳统治青海期间,管理相当

严厉,不但军队官兵很害怕他,百姓也很怕他,凡偷

盗、赌博等有伤风化者都予以重惩,因而社会治安却

比较好。说是师部传令兵,但大部分时间是为马步芳

家庭服务。他接触最多的是马步芳的公子马继援。据

老人回忆,那时马继援读书,家中与他的联系多由马

光辉来传递。马继援一周回一次家,都是由他带领20

余名传令兵开两辆车接送,浩浩荡荡,煞是威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丧,6 年后

华北陆沉,军队中战事消息频传,人人都对日军的狂

妄嚣张气愤万分。此时,马步芳部队骑一师被派往中

原抗击日寇。不久,已升任少校营长的马光辉所率的

骑兵营也被派往抗日前线,编入陆军82军之序列。

以战马和肉躯与日寇铁甲大炮厮杀

正在中日军队围绕徐州在广阔的平原地区展开激

战之时,1939年,马光辉被派到马彪暂编骑一师第三

旅任一营营长。那时,日本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

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每次作战都有几十架甚至上百架

飞机铺天盖地而来,对地面进行狂轰乱炸。飞机轰炸

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大炮对我阵地猛轰,随后是坦克

部队开路,步兵乘车跟上来。这对装备上处于劣势的

中国军队来说,实在是一场以血肉拼钢铁的战争。中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