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教材必修一1.1教学设计(正讲)
2022-12-14 | 阅:  转:  |  分享 
  
回望历史 坚定信念——“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教学设计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王晓娜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1.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
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主要内容是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具体包
括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及解体过程,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主要矛盾,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主要矛盾、封建
制国家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特点及形成条件、经济危机、发展趋势,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基本状况,探寻推
进人类社会不断演进的原因和规律。本框是必修1的起始内容,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维起点。【学情分析】本框内容的授课对象是新高
一学生。新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简史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社会形态的状况也有所认识。同时,从思维特点来看,新
高一学生更习惯于感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还未充分发展起来。二、教学目标陈述1.通过探究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不同形
态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在比较不同社会形态的异同中学会全面分析问题,从而培养科学精神素养。2.结合实例,感受人类社会的演进是从低级
到高级发展的,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念,从而培育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感和增强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公共参与意识。三、教学过
程设计【中心议题】以“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为议题,探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阶段。【总体设计思路】以“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为议题,以“回望历史,坚定信念”为主题,紧紧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教学关键问题整合教材资源,
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整个课堂由三个篇章构成:第一篇“回望”、第二篇“聚集”、第三篇“畅想”,每一篇都设置相关的情境和
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探究中习得知识,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深刻理解资本
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学教活动展开】环节一(导入)情境设计观看视频:《人类发展史》任
务设计说一说:你从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评价设计●关注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评估学生是否能把握情境关键信息并用学科语言
表达信息的能力。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环节二情境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展示任务设计任务描述: 请
你以“×××的一天”为题,描述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的生产生活状况。(讲故事、画画的形式均可,着重突出不同社会形态的
特点)展示要求:①10人为一组,组内推荐、完善作品(力求接近史实)。②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作品,形式不限。(可同时点评别组作品
)③时间:完善、展示各3分钟。评价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等级评价,主要维度如下表:维度等级小组活动目标明确恰当小组成员参与资料搜集、
整理,搜集的信息充分、精当小组成员间配合主动汇报者能流利地表达小组观点,并能为主要观点提供例证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独
到的见解(等级为A、B、C)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分组展示,吸引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四种社会形态有初步
的了解。环节三情境设计图示:人类社会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任务设计探究与分享:你能描述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更替是如何实现的吗?你能从
中找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神秘力量吗?评价设计●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评估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表
达能力。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去探寻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找到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环节四情境设计图片:经济危机任务设计比
比谁最快:图片反映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评价设计●关注学生是否勇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表达。
●根据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述,评估学生的历史眼光和辩证思维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引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思考,从而学会全
面的认识问题。环节五情境设计从20世纪至今,美国经历了10次大的经济危机。(过程略)任务设计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爆发,
这说明了什么? 评价设计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估,主要维度如下表:维度等级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供证据善于倾听、尊重他人观点通过
交流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级为A、B、C)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
痼疾,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环节六情境设计请学生朗诵《共产党宣言》片段。任务设计通过朗诵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
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评价设计●关注学生的思想深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的认同感。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悟中提升,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素养。环节七情境设计有人说: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私有观念的存
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任务设计观点辨析: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阐明你的理由。评价设计●通过分享
交流思想,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私有制是否能从历史角度、运用历史眼光分析。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科学精神,在辨析式
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认同。【素养提升策略】策略一:以“题”为据,取舍内容。本课学科内容
较多,为突出主线,提升素养,确定本课的核心议题是“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教学关键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
决定力量”。依据核心议题和关键问题对教材进行梳理,在三十多个知识点中,最终选取三个主要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包括不同社会形态的特
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与核心议题、关键问题关系不大的学科知识则大胆舍弃,或以课外学习任务的方式、或以学生自
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这种删繁就简的处理,使课堂教学始终服务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素养。策略二:角色模拟,小组
合作。以课前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对四种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形成大概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构想“×××的一天”。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分
配角色,团队在个人描述的基础上优化方案并上台演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精神素养。策略三:
辨析学习,思维碰撞。出示某个关于私有制认识的观点,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生生观点的交锋碰撞,交流彼此思想。在碰撞交流的过程
中,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在辨析中感悟真理,最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坚定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
义所取代这一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念,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 四、特色、亮点提炼1.以议题式教学助力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课
采用议题式教学法,以核心议题“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的解决作为核心任务,以主题“回望历史,坚定信念”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以教学关
键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统领学科内容整合。整个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这一核心问题的解决,通过设置两个课外
活动、四个课堂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层层推进,最终在活动中感悟和理解知识,避免学科内容与课堂活动相脱节
,实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的结合,使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初现。2. 以辨析式学习凸显积极的价值引领。本课以培养
学生的政治认同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政治认同的培养不能采取单纯说教的强制灌输方式,而要让学生亲历自主辨析、分析的过程,并做出判
断,才能形成真正的认同感。要理解并认同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就需要对私有制存在的历史性有理性的认识。通过设置“观点辨析”环节,为学生提供直面价值冲突的机会,使他们学会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此过程中,把握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既关注过程,又不忽略结论,最终使学生达到价值认同:私有制既不是天然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经过辨析式学习,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得以提升。 (当湖高级中学 王晓娜)1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