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2022-12-15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腔肠动物的身体对称类型是(  )

A. 左右对称 B. 前后对称 C. 上下对称 D. 辐射对称

涡虫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被称为“刀锋下永生”的生物。右为1898年进行的涡虫再生实验手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涡虫属于线形动物 B. 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C. 切成的每个碎片都发育成了新涡虫 D. 涡虫再生完全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下列叙述不属于蛔虫特点的是(  )

A. 进行寄生生活 B. 运动器官发达 C. 消化管结构简单 D. 体表有角质层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的场所,相对应的一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缢蛏——鳃 ③鲫鱼——鳃 ④青蛙——肺和皮肤 ⑤蝗虫——肺 ⑥家鸽——肺和气囊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⑥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表面有贝壳,根据以上特点判断蜗牛属于(  )

A. 腔肠动物 B. 软体动物 C. 环节动物 D. 扁形动物

马达加斯加金燕蛾是一种体表鲜艳的昆虫,体内充满毒素,依靠靓丽的体色震慑捕食者。以下关于金燕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环节动物 B. 身体分为头、胸两部分 C. 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D. 体表颜色是一种保护色

《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生鱼类黑鳍鳈在怀柔、密云及少数中心城区均有分布,表明我市河流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效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黑鳍鳈游泳的动力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 B. 水质变坏会影响黑鳍鳈皮肤的呼吸功能 C. 黑鳍鳈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D. 保护黑鳍鳈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水环境

东方蝾螈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又名中国火龙(如图分别为其幼体和成体)。下列关于东方蝾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方蝾螈的皮肤干燥 B. 幼体能适应陆地生活 C. 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 D. 幼体与成体存在差异

下列关于爬行动物能终生生活在陆上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殖和繁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B. 都有发达的四肢便于迅速运动 C. 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对氧的需求 D. 有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

“小蝌蚪找妈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关于青蛙的生殖发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B. 在水中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C. 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环境的依赖 D. 蝌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和皮肤呼吸

2020年5月,台州市民捡到形似小猫的胎生动物,经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如图中饲养员正用奶粉喂养小豹猫。豹猫属于(  )

A. 哺乳类 B. 鸟类 C. 爬行类 D. 两栖类

运动是动物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动物完成运动的结构是相同的 B. 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C. 哺乳动物的运动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D. 运动对维持动物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骨、关节组成 B. 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 C. 由骨骼、关节、骨骼肌组成 D. 由骨、关节、肌肉组成

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警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  )

A. 躯体感觉中枢 B. 视觉 C. 听觉中枢 D. 语言中枢

北京密云水库周边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中华蜜蜂保护区。中华蜜蜂群体由一只蜂王、几百只雄蜂和几万只工蜂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华蜜蜂具有社会行为 B. 蜂群成员间分工明确 C. 成员之间有信息交流 D. 不同分工的蜜蜂形态相同

艾滋病和新型冠状肺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以下对这两种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 都能独立生活 C. 都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D. 遗传物质都在细胞核中

银耳是一种常见食用真菌,我国是其人工栽培的发源地。早期以段木栽培为主,目前主要采用以棉籽壳、木屑等为培养料的袋式栽培。下列关于银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栽培时需要适宜条件 D. 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下列四种食品保存方法中主要通过杀灭微生物来延长保存时间的是(  )

A. 高温煮沸牛奶 B. 风干晾晒香菇 C. 真空包装腊肉 D. 冷藏新鲜水果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水域污染日趋严重,鲨鱼决定召集广大鱼类成员开会,一起商议将来的生存大计.其中鱿鱼、鲫鱼、娃娃鱼、甲鱼、鲸、海马纷纷游来参加会议…请回答7-10小题. 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 鲫鱼 B. 甲鱼 C. 鱿鱼 D. 鲸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单细胞生物 B. 细胞内都无叶绿体 C. 生殖方式都相同 D. 都属于原核生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1.0分)

(1)该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______。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_;它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 3)图中生物中,数量最少的是______。 (4)如果在草地上使用DDT来消灭害虫,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深蹲起是一种锻炼人体下肢力量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体心肺功能。 (1)图1中股四头肌的[①]______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由图1状态起身时,臀肌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会 ______,牵引着胫骨、股骨等共同完成运动。 (2)完成蹲起动作之前需要做好热身,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B]______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图2中与膝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还有[A]______。 (3)为探究深蹲起运动对心率的影响,四位同学在每次完成30次深蹲起后,及时测量自己的心率,共测量3组。数据如表所示:

不同状态下平均心率(次/分) 王同学 李同学 张同学 赵同学 安静 72 76 78 72 深蹲起 108 120 114 120 ①每位同学在深蹲起前都先测量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②完成每组动作后,需要在高级神经中枢 ______(填写结构名称)的控制下有意识地调整心率,等待其趋于平缓后进行下一组运动。 ③由如上表可知,深蹲起运动与安静状态相比 ______。王同学对此作出的解释是:骨骼肌细胞需要通过 ______作用释放更多的能量为肌肉提供动力,能量释放所需的有机物和 ______需要经循环系统运输。 (4)“蹲一蹲,利全身”是健身方面的一句俗语,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释 ______。

2021年7月8日,北京动物园鸳鸯(图1)保护项目组将24只鸳鸯放飞到城市副中心的福泽湖。这些鸳鸯佩戴金属环志,其中8只佩戴GPS全球卫星定位追踪器,以便技术人员监测收集数据,掌握鸳鸯活动规律。 (1)技术人员利用GPS等仪器监测收集数据,掌握鸳鸯活动规律,运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 ______法。 (2)监测显示,9月22日晚至23日凌晨,2号鸳鸯飞至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短暂“郊游”后返回,全程74.39公里,显示出较强的飞行能力。图2中能表示鸳鸯呼吸系统的是 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请根据所学知识,再写出两条鸳鸯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______、______。 (3)福泽湖中水草、虾、鱼数量较多,可为鸳鸯提供足够食物,但也有少量黄鼬或游隼等天敌。监测中发现4号鸳鸯的信号长时间不变化,技术人员寻找不到,推测其被捕食。据此信息写出一条包含鸳鸯的完整食物链:______。这条食物链中传递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______。 (4)鸳鸯是树栖鸟,搭建人工巢箱可以给它们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鸳鸯对巢箱中添加的不同巢材的利用情况不同。根据图3,如果你参与人工筑巢项目,会选择 ______作为巢材。



酱油起源于我国周朝,是以大豆为原料、面粉为辅料,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造而成。制作酱油的工艺流程可概括如图(图1): (1)制作酱油的主要菌种是米曲霉,这是一种 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发酵前期米曲霉会产生大量的酶,能彻底分解大豆的蛋白质,使 ______的含量上升。 (2)上述工艺流程中,在制曲前要先将蒸煮的大豆进行冷却,原因是 ______。制曲大约需要7天,7天后豆粒表面长满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毛,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2所示,这些绒毛是米曲霉的[B]______。 (3)古法酱油酿造在发酵环节讲究“日晒夜露”,白天打开酱缸让豆酱充分享受太阳热度,提供适宜的 ______条件促进微生物发酵;晚上热气散去浓缩酱味。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80天(图3)。 (4)现代酱油的制作工艺中还会在发酵环节适当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这样会加速有机物的分解,______(填“缩短”或“延长”)发酵时间。 ______菌分解产生乳酸,与其它分解产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酱油的风味。 (5)无论是古法酿造还是现代工艺,制作酱油时在发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盐分,可延长保存时间,其主要原理是 ______。

海草是生活于浅海的被子植物总称,目前全球公认有74种,我国有22种。 (1)很多人容易将海草和海藻混淆。据图一可知,海草是 ______ (填“A”或“B”)所示植物,判断依据是 ______ 。 (2)图二是某海湾沿岸海草优势种类调查图,请你推测影响不同种类海草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______ 。 (3)如图三所示,人们通常将成熟的海草茎枝分开与固定物石块一起移植到新的生活环境中,最终形成新的海草床,这种繁殖方法属于 ______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4)由于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说明它的 ______ 能力较弱。 (5)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海草床的措施: ______ 。

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成熟后,会被一些动物取食和传播。科研人员以同一地域分布的单性木兰和青冈栎种子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影响啮齿动物搬运种子的因素(注:当种子消失不见或被完全咬碎时认为其被搬运)。种子大小会影响啮齿动物的搬运行为吗?研究人员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实验(一)。

步骤 主要操作 Ⅰ 在单性木兰和青冈栎种子成熟期,在土面环境中设置8个摆放点。 Ⅱ 每个摆放点放置两种完好的种子各20粒(如图1)。 Ⅲ 次日起每天同一时间对两种种子的被搬运情况进行记录,并取走剩余种子,更换新的种子。种子处理时均佩戴一次性手套。共观察记录10天。 Ⅳ 计算种子搬运率(种子搬运率=实验期间搬运种子数/种子总数)。 结果 单性木兰和青冈栎种子的搬运率分别为87%和6%。

单性木兰种子:红色,种子大小约为: 长10.7mm;宽6.6mm;质量0.24g 青冈栎种子:棕褐色,种子大小约为: 长16.6mm;宽14.4mm;质量2.1g 图1每个摆放点的种子及放置情况 (1)根据实验(一),研究人员每天都需要更新单性木兰和青冈栎种子各 ______粒。 (2)研究人员处理种子时全程佩戴一次性手套,是为了防止 ______对实验的干扰。实验中还有哪些操作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以减小误差的?请举一例 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啮齿动物对单性木兰种子的搬运率更高,说明 ______。 (4)林下环境比较复杂。不同环境中,种子大小对啮齿动物搬运行为也会有相同的影响吗?研究人员依据实验(一)的方法,选择石洞和土面环境,进行了实验(二),测得a、b、c、d四组种子的搬运率如图2。 ①实验(二)中若选取同种种子为研究对象,则 ______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单一变量,四组中可以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______。 ②由图2可知,对两种种子来说,摆放在石洞中的种子搬运率都 ______土面环境。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______。 (5)有人认为,啮齿动物对单性木兰种子搬运率高,也可能与种子本身的其他特征有关,请据此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探究的问题: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腔肠动物的身体已有固定的形状,且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有许多切面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半.只有口面和反口面之分.有些种类通过中轴只有两个切面,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半,称两辐射对称,如海葵.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 故选D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回答此题的关键就是要明确腔肠动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AB、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因此属于扁形动物,A错误,B正确。 C、由题干图知,涡虫切割后,有的碎片发育成了新涡虫,有的碎片不能发育成新涡虫。C错误。 D、由题干图知,涡虫的再生过程不存在细胞分裂现象,不是细胞分裂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答案】B

【解析】解: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营养物质主要是寄生动物体内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同时蛔虫为了避免寄生动物消化液,所以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掌握蛔虫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①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②缢蛏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正确。 ③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正确。 ④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正确。 ⑤蝗虫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错误。 ⑥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而气囊中不进行气体交换,错误。 故选:A。 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用肺或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呼吸。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5.【答案】B

【解析】解:蜗牛的身体柔软,体外外套膜,具有坚硬的贝壳,因此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B。 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即可解答本题.

6.【答案】A

【解析】解:金燕蛾属于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外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有蜕皮现象。体表颜色是一种保护色,依靠靓丽的体色震慑捕食者。 故选:A。 金燕蛾属于昆虫,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7.【答案】B

【解析】解:A、黑鳍鳈属于鱼类,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A正确。 B、黑鳍鳈属于鱼类,呼吸器官是鳃,B错误。 C、黑鳍鳈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生殖发育也离不开水,C正确。 D、保护黑鳍鳈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它们生存的水环境,D正确。 故选:B。 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蝾螈属于两栖动物,幼体与成体存在明显差异,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特征。

9.【答案】A

【解析】解: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完全用肺呼吸,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卵具有坚韧的卵壳;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这是爬行动物能终生生活在陆上的原因。 故选:A。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0.【答案】B

【解析】解:A、青蛙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A正确; B、青蛙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可以提高受精率,青蛙的卵外无坚韧的卵壳保护,B错误; C、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C正确; D、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D正确。 故选:B。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豹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内有膈,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A。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2.【答案】A

【解析】解:A、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完成运动的结构也各不相同,错误。 B、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也不同,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正确。 D、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 故选:A。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动物借助不同的结构进行运动。

13.【答案】B

【解析】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 故选:B。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14.【答案】D

【解析】解: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理解了文字的含义,前方道路不通;小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小狗没有语言中枢,不理解文字的含义。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语言中枢。 故选:D。 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听说前方有梅子,又听说梅子很酸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听故事感到的流泪等。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15.【答案】D

【解析】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蜜蜂营群体生活,一个蜂群通常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和几百只雄蜂组成。蜂王专门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工蜂承担了采粉、酿蜜、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大部分工作。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蜂群成员间可以信息交流而有利于生存,如不同分工的蜜蜂形态不相同,如图:蜂王、雄蜂、工蜂,D错误。 故选:D。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

16.【答案】C

【解析】解:A、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A错误。 B、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B错误。 C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C正确;D错误。 故选:C。 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营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17.【答案】C

【解析】解:A、银耳是多细胞真菌,A错误。 B、银耳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银耳栽培时需要适宜条件,有机物,水分等,C正确。 D、银耳是多细胞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孢子生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结构的异同点.

18.【答案】A

【解析】解:A、高温煮沸处理鲜牛奶,这种方法能够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延长保质期。 B、香菇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 而不是通过杀灭微生物来延长保存时间。 C、真空包装后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使熟肉不容易腐烂变质,延长保质期。而不是通过杀灭微生物来延长保存时间。 D、新鲜水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使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达到保鲜的目的。而不是通过杀灭微生物来延长保存时间。 故选:A。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针对不同食品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 注意食品保鲜的原理和具体食品的保存方法。

19.【答案】C

【解析】解: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A、鲫鱼属于鱼类,体内有脊柱.A错误; B、甲鱼属于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B错误; C、鱿鱼属于软体动物,体内没有脊柱.C正确; D、鲸属于哺乳动物,体内有脊柱.D错误. 故选:C 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20.【答案】B

【解析】解:A、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错误; B、真菌和细菌内都不含叶绿体,正确。 C、细菌依靠分裂生殖,真菌依靠孢子生殖。错误; D、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不是,错误。 故选:B。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营养方式异养。因此真菌共同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结构、营养特点。

21.【答案】5? 草→鼠→蛇→鹰? 食物网? 草? 第一? 鹰? 鹰

【解析】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鼠→狐、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这些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能量;因此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数量最少;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数量最少; (4)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故答案为:(1)5;草→鼠→蛇→鹰;食物网; (2)草;第一; (3)鹰; (4)鹰。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食物链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 (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积累。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知识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2.【答案】肌腹? 收缩?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对照? 大脑皮层? 心率增加? 呼吸? 氧气? 下蹲有利于气血流畅,可使心肺血流量相对充沛;下蹲还能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动范围,改善心肺功能;下蹲还能增强腰、髋、膝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廷缓关节老化;下蹲锻炼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肌肉力量,进而促进速度、爆发力、耐力的提升。

【解析】解:(1)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腿动作和伸腿动作的产生。股四头肌松弛,股二头肌收缩,使小腿弯曲;股四头肌收缩,股二头肌松弛,小腿伸直。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 (3)①每位同学在深蹲起前都先测量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照。 ②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③由上表可知:深蹲起运动与安静状态相比心率增加;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4)下蹲有利于气血流畅,可使心肺血流量相对充沛;下蹲还能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动范围,改善心肺功能;下蹲还能增强腰、髋、膝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廷缓关节老化;下蹲锻炼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肌肉力量,进而促进速度、爆发力、耐力的提升。 故答案为:(1)肌腹;收缩; (2)关节腔;关节软骨; (3)①对照;②大脑皮层;③心率增加;呼吸;氧气; (4)下蹲有利于气血流畅,可使心肺血流量相对充沛;下蹲还能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动范围,改善心肺功能;下蹲还能增强腰、髋、膝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廷缓关节老化;下蹲锻炼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肌肉力量,进而促进速度、爆发力、耐力的提升。 (1)运动的产生是由于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绕着活动而形成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关节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23.【答案】观察? 甲? 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前肢变成翼? 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 水草→虾(鱼)→鸳鸯→黄鼬(游隼)? 太阳能? 枯草

【解析】解:(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技术人员利用GPS等仪器监测收集数据,掌握鸳鸯活动规律,运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 (2)鸟类的呼吸系统发达。有与肺相通的气囊,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即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所以,鸟类的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气。所以甲是鸳鸯的呼吸系统。 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根据题目信息:福泽湖中水草、虾、鱼数量较多,可为鸳鸯提供足够食物,但也有少量黄鼬或游隼等天敌。可知,含鸳鸯的完整食物链:水草→虾(鱼)→鸳鸯→黄鼬(游隼)。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这条食物链中传递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4)根据图3,可知,枯草巢材利用率最高,所以如果参与人工筑巢项目,应该会选择枯草作为巢材。 故答案为:(1)观察。 (2)甲;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前肢变成翼;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等)。 (3)水草→虾(鱼)→鸳鸯→黄鼬(游隼);太阳能。 (4)枯草。 (1)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4.【答案】真菌? 氨基酸? 避免高温杀死米曲霉? 菌丝? 温度? 缩短? 乳酸? 盐分较多,会造成渗透压较高的环境,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解析】解:(1)米曲霉是真菌的一种,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能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在制曲前要先将蒸煮的大豆进行冷却,原因是避免高温杀死米曲霉。 (3)古法酱油酿造在发酵环节讲究“日晒夜露“,是为了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微生物发酵; (4)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样会加速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发酵时间。添加的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乳酸菌分解产生乳酸,与其它分解产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酱油的风味。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食盐、酒精等。 (5)制作酱油时在发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盐分,会造成渗透压较高的环境,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故答案为:(1)真菌;氨基酸; (2)避免高温杀死米曲霉;菌丝; (3)温度; (4)缩短;乳酸; (5)盐分较多,会造成渗透压较高的环境,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豆腐乳要用霉菌等。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认真阅读材料,即可解答。

25.【答案】B?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花? 水、阳光? 无性? 自动调节? 不随意开采海草床;建立禁渔期给予海草床修复时间

【解析】解:(1)海藻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海草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据图一可知,B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花,因此是海草。 (2)图二是某海湾沿岸海草优势种类调查图,据图可推测影响不同种类海草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阳光。 (3)如图三所示,人们通常将成熟的海草茎枝分开与固定物石块一起移植到新的生活环境中,最终形成新的海草床,这种繁殖方法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4)由于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因此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 (5)保护海草床的措施有:不随意开采海草床;建立禁渔期给予海草床修复时间等。 故答案为: (1)B;??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花; (2)水、阳光; (3)无性; (4)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5)不随意开采海草床;建立禁渔期给予海草床修复时间。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该题有一定综合性,结合题意,仔细分析,灵活答题。

26.【答案】解: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圆筒状,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如蚯蚓等.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包有外套膜,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具有各种形状不同的足.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故答案为:

【解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椎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各个动物类群的特征.

27.【答案】157、11? 无关因素? 设置8个摆放点;放置两种完好的种子各20粒;观察记录10天? 种子大小会影响啮齿动物的搬运行为,啮齿动物更愿意搬运小一些的种子? 环境条件? ac、bd? 高于? 林下环境比较复杂,土面的种子比石洞的种子不易发现? 啮齿动物对单性木兰种子搬运率高,是因为种子的颜色吗

【解析】解:(1)单性木兰和青冈栎种子成熟期,在土面环境中设置8个摆放点,每个摆放点放置两种完好的种子各20粒,单性木兰和青冈栎种子的搬运率分别为87%和6%。所以,根据实验(一),研究人员每天都需要更新单性木兰:8×20×87%≈157粒;每天都需要更新青冈栎种子:8×20×6%≈11粒。 (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因此,研究人员处理种子时全程佩戴一次性手套,是为了防止无关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实验的样本数量要合理,需做重复实验的要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要进行求平均值等,这要些要求都是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让实验结论有说服力。因此,实验中还有一些操作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以减小误差的,例如:设置8个摆放点;放置两种完好的种子各20粒;观察记录10天。 (3)根据实验结果,啮齿动物对单性木兰种子的搬运率更高,说明种子大小会影响啮齿动物的搬运行为,啮齿动物更愿意搬运小一些的种子。 (4)①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所以,实验(二)中若选取同种种子为研究对象,则环境条件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单一变量,四组中可以形成以环境条件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的是ac和bd两组。 ②林下环境比较复杂,土面的种子比石洞的种子不易发现,因此摆放在石洞中的种子搬运率都高于土面环境。 (5)种子本身的特征有大小、颜色、形状、气味等。因此,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啮齿动物对单性木兰种子搬运率高,是因为种子的颜色吗? 故答案为: (1)157、11 (2)无关因素;设置8个摆放点;放置两种完好的种子各20粒;观察记录10天 (3)种子大小会影响啮齿动物的搬运行为,啮齿动物更愿意搬运小一些的种子 (4)①环境条件;ac、bd;②高于;林下环境比较复杂,土面的种子比石洞的种子不易发现 (5)啮齿动物对单性木兰种子搬运率高,是因为种子的颜色吗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