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八年级(上)考物理模拟试卷
2022-12-15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模拟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下列关于减小误差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C. 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D. 细心地测量就能避免误差

用三角尺和刻度尺配合,先后五次测量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3厘米,1.736厘米,1.71厘米,1.72厘米,1.86厘米,小球的直径应取多少(  )

A. 1.7512cm B. 1.75cm C. 1.72cm D. 1.724cm

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提高声音的响度的是(  )

A. 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 B. 用力敲击发声体 C. 离声源近些 D. 提高声源振动的频率

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飞机 B. 模拟气流 C. 地面 D. 他本人

3月23日晚,中国国家男足在长沙1-0战胜韩国队,取得了2018世界杯预选赛12强赛的首场胜利,图为于大宝头球破门的精彩瞬间,关于该场景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 于大宝身高为182dm B. 于大宝的重力为750N C. 当时长沙的气温为-20℃ D. 一场球赛的时间约为10min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 看上去晶莹剔透的玻璃是晶体 C. 当燃料没有完全燃烧时,其热值较小 D. 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化学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是(  )

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2m/s B. 2s-5s内,小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C. 5s~7s内,小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小车在0~2s内的速度大于5s~7s内的速度

若三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  )

A. 12.38cm B. 12.365cm C. 12.36cm D. 12.37cm

中学生小明用手机中的运动软件测出从学校到家共3000步。如果小明从学校骑自行车到家,所需时间最接近(  )

A. 0.083h B. 0.3h C. 0.45h D. 0.6?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 B.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0N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8m/s D. 人体正常体温是40℃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为了实现“绿色出行”,济南市多个共享单车停车点出现了蓝白相间的面孔哈罗单车,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单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蹬车,自行车的速度变大时惯性也会变大 B. 车所受的重力与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单车车筐里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 实芯SEBS合成橡胶轮胎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弹性

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蜡烛的正立像 B. 蜡烛的倒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蜡烛的实像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 “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min ______s,合______s。

如图所示,人站在跳板上,人对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

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太阳出来大雾消散_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北方的雾凇______。

温度计是根据______ 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 。



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瓶装有机物,它是在______ (选填“降温”或“加压”)的条件下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装入瓶中的.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时,又在皮肤上迅速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

润扬大桥主桥长约7.2km,若一辆汽车匀速开过大桥,速度为20m/s,那么通过全程需要的时间是______秒;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在车中的乘客是的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夏天高温下,桥面温度会升高,表明它的内能会增加,其内能的变化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的。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______实验必须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2)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 (3)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4)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根据图中温度计的放置情况可知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 (选填“高”或“低”). (3)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 (4)B、C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丙b,c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此时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 不同.

请从音叉和小锤、细线连接的乒乓球、铁架台、装满水的烧杯中选用合适的器材来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1)操作方法:______; (2)实验现象: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2016年的网红非“共享单车“莫属,共享单车只需用手机扫“二维码”即可骑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其相关数据见下表: (1)共享单车的车轮制成凹凸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大接触面的______来增大摩擦。 (2)计算质量为50kg的李明骑行时共享单车对地面的压强;

车架材料 铝合金 车架材料体积/cm3 2500 整车质量/kg 10 单轮接触面积/cm2 4 (3)若李明10min内在某路段匀速骑行6km.该路段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李明骑行此路段时的速度和对单车的动力。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主要做法的将碘化银、干冰播撒到云中的适当部位使其降雨,它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干冰“喷”入高空会很快______ ,在此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______ 成小水滴或______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微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会一直悬浮在空气中,直到微尘等杂质粒子出现(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受热后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杂质粒子相当于一个“核”,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遇到它会依附在上面,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______ 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填上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______ .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小李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 (1)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了解哪些信息? (2)若小李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速度计所示,汽车此时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多长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 (4)你对小李有什么忠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误差是由于受到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 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此题考查我们对于误差的了解和减小误差的办法。

2.【答案】C

【解析】解:从五个测量结果看,1.736厘米与其他数据的估读位数不对,测量不正确,1.86厘米与其它数据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记录。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3次测量的平均值, 即小球的直径为d==1.72cm。 故选:C。 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长度的测量比较准确的数值应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3.【答案】D

【解析】解:A、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增大声源的振动的幅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不符合题意; B、用更大的力击鼓,增大了鼓面的振动幅度,增大鼓声的响度。不符合题意。 C、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故离声源近一些后,可以增大响度,故不符合题意; D、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可以提高该鼓振动时的音调,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鼓声的响度跟鼓面的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要提高响度,增大振幅,离声源近一些。 (2)鼓声的音调由鼓面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3)鼓面的振动频率是由鼓本身的性质如鼓面的大小、紧张程度、干湿度、厚薄、弹性等决定的。 掌握声音三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掌握三特征的影响因素;掌握弦乐、打击乐、管乐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4.【答案】B

【解析】解:A、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以本身为参照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位置的改变,是没有意义的。不符合题意。 B、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和模拟气流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模拟气流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C、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飞机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D、飞行员坐在飞机上,飞机和飞行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5.【答案】B

【解析】解: A、一般成年男子的身高在175cm左右,足球运动员的身高还要大一些,于大宝的身高应该是182cm=18.2dm.故A不正确; B、于大宝的质量约75kg,体重为G=mg=75kg×10N/kg=750N.故B正确; C、三月份长沙气温感觉舒适,在20℃左右.故C不正确; D、正式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各45min,全场90min.故D不正确. 故选B.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正确的答案.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6.【答案】A

【解析】解:A、分子之间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正确。 B、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非晶体。错误。 C、某种物质的热值是定值,不会因为没有完全燃烧而发生变化。错误。 D、热机内部的能量转化是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错误。 故选:A。 分子动理论中提到,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热机是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 根据以上内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本题考点较全,需要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热值和热机的相关内容。 这种类型的题目容易出现在综合试卷中进行考试。

7.【答案】C

【解析】解: A、小车在0~5s内通过的路程是2m,平均速度是v===0.4m/s,故A错误; B、2s~5s内,小车的运动路程没有发生改变,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5~7s内,小车的s-t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小车在0~2s内通过的路程是2m,5s~7s内通过的路程为5m-2m=3m,运动时间都是2s,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则小车在0~2s内比在5s~7s内运动的慢,故D错误。 故选:C。 (1)求物体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该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其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平均速度越大。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物体的s-t图象、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书的宽度为:L=≈12.37cm,故D正确。 故选: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记录结果时应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所在的单位。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如果结果不能整除,最终结果要与测量数值的有效数字相同。

9.【答案】A

【解析】解:一步的距离约0.5m,故3000步的距离约1500m;自行车速度约5m/s; 故从学校骑自行车到家,所需时间约:t===300s=0.083h;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估计出3000步的路程,再估计自行车的速度,运用速度公式变形t=可得出时间长短 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运用速度公式,可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10.【答案】A

【解析】解: A、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105Pa,故A正确; 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为G=mg=50kg×10N/kg=500N,故B错误;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错误。 故选: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1.【答案】CD

【解析】解: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车所受的重力与车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由橡胶材料的特点可知,橡胶轮胎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弹性,故D正确。 故选:CD。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4)根据橡胶材料的特点做出判断。 本题围绕自行车,考查了惯性、平衡力的辨别、能量的转化、材料的特性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2.【答案】BD

【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D.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13.【答案】ABD

【解析】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BD。 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答这类题我们首先要判断出生成物的状态。

14.【答案】3? 37.5? 217.5

【解析】解: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则停表的读数为3min37.5s=3×60s+37.5s=217.5s。 故答案为:3;37.5;217.5。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本题考查了秒表的读数,弄清分度值是关键。

15.【答案】使跳板发生形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本题中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变弯了,所以属于使物体发生形变。本题较易。

16.【答案】凝华;汽化;液化;凝华

【解析】解:严冬晚上,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冰花”; 太阳出来大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成水蒸气; 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气”,是液化; 雾凇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答案为:凝华;汽化;液化;凝华。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该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确定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17.【答案】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9℃

【解析】解: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0℃,里面分为10小格,故其分度值为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其示数为29℃。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9℃。 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读数时,明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本题主要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体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属于基础题目。

18.【答案】加压;液化;汽化;吸收

【解析】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氯乙烷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加压;液化;汽化;吸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在常温下,我们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比如打火机、煤气罐里的液化气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本题结合氯乙烷的瓶装有机物考查的内容较多,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19.【答案】360 ? 运动? 热传递

【解析】解: (1)由题意知:s=7.2km=7200m,由v=得: 通过全程的时间t===360s; (2)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在车中的乘客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变化,则乘客是运动的。 (3)夏天高温下,桥面从太阳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故答案为:360;运动;热传递。 (1)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t=求通过全程需要的时间;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 (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 这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参照物、能量的转化,但考查方式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v=? 刻度尺? 秒表? 小车运动的时间? 0.2 m/s ? 小于

【解析】解: (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根据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可知,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因此,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 (3)小车运动距离s=0.5m+0.5m=1m,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0.2m/s; (4)上半程平均速度:v1==≈0.17m/s, 下半程平均速度:v2===0.25m/s, v1<v2,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小车运动的时间;(3)0.2m/s;(4)小于。 (1)测量原理为:v=;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从而确定测量工具;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3)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4)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原理、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目。

21.【答案】(1)自下而上; (2)高; (3)92; ???????(4)98;低于;质量.

【解析】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 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故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根据图中温度计的放置情况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所以测出的水温将偏高. (3)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水的温度是92℃. (4)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此时液面上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读图丙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c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b的缘故.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高;(3)92;(4)98;低于;质量.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装配实验的装置,并能分析实验条件对其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属于中考常考考点,同学们一定要牢固掌握.

22.【答案】将刚敲响的音叉轻轻接触乒乓球? 乒乓球被弹开?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解析】解: 实验一: 实验器材:细线、乒乓球、音叉及小锤、铁架台; 实验操作:用细线拴住乒乓球,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小锤轻敲音叉,将音叉贴近乒乓球; 实验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实验二: 实验器材:细线、音叉和小锤、装满水的烧杯; 实验操作: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使音叉的顶端接触水面; 实验现象: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故答案为:(1)操作方法:将刚敲响的音叉轻轻接触乒乓球;(2)实验现象:乒乓球被弹开;(3)实验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此实验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转换法的,利用物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转换法进行分析解答问题,是一道基础题目。

23.【答案】粗糙程度

【解析】解:(1)共享单车的车轮制成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李明骑行时的总重力: G总=m总g=(50kg+10kg)×10N/kg=600N, 李明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力: F=G总=600N, 车轮和地面的受力面积: S=4cm2×2=8cm2=8×10-4m2 李明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 p===7.5×105Pa; (3)s=6km=6000m, 骑行速度:v===10m/s; 因匀速骑行,所以李明对车的动力: F=f=0.02G总=0.02×600N=12N。 答:(1)粗糙程度; (2)李明骑行时共享单车对地面的压强为7.5×105Pa; (3)李明骑行此路段时的速度为10m/s;对单车的动力为12N。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李明骑行时共享单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李明和单车的总重力,利用G=mg求出,再利用p=计算压强大小; (3)利用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出阻力,再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动力,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此题考查增大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计算、速度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关键是知道李明骑行时共享单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李明和单车的总重力。

24.【答案】升华;液化;凝华;熔化;升华;液化;凝华;熔化;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

【解析】解:(1)人们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其过程是,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进入冷云层,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 (2)节水措施:1、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2、将卫生间的水箱浮球向上调整2厘米,可达到节水目的.3、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 故答案为:(1)升华;液化;凝华;熔化;(2)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可以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水的地方都可以节约. 本题是一道应用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看学生对知识迁移和转化情况,因此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以便能学以致用,顺利完成题目.

25.【答案】解:(1)标志牌上的信息是: 5 km表示:此位置距香山出口5km; 80表示:此段路程中最高行驶速度是80km/h或者是限速为80km/h; (2)①汽车速度计上显示v车=100km/h 从标志牌知: v=80km/h 所以汽车超速了. ②若 v车=100km/h,s=5km, 根据得:t1=; (3)从标志牌上的信息知:s=5km;v=80km/h 根据:得; (4)因为小李超速了,不安全,所以要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能违反交通规则等. 答:(1)从交通标志牌上知:此位置距香山出口5km;此段路程中最高行驶速度是80km/h或者是限速为80km/h; (2)汽车此时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180s到达香山出口;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225s的时间; (4)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等.

【解析】(1)标志牌上的信息是:限速数值与距香山出口的距离. (2)①从汽车速度计上获取汽车此时的速度值,根据标志牌上的信息知遵守交通规则时汽车的速度,两者比较,判断是否超速; ②按照汽车此时的速度与标志牌上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到达香山出口的时间. (3)按照标志牌上的距离和速度求出汽车到香山出口的时间. (4)根据实际情况,给小李提出合理的忠告.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