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4801五春第15讲知识清单
2022-12-17 | 阅:  转:  |  分享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5 讲 知识清单











【课程体系】



【 学习 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平,掌握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3.掌握祥子、虎妞、小福子等主要人物形象。

4.懂得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知识清单】

一、 作者基本信息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

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

自己更名为舒 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中国现代小说家、

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 “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 有:

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老张的哲学》 《四世同堂》 《赵子曰》《二马》

《小坡的生日》《牛天赐传》《猫城记》《正红旗下》等;

中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等;

第 15 讲 老 舍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5 讲 知识清单

短篇小说集: 《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

剧本: 《茶馆》 《龙须沟》《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戏剧集》《全

家福》等;

被选入教材的文章也很多,比如:

《猫》 《母鸡》(部编版四年级下)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部编版五年级下)

《草原》(部编版六年级上)

《北京的春节》(部编版六年级下)

二、 作者生平经历

1.平民出身

老舍 1899 年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

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

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大杂院的 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

商贩、下等艺人 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

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

们的魅力所吸引。 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

教育和艺术启蒙。

2.远赴重洋

1924 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讲师,阅 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

事小说创作。 自 1925 年起,陆续写了三部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

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

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

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 —— 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

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

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三部

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3.回国创作

1930 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在这两所大学,

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5 讲 知识清单

事创作。 在此期间,老舍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农村来到城

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

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老舍在济南生活仅四年多 ,但与这座城市的情缘却延续近九十年而不衰。老

舍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济南写的 ,所以老舍先生亲切地称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 老

舍不惜笔墨地赞美济南 ,他的赞美主要体现在散文中 ,像《济 南的秋天》《济南的

冬天》《吊济南》《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等。

4.热心抗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 1937 年 11 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 1938 年中华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

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

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 10 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

表彰爱 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百废待兴,北京市政府大力整改一条臭水沟 —— 龙须沟。

龙须沟在天坛北边,解放前是外城的一条排水明沟,城市污水和雨水都经龙须沟

汇集,因为缺乏整治,这里成了北京城最大的一条臭水沟,也是北京最大的贫民

窟。新中国成立后,龙须沟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改造,此时的老舍,看到

了创作素材,一个政府刚刚成立,就迫不及待地为百姓谋福利,这样的政府是人

民需要的,是值得拥护的。 于是,老师满怀激情的创作了《龙须沟》这个剧本。

而《龙须沟》也为老舍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随后,在 1956 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鼓励文艺繁荣发展。老舍随后创作了著名的话剧《茶馆》。

5.投湖自尽

老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在国际上,也是备受青睐。可是,

他却没有得到善终。 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

击和迫害。 1966 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 67 岁。

三、 名著精讲 —— 《骆驼祥子》

1. 创作背景

到了二十年代,其他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中国虽然形式上是一个独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5 讲 知识清单

立的国家,可是实际上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受到侵略者的控制,想干个什 么事情

先要问问侵略者的意见,真的是窝囊。而这些侵略国家为了更好的在中国获得利

益,他们采取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做法。而当时的中国内部也是非常的混乱,

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说通俗一

点就是自己有枪自己占地当老大,这就出现了很多军阀 。各路军阀和侵略者合作,

不断发生战争扩充自己的地盘。

而 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经济发展迟滞,工厂倒闭,

农村经济凋敝。再加上天灾, 农民生活几乎陷入绝境 。



2. 情节梳理

一起: 努力攒钱三年,终于买到车

一落: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 车被抢

二起: 奋斗继续,卖了骆驼,拼命攒钱

二落: 孙侦探敲诈,钱财一空

三起: 被人设计,牺牲婚姻,屈辱买车

三落: 妻死卖车,人生无望,走向堕落



3. 深层分析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他人的影响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客观原因。

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

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

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

探敲诈去。因为横在 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

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

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2.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

他乐观但盲目。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对生活满怀热情和乐观态度,即便车

丢了、钱被劫,依然不懈努力,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他无法认清

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道。



4. 艺术特色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5 讲 知识清单

( 1)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 其中,祥子和虎妞是

最为耀眼的两个。祥子是在农村破产后进城的农民。他用老实农民憨厚的眼光看

待城里的一切,用谋求个人发家的观念来攒钱买车,以图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

他拼命出卖劳动力,像一只“饿疯的野兽”般抢生意;生活过得极其节俭,甚至

忍饥挨饿,在都市的花花世界面前毫不动心。在祥子身上,农民的性格、气质、

心理被刻画得十分准确、逼真。

( 3) 京味十足的语言

老舍作品成功地 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 ,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

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

话写北京人, 本土本色, 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 ,具有独特的

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

力。

( 3)深刻的主题

《骆驼祥子》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 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

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

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方式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

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老舍无情

地批判了这个社会 —— 它不让好人有 出路。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691798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