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及解析)
2022-12-17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 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D. 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

学物理,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秋天的早晨,草叶上有露珠,而初冬时却出现一层霜,说明霜是由露变成的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了 D. 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明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 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 传播过程中音调和音色保持不变 C. 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D. 接收器将变化的声音信号转变为变化的电流信号传输给计算机

沙画是将沙子洒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的一种艺术,灯台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挡后,呈现出各种画面,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镜中花 B. 日食 C. 水中“折筷” D. 海市蜃楼

一条0.5kg的鲫鱼的体积最接近于(  )

A. 5×10-5m3 B. 5×10-4m3 C. 5×10-3m3 D. 5×10-2m3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与镜面必须垂直,否则不能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后,光屏上蜡烛的像会向上移动 C.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尽量使用薄一点的平板玻璃,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在倒车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车旁边的障碍物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送人太空。航天员出舱工作时,若不依靠电子设备,即使两个人离得很近,也听不见彼此说话的声音,其原因是______。如图所示,这是由“天舟二号”送入空间站的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从地球到达空间站后,其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读数是______℃.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用稳定的加热设备给一种固体持续均匀地加热一段时间,根据测量结果绘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点时的内能,CD段比AB段温度升高的慢,是因为______。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由于平时不注意用眼,患上了近视眼,如图所示,近视眼的矫正原理是______图。



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相当于______而形成的虚像。

如图所示,小明在空水杯底部画出了三个点A、B、C,移动位置找一个角度刚好看不到水杯底部的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先后看到B点和C点变______(选填“深”或“浅”)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αC(选填“>”、“=”、或“<”)。

下列诗句都出自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请用简要的语言阐述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______。 (2)池水照明月______。 (3)潭清疑水浅______。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原理工作的,体温计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请作出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如图所示,小明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玻璃板应______ 立在水平桌面上. (2)确定A在平面镜中成像位置的操作是: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______ . (3)完成(2)中的操作后,再“观察并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这一步骤是用来验证______ 的猜想. (4)为验证“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与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猜想,小明应在纸上画出______ 及______ 的位置后,并画出______ 连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______ 的距离. (5)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猜想的操作是:______ .

小明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_____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天平调平后,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______(选填序号)。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3)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量简内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______cm3。 (4)小明继续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kg。 (5)小明测量的牛奶密度为______kg/m3。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完成下列各光路。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炎热的夏天,戴着眼镜的小明从开着空调的室内刚走到室外时,发现眼镜的镜片变模糊了。 (2)电影院里的银幕表面都比较粗糙。

平潭海峡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上层是高速公路,下层是高速铁路。 (1)大桥全长1.6×104m,若列车匀速行驶速度为50m/s,求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不计列车长度); (2)已知列车行驶时的功率为5000kW,求列车的牵引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的纯净水,其净含量为555ml。在液态时瓶底是凹进的,放入冰箱待水结冰后瓶底就凸了出来。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1)计算这瓶水质量是多少克? (2)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多少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解释为什么玻璃瓶装的饮品只能放入冰箱冷藏室,而不能放入冰箱冷冻室?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故A错误;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正确;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错误; D、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0.5s,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本题考查了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D

【解析】解:A、冬季,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而不是水蒸气,故A错误; B、初冬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实际上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该C错误; D、豆腐中有很多水分,豆腐放在冰箱中,豆腐中的水会凝固变成小冰晶;从冰箱中取出来冻豆腐,冻豆腐中的小冰晶吸热熔化变为水,从而在豆腐中留下很多小孔,故D正确。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由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 (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掌握,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答案】C

【解析】解:A、音叉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故A正确; BC、由计算机的波形图可知,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音调不变,音色也不变,振动的幅度变小,所以声音的响度变小,故B错误,C正确; D、接收器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流信号传输给计算机,故D正确。 故选:C。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信号可以通过接收强转化为电流信号。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型。

4.【答案】B

【解析】解: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该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A、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D、水中“折筷”和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很多,例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5.【答案】B

【解析】解:鲫鱼生活在水中可以自由上浮下潜,说明鲫鱼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接近,即ρ鱼=1.0×103kg/m3, 由ρ=得鲫鱼的体积: V===5×10-4m3. 故选:B. 首先估计鱼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已知鱼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变形,问题可解. 此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这一知识点,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对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有一个估计数值,还要明确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

6.【答案】C

【解析】解: 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故A正确; B、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B正确; 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 D、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D正确。 故选:C。 (1)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进行判断。。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注意“斜射入”和“一般”; (4)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光学规律逐一分析各个光学现象,难度不大。

7.【答案】信息? 运动

【解析】解: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在倒车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车旁边的障碍物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信息;运动。 (1)声可以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与参照物之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是运动的,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静止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应用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

8.【答案】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不变

【解析】解: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航天员出舱工作时,若不依靠电子设备,即使两个人离得很近,也听不见彼此说话的声音;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舱外航天服从地球到达空间站后是位置变了,但质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不变。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对质量属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热胀冷缩? 36.5 ? 压缩体积

【解析】解:①常用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②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位于36℃与37℃之间,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被测者的体温为36.5℃。 ③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6.5℃;压缩体积。 ①热胀冷缩是液体温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②体温计的量程一般为35℃-42℃,其分度值为0.1℃; ③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原理和读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答案】晶体? 小于? 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解析】解:(1)读图可知,该物质的熔化图象有一段呈水平,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2)虽然在熔化过程中在B点时和在C点时的温度并没有升高,但它一直在吸收热量,因此,该物质C点时的内能大于在B点时的内能。 (3)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CD段比AB段温度升高的慢,是因为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故答案为:晶体;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1)通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关键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2)物质吸收热量,因此,它的内能也在不断增大。 (3)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根据图中升温的快慢可判断其比热容的变化。 本题是考查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11.【答案】凸? 乙

【解析】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矫正,如乙图。 故答案为:凸;乙。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了解人眼的视物原理,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可顺利解答,属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2.【答案】光的折射;虚;右;放大镜

【解析】解: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我们看到的另一条鱼变大,这是因为鱼缸的右侧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鱼恰好在焦距以内,所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作用相同。 故答案为:光的折射;虚;右;放大镜。 根据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3.【答案】浅? 虚? =

【解析】解:(1)当沿杯子壁缓缓向水杯加水时,硬币反射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 故答案为:浅;虚;=。 (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物体的虚像。 (2)根据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可知折射光线方向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在结合折射规律判断。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要会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答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4.【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解析】解: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眼睛就看不见后面的泰山了。这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之所以能挡住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现象是很多的: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等等。还有某些成语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如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在物理题中,将古诗文中提到的情景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相联系的题目很多,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与机械运动相联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与声现象相联系;“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机械能相联系等等,这也是考试的一个热点。这类题在历年考试中都会出现。此题体现了物理走进生活,所以生活处处有物理,注意留心观察。

15.【答案】1? 7.40

【解析】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铅笔左侧与1.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00cm,右侧与8.4cm对齐,读作8.4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40cm-1.00cm=7.40cm。 故答案为:1;7.40。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准确读出达到的刻度尺上最小刻度的值,这是准确值;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结果中的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所在的位数。

16.【答案】液体热胀冷缩? 可以

【解析】解: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体温计有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体热胀冷缩,从而导致温度计内液体在缩口处断开,依然可以显示人体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可以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体温计有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体热胀冷缩,从而导致温度计内液体在缩口处断开,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本题考查了常用温度计工作原理及体温计的特点,牢记课本基础知识即可解决。

17.【答案】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则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过S的像;连接像点与A点,则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即可。 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来完成光路。一定要注意物与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18.【答案】竖直;与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像与物大小相等;蜡烛A;蜡烛B;两蜡烛位置;两个蜡烛到镜面;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解析】解: (1)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A在平面镜中成像位置. (3)完成(2)中的操作后,再“观察并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这一步骤是用来验证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猜想. (4)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小明是为验证“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与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猜想,因此在纸上画出蜡烛A及蜡烛B的位置后,并画出两蜡烛位置连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两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5)为了验证平面镜成虚像,可以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1)竖直; (2)与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 (3)像与物大小相等; (4)蜡烛A;蜡烛B;两蜡烛位置;两个蜡烛到镜面; (5)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3)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移动玻璃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并比较物像大小关系,这种代替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解答; (5)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9.【答案】零刻度线? C? 50? 0.062? 1.08×103

【解析】解:(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由图甲知,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略大于左盘中物体的质量,此时应该取下最小的砝码后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水平平衡,故选C; (3)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50mL=50cm3; (4)由图丙知,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2g,则 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m剩=50g+10g+2g=62g=0.062kg; (5)倒入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m牛奶=m总-m剩=116g-62g=54g, 牛奶的密度为:ρ===1.08g/cm3=1.08×103kg/m3。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2)C;(3)50;(4)0.062;(5)1.08×103kg/m3。 (1)使用天平秤量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接下来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在称量过程中,应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的方法来使天平平衡; (3)弄清量筒的分度值,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 (4)天平在读数时,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5)量筒中牛奶的质量等于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知道量筒中牛奶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牛奶的密度。 本题是测量液体的密度,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要掌握扎实。

20.【答案】解:(1)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3)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1.【答案】答: (1)炎热的夏天,戴着眼镜的小明从开着空调的室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片的温度较低,室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变模糊; (2)电影银幕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是为了让光线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让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到画面或幕布上的字。

【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光入射到表面粗糙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物态变化、漫反射现象,属于基础题目。

22.【答案】解: (1)由v=可得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t===320s; (2)由P=可得牵引力做的功: W=Pt=5000×103W×320s=1.6×109J, 由W=Fs可得小轿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F===1×105N。 答:(1)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320s; (2)列车的牵引力的大小为1×105N。

【解析】(1)知道列车匀速行驶的速度、路程(大桥全长),利用t=求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2)知道列车的功率、行驶时间,利用W=Pt求牵引力做的功;再利用W=Fs求牵引力大小。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功的公式、功率公式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属于基础题目。

23.【答案】解: (1)水的密度ρ1=1×103kg/m3=1g/cm3,水的体积V1=555ml=555cm3, 由ρ=?可得这瓶水的质量: m1=ρ1V1=1g/cm3×555cm3=555g; (2)水结冰后质量不变m2=m1=555g,这瓶水结冰后体积: V2==≈616.7cm3, 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V=V2-V1=616.7cm3-555cm3=61.7cm3; (3)玻璃瓶装的饮品放入冰箱冷冻室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容易将瓶子胀破而出现安全事故。 答:(1)这瓶水质量是555g; (2)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61.7cm3; (3)玻璃瓶装的饮品放入冰箱冷冻室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容易将瓶子胀破而出现安全事故。

【解析】(1)知道水的密度、水的体积,利用ρ=求这瓶水的质量; (2)水结冰后质量不变,知道冰的密度,利用ρ=求这瓶水结冰后体积,进而求出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多少; (3)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以及对质量属性的理解,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1×103kg/m3=1g/cm3,1ml=1cm3。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