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气机升降对小脑萎缩患者的神志活动平衡的调节作用
2022-12-19 | 阅:  转:  |  分享 
  
气机升降对小脑萎缩患者的神志活动平衡的调节作用目前,学界上中医治疗小脑萎缩,主要就是填髓补精、化瘀通络、补气血,使病情暂时得到延缓。而一般的
中医就是补,补气,补血,要不然就补肾。但是,效果怎么样呢?往往差强人意。小脑萎缩发展到一定阶段,气血亏虚,肾阳不足是普遍现象。但是
此时,患者往往十分虚弱,这个时候,你给他补益,他是受不了的,要么是起不到什么用处,要么是身体越补越差。尤其是患者的脾胃消化功能,更
是难以支持。再有,“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接诊的很多小脑萎缩患者本身就是气机不畅,如果再滥用补肾之法。这一来,更容易出现不良后果。给患
者补益的东西,在气机郁滞的条件下,形成了痰浊。痰浊蕴积,气滞日久,这就形成了火。日久痰火交织,气机更加不畅。所以,真正懂中医的人,
是不会轻易给人吃补药的,除非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试问,今天的中国,这样的病人多吗?如果不多,希望吃补药达到治疗小脑
萎缩的目的就是——南辕北辙,或者说是缘木求鱼。“虚”在小脑萎缩患者的病程中一以贯之,但一个人“虚”了,并非只能用补法。“行气阳明汤
”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认为小脑萎缩发生的根结在于人体“失和”,而治疗的关键在于求得经络营卫气血、五脏六腑功能和谐。“行气阳明汤”治疗小
脑萎缩以“行气”当先,其本质就是以通为补,以和为补。所谓“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医治疗小脑萎缩,以“肾”论治
是十分普遍的,但“行气阳明汤”始终十分重视顾护患者的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之源。生命活动体现的运动功能、神志活动必须
依赖气血。这就是“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前提。另一方面,脾胃也是人体的气机升降中枢。脾主升,胃主降,这一升一降,是人体基本的气机升降
规律。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物质化生营卫气血而供养全身。胃主降浊,将糟粕经大小肠排出体外。升降相因,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
排泄过程。就像“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说的那样:“这个规律是不应该被打破的。一旦打破了,升降不及,升降太过都是病理变化。如果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脾虚清气不升,饮食清气无法进入,患者就会出现头昏、便溏。胃肠虚就失其传导,废浊之物也不能
排出,糟粕停滞,患者就会发生便秘。进一步说,因为便秘,患者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所以浊气上犯于心,就会烦躁、心乱、片刻不安。浊气上
犯头面,就会头晕目眩,感觉如被重物压迫。另外,很多小脑萎缩患者表现为畏寒肢冷,手脚发凉,也是由于脾虚,阳气无法输布温熙四肢导致。其
实,脾胃的重要性远不止这些。前面,我们说了,脾胃是人体的气机升降中枢。事实上,脾胃还主导着肝的生发,肺的宣肃,肾的纳气,心火下降,
肾水上升。脾主升肝肾之阴精以济心肺,助气机的上升,制其下降太过;胃主降浊阴、降心肺之阳气以和肝肾,助气机的下降,制其上升太过。具体
来谈就是,脾升,助肝气的开发,助肾水的上济,助心气上升于脑。胃降,助肺气的肃降,助心火的下趋,一升一降,相因相制。如果脾胃失去了这
种正常的开降相因,气机的平衡就被打破。若气机开发太过,成为“气有余便是火”,扰乱神明,会致神志活动异常。若气机开发不及,则“气不足
便是寒”,使机体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神志活动同样异常。诸如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心肾失交、肺气不足。所以,“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
褚尊贵大夫常说:“小脑萎缩治疗的关键在于求得经络营卫气血、五脏六腑功能和谐。而五脏六腑和谐的关键就在于脾胃气机升降有序。”一位小脑
萎缩患者虽然尿黄,但是大便溏薄。虽然口臭口干,但是四肢发凉畏寒。虽然舌苔黄腻,但是脉象沉迟,舌边有齿痕,舌体偏胖。所有这些都是虚象
,仍然可以以脾阳不足来论治。在“行气阳明汤”的用药中:厚朴和白蔻,可以理中焦之气。半夏,可以降逆而理气。郁金,可以疏肝气。石菖蒲,开窍行散,辅助理气。远志,化痰醒神,沟通心肾。调畅气机,从而奠定脏腑功能恢复的基础。
献花(0)
+1
(本文系行气阳明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