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6物种的多样性(一)cly优质教学课件PPT
2022-12-22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课时 单细胞及多细胞生物目前,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 种。500万其中有文献记载的约有 种
。175万这说明生物的物种具有 的特征。多样性生物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动物植物生物根据构成细胞数目不同单细胞
生物多细胞生物一、单细胞生物1、概念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生物。2、单细胞生物特点(1)一般个体微小;(2)全部生命活动在
一个细胞内完成;(肉眼很难看见)(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
变异现象等)(3)一般生活在水中。衣藻草履虫3、单细胞生物代表(1)衣藻②生活环境①形态特征它呈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
它是单细胞的藻类。能游动,在发绿的池水生活。在显微镜下才可以看见它。③衣藻的结构鞭毛(运动)①细胞核(遗传物质)②细胞壁③叶绿体一
个大型杯状叶绿体,光合作用制造养料。④眼点感受光线强弱,很敏感。⑤⑥伸缩泡调节体内水分含量,将多余的水分收集并排出体外 根据衣藻的
结构特点,你认为它是动物还是植物?因为有叶绿体、细胞壁的结构,所以是植物。衣藻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鞭毛伸缩泡眼点不相同点细胞膜叶绿体(2)草履虫①生活习性草履虫通常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池塘和稻田中,(实验室
可以用稻草浸 出液中进行繁殖)草履虫是喜光好氧性生物,在池田水表层采集。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
食43200个细菌。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2. 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
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3.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细胞结构,并将在显微镜下实际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画在右边的方框内。草履虫的形
态如何?为什么称为草履虫?草履虫的结构如何?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动物,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显微镜下看像一
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被称为草履虫。显微镜下草履虫②形态特征③内部结构伸缩泡大核口沟食物泡纤毛小核进行运动摄取食物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残
渣胞肛主要管营养代谢主要管遗传排出废物4.观察草履虫依靠什么运动,运动时通常哪一端在前?纤毛有节奏摆动,使身体旋转前进,总是身体小
端在前(“脚后跟”朝前),这样可以使口沟朝向前方,以便获得食物。草履虫与衣藻相比,两者的细胞结构和食物或营养的来源有什么不同?有细
胞壁、叶绿体无细胞壁、叶绿体有眼点、鞭毛有纤毛、食物泡、口沟自己制造有机物从外界摄取食物1)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2)
能自由运动;3)个体微小,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 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二、多细胞生物无根、茎、叶分化的(多细胞藻类植物)
最简单多细胞动物(海绵)最简单多细胞植物(紫菜、水绵)最早陆生植物(苔藓、葫芦藓)最高等植物(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动物(昆虫)最高等
动物(哺乳动物)。。。。。。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单细胞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
胞生物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彼此分工合作,它们都能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生命现象。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最
高等的植物——被子植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昆虫最高等的动物——哺乳动物1、草履虫和衣藻的最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
在水中3、制作草履虫的临时装片时,往往要放少量的 棉花纤维或滴少许稀释的胶水,其目的是( ) A.限制草履虫的运动范围
B.吸收水分 C.防止把草履虫压死 D.增加营养2.下列全部是单细胞植物的一组是-------(
) A.衣藻、草履虫 B.小球藻、衣藻 C.小球藻、变形虫 D.变形虫、草履虫CBA4、草履虫常
集中在培养液表层的原因是--( ) A.营养丰富 B.氧气较多 C.阳光充足
D.温度较高B5.下列有关生物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在显微镜下只观察到一个细胞,就可以 断
定它是单细胞生物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C.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但 属于不同的组织D.多
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意堆砌在一起的C生物细胞数目不同细菌(大肠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衣藻、小球藻)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最
简单多细胞动物(海绵)最简单多细胞植物(紫菜、水绵)最早陆生植物(苔藓、葫芦藓)最高等植物(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动物(昆虫)最高等动物(哺乳动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