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必修2-6-1、2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课件PPT
2022-12-22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课 自由放任的美国第二课 罗斯福新政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
1921年他因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致残,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残疾人总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领导美国
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他打破了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惯例,连任了四届。 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
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模式。是现代美国的奠基人之一。工业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企业倒闭银行倒闭失业率国民收入1700亿美元25
00亿美元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危机特点破坏性强、范围广、持续时间
长2、危机原因生产过剩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危机特点破坏性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2、危机原因生产过剩①根源: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危机特点破坏性强、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2、危机原因①根源: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②具体原因: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
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在大工业中,生产工具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才是大工业的产物,这种矛盾只有在大工业高
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危机特点破坏性强、范围广、持续时间
长2、危机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②具体原因:生产过剩自由放任过度(导致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贫富分化过
度股票投机过度①根源:3、危机影响经济上,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浪费了社会资源。①国内:把工人与纳粹政权拴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宣
传或者煽动。失业工人逐渐减少——失业大军是导致魏玛共和国解体的麻烦——为广大群众认可纳粹政权提供了最可靠的理由。——[意]恩佐·克
罗迪《希特勒与纳粹主义》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危机特点破坏性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2、危机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②具体原因:生产过剩自由放任过度(导致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贫富分化过度股票投机过度①根源:3、危机
影响经济上,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浪费了社会资源。政治上,激化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制度面临挑战。①国内:经济上,严重破坏了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②世界:政治上,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
9—1933年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采取的不干预政策无法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凯恩斯主义为缓解经济危机提供了新的理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政
府政府罗斯福新政的特点:RecoveryRelifeReform改革复兴救济三、罗斯福新政的阶段和目标第一阶段(1933-1935
):第二阶段(1935-1939):应急: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发展:通过改革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直接干预经
济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采取的不干预政策无法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凯恩斯主义为缓解
经济危机提供了新的理论。具体措施目的内容整顿 银行业下令银行停业整顿,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
发货币《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减少盲目生产《紧急银行法》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农业调整法》国家调节农
业生产,防止过剩,稳定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减产农民,保护农民利益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政府拨款进行大
规模社会救济政府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就业问题建立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法》以工代赈: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1939年初步形成制度) 《
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保护劳工权利《公平劳动标准法》保障工人组织工会和谈判等权利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童工复苏生
产,防止过剩促进就业,扩大市场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工农业生产恢复金融秩序四、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成立农业调整署成立工业复兴署实质:五、罗斯
福新政的评价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
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1938年) 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咒骂其是吃“烤百万富翁”。议员攻击其《社会
保险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五、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开创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
新模式。经济: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正常运行局限: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
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积极意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长远:银行大挤兑 凡是接受《国家工业复兴法》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
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收了近400万人就业;·修建了50万公里的二级公路;·修建了近5万幢学校教
学大楼;·修建了近500个机场…… 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
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富兰克林·罗斯福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罗斯福公共事业振兴署繁荣昌盛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