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时事地理:又是风雪,又是雷电,辽宁惊现“雷打雪”
2022-12-23 | 阅:  转:  |  分享 
  
时事地理 | 又是风雪,又是雷电,辽宁惊现“雷打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衰减。除非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寒冬雷声翻滚,除非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
交聚合,我才敢与你弃决绝!——汉乐府民歌《上邪》时事链接(2022年)12月20日晚,在温带气旋(即锋面气旋,一般活动于中纬地区)
的催化下,中国东北多地出现大范围大雪、局地暴雪。其中,辽宁丹东不仅迎来了暴雪,而且还伴有“雷打雪”(指的是在降雪的同时伴有打雷现象
)的天气——由于气旋系统输送的暖湿水汽比较强,气旋中冷暖气团的激烈碰撞甚至造成了辽宁部分地区的强对流活动。在降雪降温之前,暖湿空气
势力较强,遭遇南下的冷空气后,剧烈的温差使得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造成强烈的对流天气,触发雷电发生。由于大气中水汽充足,高空
中0℃层急剧下降,最终形成降雪,故而两者同时出现。受雷暴发生的条件限制,冬天雷暴极少见,而出现“雷打雪”现象更为少见。#01雷暴的
天气雷暴是由积雨云(上升气流强,云中湍流十分强烈,多呈块状或花椰菜状,轮廓分明)强烈发展而出现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注,我
们常把能够达到雷暴强度的积雨云称为“雷暴云”),属于强对流天气的一种表现形式。雷暴形成三要素: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暖湿不稳定空气),
充足的水汽,足够的冲击力(上升运动)。注意,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演变剧烈、破坏力极强的对流性灾害天气。在暖季(夏半年),当大气
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处于不稳定状态、空中有充沛水汽、并有足够对流冲击力的条件下,大气中对流运动得到强劲发展
,形成“(强)对流性”天气。雷暴天气中,气压(地面气压先降后升,下降冷空气堆积形成冷高压)、气温(降水带下来大量冷空气,地面气温骤
降)、风(随着下降气流和雷暴高压的出现,风速立即增大并有明显的阵性,风向急剧改变)、降水(强的阵性降水,降水最强区域在下降气流中心
的下方,时间较短,但时有冰雹)等都有所表现。强烈的雷暴甚至带来冰雹、龙卷等严重灾害。其中,雷暴的大致发展阶段如下:积云阶段(积云开
始形成,大气中不稳定能量逐渐释放转化为空气上升运动,即云中贯穿上升气流)、成熟阶段(云中出现降水以及降水拖曳的下沉气流,闪电、雷鸣
、暴雨、冰雹等现象显现)和消散阶段(积雨云向水平方向扩展,趋向于消散,转变为密卷云、高积云、层积云等,上升气流范围缩小、强度减弱,
即云中为下沉气流)。#02雷暴的时空雷暴活动的地理分布与纬度、地形和下垫面(地表)性质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低纬多于中纬,中纬多高
纬——低纬终年高温、多雨,空气处于暖湿不稳定状态,容易形成雷暴。中纬夏半年,近地层大气增温、增湿,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同时经常有
天气系统活动。同纬度而言,山地(受山地阻挡,雷暴常沿山脉移动,如果山地不高,强雷暴可越山而过)多于平原(当暖湿而又不稳定的空气沿山
坡爬升时,迎风坡地区常常形成雷暴。坡度越大,垂直于山的风速差异越大,雷暴发展越强烈),内陆多于沿海(江河湖海地区,由于热力作用——
类似海陆风,白天因水面温度较低,常有下降气流存在,致使雷暴强度减弱甚至消失。夜间,水面温度较高,气层反而不稳定,有利于上升气流的发
展,雷暴经过则会增强)。雷暴移动的季节变化很大。一般情况是,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大而增多,所以雷暴暖季(夏半年)多而冷季(冬半年)
少。一年中雷暴出现最多的是夏季,春秋次之,冬季除暖湿地区外,极少出现。以中国为例,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的午后(午后雷阵雨),而
11月至次年2月几乎无雷暴天气,但在隆冬季节或有异常的“雷打雪”现象。#03“雷打雪”天气民谚“冬天打雷雷打雪”,意为冬季打雷是暴
雪天气的前兆。又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或“雷打雪,人吃铁”(由于天气寒冷,猪、牛等动物惨遭冻死,故人也没有什么吃的,只能吃铁
)的说法,意为这种天气往往意味着冰雪强、气温低,家畜最易遭受冻害而死亡。不过,实际上“雷打冬”只能说明当时的大气状况为雷暴、冰雪的
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与之后是否出现低温冰雪天气并没有必然联系。雷电的产生条件有二: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
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在夏季的时候,受南方(海洋)暖湿气流影响,空气相对湿润,加上太阳辐射的作用,特别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而对流恰
好是发生雷电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冬季雷电天气少是因为天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剧烈的对流运动很难形成。冬半年,中国大部受大陆
冷气团控制,特别是在下雪的时候,地面温度一般来说在2℃以下,不利于对流发展形成雷雨云,因此“雷打雪”天气非常少见(注,古人将节气中
惊蛰的雷归为春雷,而在惊蛰前出现的雷归为“冬雷”)。“雷打雪”天气的出现,需要合适的大气条件,上层干冷、下层暖湿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大
尺度背景。只要同时满足降雪和雷电发生的条件便可能出现“雷打雪”天气。一般来说,降雪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大气中要有大
量的冰晶核,便于水汽附着;三是近地面气温一般要低于4℃。如果前期某地近地面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富含大量水汽),又恰好遇上较强冷空气,就会造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同时产生雷电/雨雪,“雷打雪”也就产生了!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