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蒙昧中的觉醒优质教学课件PPT
2022-12-24 | 阅:  转:  |  分享 
  
“……(他比)滑稽戏里的一切丑汉都还丑。” ——色诺芬 他是西
方哲人最优秀的灵魂。 ——尼采 因为他的思想而被判处死刑。
蒙昧中的觉醒——从苏格拉底之死说起苏格拉底因何而死审判罪名:不敬神、腐化青年罪 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审
判结果:死刑审判方式:投票360票 VS 140票 通过280票 VS 220票 通过公元前8世纪《神谱》《荷马史诗》哲学城邦城邦
制确立 “水是世界的本源和基础。万物由水而生,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公
元前7-6世纪)“从泰勒斯起,我们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自然公元前8世纪《神谱》《荷马史诗》公元前7-6世纪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公元前594年梭伦
改革公元前506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叶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城邦制确立哲学城邦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
度”会导致哪些问题?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 道德、法律等社会事务的
选择以人为标准,它们有无价值以人为尺度裁定。 ——普罗塔戈拉
一下子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公元前
8世纪《神谱》《荷马史诗》公元前7-6世纪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公元前506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叶
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改革城邦制确立哲学城邦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什么是美德?学生:不欺骗!苏格拉
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学生
:是美德。苏格拉底:不骗人是美德,骗人也可以说是美德。那就是说,美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学生:“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认为怎样才能做到道德?美德的本性是知识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懂政治的优秀公民来治理国家,专家
治国论(有近代代议制倾向)。苏格拉底因何而死专家治国论VS城邦直接民主制的矛盾元凶之一:“认识你自己” 凡是为一个人自
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未经考察
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考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谁去考察?用什么去考察?
唯有理性最为可贵。自己理性公元
前8世纪《神谱》《荷马史诗》公元前7-6世纪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公元前506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
叶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改革城邦制确立哲学城邦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因何而死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具
有强烈的使命感,希望凭借一己之力启迪民众的理性与智慧(带有西方启蒙的倾向)。思想启蒙VS公民的自尊心专家治国论VS城邦直接民主制的
矛盾元凶之一:元凶之二: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懂政治的优秀公民来治理国家,专家治国论(有近代代议制倾向)
。 在当时,民主制是合理的,但这种合理性即将成为过去。苏格拉底的原则也是合理的,但那要再等上千年。时代差知识链接:黑
格尔的悲剧理论 悲剧之所以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不在于它强化了恶人当道,好人受苦,那只能是“惨剧”。真正的悲剧是矛盾双方
都没有错,都有各自的道理,只不过由于两者的道理是相互冲突的,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苏格拉底因何而死幕后真凶:苏格拉底为何选择死A
.认错、妥协B.交付赎金D.服毒C.逃离雅典苏格拉底的选择分组讨论:结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分析他为何选择死? 你知
道,我绝不从任何朋友那里随便接受意见,除非经过思考表明他是理性提供的最佳办法,这并非我的新想法,而是我的一贯做法。我不能仅仅因为现
在的遭遇而放弃过去一直坚持的原则,他们在我看来依然如故,我依然好像从前那样敬重和对待这些原则。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哲学公元前4
世纪城邦制瓦解公元前7-6世纪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改革文艺复兴公元前8世纪《神谱》《荷马史诗》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公元前594年
梭伦改革公元前506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叶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斯多亚学派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中世纪启蒙运动城邦
城邦制确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最后一目内容,找出斯多亚学派的主要贡献。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智者学派(普罗
塔戈拉)苏格拉底 人类文明每迈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付出沉重的代价。
——马奇 芸芸众生中,正是这样一批苏格拉底式的向死求生、具有时代差的人在引领着时代进步。(法)雅克·达维特 1787年 课后作业: 为什么1787年,法国大画家雅克·达维特要创作《苏格拉底之死》这幅作品?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