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什么是民族民主运动?民族运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 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了解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历史意义。2.了解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和摩洛哥的 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拉丁美洲民主革命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3.结合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从“历史解释”角度 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拓展提升】 多角度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表现(1)在东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 一次国共合作;收回汉口、九江等英租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2)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 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尼国父:苏加诺(3)在西亚: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地爆发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4 )在南亚:印度的甘地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印尼的斗争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指导思想: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 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2)特点:非暴力和 不合作。(3)过程【情境探究】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历史解释) 甘地写道:“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 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 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选择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实际原因:印度经济发展落后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的斗争【情境探究】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华夫脱运动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释) 英国在埃 及的殖民统治;埃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914年12月,英国政府以土耳其加入 同盟国一方参战为借口,声明“埃及今后处于英王陛下的保护之下”,使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18年11月23日,扎格鲁尔把立法议会的 代表和各爱国阶层的代表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组成了“埃及代表团”。——《埃及华夫脱运动》扎格鲁尔2.摩洛哥的斗争(1)概况:摩洛哥里 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2)结果:1926 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里夫共和国控制区克里姆(1882~1963) 摩洛哥伊斯兰教法学家、政治家,里夫起义领袖。3.埃塞俄 比亚的斗争(1)概况: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 兼并埃塞俄比亚。(2)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1930—1974年在位)一世流亡英国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背景①两次世界 大战之间形势的影响。②拉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③十月革命的影响。④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 2.表现(1)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2)智利:左派力量组成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3 )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斗争。 ①概况: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 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②结果: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①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②内容:对内推行土地改革 ,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③影响:引领 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情境探究】根据材料 和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客观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 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缺乏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史料一:“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史料二: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恩格斯亚非 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背景概况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的“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背景及概况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背景及概况尼加拉 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对内措施、对外措施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圣雄甘地及其思想运动进程:三 个阶段华夫脱运动从独立立宪到护宪运动意义及特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共产党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D.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A2.各国相互支持与配合成为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特点,下列运动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印尼民族大起义 B.阿根廷工人罢工C.华夫脱运动 D.卡德纳斯改革3.“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卡德纳斯改革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华夫脱运动 D.倒幕运动AB4.下图为甘 地在不合作运动中手工纺线,这是为了倡导( )A.拒绝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工作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C.用手工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D. 拒绝纳税D5.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下列有关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收回了汉口、九江等英租界B.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墨西哥——卡德纳斯——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D.埃及——扎格鲁尔——收回苏伊士运河D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 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 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