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清单01+生物和生物圈-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必背知识清单
2022-12-24 | 阅:  转:  |  分享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
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考点补充1、植
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有机物。2、生物呼吸不一定需要氧气,比如厌氧型细菌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3、植物落叶、落花都属于排
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体排便属于排遗。4、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也具备繁殖等特征,属于生物。二、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
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较
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三、调查法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
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以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
实记录,不论喜欢与否。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有三种方法:(1)按照
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2、环境影响生物:(1)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态因素包括 生物因素:指影响生物生
活的其他生物。考点补充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
布在海拔低的地方、南橘北枳。②光照:红杏出墙、春兰秋菊、朝蝇暮蚊。③水分:雨露滋润禾苗壮。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等。3、几种曲线关系示意图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对应上图的③和a图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对应上图的②和c图;③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对应上图
的①和b图;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对应上图的④和d图。2、生物适应环境:骆驼刺的地
下根系发达、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3、生物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松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山羊啃食
草根使草场退化。三、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的
“这个条件”就是变量。(2)对照实验一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最接近自然状态或理想状态的那一组为对照组,人为控制自变量的那一组为实验
组。(3)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原则,即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考点补充探究实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1
、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疑问句)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分布在阴暗的环境中。(陈述句)3、制订计
划: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重复多次实验。4、本实验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即阴暗与明亮两种环境。阴暗组为对照组,明亮组为实验
组。5、实施计划: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分布在阴暗的环境中。7、
实验结果应取各组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8、实验鼠妇用10只而不是1只,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 四、生物与环境组成
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成分考点补充1、一个生态
瓶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2、植物并不都属于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3、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4、细菌
、真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蓝细菌等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3、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
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2)正确书写食物链:①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终点是最高
级消费者。②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③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④箭头指向捕食者,如草→兔→狐。考点补充1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3、在“草→鼠→蛇→鹰”中:①营养级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沿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营养级依次为第二、三、四营养级。②数量: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数量一般越少。这条食物链
中,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③有机物含量:这条食物链中,草最多,鹰最少。④能量: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别
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这条食物链中,草含有的能量最多。鹰含有的能量最少。⑤有毒物质: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难以排出,
一旦进入生物体内,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多。这条食物链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⑥根据下图写出食物链:图一 图二图三能量金字塔 图四数量金字塔图一:丙→丁→乙→甲;图二:丁→乙→甲→丙;图三:甲→乙→
丙→丁;图四:甲→乙→丙→丁;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考点补充分析食物网:①本图共4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食物网,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食虫鸟→蛇→鹰。②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鹰,它是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③此图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是: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④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此图还缺少生物部分
的是分解者。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根本来源)于太阳能。⑦如果鹰的数目减少,短期
内蛇的数量会大量增加。⑧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⑨鹰与鼠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鹰与蛇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⑩图中鹰获得能量最少(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食虫鸟→蛇→鹰。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
节能力:(1)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生态系统
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退化。5、生物圈:(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
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3)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
上可达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4)一切陆生生物和人类的“立足点”是岩石圈的表面。
(5)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之称,其中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6)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7)海洋生态系统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生氧气的70%。(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9)“生物圈II号”的失败说明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三不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