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许作民,一个可敬的老人
2022-12-26 | 阅:  转:  |  分享 
  
许作民,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3月16日上午,和齐瑞申老师正在聊着许作民先生的《安阳古今地名考》,突然接到刘向前老师的电话通知,说“许作民许主任今天上午九点去世了。明日上午文友们一起去殡仪馆吊唁。”听了电话,我俩一下子愣了下来,不敢相信这是真的。3月11日上午,我们才在“安阳市史志论坛”相聚,许主任在会上还畅谈史志论坛发展意见,说论坛要想办的有声有色,就要吸取新人,吸收那些对安阳历史文化有研究,有成果的中青年参加。”这才仅隔几天,就成了永别。
许作民先生是我慕名已久的安阳古都文化学者,邺文化专家、安阳地名专家,在挖掘、整理、宣传安阳 的历史文化方面成绩卓越。我读过他的《爱我古都安阳》《邺中本为帝王州》《安阳地名漫谈》《安阳市地名录》、《安阳县农业区划志》等著作,深为他的知识渊博所折服。
我与许作民先生认识时间不长,仅见过四五次面,也没有与先生私下交谈过,或许先生连我的名字也叫不上,但先生的举止言行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安阳史志研究的大家,可没有一点儿架子,对新人的到来很热情,每次见面都微笑着打招呼,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可是讨论起学术问题来,他又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诲人不倦的老师。对那些东抄西拼没有新意的学术论文他不屑一顾,对那些为扩大地方影响,在地方文史方面造假的行为,他深恶痛绝,不怕得罪人,严加批评,他那洪亮的大嗓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文史论坛,他反对夸夸其谈,要求以严谨的态度来学习钻研。在几次的学术交流中,他不讲情面,对没有根据的讲述进行批评,指出文史研究和创作文学作品不同,不能虚构情节,要求的每个故事都要有出处,每一个新观点,都要有严谨的论证。
先生走了,可他的精神没走,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严谨认真、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正直守信、谦逊诚恳的高尚品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
先生走了,可他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研究成果。《安阳古今地名考》《邺都佚志辑校注》《爱我古都安阳》《安阳古代纪事》等。并主持编绘了两版《安阳县地图》和《安阳县政区地名手册》。参与编写了《安阳县志》、《安阳市志》和《安阳市地名录》、《安阳县农业区划志》,为保护和弘扬安阳古城历史文化增添了光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许作民先生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了一个完全由自己做主的地方。而他留给我们的,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从事文史研究的思考。
先生千秋,功德永著 !
献花(0)
+1
(本文系安阳赵洪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