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2-12-29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某同学通过一个小镜子观察身后墙上的英文字母“L”,则他所看见的应是图中的(  )

A. B. C. D.

“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下列出的“影”其形成原因与列出的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立竿见影------光的反射 B. 太阳下人的影子-------光的反射 C. 湖边的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光的反射 D. 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光的折射

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陆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B.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B. 温度升高,任何物体的密度都会变小 C.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D. 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会变小

一支粉笔,被用去一段以后,剩下的粉笔(  )

A. 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B. 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 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D. 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用一架已调节好平衡的天平称量物体,由于砝码的使用时间过长,已经有点磨损,用这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将(  )

A. 偏小 B. 正好相等 C. 偏大 D. 随称量物体改变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可以装500克纯水的瓶子,也可以装500克的下列哪种物质(  )

物质名称 密度/(kg?m-3) 物质名称 密度/(kg?m-3) 花生油 0.9×103 纯水 1.0×103 盐水 1.1×103 酒精 0.8×103 汽油 0.71×103 酱油 0.95×105 A. 盐水 B. 花生油 C. 汽油 D. 酒精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下面是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得出的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B. 距透镜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C.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 D.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水的密度为1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5:4 B. 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为5:4 C. 能装1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水 D. 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密度为0.85g/cm3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0.0分)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折射光线,其中______是分界面,反射角为______,折射角为______。

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同学看到镜子里很“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______。

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很高,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1)你认为哪些习惯容易使人得近视?______(填序号)。 A.暗处长时间玩手机、电脑游戏 B.灯下长时间写作业 C.经常眺望远处高山 (2)正常人的眼睛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______镜,通过睫状肌的调节,使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得到的是怎样的像?______(填序号)。 A.正立、缩小、实像 B.倒立、缩小、实像 C.倒立、放大、虚像 (3)如图的四幅图,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是______,表示矫正做法的是______(填序号)。



某圆柱体铁块的质量是300千克,合______吨,把这铁块压铸成正方体,(不考虑损耗)则铁的质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00千克。东方明珠电视塔,塔尖的高度接近于0.41千米,合______米。

如图所示,甲、乙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为9S、乙容器底面积为10S,甲中盛有深度为4h的水,乙中盛有深度为5h的酒精,为了使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应______(选填“向容器中加入”或“从容器中抽出”)深度均为______的水和酒精。(ρ酒精=0.8×103kg/m3)

(1)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 温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2)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____;根据乐器发声的_____,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萌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萌”的形成说明了___;而“楼台倒影”则是___现象.

(4)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是我国用中国技术,按中国标准帮肯尼亚修建的标轨铁路。列车从蒙巴萨出发,以120km/h的速度运行4h后到达内罗毕,铁路全程约_________km。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小金同学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___(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由于经常玩手机,他近期发现视力严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金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方,则小金被确诊为______视眼,应佩戴_______透镜矫正.

(6)一件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为____kg,体积是____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我省的关中地区是猕猴桃集中种植的地区。小雨将一颗质量为110g的猕猴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猕猴桃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3的水,猕猴桃的体积为______cm3,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N,它最终会______(选填“沉在溢水杯底部”或“漂浮在水面上”),它的平均密度为______kg/m3。(g取10N/kg)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按题目要求作图: 如甲,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画出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请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



在图中画出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 (2)我们应选择______ (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点燃蜡烛______ (选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 (4)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______ ;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______ . (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______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 (填写字母);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小矿石的质量为______ g;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其体积为______ cm3;由此可以算出小矿石的密度______ g/cm3; (4)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______ 为m2;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ρ= ______ 。(用字母表示) (5)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某江河大桥下层铁路全长6820m,其中江面正桥长1620m,一列车长380m火车全部通过正桥用了1min40s,这列火车以这样速度全部通过整个铁路桥需要多少时间?

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水的质量是1.2kg,求油的密度。(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小明看见爷爷买的两个健身铁球,时常拿在手里转来转去,他一直都想知道这两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以后,利用了家里的电子秤和杯子做了以下实验进行判断,步骤如下,他选了一个铁球来进行测量,找一个能够把铁球浸没的杯子装满水后,用电子秤测出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0为1.5kg,再测出这个铁球的质量m1为0.79kg,将这个铁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直到完全浸没,待水溢出后,测得铁球、剩余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2为2.14kg。(已知ρ铁=7.9×103kg/m3,ρ水=l.0×103kg/m3,ρ铝=2.7×103kg/m3)。 (1)请判断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并写出判断依据; (2)如果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3)如果制作铁球时在其空心部分注满铝,则该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图片与成轴对称. 故选B. 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 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2.【答案】C

【解析】解:ABD、立竿见影、太阳下人的影子、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ABD错误; C、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 故选:C。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玻璃、看水下的物体都是光的折射原理。

3.【答案】B

【解析】解: A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B正确; 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2)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此题考查了光源、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4.【答案】B

【解析】解:A、物体放在A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 B、物体放在C点,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B正确; C、物体放在D点,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C错误; D、物体放在F点时,不会成像,而眼睛成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眼睛看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5.【答案】D

【解析】解: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一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 B、并不是所有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密度都变小,如:在0~4℃之间,水温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B错误;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C错误; D、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3)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会变小。 本题考查了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理解概念和含义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6.【答案】B

【解析】解:一支粉笔,被用去一段以后,所含物质减小,所以质量变小;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所以密度不变,即质量减小,体积也减小,质量与体积比不变. 故选B.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密度反映了物质在某种性质上的差别,它们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此题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特点,应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

7.【答案】C

【解析】解:磨损了的砝码,它的质量会比标准质量变小,要想使天平平衡,就得增加砝码的质量或多移动游码,因此测量的结果会偏大。 故选:C。 砝码的磨损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含有的物质减少,质量自然会变轻,而读数时仍按标准质量读取,所以就会影响测量结果了。 明确磨损对砝码的影响,是使其质量变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 瓶子的容积V一定,装满水时水的质量m=500g,若要装下500g的其它液体(其他液体的体积应小于或等于瓶子的容积),根据ρ=得出ρ液≥ρ水,题中只有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故选A. 瓶子的容积一定,最多能装1kg水,要能装下其它液体,必须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题目所给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对比较简单.

9.【答案】ABCD

【解析】解: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得距透镜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由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可得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由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 故选:ABCD。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在掌握规律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找出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以及成像特点、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10.【答案】AC

【解析】解: A、体积相同时,由m=ρV可得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 m水:m酒精=ρ水V:ρ酒精V=ρ水:ρ酒精=1g/cm3:0.8g/cm3=5:4,故A正确; B、质量相同时,由V=可得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 V水:V酒精=:=ρ酒精:ρ水=0.8g/cm3:1g/cm3=4:5,故B错误; C、因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当水和酒精的质量都为1kg时,由V=可知,1kg水的体积小于1kg酒精的体积,所以最多能装1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水,故C正确; D、取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 其质量分别为:m水=ρ水V,m酒精=ρ酒精V, 若不考虑扩散现象,混合后的密度: ρ======0.9g/cm3: 若考虑到扩散现象,总质量不变,但总体积变小,则混合后的密度变大,大于0.9g/cm3,不会是0.85g/cm3,故D错误。 故选:AC。 (1)已知水和酒精的密度,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由m=ρV可得质量之比; (2)已知水和酒精的密度,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由V=可得体积之比; (3)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由V=可知1kg水的体积小于1kg酒精的体积; (4)先求出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的质量、总质量,混合后的密度等于总质量与总体积之比。再考虑到扩散现象,总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比较体积和质量大小,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11.【答案】BO? OA? OC? MM′? 60°? 35°

【解析】解:(1)由图可知,NN′是∠AOB的角平分线,因此NN′是法线; (2)MM′是分界面,因为BO和OC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3)∠BON是入射角,度数是:90°-∠BOM′=90°-30°=60°,反射角=入射角=60°;折射角为∠CON′,∠CON′=90°-55°=35°; 故答案是:BO;OA;OC;MM′;60°;35°。 (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会根据光路图识别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并且会求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12.【答案】可逆? 镜面反射

【解析】解:(1)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平行的太阳光射向平面镜,阳光经平面镜反射之后,反射光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可逆;镜面反射。 (1)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以及镜面反射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AB? 凸透镜? B? A? C

【解析】解:(1)暗处长时间玩手机、电脑游戏和灯下长时间写作业容易使人得近视。 (2)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3)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A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C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答案为:(1)AB;(2)凸透镜;B;(3)A;C 人眼的成像原理同照相机一样,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其焦距调节功能很强,所以物体的像总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4.【答案】0.3 ? 等于? 410

【解析】解: 因为1kg=10-3t,所以300kg=200×10-3t=0.3t,即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300千克,合0.3t; 把这铁块压铸成正方体,(不考虑损耗)则铁的质量不变,仍为300千克,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形状无关。 0.41km=0.41×103m=410m; 故答案为:0.3;等于;410。 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此题考查了质量的概念、单位换算及特点,知道质量的决定因素--物质多少和无关因素--形状、状态、位置、温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5.【答案】向容器中加入? 4 h

【解析】解: 由ρ=可得甲容器内水的质量:m甲=ρ水V水=ρ水S甲h甲=ρ水×9S×4h=36ρ水Sh-------①, 乙容器内酒精的质量:m乙=ρ酒精V酒精=ρ酒精S乙h乙=ρ酒精×10S×5h=50ρ酒精Sh, 因ρ酒精=0.8ρ水,所以m乙=50ρ酒精Sh=50×0.8ρ水Sh=40ρ水Sh-------②, 比较可知m甲<m乙,即原来水的质量较小; 当从两容器中分别加入或抽出相同深度△h的水和酒精时,这些水和酒精的质量分别为: △m甲=ρ水△V水=ρ水S甲△h=ρ水×9S×△h=9ρ水S△h------③, △m乙=ρ酒精△V酒精=ρ酒精S乙△h=ρ酒精×10S×△h=10ρ酒精S△h=10×0.8ρ水S△h=8ρ水S△h-------④, 比较可知△m甲>△m乙,即加入或抽出相同深度△h的水的质量更大, 而原来水的质量较小,且抽出相同深度△h的水的质量更大,所以抽出相同深度△h的水后,甲容器中剩余水的质量更小,则采取该方法不能使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故应该向容器中加入深度△h的水和酒精, 则此时甲中水的质量为: m甲′=m甲+△m甲=36ρ水Sh+9ρ水S△h=ρ水S(36h+9△h), 此时乙中酒精的质量为: m乙′=m乙+△m乙=40ρ水Sh+8ρ水S△h=ρ水S(40h+8△h), 因此时两容器内液体的质量相等,则 ρ水S(36h+9△h)=ρ水S(40h+8△h), 解得△h=4h, 由此可知,为了使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应向容器中加入深度均为4h的水和酒精。 故答案为:向容器中加入;4h。 先根据题中条件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分别求出原来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比较其大小;当从两容器中分别加入或抽出相同深度△h的水和酒精时,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分别求出这些水和酒精的质量,比较其大小;并分析采取哪种方法才能使得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据此根据此时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建立等式,求出加入或抽出液体的深度△h。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分析时要求灵活选用公式。

16.【答案】(1)液化?? 放出? 降低?

(2)音调? 音色?

(3)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4)480? 运动??

(5)放大镜? 近?? 凹??

(6)200 0.2



【解析】

(1)

【分析】

(1)物质由气态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汽化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解答】 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降低。

(2)

【分析】

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知道频率影响音调,振幅影响响度,材料和结构影响音色.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

【解答】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3)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形成影子; (2)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光学三个学习重点,在学习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例现象正确区分。

【解答】

(1)“浓阴”是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2)“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

(4)

【分析】

(1)根据的变形公式求出铁路的全程;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和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解答】 (1)根据可得,蒙内铁路的全程:s=vt=120km/h×4h=480km; (2)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相对于列车来说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则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480;运动。

(5)

【分析】

(1)透明的物体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只要是凸透镜,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和成像情况都是相同的;露珠是一个凸透镜,露珠看叶脉跟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2)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和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与近视眼的成因.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解答】

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放大镜;近;?凹。

(6)

【分析】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状态无关; (2)已知水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公式求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对质量属性的理解和密度公式应用,关键是知道物体状态变化、质量不变。

【解答】 (1)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但质量不变,所以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其质量:m水=m冰=200kg; (2)由得水的体积:。 故答案为:200;0.2。

??

17.【答案】100? 1? 沉在溢水杯底部? 1.1×103

【解析】解:由题意知物体的重力为:G物=m物g=110×10-3kg×10N/kg=1.1N。 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ρ水gV排=103kg/m3×10N/kg×100×10-6m3=1N。 因为浮力小于重力,所以物体最后沉在水杯底部,故V=V排=100cm3, 猕猴桃的平均密度为ρ===1.1g/cm3=1.1×103kg/m3。 故答案为:100;1;沉在溢水杯底部;1.1×103。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 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若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则悬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若受到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到液底。此时浮力小于重力; (3)根据公式求出猕猴桃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重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同时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密度公式;关键是搞清物体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18.【答案】解: 过入射点作水面的垂线,即法线,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如图所示:

【解析】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作图即可。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的作图,掌握折射规律是关键,注意作图要规范。

19.【答案】解:选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与人眼的连线交平面镜于点为入射点,从而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和入射点连线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

【解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S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眼睛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需要注意的是,像位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20.【答案】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过焦点,则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要求做到内容与作图熟练结合.

21.【答案】(1)光的反射; (2)较薄,较黑暗; (3)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5)不能;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B.

【解析】

【解答】 (1)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进行反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所以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①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的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由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②实际操作可知,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3)先点燃蜡烛A,得到像,再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 (4)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5)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6)A.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故A说法错误.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故B说法正确.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故C说法错误.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但是只能看到蜡烛A和蜡烛A的像,而看不到蜡烛B,不能确定像的位置,也不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所以不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故D说法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1)光的反射; (2)较薄,较黑暗; (3)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5)不能;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B. 【分析】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①根据“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较厚的平板玻璃”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等.②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3)先点燃蜡烛A,得到像,再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5)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6)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区别实像和虚像的重要方法.??

22.【答案】BCA? 左? 52? 20? 2.6? 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ρ水? 仍然准确

【解析】解:(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2)图示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右侧,向右偏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3)小矿石的质量m=50g+2g=52g,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小矿石的密度ρ===2.6g/cm3; (4)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则水的质量m水=m1-m0, 由ρ=可求得,水的体积V=,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为m2。 则陈醋的质量m陈醋=m2-m0,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陈醋的体积,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ρ===?ρ水。 (5)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盘质量相等,测量物体质量时,左右两盘质量也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即小明所测的密度值仍然准确。 故答案为:(1)BCA;(2)左;(3)52;20;2.6;(4)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ρ水;(5)仍然准确。 (1)测固体的密度要先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再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 (2)天平调节平衡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左侧,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指在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3)小矿石的质量m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小矿石的体积V等于量筒液面所对刻度值之差,用公式ρ=计算小矿石的密度; (4)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陈醋,称量水和陈醋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陈醋的密度。 (5)左盘有一个缺角,调节平衡螺母时,使天平两盘质量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实验,从天平的使用、物体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计算等方面进行考查。

23.【答案】解:火车全部通过正桥走的路程:s1=L正桥+L车=1620m+380m=2000m, 火车全部通过正桥用的时间:t1=1min40s=100s, 火车的速度v===20m/s; 火车全部通过铁路桥走的路程:s2=L桥+L车=6820m+380m=7200m, 火车全部通过铁路桥用的时间:t2===360s。 答:这列火车以这样速度全部通过整个铁路桥需360s。

【解析】(1)火车过正桥经过的距离为正桥长度加火车长,根据公式v=可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2)过铁路桥经过的距离为铁路桥全长与火车长之和,根据公式t=可求通过整个铁路桥的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火车通过的距离,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4.【答案】解:由题知:m瓶=m1-m水=1.44kg-1.2kg=0.24kg; ???????????m油=m2-m瓶=1.2kg-0.24kg=0.96kg; ∵ ∴瓶子的容积: v瓶=v水===1.2×10-3m3; 油的密度: ρ油====0.8×103kg/m3。 答:油的密度是0.8×103kg/m3。

【解析】(1)知道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瓶子的容积; (2)根据水和瓶子的总质量和水的质量大小求出瓶子的质量,再求出油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油的密度。 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不论装水还是装油,都是装满的,所以V瓶=V水=V油。

25.【答案】解:(1)溢出水的质量: m溢=m0+m-m2=1.5kg+0.79kg-2.14kg=0.15kg, 由ρ=可得,溢出水的体积: V溢===1.5×10-4m3, 由于铁球是浸没杯子里,所以铁球的体积V=V溢=1.5×10-4m3, 铁球中铁的体积: V铁===1.0×10-4m3, 由此可知,V铁<V,因此铁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铁=1.5×10-4m3-1.0×10-4m3=5.0×10-5m3; (3)若空心部分注满铝,则V铝=V空=5.0×10-5m3, 铝的质量: m铝=ρ铝V铝=2.7×103kg/m3×5.0×10-5m3=0.135kg, 此时该球的总质量: m总=m球+m铝=0.79kg+0.135kg=0.925g。 答:(1)铁球是空心的,判断依据见解答;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5×10-5m3; (3)如果制作铁球时在其空心部分注满铝,则该球的总质量是0.925g。

【解析】(1)盛满水的总质量加上铁球的质量,减去铁球、剩余水和杯子的总质量,可得溢出水的质量,利用ρ=可求溢出水的体积,而铁球浸没盛满水的杯子中,所以铁球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再利用ρ=求铁球中铁的体积,通过比较得出铁球是否是空心的; (2)用铁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铁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3)空心部分注满铝时铝的体积和空心部分的体积相等,根据m=ρV求出铝的质量,然后加上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空心部分注满铝后铝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