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2-12-30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A. 5N B. 50N C. 500N D. 5000N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N B. 三峡船闸运用了连通器原理 C. 告诉铁路附近的人,列车经过时,列车附近的压强会增大 D. 马德堡半球实验能准确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显微镜里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  )

A. 平面镜 B. 放大镜 C. 投影仪镜头 D. 照相机镜头

下列事件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 B.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保持不动 C. 将重物从一楼扛到二楼 D. 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

2007年3月下旬,美国多地遭受龙卷风袭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龙卷风是自然灾害之一,其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 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B. 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C. 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 迷信说是“龙’把物体“抓”到空中

如图所示为小明在线上学习时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笔记本电脑的开机所需时间约为2s B. 笔记本电脑的质量约为2kg C. 笔记本电脑的功率约为2kW D. 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焦距约为2m

对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复兴号”列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列车所受重力和列车对铁轨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列车对铁轨的压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如图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的情景,要使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h变小,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 将玻璃管稍微倾斜放置 B. 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升 C. 换用更粗的玻璃管做实验 D. 将装置拿到山顶上做实验

如图所示,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从远处逐渐贴近刻度尺,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丙→甲→丁→乙 B. 甲→乙→丙→丁 C. 乙→丁→甲→丙 D. 丁→甲→丙一乙

如图甲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些 B. 图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些 C. 图乙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些 D. 图乙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些

如图甲所示,一个平衡的杠杆,左端挂有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右端为钩码,将气针头插入篮球中,气球膨胀,此时杠杆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杠杆左右两边所受拉力的力臂相等 B. 图乙中,气球的体积越大,它所受浮力越小 C. 图乙中,杠杆的左端上翘是因为气球所受浮力增大 D. 实验过程中,杠杆左端所挂物体的总重变大

工人师傅用一个动滑轮将500N的重物3s内匀速提升到3m高处,假如所用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280N,则(  )

A. 拉力所做的功为840J,功率为280W B. 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C. 若用该动滑轮提升更重的货物,机械效率将保持不变 D. 若采用轻质动滑轮完成原任务,机械效率将变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2.0分)

(1)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此时舌头上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___(填“高”或“低”)的结果。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____;北方的冬天使用加入少量酒精的水的混合液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看清物体,人眼在由远到近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当他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3)如下图,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后,人看到了像.甲、乙两图示意了像AB的位置,其中示意正确的是____ (选填甲或乙),其所成的像是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为提高学生安全自救和使用灭火器的能力,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演习. (1)如图是一种泡沫灭火器局部示意图,当按压控制杆时,控制杆绕点O转动,可打开阀门.灭火器的控制杆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 . (2)演习过程中,小明用60N竖直向上的力将灭火器从地面提高0.5m,则小明对灭火器所做的功为______ J.



抛向空中的篮球最终要落回地面,这是由于篮球受______作用,此力的方向是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或“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______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下面ABC三图,共同反映了哪些力学知识?(要求写出两条) A.手拉开弓 B.小明压弯跳板 C.熊猫拉弯竹子 ______;______。

定滑轮可看作______ 杠杆,动滑轮可看作______ 的杠杆.

一体积为0.1×10-3米3的物体悬浮在水中,水恰好完全浸没物体.请求出该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有关物理量(至少求出3个).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在图中,画出在斜面上匀速上滑的物体A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说明:重力大于摩擦力) ?

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将杠杆AOB在O点悬挂起来,B处挂一重物G,请你在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F1及动力臂L1,使杠杆在图中位置平衡。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利用带有刻度的均匀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所用钩码质量均相等. (1)调节好杠杆平衡后,在A处挂上4个钩码(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处挂3个钩码。取下钩码,又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处沿两个方向拉(如图b所示),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第一种实验方案更好,理由是:______,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______F2(</=/>)。 (2)在实验中,小明不慎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遗失,导致杠杆无法在水平位置平衡,于是他在杠杆上右侧适当位置粘了块橡皮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c所示),此装置______(能/不能)继续用来完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3)小刚用图d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数据与小明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若只将测力计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酒精密度0.8×103千克/米3) (1)上述四种情况,______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 (3)做______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重力是______。 (5)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克/厘米3。



小刚同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试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自由端上升距离s/m η 1 2 0.1 1.1 0.2 2 4 0.1 2.0 0.3 (1)表中错误实验数据是______,改正后计算出其机械效率为______. (2)根据另一组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比较两次的机械效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小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示数有忽大忽小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造成的.为改变这种现象,小刚让弹簧测力计静止下来读数,这样他测得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200cm2,往桶里倒入体积10L的某液体,液体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若液体对桶底的压强为1200Pa。求: (1)液体密度是多大? (2)桶底受到液体的压力?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小球,示数为4.2N.当把小球的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问: (1)小球此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2)小球的总体积为多大? (3)小球的密度为多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根据公式G=mg计算 A.为0.5kg B.为5kg C.为50kg D.为500kg 故选:C。 先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出质量,再进行估测。 本题考查公式G=mg,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A、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105Pa,故A错误; B、三峡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故B正确; C、列车经过时,空气的流速变大,列车附近的压强会减小,故C错误; D、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首先准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D错误. 故选B. (1)压强的主单位是Pa,力的住单位是N; (2)连通器是指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特点是: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而最著名的实验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上首先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他借助水银利用了平衡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此题考查的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掌握好基本概念不难作答.

3.【答案】B

【解析】解: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故选:B。 依据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

4.【答案】C

【解析】解: A、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虽然施加了力,但车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力对汽车不做功,故A不合题意; 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保持不动,虽然施加了力,但杠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力对杠铃不做功,故B不合题意; C、将重物从一楼扛到二楼,对物体施加了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力对物体做了功,故C符合题意。 D、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水桶移动的距离是水平的,二者方向垂直,所以力对水桶不做功,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5.【答案】B

【解析】解:A、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是物体排开空气的体积决定的,并未因龙卷风而增大,所以不合题意; B、气流高速旋转时,内部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外部流速慢,压强大,因而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所以符合题意; C、物体的重力是受到地球吸引的力,也不可能因龙卷风而改变,所以不合题意; D、“龙”只是一种传说,不能当成科学,所以不合题意. 故选B. 空气是流体,流体压强是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龙卷风恰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因此,这一压强的变化才是造成危害的罪魁祸首. 熟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

6.【答案】B

【解析】解:A、一般笔记本电脑的开机时间在20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的质量约2kg,笔记本电脑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kg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一般笔记本电脑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焦距非常短,一般不超过0.5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7.【答案】C

【解析】解:A、列车所受的重力和列车对铁轨的压力,方向都向下,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C、列车所受的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正确; D、列车对铁轨的压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断。 此题考查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辨析,注意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关键看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8.【答案】D

【解析】解:ABC、玻璃管的长短、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是否倾斜、玻璃管的上提下压、水银的多少都不影响玻璃管内外的水银柱的高度差,故ABC不符合题意。 D、山顶海拔升高,气压减小,将装置拿到山顶进行实验,山上大气压减小,支持的水银柱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长短、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是否倾斜、玻璃管的上提下压、水银的多少都不影响玻璃管内外的水银柱的高度差。 (2)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灌入空气、玻璃管外大气压的变化都影响玻璃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不但要记住大气压值,还要明确什么因素影响玻璃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什么因素不影响玻璃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9.【答案】A

【解析】解: (1)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丙图。 (2)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 (3)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 (4)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 综上可知,若凸透镜从远处逐渐贴近刻度尺,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丙→甲→丁→乙。 故选:A。 若凸透镜从远处逐渐贴近刻度尺,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从二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从这几个过程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进行判断。 首先要明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然后分析凸透镜从贴近刻度尺到远离刻度尺经历了几个阶段,根据成像特点进行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 AB、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倒置过来后水的高度增大了,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即图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些,故A正确、B错误; CD、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将容器倒过来后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所以甲乙对桌面的压力相等,故CD错误。 故选:A。 (1)先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只需分析当把容器倒置过来后,h有何变化,就可以得出压强如何变化; (2)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以及压力大小的判断,掌握好“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时解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甲中,杠杆水平平衡,左右两边所受拉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图可知,左侧拉力的力臂大于右侧拉力的力臂,故A错误; B、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由公式F浮=ρ空气gV可知:在空气密度一定时,气球的体积越大,它所受浮力越大,故B错误; C、物体对杠杆左端的拉力F左=G总-F浮,在总重不变时,气球所受浮力增大,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变小,杠杆平衡条件是:F左×L左=F右×L右, 此时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变小,在右侧拉力、左右力臂不变时,F左×L左<F右×L右,则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左端上翘,故C正确; D、实验过程中,气球、球内空气、篮球的质量均不变,由公式G=mg可知三者的总重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A、甲中,杠杆水平平衡,左右两边所受拉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图可知,左侧力臂更大; B、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由公式F浮=ρ空气gV可知浮力大小与体积的关系; C、气球所受浮力增大时,物体对杠杆左端的拉力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平衡情况; D、实验过程中,气球、球内空气、篮球的质量均不变,由公式G=mg可知总重的变化情况。 本题综合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大小的应用,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 A、由题可知,使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则n=2,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3m=6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80N×6m=1680J, 功率:P===560W,故A错误; B、有用功:W有用=Gh=500N×3m=1500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100%≈89.3%,故B错误. C、若用该动滑轮提升更重的货物,动滑轮的重不变,所以在此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不变; 由于物体的重力增加,所以有用功增大,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将增大,即机械效率变大,故C错误. D、采用轻质滑轮完成原任务,物体的重力不变,有用功不变;轻质滑轮重力较小,额外功减小,总功减小;由η=可知,机械效率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由题可知,使用的是一个动滑轮,则n=2,利用s=2h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知道拉力的大小,利用W总=Fs计算拉力做的总功;根据公式P=计算拉力做功的功率. (2)已知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物重,利用公式W有用=Gh计算有用功;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二:一是增大有用功,即拉更重的重物;二是减小额外功,如减小摩擦、减轻动滑轮重. 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并求出有用功和总功是本题的关键.

13.【答案】1 ?凝固?液化?升华?低?升华?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

2 ?变小?20

3 ?甲?虚



【解析】

1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区分,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棒,用舌头去添了一下冰棒,舌头被冰棒“粘住”了,是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

(2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液化成为小水珠,所以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

(3)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4)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滴入高温的油中,沉入底部,因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会立即沸腾,从而油花四溅;

(5 )炒菜时,固态的碘遇到高温的油时极易变成碘蒸气,这个过程是升华现象;

(6)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酒精和水的一定比例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也远低于水的凝固点0℃,冷却液的凝固点降低了,才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对于同种物质来讲,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因此凝固点降低,熔点也降低。

故答案为:凝固;液化;升华;低;升华;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

2

【分析】

(1)人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从远处来几乎是平行的,看近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是从一点发散出来的.所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否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2)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知道物距可以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本题考查了眼睛的原理及对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的理解,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解答】

(1)为了看清物体,人眼在由远到近观察物体时,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2)蜡烛距凸透镜4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所以,u=2f=40cm,所以f=20cm。

故答案为:变小;20。

3

【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和虚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解答】

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光屏上不能接到像,只能取走光屏,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其中示意正确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虚。

??

14.【答案】杠杆;30

【解析】解:(1)从泡沫灭火器局部示意图看出,当按压控制杆时,控制杆绕点O转动,可打开阀门.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控制杆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 (2)拉力F=60N,物体在拉力方向上升高距离h=0.5m,则对物体做功: W=Fh=60N×0.5m=30J. 故答案为:(1)杠杆;(2)30. (1)根据泡沫灭火器控制杆工作过程,结合杠杆的定义分析回答; (2)知道拉力和物体升高的高度,根据W=Fh,求出对物体做功多少. 泡沫灭火器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用到了好多物理、化学知识,要学会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5.【答案】重力? 竖直向下? 地球

【解析】解:抛向空中的篮球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最终还是要落回地面,这是由于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施力物体是地球。 故答案为:重力;竖直向下;地球。 地面表面及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作用、方向以及施力物体,属于基础性题目。

16.【答案】凸透? 正? 放大

【解析】解:根据雨滴的形状可知,雨滴相当于凸透镜;透过雨滴观察下面叶子的叶脉时,叶脉在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看到的是叶脉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正;放大。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透镜,知道雨滴相当于凸透镜,再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及特点,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即可解答。

17.【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要产生力至少有两个物体

【解析】解:手拉开弓、小明压弯跳板、熊猫拉弯竹子都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同时也反映出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故答案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要产生力至少有两个物体。 力是物体以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本题考查了对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难度不大。

18.【答案】等臂;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解析】解:定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都是滑轮的半径,其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由于L1=L2所以F1=F2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其实质上是一个省力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由于L1=2L2所以F1=G,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并且费距离. 故答案为:等臂;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质上是杠杆,通过分析力臂关系结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以分析此问题.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质上是变形杠杆,结合其力臂间的关系,依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解释滑轮的不同工作特点.

19.【答案】解: (1)∵物体悬浮在水中, ∴V排=V=0.1×10-3m3, 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 =1.0×103kg/m3×10N/kg×0.1×10-3m3=1N; (2)∵物体悬浮在水中, ∴G物=F浮=1N, (3)物体的质量: m物===0.1kg; (4)∵物体悬浮在水中, 物体的密度: ρ物=ρ水=1.0×103kg/m3.

【解析】(1)已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液gV排得到受到的浮力; (2)利用悬浮条件求物体重; (3)利用G=mg求物体的质量; (4)物体在水中悬浮,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也可以利用密度公式求解). 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利用好悬浮条件(F浮=G,ρ物=ρ液,V排=V物),在一定程度可以简化计算.

20.【答案】解:根据题设要求画出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就是粗略作出力的三要素的过程。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且重力的大小大于摩擦力的大小,根据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步骤: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则有: ?

【解析】物体匀速沿斜面向上滑动,说明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摩擦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此时摩擦力的大小要小于重力的大小。在画力的示意图时,一定要注意重力的线的长度要大于摩擦力的。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要遵循作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做好受力分析和把握好力的三要素,这样就不会出错。

21.【答案】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 由图知,B点离支点最远,故最长的动力臂为OB;过B点作垂直于OB的作用力F1,为使杠杆平衡,动力的方向应垂直于OB向上;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因此先确定最长的力臂,即离支点最远的点;然后过动力作用点做垂直于杠杆的作用力即可。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中最小作用力问题,可以转化为最大力臂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最长的力臂。

22.【答案】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 <? 能? 杠杆自身有重力? 不变

【解析】解:(1)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一种实验方案更方便,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因为第一方案的动力臂要大于第二种方案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2; (2)测量前杠杆平衡就能继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故当平衡螺母遗失,粘了橡皮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此装置能继续用来完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3)图d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杠杆提升钩码时,对钩码做有用功,克服杠杆重做额外功,W有+W额=W总, 设杠杆重心升高的距离为h,所以,Gh1+G杠h=Fh2,G不变,h1不变,G杠不变, 若只将测力计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钩码还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杆上旋的角度不变,杠杆升高的距离h不变, 所以Gh1+G杠h不变,所以Fh2也不变。 根据η=×100%,分母不变,分子不变,所以η不变。 故答案为:(1)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2)能;(3)杠杆自身有重力;不变。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2)测量前杠杆平衡就能继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图d中,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使用杠杆克服钩码的重力做功,有用功等于克服钩码重力做的功,总功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以求出力或力臂大小,也可以判断杠杆是否平衡,或判断力的大小变化等,杠杆平衡条件应用很广泛。此题同时考查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把握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方式,明确机械效率的表达式,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3.【答案】(1)15.0;(2)缩小;照相机;(3)凸透镜;远视眼;(4)向上

【解析】解:(1)根据图可知,烛焰距凸透镜50cm-20cm=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80.0cm-50.0cm=30.0cm=u=2f,所以f=15.0cm; (2)把蜡烛A移到10cm刻度线处,物距为40cm大于两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生活中照相机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把光线会聚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需要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故答案为:(1)15.0;(2)缩小;照相机;(3)凸透镜;远视眼;(4)向上。 (1)根据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求得焦距; (2)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是凹透镜,远视境是凸透镜; (4)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及实验要求。并且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实验要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是指同一水平线,与同一直线区别开。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24.【答案】甲? 液体密度? 乙、丙? 5 N? 5

【解析】解:(1)因为在数值上重力=浮力+拉力,所以受到的浮力最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应该是甲图。 (2)丙、丁两次实验,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浸没的深度都相同,只有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是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应控制液体种类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浸没的深度,符合条件的只有乙、丙,数据显示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4)由乙图或丙图可知,F拉水=4N, 则F浮水=G-F拉水=G-4N, 由丁图可知,F拉酒精=4.2N, 则F浮酒精=G-F拉酒精=G-4.2N, 由F浮=ρ液gV排,可得 ρ水gV排水=G-4N----① ρ酒精gV排酒精=G-4.2N----① 由①②联立解得G=5N,V排水=V排酒精=1×10-4m3, (5)因为G=5N,由G=mg得, m===0.5kg, 因为物体都是浸没,所以V物=V排水=V排酒精=1×10-4m3, 则ρ物===5×103kg/m3=5g/cm3。 故答案为:(1)甲;(2)液体密度;(3)乙、丙;(4)5N;(5)5g/cm3。 (1)金属块在液体中受到重力、浮力和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在数值上重力=浮力+拉力,则F浮=G-F,重力相同,拉力越大,则浮力越小; (2)要注意观察丙、丁浮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 (3)探究浮力与浸没的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种类、排开液体体积相同; (4)根据F浮=G-F拉,以及F浮=ρ液gV排,列出等式,联立求得重力G和体积V。 (5)根据物体完全浸没时物体的体积等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由G=mg得m=,从而由物体的重力计算出物体的质量,根据公式ρ=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此题主要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此题还涉及到浮力的计算,、重力的计算,密度的计算等,其中(4)求金属块的重力是此题的难点。

25.【答案】0.2 ? 60.6% ? 66.7% ? 使用同一滑轮组时,所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做的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大? B

【解析】解:(1)由图可知,重物和动滑轮有三段绳子承担,因此第1次实验中绳子移动的距离s应为: s1=3h1=3×0.1m=0.3m,故表中错误的数据为0.2;改正后计算出其机械效率为: 机械效率为: η1===×100%≈60.6%; (2)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η2=×100%≈66.7%; 两次实验条件唯一的不同是提升的重物不同,由表中数据,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因此,可总结出:在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3)根据二力平衡的要求知,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竖直匀速拉动,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测力计示数才恒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示数有忽大忽小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做的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力不平衡; 让弹簧测力计静止下来读数时,由于没有了滑轮与轴及绳子间的摩擦,拉力变小,根据η==,因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机械效率变大. (4)由上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只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研究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B. 故答案为:(1)0.2;60.6%;(2)66.7%;使用同一滑轮组时,所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3)做的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变大;(4)B. (1)确定绳子的有效段数,根据绳子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距离的关系:s=nh,求绳子自由端上升距离,据此分析, 知道物重G、物体升高的距离h、拉力F、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根据η==,可求出其机械效率; (2)同样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可计算第2次实验的结果; 由表中数据,分析相同的量和变化的量,分析得出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变化量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 (3)根据二力平衡知:只有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大小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稳定;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是因为力不平衡,做的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让弹簧测力计静止下来读数时,根据没有了滑轮与轴及绳子间的摩擦确定拉力变化,根据η==,判断机械效率的变化; (4)当被研究问题受多个因素影响时,研究问题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本题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考查绳子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距离的关系s=nh,注意事项、操作方法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26.【答案】解:(1)液体深度为h=15cm=0.15m, 由p=ρgh得,液体密度为:ρ===800kg/m3; (2)桶的底面积为S=200cm2=0.02m2, 桶底受到液体的压力为:F=pS=1200Pa×0.02m2=24N; (3)液体的体积为V=10L=0.01m3, 液体的质量为:m=ρV=800kg/m3×0.01m3=8kg; 液体重力为G=mg=8kg×10N/kg=80N; 台面受到桶的压力为:F=G总=G桶+G水=20N+80N=100N; 压强为:p===5000Pa。 答:(1)液体密度是800kg/m3; (2)桶底受到液体的压力为24N;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为5000Pa。

【解析】(1)运用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变形后可求液体密度。 (2)先根据F=pS,可求压力。 (3)先运用m=ρV求出液体质量,F=G总求出压力,在根据p=可求出压强。 熟练运用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公式以及变形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答案】解:(1)小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G-F示=4.2N-1.7N=2.5N; (2)由F浮=ρ水gV排可得,小球排开水的体积: V排===2.5×10-4m3; 则小球体积V=2V排=2×2.5×10-4m3=5×10-4m3; (3)小球的质量: m===0.42kg, 则小球的密度: ρ===0.84×103kg/m3。 答:(1)小球此时所受的浮力为2.5N; (2)小球的总体积为5×10-4m3; (3)小球的密度为0.84×103kg/m3。

【解析】(1)利用二次称重法求出小球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2)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小球排开水的体积,由于小球是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据此即可求出小球的体积; (3)由公式G=mg求出物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公式ρ=求出小球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称重法测浮力是本题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