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西藏拉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2022-12-31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西藏拉萨市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皓月当空”中的“皓月”是光源 B. 在阳光下晒晒被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红外线 C. 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实像 D. “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Hz B.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C. 打鼓时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 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一支蜡烛燃过一半后,蜡烛的(??? )

A. 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B. 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C. 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 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这个物体清晰的像,若把物体放置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成(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要测量如图中所示的一根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 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 用一条橡皮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橡皮筋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橡皮筋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 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代替橡皮筋,测量过程同B D. 以上方法均可行

1m/s?估计是下面那个物体的速度?(  )

A. 蜗牛 B. 人步行 C. 人骑自行车 D. 磁悬浮列车

为倡导低碳出行,东营市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如图所示。共享单车的设计应用到许多物理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座设计的面积较大可以增大压强 B. 轮胎表面设计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 C. 红色尾灯利用光的反射起到警示的作用 D. 刹车手闸是费力杠杆

体温计中封闭着一定质量的水银,小明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后测量自己的体温。在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水银的(  )

A. 质量变大 B. 体积不变 C. 密度变小 D. 温度变小

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湖中倒影 B. 日食现象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 C. 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D. 日光灯用久后两端变黑

有关体育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学立定跳远测试时,选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 50m测试时,小红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她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 小红50m测试的成绩是7s,她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 拔河比赛中应穿底部有花纹的鞋,这样可以增大鞋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汽化、凝固 B. 升华、凝华、熔化 C. 汽化、凝华、熔化 D. 液化、凝固、熔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6.0分)

如图所示,小奇放学骑车回家过程中,小奇受到重力的施力物是______ ,若认为小奇处于静止状态,则可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 (任写一个合理答案即可)。

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3)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填一条即可)。

一湖边树梢上,站着一只小鸟,小鸟距水面12m,湖水深3m,则小鸟在水中的像距水面______m。

巧妙利用物质的属性可改善我们生活质量,如玻璃窗利用玻璃具有良好的______ 性,增加室内的亮度.双层玻璃窗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声音的______ 减弱噪声.密封在玻璃瓶内的水凝固成冰时,质量______ .

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______的现象,小孔成像是光的______现象。

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___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______。

一块质量为1kg,温度为-10℃的冰熔化成水后,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质量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地球上质量60kg的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是______ kg.在月球上的重力是______ N(g取10N/kg).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离地球最远的一点是远地点.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任何阻力的作用.在近地点时______ 最大,______ 最小,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机械能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汽化的两种现象是______和沸腾,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图所示是______眼的成像示意图,应该配戴由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图甲中,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方向,在图中乙方框内画出适当的光学元件。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_和______,然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其目的是为了______。 (2)实验中某组同学在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3)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此原理制成了______。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用镊子把游码调到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右”或“左”)调; (2)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酱油和烧杯总质量为______g; (3)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17g,则酱油的质量是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测量结果更精确的那把刻度尺显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2)如图2所示为商店里使用的案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似。使用前调平时,先将游码移至称杆左端的零刻度线,若发现砝码盘下跌,应将调零螺丝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称量一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秤盘上,接着在砝码盘上放一个标识为1kg的槽码,游码仍在零刻度线处,秤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该物体的质量为1kg。那么,这个标识为1kg的槽码真实质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kg。 (3)如图3所示,是小跳同学做家庭实验的几个场景,请你各指出一处错误: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已知砖的密度为1.5×103kg/m3,用长25cm、宽12cm、厚6cm的砖砌房墙,求每块砖的质量是多少?若墙的总体积为180m3(忽略墙面缝隙),如果汽车一次能载4t砖,则砌此墙用一辆这样的汽车拉砖要拉多少次砖?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的密度为1.8×103kg/m3。 求:(1)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体积为10m3时,质量为多少kg? (2)将上面的陶瓷材料从常温加热至某高温,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此时该陶瓷材料密度为多少kg/m3?(质量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皓月指的是月亮,月亮靠反射太阳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皓月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在阳光下晒晒被褥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紫外线,故B错误; C、人们看到的是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从水中经过水面折射后射入人眼的缘故,故人眼逆着光线来看时,看到的是鱼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2)紫外线的用途: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杀菌消毒等。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源、紫外线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2.【答案】C

【解析】解: A、人的正常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故A错误; B、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 C、打鼓用的力越大,鼓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C正确;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①正常情况下,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②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③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④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人的听觉范围、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减弱噪声的途径及声音的传播条件,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3.【答案】A

【解析】这支蜡烛由于燃烧掉一半,它的体积和质量都会减少. 但是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会改变.所以B、C、D这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解: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这个物体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把物体放置在距凸透镜15cm处,物距为15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的像距应为30cm;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根据光路可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解:A、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不准确,不方便。故A错误; B、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不准确,因为橡皮筋有弹性,把它拉直后测量值会变大。故B错误; C、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代替橡皮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便于测量。故C正确。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物理中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用细丝线和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就是曲线的长度。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等效替代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初中物理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放大法等等,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

6.【答案】B

【解析】解: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1.2m/s左右,成年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是4m/s,蜗牛的速度约是1.5mm/s,磁悬浮列车的速度速度可达600km/h=600×m/s≈167m/s.所以1m/s最接近人步行的速度. 故选B.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速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速度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速度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速度作出判断.

7.【答案】C

【解析】解:A、车座设计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 B、轮胎表面设计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自行车的尾灯都是垂直的面,车灯照在尾灯上经过两次反射又按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刹车装置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应是省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C。 (1)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3)自行车尾灯利用光的反射可达警示提醒目的; (4)判断是哪种类型的杠杆,主要看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应用了非常多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声现象、光现象、大气压强、杠杆及简单机械等方面,平时多注意观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8.【答案】C

【解析】解: 水银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相应发生变化,高度也会变化;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变;故当温度升高时,因为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公式ρ=知,水银的密度变小。 故选:C。 ①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质量的特点:与物质多少有关,与温度变化和状态变化无关。

9.【答案】B

【解析】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比如:日食、月食、手影、皮影、立竿见影等; A、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正确;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明确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形成原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此题是光现象中的综合题,涉及到光的反射、色散、直线传播等,分析时要分清选项是哪类光选项,并深究其成因,就可解答

10.【答案】C

【解析】解:A、冰雪是固态的,消融是变为了液态的水,固态变为液体的现象叫熔化; B、卫生球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C、“白气”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D、白炽灯的灯丝在使用时的温度很高,会升华为气态的钨蒸气,关掉灯后,钨蒸气又会遇冷凝华为固态的钨,凝结在灯泡内壁上. 故选C.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根据我们对于熔化、升华、液化和凝华的理解来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要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11.【答案】D

【解析】解: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 B、小红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红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红自己,故B错误; C、小红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她的平均速度为v==≈7.14m/s,故C错误; D、拔河比赛中应穿底部有花纹的鞋,这样可以增大鞋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D。 (1)测量时根据精确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分度值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参照物的判定、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属于基础知识。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我们要能够分析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究竟是哪一种。 【解答】 小水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故选C。??

13.【答案】地球? 自行车

【解析】解: (1)地球周围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故小奇受到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小奇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则可选取的参照物是自行车。 故答案为:地球;自行车。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2)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重力,以及运动的相对性,难度不大。

14.【答案】慢? 秒表? 萘为晶体(或萘的熔点是80℃或萘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等)

【解析】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该物质为晶体,其熔点为80℃,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完全熔化完,在10min前为固态;10min到25min之间是固液共存态;25min后是液态等。 故答案为:(1)慢;(2)秒表;(3)萘为晶体(或萘的熔点是80℃或萘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等)。 (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 (3)从物质的熔化图象中,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若晶体还可判断其熔点;从图象中能判断物质在熔化时的特点;若是晶体还能判断出各个时间段的状态。 此题是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查了水浴法对加热固体的好处,同时考查了分析图象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5.【答案】12

【解析】解: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已知小鸟距水面12m,则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12m; 故答案为: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但此题中的水深3米是题干设置的干扰因素,注意不要被其迷惑。

16.【答案】透光;传播过程中;不变

【解析】解:在生活中的玻璃窗是利用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增加室内的亮度的;同时双层的玻璃窗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即是通过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的传播;同时对于密封在玻璃瓶内的水凝固成冰时,虽然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其质量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透光;传播过程中;不变. (1)玻璃的物理属性有很多,如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玻璃窗就是利用其透光性以增加室内的亮度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其大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若想让物体的质量发生改变,只需改变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17.【答案】反射? 折射? 直线传播

【解析】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像,而“镜中花”是由于花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现象; “疑水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所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典型例子。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直线传播。 (1)镜子和平静的水面都起到了平面镜的作用,花通过镜子和月亮通过水形成的都是虚像,是摸不到够不着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中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物体的虚像的位置在物体的上方。如在水池边看水的深度,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弯折;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比实际的高。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激光准直。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理解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原理是解答本类题型的关键。

18.【答案】30°? 60°? 10°

【解析】解: 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30°;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 ②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角也增大了10°。 故答案为:30°;60°;10°。 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利用反射定律对反射角和入射角进行计算。

19.【答案】升高? 不变

【解析】解: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达到熔点0℃,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大,但是温度却保持在熔点0℃不变,故温度为-10℃的冰熔化成水后,温度升高,质量不随物质的形态的改变而改变,故冰化成水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升高;不变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是温度却保持熔点不变; (2)质量不随物质的形态、位置、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的特点以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基础题。

20.【答案】60;100;动能;重力势能;不变

【解析】解: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把质量为60kg的物体由地球移到月球上时,物体不变,物体质量不变,仍为60kg; 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引力(重力)G=mg=60kg×10N/kg=600N,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G′=G=×600N=100N; 卫星在近地点时,高度最小、速度最大,所以动能最大;在远地点时高度最高,所以势能最大; 卫星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不变. 故答案为:60;100;动能;重力势能;不变. (1)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由G=mg求出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引力(重力),然后再求出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 (2)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和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的高度有关; 在大气层外,卫星绕地球运动时,没有阻力作用,没有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守恒. (1)注意太空中由于物体之间有相对距离时,具有的是势能而不是重力势能. (2)掌握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能量的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21.【答案】蒸发? 温度不变

【解析】解:汽化的两种现象是蒸发和沸腾,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蒸发;温度不变。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汽化现象,需要知道汽化的种类和水沸腾的特点。

22.【答案】近视;? 凹

【解析】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这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故答案为:近视;凹。 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3.【答案】解:(2)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反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 (2)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解析】(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1)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光路的画法,关键是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注意法线要画成虚线. (2)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4.【答案】解:一束平行光射过来经过一透镜后变得发散,则该透镜为凹透镜。 故答案为: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根据入射光和折射光的方向,判断光线被会聚了还是发散了。若光线被会聚则填凸透镜,若光线被发散则填凹透镜。 在分析会聚、发散现象时,需要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比原来靠近主光轴则为会聚作用;若比原来远离主光轴,则为发散作用。

25.【答案】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同一高度上? 使像呈在光屏中央? 物距小于焦距? 10?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解析】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所以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的中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从实验装置上考虑:蜡烛、透镜、光屏若不在同一高度上,所成的像有可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在光屏上不成像,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 当蜡烛放在焦点上时,得到的是平行光,不会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 (3)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因为此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实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故答案为:(1)蜡烛;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上;使像呈在光屏中央;(2)物距小于焦距;(3)10;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从实验装置上考虑:蜡烛、透镜、光屏若不在同一高度上,所成的像有可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在光屏上不成像,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当蜡烛放在焦点上时,得到的是平行光,不会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 (3)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利用其可制成幻灯机或投影仪。 凸透镜成像是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这两个知识点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要熟练掌握。

26.【答案】零刻度线? 左? 62? 45? 1.125×103

【解析】解:(1)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零刻度线的右边,说明右侧质量略大,应旋动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之向左移动; (2)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1=50g+10g+2g=62g, (3)量筒中酱油的质量:m=m1-m2=62g-17g=45g, 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mL=40cm3, 酱油的密度:ρ===1.125g/cm3=1.125×103kg/m3。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左;(2)62;(3)45;1.125×103。 (1)为使横梁平衡,无论是平衡螺母还是游码,相对于指针的偏转,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 (2)天平的分度值是0.2g,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即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3)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可得量筒内酱油的质量;量筒分度值为1ml,得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ρ=求出酱油的密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除熟练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外,并能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7.【答案】0.1? 3.25? 左? 小于?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 读数时量筒没有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错误,应为0.48V

【解析】解::(1)分度值是相邻两个刻度线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值,即0.1cm;刻度值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3.25cm~3.28cm; (2)砝码盘下跌,所以右边低左边高,调零螺丝应往左调;案秤不是等臂杠杆,物体重力对应的力臂比槽码对应的力臂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物体重力要大于槽码的重力,即槽码真实质量小于1kg; (3)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量筒使用时需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且视线与凹液面平齐;电压表的分度值为0.04V,读数应为0.48V。 故答案为:(1)0.1cm;3.25cm~3.28cm;(2)左;小于;(3)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②读数时量筒没有放在水平桌面上;③读数错误,应为0.48V。 (1)分度值是相邻两个刻度线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值,刻度值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平衡螺母要遵循哪边高往哪边调的原则; (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量筒使用时需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且视线与凹液面平齐。 本题考查的是长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温度计和量筒的使用、电压表的读数等,属于综合考查。

28.【答案】解:V砖=25cm×12cm×6cm=1800cm3=1.8×10-3m3, 由ρ=可得,每块砖的质量m=ρV砖=1.5×103kg/m3×1.8×10-3m3=2.7kg; 砖墙体的体积:V=180m3, 由ρ=可得, 砖墙质量: m=ρV=1.5×103kg/m3×180m3=2.7×105kg, 因为汽车一次能载4t=4000kg, 所以需要运载次数: N==67.5≈68(次). 答:每块砖的质量是2.7kg;砌此墙用一辆这样的汽车拉砖要拉68次砖.

【解析】(1)已知砖的长、宽、厚可求得一块砖的体积,又知道密度,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每块砖的质量; (2)汽车一次能装载4t,只要根据m=ρV求出砖墙质量,除以汽车一次的载重4t,即可求出需要运几趟. 本题是密度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相结合的题目,一向是考试的重点.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9.【答案】解: (1)根据ρ=可得,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体积为10m3时,质量为: m=ρV=1.8×103kg/m3×10m3=1.8×104kg。 (2)将上面的陶瓷材料从常温加热至某高温时的体积为V′=V×90%=10m3×90%=9m3, 则此时其密度为:ρ′===2×103kg/m3。 答:(1)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体积为10m3时,质量为1.8×104kgkg。 (2)将上面的陶瓷材料从常温加热至某高温,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此时该陶瓷材料密度为2×103kg/m3。

【解析】(1)已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的密度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其质量。 (2)将上面的陶瓷材料从常温加热至某高温时其质量不变,根据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求出此时的体积,然后利用ρ=求出此时材料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计算,要注意加热前后材料的质量不变。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