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3-01-02 | 阅:  转:  |  分享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
词。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领会作者复杂的心境,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的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揣摩
作者的情感。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的
理解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3.学生对作者复杂心境的领会主要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完成,引导鼓励学生大
胆交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引导回顾曾经学过、读过的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2.导语:明
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
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读过不少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通过回顾可以帮学生更好的进入课
文,同学引起学生对“雪湖”的兴趣。(二)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3.学
生翻译课文,教师进行方法点拨和重难点字词的纠正与强调。方法点拨:(1)将古代汉语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特别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2)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的字扩展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3)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沿袭保留;(4)适当增补省略成分。重点字词:湖中人鸟
声俱绝(消失);是日更定(代词,这);惟长堤一痕(只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竭力);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设计意图】本文字词难度不大且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与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
理解内容1.全班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尝试使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举例:夜游西湖赏雪、偶遇雅士饮酒。【设计意图】
通过关键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宏观、整体地把握,同时有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四)共赏雪景1.准确寻
找描写雪景的语句。2.朗读描写雪景的语句,思考:你眼前感受到一幅怎样的雪景,这幅雪景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与”“一”“惟”
“而已”等重点词语)举例:迷蒙、朦胧、梦幻、静谧、安宁。3.再次朗读描写雪景的语句,读出雪景的特点。4.与其他文章,如《观潮》对比
,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及其使用意图。(引导学生强化写作手法为写作内容服务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融入雪后西湖的意境氛
围当中。抓住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加深体验,享受审美。以读促解,以解助读,有助于学生加深思考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五)揣摩情感1.从
文章中提炼出“痴”字来概括作者的情感。2.讨论探究作者之“痴”,除“痴”在游览欣赏西湖雪景外,还“痴”在何处。(引导学生关注“偶遇
雅士饮酒”中所含蕴的作者情感)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梳理。(给予学生提示:联系前后文,从“写景”“叙事”两个角度,抓住文本依据
进行思考。)角度一:酒逢知己千杯少。“大喜”既是客人大喜,也是张岱大喜,作者“反客为主”。“强饮”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正所谓“酒
逢知己千杯少”。“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对话简短,看似所答非所问,可见张岱与亭中之人虽身份背景不同,但有一样的雅趣。角度二:话
不投机半句多。“拉”标明作者并不想和湖中二人同饮,如果真是“酒逢知己”,或许用“邀”“请”更为恰切。“炉正沸”破坏了“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孤寂美。“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写出了作者的孤傲,虽然“舟中人两三粒”,但作者与他们的精神境界截然不同
,作者更向往独往的游赏,更向往空旷的雪景。【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可以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各抒己见。同时,这一环节,教师
不预设“标准答案”,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六)拓展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
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
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
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而《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七)写法探究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
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
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不平凡,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
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
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
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设计意图】从叙事、写景、抒
情三个角度分析,引导学生理清行文的思路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八)布置作业拓展迁移:课后自读张岱《龙山雪》,通过对写景、叙事的分析
,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设计意图】《龙山雪》同样为张岱描写雪景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湖心亭看雪》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拓展迁移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在写景、叙事中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积累
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雪后西湖的奇
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
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教学重点: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教学难点:1、两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
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
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
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1、教师
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一
芥(jiè)喃喃(nán)长堤(dī毡(zhān)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1)学生听读课文,疏
通文句。(2)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3)齐读课文(4)请同学试译课文(对译课文)四、课堂小测五、课堂小结六、作
业背诵并默写本文。第二课时:一、课前提问;上节课的重点实词、二、新课:问题探究:问题一: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问题二
: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问题三: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
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问题四: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问题五:从小品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三、小结四、课堂小测理
解性背诵.:五、作业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
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
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是日更定: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义。2、品味写景语句、分析“白描”手法的特点。3、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
之思。重点:品味写景语句,分析“白描”手法的特点。难点: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诵读法3、
资料助读课时:一课时一、导课:同学们,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以文见长的作家中有一位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北大中文系有位教授曾这样评说:
“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而且,如果在中国散文史上评选‘十佳’,我估计张岱也能入选”。可张岱却曾说自己“人与文俱不佳”。今天,我们就
一起走进作者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品其文,读其人。二、检查自读预习情况1、查字音。特别注意:①强饮(qiǎng)②更定(gēng)
2、查本课文言文知识:①一词多义②词类活用③古今异义④特殊句式a。判断句b。倒装句3、查课文翻译。(复习六字译文法:留、替、调、补
、删、增)生逐句翻译。三、品读课文作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写道:“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
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大家回忆一下《记承天寺夜游》
中,描写秋月图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幅空明澄澈的''秋月图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那张岱笔
下又描绘了怎样的一副冬雪奇景呢?(一)赏奇景。1、找出写景句: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比较连词: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
、云、山、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写天地的合一,浑然一体、苍茫辽阔的景象。3、比较数量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条、一座、一
只、两三个特写镜头中四个量词的使用,使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创造了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一片茫茫辽远的冰雪世
界中,人不过渺如一栗。4、白描手法:那么,如果让我们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写?我们可能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而张岱在这里并没有
用这些。他只是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就勾勒出了苍茫孤寂、天人合一的妙境,这种写法叫白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上作为一
种表现方法,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张岱在这里仅用寥寥数语,就把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呈现出来了。小结雪
景:这段雪景有苍茫孤寂之美,作者用白描手法只用寥寥数语就把那种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呈现出来了。渲染了一种苏轼笔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
海之一粟”的人生情趣。板书(景美:苍茫孤寂白描)(二)品痴人1、齐读开头几句,说说作者有哪些“痴行”?2、这痴行背后肯定有一颗痴心
!结合雪景暗示,结合人物行为,说说张岱是怎样的人?预设:与众不同清高孤傲钟情自然超凡脱俗特立独行随性雅致遗世独立师总结:张岱夜访西
湖,独赏雪景,他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不同常人的背后是不同常人的心境,一个“独”字我们便读出了一个遗世独立的张岱。板书:(人痴:
遗世独立)(三)悟深情1、PPT出示四条背景资料。背景资料一: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崇祯17年(1644年),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1647年左右,张岱写成《湖心亭看雪》。背景资料二
:亭中人为“金陵”人,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背景资料三:张岱作品常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
事,时时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湖心亭看雪》是《陶庵梦忆》的一篇。背景资料四: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明亡后,“国破家亡,无所归
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序》2、“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
贯。“是金陵人”是写错了吗?预设:不是,是有意而为。“金陵”是故都。3、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板书:(情深:故国之思)四、总结
中心思想:这篇散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痴行,描绘了一幅气象雄浑、苍茫孤寂的西湖雪景图。突出了作者超凡脱俗
、孤高自傲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的愁绪以及深沉而又真挚的故国之思。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3、搜集描写西湖的诗句,
感受西湖四季之美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张岱景奇:苍茫孤寂(白描)人痴:遗世独立情深:故国之思《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篇四」(一)
导入新课(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是西湖。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很好,
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
。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
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二)了解作者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
文)“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
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顺,读通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
了吗?桡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幻灯)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好,你
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2、读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痴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傻,笨,举止异常。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
路也在思考数学题。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举止也有些异常。你能用
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绝?消失想到了哪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什么这时会鸟飞绝,人踪灭?天太冷。可以说是天寒地冻呀,作者还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往看雪?更定更定?晚上八点
天寒地冻时晚上8点,你会做些什么?躲在空调房看电视,躺在被窝看书。张岱却选择去湖心亭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有着与
众不同情趣的人,是个孤独的人。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舟子。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
看雪。另外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是呀,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清高自守。(四)赏析雪景,体味白描孤傲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合作来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大家想想,为什么请男生读前句?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
就很有气势。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读
好“上下一白”。三个“与”也要读得舒缓点。男生再读一遍。这次读得真好。不过,我发现了这句话中的一个问题。(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我认为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
辨的浩大景象。去掉呢?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现在女生读一
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味?轻柔点、渺小的味道。女同学读得很好,尤其是量词读得真好。只是这些量词用的妥当不妥当呢?我们一般会选
择这样的量词来形容这些物呢?(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
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不要改。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朦胧。更好地表现了雾凇沆砀,天地苍茫的意境。景物
的渺小。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天地一片苍茫,显得很空旷、浩大。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间,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
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听到你们这样精彩的发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们描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描写?我会
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没有。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
免费资料不容错过!Section targeting白描。(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
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隐隐约约感到作者具有怎样的品性吗?超凡脱俗
、孤独你已经触碰到了张岱的内心。我们看看张岱对自己的叙述,进一步去了解他。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
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
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自序》经历国破家亡的重大变故,张岱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不再追求繁华靡丽,因为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转而注重自身的内心世界了,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了。让我们齐读这两
句,感受天地苍茫,感受天人合一。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学们让我们背起来吧!(五)解读张岱之痴莫道君行早,更
有早行人。孤独脱俗的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谁呢?金陵人。金陵人在亭上见到张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词表述:大喜。同学们
你们揣摩一下这个大喜,用朗读来表现大喜之情。让学生朗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我听出了欣喜和激动啊。你现在可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
汉语吗?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这样?怎样?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增添成分,让意思表达的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这样 的人间加上词语
。有此雅兴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脱俗之人!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张岱
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字做什么解释?尽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强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辞。张岱为什
么没有金陵人那份喜悦激动呢?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另外,我们要学会“知人论
文”,结合张岱的生平,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课文注释一“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
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陶庵梦忆》,忆什么?忆前尘影事。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
景。3.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4.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1、深入理解本
文的写景特点。2、熟读背诵课文。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简介作者:张岱(
1597—1679),字(),又字(),号(),浙江山阴人。明末清初()。明朝灭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主要作品有()和()。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
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2、掌握体裁: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形式比较活泼,题材
广泛,风格多样。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本文是(),同时也是一篇()。3、读准注音: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毡更有喃喃4、解释实词:绝拏毳衣雾凇沆砀一白惟一芥焉得更强饮大白客此及二、合作探究1、归纳记叙要素A时间:B地点:C人物:D事件:2、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哪个字写得最传神,简要说明理由。(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画面吗?)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古人写文惜墨如金,此处却连用三个“与”字,是否拖沓重复?5、把“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改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6、问:文中“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7、大雪三日后,天寒地冻之时,作者为何深夜独行去西湖看雪?反映他什么志趣与追求?8、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9、饮酒之前不问姓氏,之后才问,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却不写名字,不留地址,这样写有何深意?三、拓展延伸在古代文人中为张岱觅知音,至少举两个例子。四、布置作业1、课后选一处钟情的景致,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饱含深情的诵读全文。3、收集并积累关于“西湖”及“冬雪”的诗词句。
献花(0)
+1
(本文系爱文图书馆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