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栏式”教学设计三下第六单元
2023-01-02 | 阅:  转:  |  分享 
  
海区二小数学学科“三栏式”教学设计 科 目 数学 年 级 三年级 设计教师 朱婧 设计主题 认识年、月、日 设计时间 2.23 课标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学情分析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成果指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思





引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时=()分 1分=()秒

1时=()秒 240分=()时

1分25秒=()秒 82分=()时()分

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年 月 日

一年 12个月 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 31天

4、6、9、11 30天

2 29天或28天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1)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2)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讨论交流。





















2、巩固。

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于?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3)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由学生自行填空并讨论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思





移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先找出大小月,再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相应的判断,最后推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思





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海区二小数学学科“三栏式”教学设计 科 目 数学 年 级 三年级 设计教师 朱婧 设计主题 认识平年、闰年 设计时间 2.23 课标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学情分析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成果指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思





引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

方法三: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生考教师。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一、学前准备

1、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回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

(1)提问。

(2)口答。

(3)质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移 四、思维训练

用下表制作今年1月份的月历。

































































































(1)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2)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月历。

(3)展示制作结果。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思





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海区二小数学学科“三栏式”教学设计 科 目 数学 年 级 三年级 设计教师 朱婧 设计主题 24时计时法 设计时间 2.23 课标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学情分析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成果指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思





引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

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与多少天?

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2、填空。

(1)90分=( )时( )分

(2)2时=( )分

(3)1998年是( )年,有( )天。

3、导入新课。

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

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2)猜一猜,说明理由。



2、讲述24时计时法。

(1)教师演示。

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早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操作感知。

教师把钟拨到下午1时。

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3时)

在往下走,下午3时是几时?下午5时是几时?

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呢?

4、解决问题。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时。

(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圈。 教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说明: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下午、晚上。

























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晚上11时是几时?(23时)

晚上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

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 思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一连、。

2、照样子,填一填。

18:06 ( ) 23:38 ( ) 完成做一做,同桌之间相互讨论24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转化方法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思





移 四、思维训练

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1)读题,看懂题意。

(2)讨论解答方法。

(3)交流解题思路。

(4)填空。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思





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海区二小数学学科“三栏式”教学设计 科 目 数学 年 级 三年级 设计教师 朱婧 设计主题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时间 2.23 课标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学情分析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成果指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

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思





引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18-9=9(小时)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 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 下午3时是()时











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

始发站

开点

终点站

到点

运行时间



711

北京

10:22

沈阳北

当天19:29





721

北京

18:00

上海

第二天8:00





T42

西安

17:48

北京

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移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思





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