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区二小数学学科“三栏式”教学设计科 目数学年 级二年级设计教师张美荣设计主题秒的认识设计时间2020.7.23课标要求从直观上理解时间 单位时、分的长度。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认识时间的基础上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学好本课的知 识,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认识时间的学 习, 积累了一定的时间单位的知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 习“时、分、秒”,能让学生对时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成果指标1.借助主题图,我认识 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我能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思维导引(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 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 12 秒 91 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 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 “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 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学生感受一秒很短。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 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了解计量比一分钟短的时间,需要用秒做单位,感知秒在生活中的应 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碰撞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 ):你看到了什么?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④找一找:找一找 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认识1秒和几秒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 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①课件演示秒针走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 59秒,60秒。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 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①课件出示。这 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③课件出示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 刻吗?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5)体验1秒、几秒和1分钟。①1秒有多长呢?出示钟 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②1秒钟能做哪些事?③感受几秒。④1分钟有多长?⑤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坐1分钟,感受1分钟。⑥1分钟能做哪 些事?用1分钟的时间做事情,如画画,写字、做口算等。课堂总结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 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学生举例或阅读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多了一根指针。)揭示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最细最长走得最快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学生汇报。1分=60秒1时=60分,1分=60秒学生认真观察认识秒 表。6时55分57秒学生闭眼感受。1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1秒钟,蜂鸟振翅55次;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 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跟随秒针转动的节奏拍手、 跺脚、轻敲桌子等。默默地跟着秒针的节奏从1数到60。用1分钟的时间做事情,如画画,写字、做口算等。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时间单位—— 秒,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长。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 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 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给足 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思维迁移课本第6页第2题。让学生 根据生活经验,在对一段时间的长短进行估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在估计、判断、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从而形成 良好的时间观念。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秒的认识1分=60秒作业设计课本第6页第1题。第7页第7题整改与反思海区二小数学学科“三栏式”教学 设计科 目数学年 级三年级设计教师张美荣设计主题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设计时间2020.7.25课标要求能体会简单的时间计 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材分析《秒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时、 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通过四个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认识时间单位“秒”,通过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实际体验10秒、30秒、1分钟有多长,初步建立分和秒 的时间观念,感受1分、1秒的价值,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成果指标1.借助主题图,认识时间单位秒;我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 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 0秒,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难点: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期待思维导引1.做一做 。1分=(60)秒 420秒=(7)分 4时=(240)分 5分=(300)秒 600分=(10)时 1时=(60)分36 0秒=(96)分2.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来上学,你都是几点离开家?几点到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计算经过的时间的问题。学 生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学过知识知识的复习,知道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及单位间的互化,为学习本课内容做铺垫。思维碰撞出示例题。小明 7:30分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1)阅读与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2)分析与解答。你会解 答吗?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方法一:数一数:方法二:算一算: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拨一拨,验证一下算得对不对。(3)回顾与反思。 45-30=15(分)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拓展延伸:如果小明迟到了,他是8:10到的学校,你知道他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 间吗?60-30=30(分)30+10=40(分)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40分钟。也可以这样想:8:10可以看成7:70,用70减 去30就是经过的分钟数。70-30=40分钟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40分钟。3.做一做。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用到什么条件?可以怎 么计算?4.小结:时分秒的认识:(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看分针走了几分钟。(2)小时数相同,用后一个时间的分钟数减去前一个时间的 分钟数。(3)小时数不相同,要把它们化成小时数相同的时间。要求的问题是“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用到的信息有:7:30离家, 7:45到校。小组讨论: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多少分。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因为 都是7时多,我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45-30=15(分)7:30过15分钟就是7:45,解答正确。7:30离家8:1 0到校7:30到8:00,经过了30分钟,8:00到8:10,经过了10分钟。现在是8:40,超市9:00开门,要解决的问题是:还 要等多久才开门。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40到9:00,分针走了多少分。分针走了4个大格,也就是20分钟。1小时=60分,可以把9: 00看成8:60,用减法计算。60-40=20(分)答:还要等20分钟才能开门。从6:40到7:00,分针走了4个大格,共20分钟 。7点可以看成6:60,用减法计算出经过的时间。60-40=20(分)经过了20分。20+20=40再过20分钟是7:40学生填时 刻并计算经过的时间。小组合作,组内说说你的思考过程。每隔10分钟一班车,8时45分后的一班车是几时几分?45+10=55下一班车是 8时55分。8时47分到8时55分是几分钟?55-47=8(分钟)答:妈妈还要等8分钟。先求王师傅从8时到11时一共做了几小时。再求王师傅可以做多少个玩具。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经过的时间由分钟数到求小时数,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思维迁移思维导图时分秒的认识(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看分针走了几分钟。(2)小时数相同,用后一个时间的分钟数减去前一个时间的分钟数。(3)小时数不相同,要把它们化成小时数相同的时间。作业设计 练习一第8题整改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