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蜀相》集体备课
2023-01-02 | 阅:  转:  |  分享 
  
乌海市第六中学教学设计 科 目 语文 年 级 高二 设计教师 赵红波 设计主题 《蜀 相》 设计时间 2020.09.30 课标要求 “加强对古代诗歌诵读的指导,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在阅读鉴赏中,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教材分析 《蜀相》选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自主赏析作品。本教学单元的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不仅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还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蜀相》是杜甫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而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本首诗正写于他诗风最具代表的晚年时期,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范文,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完必修教材,在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古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积累并掌握古诗文鉴赏的方法。基于学生情况,可以适度放手,让学生互教互学,侧重点可以放在品读赏析。 教学目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掌握古诗诵读的基本方法;? 3、借助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通过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教学重难点 1、借由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期待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学生初中学过的作品或者熟悉的杜甫的诗句导入,也可由写诸葛亮的相关诗句来导入。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见PPT)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1、点名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2、听学生介绍,适当补充



三、了解诗歌感情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感情基调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通常根据诗歌的写作这首诗中抒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教师范读? 4、请一个学生读,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集体朗读全诗。? 学法指导一: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四、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1、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一X?X一X?X一X??和?X?X一X?X一X一X?X。? 2、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具体分析诗句的感情,根据感情深入把握诗歌的诵读。? (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1、刚才,我们通过了解诗歌的基调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诗歌的诵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感情,并据此更深一步的来把握诗歌的诵读。? 2、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  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诗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明确:“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4、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或者点拨:根据这些内容,你们可以怎样来形容诸葛亮?在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词该怎么加?该加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宏伟、忠心报国、忠心耿耿等。)?  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6、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朗读呢???   明确:“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 7、组织朗读



、分析首联、颔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诗人自己呢??  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3、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教师点拨、明确:?   “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该怎么理解??

4、揣摩语言,分析“自”“空”? 指导学生分析

教师补充  小结:这是一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5、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读??  明确:“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读得平缓,读出欣慰的语气。后句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









学生聆听。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记笔记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尝试朗读



学生互相评价



集体朗读全诗









听,记笔记





给诗句划分节拍







自由诵读全诗













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思考、回答问题







个别读,集体读。

















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







学生谈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背诵全诗。?















明确学习内容、方法和技巧。





积累文学常识。









了解概念,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句节奏。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情感。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得出答案,训练品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能够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地表达。

强调个性化表达,注重生成性解读。









深入品读。















学习技法。













能够揣摩诗句情感,并据此有感情的朗读。



















能理解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













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能通过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诗句蕴含的感情。























能在教师引导下仔细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堂小结 (请学生来进行):   联想和想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联想社会背景,联想相关的历史,联想相关的作品,想象诗歌的意境。(联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诸葛亮的事,壮志未酬的英雄,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而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生作业 1、背诵全诗;

2、预习《书愤》。 板书设计 蜀相

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



















1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