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用估算解决问题》起始课的教学实践
2023-01-02 | 阅:  转:  |  分享 
  
《用估算解决问题》起始课的教学实践(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6页的内容,是小学阶段“估算教学”的起始课,在这节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在一年级下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怎样解决够不够?”的问题。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学
习这节课的知识基础。 为了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笔者对人教版新、老教材的起始课进行了对比。一、相同点1.将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 感
悟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在估算教学时,要把估算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两版教材都设计了购物
情境中“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
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 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
法, 了解他人的算法, 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二、不同点1.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 对
于“估算起始课”,两版教材安排的册数是不一样的,那么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是不一样的:老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后学
习的,也就是如果题目没有给出“大约”等明确的估算要求,学生是有能力通过“精算”来解决问题的,而新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近似数、整百、整
千数的口算以后来学习估算的,也就是学生还不具备“精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能力,因此成功地避免了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2.给出的数据不
同 再来分析一下新教材的估算过程,教材通过给出两种解题策略(列出算式无法算和直接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教材还给出了两种估算
策略:在解决500元够不够的时候,把两个数据都估小了正好是500,说明不够,这就是“小估”;在解决700元够不够的时候,两个数都估
大了正好是700,说明够了,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大估”。这是学生初次接触估算的两种基本策略,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
力。 (二)学情分析 看似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做了很好的铺垫,也充分考虑到了数据对学生的估算培养意识的影响。那么学生真正的学习起
点是怎样的呢?教材的编排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呢?我们对所任教的农村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两个班级学生做了知识前测。前测卷主要分成两部
分: 从前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估算”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估算概念的认识是从字面上进行分析和猜测的,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
前测结果分析: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状态,特别是“大估”的情况,而且学生的精算能力并没有停留在整百、整千数的计算上,
72.5%的学生能通过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上迁移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上来,轻松地进行精算,也就是说这样的数据并
不具备让学生感悟“估算产生的必要性”的功能。这似乎与教材的设计意图背道而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学生的现有学习基础呢?对于“精算”
,我们是逃避还是面对呢?如何利用“精算”来促进“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课堂实践。
02课中思考一、叩问冲突,引发思考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估算)关于“估算”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生
1:什么是估算? 生2:有什么用?师评价引入:你们真了不起!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带着问题学习,我们会学得更好。师:估算是什么样的计
算呢?你觉得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口算和笔算会有什么不一样?生:估算是先估一估,再计算的。师评价:你们都很会思考,从字面上这样解释,他
认为估算的独特之处在于“估”,你们还说出了估算的步骤,先估再算(板书:估——算)都很有道理,那到底要怎么估?又该怎么算呢?带着这些
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估算,好吗?(思考:通过叩问本质,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对于估算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的,通过提问:“你想
知道什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字面的理解启发学生对估算本质的思考。)二、直面精算,感悟估算1
.解决问题 出示超市购物图:(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估算的作用,我们在教学时把数据“218”改为了“278”。) 师:你们这么
爱动脑筋,现在有位阿姨买东西时遇到困难了,需要你们的帮助,愿意帮忙吗?我们来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阿姨的钱够吗?用算式或者画图的方
式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过程。生1:精算 师点评:这样一个一个数位认认真真地计算下来,用了三步算出了精确结果
,这样的算法我们把他叫做“精算”,算出的是一个精确的答案。然后再比较,跟谁比? 生2:估算: 师:这种方法你们看得懂吗?他是在精算
吗?哪里看出来?(思考:从二分法的角度来思考:估算和精算是一对意义相反的概念,学生第一次面对估算,对于估算概念的建立,先否定是精算
,才能确定是估算。然后在引导学生去观察估算和精算不同的地方是:精算是精确地算,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精确的数;估算是大概地算,得到的是一
个不精确的数。) 师:他算了几步?300和200是从哪里来的?300+200=500不是正好够了吗?怎么说不够呢?你的意思是说这个
500不是真实的结果,只是一个估计的结果,是把这两个数估小了得到的结果,除了这500还有多余的,所以不够是吗?2、揭示概念 小结:
估算就是把数估成整百的近似数,再进行口算和比较(板书:近似数、口算、比较),这个过程我们就是在估算。(思考:认识估算要从解读学生的
解题思路中入手,因为根据前测,发现有20%学生是有一定的估算基础的,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可以更好地用儿童化的语言来认识估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关键问题处进行介入提问:300和200是哪里来的?300+200=500不是正好够吗?怎么说不够呢?算好之后
还要干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起估算的概念。)3.方法对比 精算和估算都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当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思考:在估算和精算的对比中发现估算的优势,培养估算意识。)4.图形检验 估
算是很方便,这个结论是不是对的,真的不够吗?我们请图形帮我们检验一下,好吗?多的部分在哪里?谁来指一指。 看来,我们真得为估算点赞
,解决这个问题时,它不但方便,得出的结论还是对的。(思考:估算的推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过程,中下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借助直观的条
形图帮助学生理解,化难为易。)三、深入探究,感受方法1 . 王阿姨说:既然500元不够,那就多带一点,700元够吗? 现在够了,怎
么说明呢?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清楚地记录下来。358+278元反馈学生不同的方法:方法一:精算师:怎么不估算了?真的不
能估吗?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方法二:300+200才500,肯定够嘛!为什么现在用300+200不可以了?还要考虑后面的数,估
小了就说够不保险,有没有更快更好地方法? 方法三:300+400,正好够是吗?厉害!一道算式就搞定了(估大了正好够,原来一定够)他
把两个数都估大了,这样的估算方法可以叫“大估”。(板书)(思考:大估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学生的估算意识也不是通过前面一道题
的学习就能建立起来的,在尊重学生原有的思维习惯的同时,通过估算和精算,不同估算方法的对比优化,走向“大估”。)2.检验:出示条形图
帮助理解3. 方法比较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相同——都进行了估算生:不同——估算的方法不一样:大估和小估 原来估算的时
候可以把数估小,也可以估大。师:商品的价格明明是一样的,为什么一会儿用大估,一会儿用小估呢? 看来,我们要根据问题中比较的数据选择
合适的估算方法。4. 情境对比师:现在关于估算,你想说些什么?估算这么好,是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估算呢? 出示问题:王阿姨要付款,收
银员阿姨也会去估算吗?为什么现在不可以估算了呢? 小结: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估算和精算。看来拿到一道题,我们第一件要做的
事应该是什么?(思考:在掌握了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了解了估算的简单方便的特点后,通过“王阿姨一共要付多少元?”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这也是估算意识培养的一部分。)03课后思考 这节课一直是计算教学的难点,也被教材列为“非常
规”问题。在教学时,我经历过学生完全排斥估算和不会选择估算方法的窘境,最后决定直面“精算”,为“估算”开路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点:一、直面“精算”,理解估算概念 学生初次接触估算,理解估算的概念是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估算是相对于“精算”而言的一种
计算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创设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反馈不同的方法中认识“
精算”,从而认识“估算”。二、直面“精算”,培养估算意识 我们在估算教学时一直提倡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这也是课标提出的
估算目标。但是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措施中,是让我们一直头疼的事。这节课中,我通过解决购物时“带500元够不够?”的问题中,反
馈学生“估算”和“精算”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再细致比较精算和估算的步骤,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估算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三、直
面“精算”,培养估算能力 学生的估算能力体现在面对一个情境,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问题解决。这节课是第一次接触估算,要让学生掌握
“大估”和“小估”这两种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能进行合适的选择。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大估”的方法接受和掌握相对于“小估”会比较难
,所以在给出“带700元够不够?”的问题时,我反馈了学生三个层次的方法:第一层次是精算,第二层次是“小估”,第三层次是“大估”,再
经过对具体计算过程的两次比较中发现的: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估算比精算方便,“大估”比“小估”方便。从而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灵活选用
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引导,那么课后测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呢? 课后我们又对执教的二(1)44名学生进行了后测,发现学生在面对生活情境选择“估算”和“精算”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已经充分让学生感受了估算的价值和优势,课后还有36%的学生喜欢精算,认为精算比较准确。 可见,估算教学任重而道远,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节课可以培养起来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在比较和反思中慢慢建立起来。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