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要点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梁平三、应对措施:回归课本 ,完善储备 精练习题, 针对训练 及时反馈, 归纳总结二、小说考查的特点: 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来设题《 林黛玉进贾府》中小说知识清单:1、节选部分开头描绘宁府门口“两个大石狮,三间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个大字……”,反复突出 一个“大”字,用建筑物的宏伟壮观暗示贾家社会地位的显赫、威严、气派。这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所。2、写荣府长子贾 赦的居所是“小巧别致”,黛玉去时,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而贾家次子贾政的居所却是“轩昂壮丽”,在对比中突出贾政正统地位 、主人身份以及贾赦的“寡人有疾”的特点。这是用环境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刻画人物性格。 3、黛玉陪贾母用晚餐时“照样漱了口” 属于动作 的细节描写,突出黛玉的心思过人、善于应变的特点。 4、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5、黛玉对于“读什么书”这个不 同的人问的相同的问题,回答截然不同,是因为贾母评价贾家三姐妹读书目的不过是不做“睁眼瞎子罢了”。在语言的前后对比中突出黛玉多思多虑 的特点。6、用诗词揭示人物性格:《西江月》,它用似贬实褒的口吻揭示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落拓不羁、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叛逆性格、封建 新人的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中小说知识清单:①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②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 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③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④语言辞格:a.描绘类:比喻 、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 是反衬)手法。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 小说的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 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三要 素人物[描写手法]情节[构建方法]环境[自然社会]把握形象特点把握主题思想鉴赏写作技巧(1)情节结构的特点;(2)环境或人物描写方 法;(3)作品的表现手法;(4)文章构思技巧;(5)文章语言特色。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常见题型 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 评价)。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⑵语言描写:①刻 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 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对人 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3.“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 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 分最深刻。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 格特征的。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 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 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是一 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三、赏析小说情节安排1.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安排 的基本手法3. 常见题型最常见的是概括故事情节。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 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 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 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 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 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⑸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 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平叙的方式有二: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② 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三、赏析小说情节安排4.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思路⑴完整叙述。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⑵从 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 通。 情节安排的评价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 转,深化主题。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因此要注 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四、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 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通常要结合环境进行分析。 2.常见题型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 出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 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①点明故事发生 的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 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一、表述要点: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衬托)→→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二、表述格式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 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五、 赏析把握小说主题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常见题型:⑴找出 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⑵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⑶结合全 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五、赏析把握小说主题3.小说主题分析概括题解题思路⑴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 手。⑵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典型环境上把握主题。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 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⑶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赏析把握小说主题4.主题的 常见表现形式: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 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六、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常见题型: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 细 节描写、正侧结合、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象征等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记叙、描写 、说明、议论、抒情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 富而多样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2.写景法。渲染环境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 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1.出人意料的结局。 (《项链》)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 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 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药》《杜十娘》)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 人思考。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柳毅传》)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 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4.戛然而止结局。留下了“空白”(广阔 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2.解题思路 :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⑵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②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③象 征某种精神品质。3.答题模式:①标题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XX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思。 语言鉴赏品味题解题 思路1.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2. 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 力。3.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自然质朴等。小说阅读考点总结一、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 体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方法指 津方法指津 第一步:读——小说三要素,把握主旨(1)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2)主要情节,在情节中体现人物什么 特 征?(3)作品有无环境描写?如有作用?(4)作品塑造这一人物的用意何在?【主题思想】方法指津方法指津 第二步:想——分析题干 ,明确要求(1)看题目,题目怎么问的,审清题干。(2)联系的小说阅读的哪个知识点?这一知识点,应该答些什么?(3)想一想怎么组织语 言?第三步:写——组织语言,准确表达实战演练: 第一步:读1、人物--2、情节--- 3、环境描写---4、塑造人物 --- 用 意()例1 请根据小说内容,谈一谈小一的脸由红变成紫的原因。例2 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08全国Ⅰ)例3 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 (07’全国)例4 作者为什么说“在我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 化符号”?(07‘浙江) 特点内容上逻辑关系 作答方式 摘抄原文相关语句:A、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 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B、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C、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D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 灿烂。E、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信息A、他是个尽责的护林员 信息B、面对威胁时的表现 信息C、坦然 信息D、想说服狗娃 信息E、关心狗娃的父母 ①忠于职守②面对威胁不退缩③坦荡、自信④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 ⑤关心 他人参考答案 第一步找相关语句; 第二步逐句提取信息; 第三步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方法指 津1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杨小一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6分)文中杨小一是憨厚乐观、孝顺热爱知识、有梦想坚强、有毅力、能吃苦 不服输的青年。① 诚实、善良、安分守己、不善言辞,节俭、吃苦耐劳,为了低微的收入而四处奔波。② 长期贫苦的生活已使他对自己、对他人 、对生活没有了太多、太高的要求,很容易满足。他想进入“我的大学”看一看的愿望是那么卑微而可怜,而实现的过程又是那么辛酸而艰难,可他 却感到了无限的幸福。问题答案标准答案只有评 简析+性格16、文中保安对待杨小一的态度和做法,人们有不同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纤夫给人的印象是:雄浑、壮阔、粗犷;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①纤夫的性格雄浑、壮阔、粗犷;②纤夫是“人与自然的抗争 ,人与命运的搏斗”的典型。③繁荣的纤文化,是纤夫们的集体创造。问题答案规范答案分 点 列 写语 句 完 整关 注 分 值照 抄 直 搬不 加 整 理不 问 分 值2、作者为什么说纤夫只是“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6分)纤夫 像挑担、拉车、掘地一样的平常,牛筋马力总是要付出的,纤夫的形象是脚着草鞋,穿厚衣服,头戴小草帽,姿势是躬腰,像煮熟了的虾公;纤绳细 ,纤路长,只能进,不能退。遇恶风逆水,脚更便像有磁铁吸住一般沉重,纤夫的希望不会去做人师,不会去经商,不会去做官。纤夫只希望走一段 好的纤路。 ①形象不雅:着草鞋,着短裤,穿厚衣服,戴小草帽,一律躬腰,像煮熟了的虾公;②工作艰苦:平素套纤绳像牛上了轭头; 若遇恶 风逆水,低头弓腰像猪一样朝前拱。③愿望微小:只希望走一段好的纤路,雨天别滑脚。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一把抓善 作 提 炼分 点 列 写问题答案规范答案4、作者在第四节和最后一节都写到《纤夫的爱》,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①第四节写《纤夫的爱》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内容上的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具体表现纤夫的思想性格作铺垫。②最后一节写《纤夫的爱》结构上的作用是照应前文、总结全文;从内容上看是慨叹世人不了解纤夫生活的艰辛,歌词并不能反映纤夫真实的情感世界,从而深化了主题。①第四节写《纤夫的爱》其作用是承上启下,引起下文.②最后一节写《纤夫的爱》其作用是慨叹世人不了解纤夫生活的艰辛,深化了主题。问题答案规范答案丢 三 落 四顾 此 失 彼 应 有 尽 有全 面 周 详现代文阅读答案整合的技巧 “六应六忌”应“对书算命”,忌就题答题,主观臆断;应分点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扯西拉;应善作提炼,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有“点睛”之词,忌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应周详全面,忌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应看分答题,忌一答了事,不问分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