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愚公移山》答案
2023-01-03 | 阅:  转:  |  分享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体裁是   寓言  ,选自  《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 列御寇 , 道 家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 杞人忧天   等。

二、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___将近___________ 2、惩山北之塞 惩___苦于______ 塞__阻塞_______

3、出入之迂也 迂__曲折,绕远__ 4、聚室而谋曰 室__家人_______ 谋___商量______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_你,你们 毕_尽、全 6、达于汉阴 阴_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7、杂然相许 杂然__纷纷地___ 许_赞同__ 8、且焉置土石 且_况且______ 焉_往哪里、在哪里__ 置_放置、安放______

投诸渤海之尾 诸___相当于“之于”尾_边上 10、叩石垦壤 叩__敲、打___

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 用箕畚装土石 12、始龀 始__才、刚___ 龀_换牙____

13、寒暑易节 易__更替_____ 节___季节___ 14、甚矣 甚__严重_____

1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__草木_________ 16、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__长叹______

17、固不可彻 彻_通达,这里指改变________ 18、虽我之死 虽__即使____

1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_穷尽_________ 20、何苦而不平 苦_愁苦,这里指担心__

21、惧其不已也 已__停止_______ 22、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__背负__

23、一厝朔东 厝__放置、安放________ 24、无陇断焉 断__隔断______

三、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同“返”,往返

2、汝之不惠 同“慧”,聪明

3、无陇断焉 同“垄”,高地

四、一词多义。

①告之于帝 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②操蛇之神闻之 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1、之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代词,指愚公 

④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助词,的

⑤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聚室而谋曰 表顺承  

2、而 ②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表修饰  

③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但是

3、且 ①年且九十  将近  

②且焉置土石 况且   

4、于 ①达于汉阴  到  

②告之于帝  向  

①惧其不已也 代词,指愚公   

5、其 ②其如土石何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③帝感其诚/其妻献疑 代词,指愚公的   

6、以 ①以残年余力 凭借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来   

7、焉 ①无陇断焉/始一反焉 语气词,不译  

②且焉置土石 往哪里、在哪里 

翻译句子。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使通道)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甚矣,汝之不惠!

你也太不聪明了。

6、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_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智叟嘲讽愚公的话: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5、愚公移山的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简答题。

1、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以神话结尾增添了故事的瑰丽色彩,富有浓厚的想象力。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既赞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又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题。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体现了寓言的特点。

2、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遗男“跳往助之”的情节

细节描写,遗男“跳往助之”,表示移山得到了邻居的支持,连小孩子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共同的愿望。把孩子高兴的神态生动地描写出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安排“遗男”“跳往助之”这个情节与后文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

3、文章中两个人的名字有什么深意?

“愚”和“智”是反义词,形成鲜明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江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个对比,愚公高尚,智叟平庸。

命名上特意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命名“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智”,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公”“叟”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

4、愚公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学习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5、你认为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八、对比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黑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灭亡

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使??痛苦

C、帝感其诚。 诚:诚实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

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_____ ②汝之不惠 惠:____________

③帝感其诚 感:__________________ ④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4、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 )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

A、(1)(3)(4)(5) B、(1)(2)(4)(6)

C、(2)(3)(5)(6) D、(2)(4)(5)(6)

5.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7.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1、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 2.①用箕畚装上土石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3.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 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4、D(第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的地点) 5.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6.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7.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

















菏泽市实验中学





第1页(共3页)









献花(0)
+1
(本文系纪晓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