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七章 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带来的变革
2023-01-06 | 阅:  转:  |  分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第七章 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带来的变革

海勃湾区第五小学 柳建月

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的数学教师柳建月。 接下来我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七章《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带来的变革》的内容进行解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并正在深刻影响着小学数学的现状。《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那么,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带来了什么?怎样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呢?本章将对此进行解读,我将从三个章节进行解读。第一节是基于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第二节是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第三节是计算器的使用。

一、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这个时代背景下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就充分强调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带来的影响。“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我们关注的是培养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而使得数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仅是改变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还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门提及推进教育信息化,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

为了让儿童青少年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科学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科学知识内容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如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等诸多问题,都需要与时俱进地思考与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些数学学习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要求会随之改变。《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求:设计一些课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借助算盘、函数计算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

比如: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很多新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比如数码。我们身处数码时代,进超市买东西要刷条形码,去银行要用份证,书店里每一本书都有书号,这些数码中都蕴涵着数学的规律,尤其是校验码,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当我们看电视、浏览网页或者拍照片的时候,其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但是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个立体的世界,这种二维和三维物体之间的转换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这也正是新时期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的空间观念。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当我们在听每一天的天气预报时、查看当天的报纸时、估计等公交车的时间时,还有你的家人在买彩票、炒股票时,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数据,需要我们去分析处理,还要分析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也是一个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第二,,、计算机辅助教与学



再比如,我们都说,圆是一个无限正多边形。如果不借助计算机,我们只能通过想象来实现,有的孩子在想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从正三角形变化为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到:正多边形随着边数的增加,从极限思想上看,就逼近成一个圆啦。这样的例子,利用计算机教学,都非常容易实现。

三、计算器的使用

=225=1×2×100+25

25×25=625=2×3×100+25

35×35=1225=3×4×100+25

……

可供小学生应用计算器发现的规律还有很多。

计算器引进课堂的教学建议:第一,处理好计算器算与运算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日常学习与数学考试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对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带来的变革进行的解读,有不准确之处,请各位指正、海涵。谢谢大家!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