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西南医院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规范(试行第一版)1.7(1)(1)
2023-01-07 | 阅:  转:  |  分享 
  
印发《医院新冠病毒感染疾病诊疗规范》的通知各科室: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病例救治工作,现将《医院新冠病毒感染疾病诊疗
规范》印发你们,望认真学习,结合实际,做好医院新冠患者救治工作。附件:新冠病毒感染疾病治疗规范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1
月日内部资料妥善保存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冠病毒感染疾病治疗规范(试行第一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〇二三年一月陆军军医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冠病毒感染疾病治疗规范(试行第一版)本方案在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新冠病毒感染疾病治疗规范(试行第一版)的
基础上,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诊疗方案(试
行第二版)》《军队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病例救治工作指南》,结合国内外指南、共识、临床研究数据库、大型临床研究证据、
医院前期救治经验及工作实际,特制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冠病毒感染疾病治疗规范(试行第一版)。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1.重型/危重
型高危人群1.1大于65岁老年人,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1.2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
、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1.3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
减退状态);1.4肥胖(体质指数≥30);1.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1.6重度吸烟者;2.成人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2.1低氧
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2.2组织氧合指标(如指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2.3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炎
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6(IL-6)、CRP、铁蛋白等进行性上升;2.4 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2.5胸部影像学显示
肺部病变明显进展3.儿童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3.1呼吸频率增快;3.2精神反应差、嗜睡、惊厥;3.3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
(或)血小板减少;3.4低(高)血糖和(或)乳酸升高;3.5 CRP、PCT、铁蛋白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3.6 AST、ALT、C
K 明显增高;3.7 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3.8 头颅影像学有脑水肿等改变或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3.
9有基础疾病二、新冠病毒感染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级1.新冠病毒感染疾病的诊断1.1新冠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核酸/抗
原1.2新冠病毒肺炎:新冠病毒感染+胸部CT符合新冠肺炎的新发影像学异常2.新冠病毒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2.1新冠病毒感染疾病需与其
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2.2新冠病毒感染疾病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
别,可以通过检测咽拭子呼吸道病原体及血呼吸道病原体抗体等项目进行鉴别诊断。 2.3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
等鉴别,可以通过检测ANCA谱、自身抗体谱、肌炎谱等项目进行鉴别诊断。2.4儿童患者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别。3. 新
冠病毒感染疾病分级新冠病毒感染疾病分级需综合考虑患者一般状况、氧合及呼吸困难情况、肺炎广泛程度和进展速度、重症危险因素(高龄、基础
疾病、免疫抑制等),一般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三、新冠病毒感染疾病轻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如咽干、咽痛、咳嗽、发
热等,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治疗原则:早评估、早干预、综合施治、精准施策。1.一般治疗:1.1隔离、观察、门诊治疗为主,有高危因素的
患者收入基础病相关的专科轻症病区。按呼吸道传染病要求隔离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者可
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如右美沙芬、桉柠派胶囊、氨溴索等。 1.2 加强早期预警指标监测:每日
动态监测指氧饱和度(静息及活动状态下分别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每日进行病情系统评估,即将新冠肺炎与基础病、全身状况结合起来进行评
估,把高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和病情发展迅速的高危人群筛选出来,每日三次进行重点评估。1.3根据病情每周监测血尿便常规、新冠核酸、心
电图、血气分析、CRP、白细胞介素-6、CEA、生化指标(肝肾功、铁蛋白、心肌钙蛋白、BNP、心肌酶谱等)、凝血功能、D二聚体、肺
纤维化指标,胸部CT,可以选择性监测免疫功能相关指标。2.注意休息。3.抗病毒治疗,单药治疗(视病情需要可选):目前只有少数抗病毒
药得到了初步的临床验证。3.1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适用人群为发病 5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
成年患者。只有母 亲的潜在获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能在妊娠期间使用。不建议在哺乳期使用。用法:肾功能正常:300mg 奈玛
特韦与 100mg 利托那韦同时服用,每 12 小时一次,连续服用 5 天;eGFR 30-59mL/min:奈玛特韦150mg-
利托那韦100mg每日2次共5天;重度肝肾功能损伤者:不推荐使用。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需要特别注意该药物和其他药物的互相作用,
推荐使用网络工具(如Liverpool COVID-19 Interactions)除外药物合并使用禁忌,不得与哌替啶、雷诺嗪等高
度依赖 CYP3A 进行清除且其血浆浓度升高会导致严重和(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的药物联用。 以呼吸科常用药物为例:? 禁止合用:
沙美特罗、利福平、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吗丁啉、辛伐他汀、利伐沙班、艾司唑仑。?可以合用:福莫特罗、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
格隆溴铵、孟鲁司特、茶碱、普伐他汀、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罗拉3.2莫诺拉韦胶囊。适用人群为发病 5 天以内的轻、中型且 伴有进展
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用法:800 毫克,每 12 小时口服 1 次,连续服用 5 天。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3.3单
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岁,体重≥40
kg)患者。用法:二药的剂量分别为 1000 mg。在给药前两种药品分别以 100 ml 生理盐水稀释后,经静脉序贯输注给药,以不
高于 4ml/分的速度静脉滴注,之间使用生理盐水 100ml 冲管。在输注期间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并在输注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至少 1
小时的观察。3.4 静注 COVID-19 人免疫球蛋白。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使
用剂量为轻型 100mg/kg,中型 200mg/kg,重型 400mg/kg,静脉输注,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次日可再次输注,总
次数不超过 5 次。3.5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输注剂量为200
~500ml(4~5ml/kg),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病毒载等决定是否再次输注。4.治疗患者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
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中医辨证施治:请中医科会诊,按会诊意见执行。6.心理治疗:美化住院环境,全程人文关怀,提升心理资本与心
理弹性。科学评估,针对焦虑、抑郁、恐惧、恐慌、无助、愤怒等不良情绪,予以共情、支持性心理治疗、冥想治疗、正念治疗、渐进式放松训练、
CBT治疗、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FBT)。针对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等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予以药物对症治疗。不建议过多
的心理自评,不建议深呼吸放松训练及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四、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持续高热>3 天或(和)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RR)<
30 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治疗原则:早评估、早干预、综合施治、精
准施策。1.一般治疗:1.1住院治疗为主,有基础病的收入相关专科轻症病区。按呼吸道传染病要求隔离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
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如右美沙芬、桉柠派胶囊、氨溴索
等。1.2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加强早期预警指标监测:每日监测指氧饱和度(静息及活动状态下分别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等。每日进行
病情系统评估,即将新冠肺炎与基础病、全身状况结合起来进行评估,把高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和病情发展迅速的高危人群筛选出来,每日三次进
行重点评估。1.3根据病情每周监测血尿便常规、新冠核酸(除鼻咽拭子外,根据病情和病程也可选择肺泡灌洗液和(或)肛拭子检测)、心电图
、血气分析、CRP、CEA、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生化指标(肝肾功、心肌钙蛋白、BN
P、心肌酶谱、肌红蛋白、铁蛋白等)、凝血功能、免疫功能、D二聚体,呼吸道病原体抗体、乙肝抗原、丙肝抗体、HIV、胸部CT。1.4
针对老年患者常有多病共患、多重用药、营养不良和病情更重的特点,用药前应注意评价重要器官的功能,减少药物相互作用诱发的肝、肾损伤或心
血管异常。应关注老年患者慢性基础疾病的治疗及营养支持,保证能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对老年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及睡眠障碍,应给
予合理的药物干预。2.吸氧:鼻导管、面罩、经鼻高流量氧疗。3.抗病毒治疗,单药治疗(视病情需要可选):目前只有少数抗病毒药得到了初
步的临床验证。3.1阿兹夫定空腹口服,5mg,1次/日,疗程最长不超过14天。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不
良反应等问题。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慎用。3.2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同前。3.3
莫诺拉韦胶囊:同前。3.4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同前。4.静注 COVID-19 人免疫球蛋白:同前。5.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合并有细菌感染征象,首选二、三代头孢菌素口服;或莫西沙星
0.4g口服,每日一次。6.祛痰药:咳痰症状明显者,可用桉柠派胶囊,0.3g,口服,每日三次;或氨溴索,30mg,口服,每日三次;
或乙酰半胱氨酸,0.6g,每日一次。7.糖皮质激素治疗:当出现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病变或磨玻璃样影面积超过30%
;CRP≥50mg/L、IL-6≥35pg/ml等预警指标时,可以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提前干预治疗。建议地塞米松5mg/日或甲泼尼龙
40mg/日,疗程3-5天,最长不超过10天。注意个体化差异,不推荐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8.托珠单抗治疗:当出现IL-6≥14pg
/ml;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病变或磨玻璃样影面积超过30%等预警指标时,在排除其他感染的条件下,经院专家组副组长
以上专家会诊同意后可以考虑应用托珠单抗注射液。首次剂量4-8mg/kg,推荐剂量40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输注时间大于1
小时。对于发热患者,首剂应用后24小时内如果仍有发热,追加应用一次(剂量同前),两次用药间隙≥12小时,累计给药次数最多为2次,单
次最大剂量不超过800mg。(具体参见附件1)9.恢复期血浆治疗: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病毒核酸持续阳性或时阴时阳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新
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单次剂量200-500ml,推荐剂量300ml/次,连用两天后复查病毒核酸,如未转阴可再用1次。(具体
参见附件2)10.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于前期肺部病变较广泛的重型患者,经治疗症状已减轻,目前是恢复期的中型患者,如肺部病灶吸收不佳
,可以考虑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具体参见附件3)11.抗凝治疗:用于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无禁
忌证情况下可给予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按照相应指南进行治疗。12.俯卧位治疗: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
进展较快的中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建议每天不少于 12小时。13.治疗患者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
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14.中医辨证施治:请中医科会诊,按会诊意见执行。15.心身整合治疗:心理治疗基础上,针对新冠病毒
性肺炎伴发精神症状、原发性精神疾病、新冠病毒性肺炎继发精神心理障碍进行心身整合式评估、诊断与治疗。应当考虑药物之间相互协同与拮抗作
用,精神类药物对其他基础性疾病进程的影响。五、新冠病毒感染重型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 1.出现
气促,RR≥30次/分;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
Hg(1mmHg=0.133kPa);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 24~48 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儿童符合下列
任何一条: 1.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 3 天; 2.出现气促(<2 月龄,RR≥60 次/分;2~12 月龄,RR ≥50 次/分
;1~5 岁,RR≥40 次/分;>5 岁,RR≥30 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 4.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5.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治疗原则:早评估、早干预、综
合施治、精准施策。1.报病重,收入有监护条件的重症病区,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2.加强早期预警指标监测(每周至少2次):监测内容:
血尿便常规、新冠核酸(除鼻咽拭子外,根据病情和病程也可选择肺泡灌洗液和(或)肛拭子检测)、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乳酸、血糖、电解质、
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BNP、心肌酶谱、铁蛋白等)、C反应蛋白、CEA、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
、TNF-α、降钙素原、呼吸道病原体抗体、乙肝抗原、丙肝抗体、HIV、凝血功能、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免疫功能、心电图及胸部影
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选做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mNGS、新冠核酸及相关炎症指标检测。重症型病例每日进行病情系统评估,即将新冠肺炎与基础病
、全身状况结合起来进行评估,把高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和病情发展迅速的高危人群筛选出来,每日三次进行生命体征、氧合情况、意识状态及器
官功能评估,病情有变化时随时评估。评估具体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胸部影像学、血氧饱和度(SpO2)、炎性介质、意识状态等。
出现以下任何一项指标变化均应警惕病情恶化:1)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如嗜睡、谵妄等意识障碍;2)指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变化幅度≥
6%;3)心率HR≥110次/分;收缩压(SBP)<110mmHg;尿量<0.5ml/Kg·h(或者成人<800ml/d);4)外
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5)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C反应蛋白进行性上升;6)D-二聚体、心肌酶指标进行性升高;7)组织氧合
指标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8)胸部CT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3.一般治疗:3.1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
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早期预警指标监测:每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进行病情评估。3.2根据病情监测血尿便常规、
新冠核酸(除鼻咽拭子外,根据病情也可选择肺泡灌洗液和(或)肛拭子)、出入量、CEA、CRP、IL-6、IL-8、IL-10、IL-
17、TNF-α、降钙素原、生化指标(肝肾功、心肌损伤标志物、铁蛋白、电解质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CT、心电图、肺泡灌
洗液mNGS、新冠核酸及相关炎症指标。3.3 针对老年患者常有多病共患、多重用药、营养不良和病情更重的特点,用药前应注意评价重要器
官的功能,减少药物相互作用诱发的肝、肾损伤或心血管异常。应关注老年患者慢性基础疾病的治疗及营养支持,保证能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
供给。对老年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及睡眠障碍,应给予合理的药物干预。4.氧疗: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经鼻高流量氧
疗或无创呼吸机,确保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5.抗病毒治疗(视病情需要可选):同前。6.静注 COVID-19 人免疫球蛋白:可在
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使用剂量为重型 400mg/kg,静脉输注,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次日可
再次输注,总次数不超过 5 次。7.抗菌治疗:合并有细菌感染征象,建议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静脉注射,2g,qd;或莫西沙
星口服或静脉注射,0.4g,qd。怀疑耐药菌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注射,q8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g,静脉
注射,q8h。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8.祛痰药:咳痰症状明显者,桉柠派胶囊,0.3g,口服,每日三次;或氨溴索,30m
g,口服或静脉注射,每日三次;或乙酰半胱氨酸,0.6g,每日一次。9.糖皮质激素治疗:当出现氧合指标进行性下降,≤300mmHg(
1mmHg=0.133kPa);CRP≥80mg/L、IL-6≥ 60pg/ml;影像学迅速进展较前病变面积超过30%,以上三条指
标满足两条时,可以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建议甲泼尼龙用量40-80mg/日,最高日剂量不超过160mg,疗程一般不超过5天,激素
治疗总疗程不超过10天,注意个体化差异,不推荐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10.托珠单抗治疗:当出现IL-6≥14pg/ml;指氧饱和度进
行性下降;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病变或磨玻璃样影面积超过30%等预警指标时,在排除其他感染的条件下,经专家组副组长以上专家会诊同意,可
以考虑应用托珠单抗注射液。首次剂量4-8mg/kg,推荐剂量40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输注时间大于1小时。对于发热患者,
首剂应用后24小时内如果仍有发热,追加应用一次(剂量同前),两次用药间隙≥12小时,累计给药次数最多为2次,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80
0mg(具体参见附件1)。11.恢复期血浆治疗:对于病情进展较快的重型患者,或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持续阳性或时阴时阳的患者,可以考虑应
用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单次剂量200-500ml,推荐剂量300ml/次,连用两天后复查病毒核酸,如未转阴可再用1次(具
体参见附件2)。11.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或肺部病变广泛、吸收欠佳的恢复期患者,可以考虑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具体参见附件3)。12.抗凝治疗:同前。13.俯卧位治疗:同前。14.酌情使用丙种球蛋白或胸腺肽。15.治疗患者其他基础疾病:如冠
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16.精神科联络会诊:心理治疗基础上,多学科联络会诊,针对新冠病毒性肺炎伴发精神症状、原
发性精神疾病、新冠病毒性肺炎继发精神障碍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估、诊断,应当在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基础上,经联络会诊、权衡利弊
后予以精神类药物对症治疗。17.中医辨证施治:请中医科会诊,按会诊意见执行。六、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出现呼吸
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2.出现休克;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治疗原则:早评估、早干预、综合施治、精准施策。1.报
病危,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尽早收入重症医学科或RICU。2.加强早期预警指标监测(2-3次/周):监测内容:血尿便常规、出入量、
新冠核酸(除鼻咽拭子外,根据病情和病程也可选择肺泡灌洗液和(或)肛拭子检测)、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乳酸、血糖、电解质、乳酸脱氢酶、
心肌钙蛋白、BNP、心肌损伤标志物、铁蛋白等)、CEA、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T
NF-α、降钙素原、肺纤维化指标、凝血功能、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所有危重症患者均需做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
mNGS、新冠核酸及相关炎症指标检测。危重症型病例需要每天三次进行生命体征、氧合情况、意识状态及器官功能评估,病情有变化时随时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出入量、胸部影像学、血氧饱和度(SpO2)、炎性介质、意识状态等。此外,出现以下监测指标应警惕
病情恶化:出现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表现(呼吸频率RR≥30次/分;心率HR≥120次/分或<50次/分;尿量<0.5ml/Kg·h(
或者成人<800ml/d);收缩压(SBP)<100mmHg);出现嗜睡、谵妄等意识障碍;血常规淋巴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
L;CRP≥100mg/L、IL-6≥70pg/ml;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90%;血乳酸(Lac)≥2.3mmol/L;肺
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范围扩大。3.一般治疗:3.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指脉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3.2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
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以胃肠道营养为主保证充分热量;心理疏导,增强患者自信;3.3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3
.4根据病情监测血尿便常规、CRP、CEA、IL-6、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乳酸、血糖、电解质、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BNP、心肌损
伤标志物、铁蛋白等),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TNF-α、降钙素原、呼吸道病原体抗体、乙肝抗原、丙肝抗体、H
IV、凝血功能、免疫功能、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肺泡灌洗液mNGS、新冠核酸及相关炎症指标。在保障氧供的条件下,行胸部
CT检查,氧供难以保障时,行床边胸片检查。3.5 针对老年患者常有多病共患、多重用药、营养不良和病情更重的特点,用药前应注意评价重
要器官的功能,减少药物相互作用诱发的肝、肾损伤或心血管异常。应关注老年患者慢性基础疾病的治疗及营养支持,保证能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
素的供给。对老年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及睡眠障碍,应给予合理的药物干预。4.氧疗与呼吸支持:4.1患者PaO2/FiO2在200-30
0mmHg4.1.1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建议鼻导管氧流量一般不超过5L/分;面罩氧疗氧流量一般5-10L/分。4.1.2经鼻高流
量氧疗(HFNC)或无创通气((NIV):当患者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后短时间(1~2 小时)密切观察,若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
改善,应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或NIV。4.2患者PaO2/FiO2在150-200mmHg当患者PaO2/FiO2低于200mmHg
时,首选HFNC或NIV治疗。建议同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即清醒俯卧位通气,每天应大于 12 小时。部分患者使用 HFNC 或 NIV
治疗的失败风险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若短时间(1~2 小时)治疗后病情无改善,特别是接受俯卧位治疗后,低氧血症仍无改
善,或呼吸频数、 潮气量过大或吸气努力过强等,往往提示HFNC 或 NIV 治疗疗效不佳,应及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3患者P
aO2/FiO2<150mmHg4.3.1有创机械通气一般情况下,PaO2/FiO2低于 150mmHg,特别是吸气努力 明显增强
的患者,应考虑气管插管,实施有创机械通气。但鉴于部分重型、危重型病例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应单纯把 PaO2/FiO2是否达
标作为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而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器官功能情况实时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延误气管插管,带来的危害可能更
大。有创通气实施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6m1/kg 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cmH2O)进行机械通气,
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应评估肺可复张性,依据最佳氧合法或FiO2-PEEP对应表(ARDSnet的低PEEP设定方法)设定 P
EEP。4.3.2肺复张有创机械通气FiO2高于50%才可达到氧合目标(或符合中重度ARDS标准)时,可采取肺复张治疗。应注意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可复张性较差,应避免过高的 PEEP 导致气压伤。4.3.3俯卧位通气PaO2/FiO2持续低于150mmH
g,应考虑实施每日12小时以上俯卧位通气。4.3.4 气道管理:加强气道湿化,建议采用主动加热湿化器,有条件的使用环路加热导丝保证
湿化效果;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必要时气管镜吸痰;积极进行气道廓清治疗,如振动排痰、高频 胸廓振荡、体位引流等;在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稳
定的情况下,尽早开展被动及主动活动,促进痰液引流及肺康复。4.3.5有创机械通气撤离患者经治疗后若氧合指标改善(PaO2/FiO2
持续大于200mmHg),且神志清醒、循环稳定,可考虑启动评估撤机程序。4.4体外膜肺氧合(ECMO)4.4.1 ECMO 启动时
机:在最优的机械通气条件下(FiO2≥80%,潮气量为 6ml/kg 理想体重,PEEP≥5cmH2O,且无禁忌证),且保护性通气
和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并符合以下之一,应尽早考虑评估实施 ECMO。① PaO2/FiO2<50mmHg 超过 3 小时;② Pa
O2/FiO2<80mmHg 超过 6 小时;③ 动脉血 pH<7.25 且 PaCO2>60mmHg 超过 6 小时,且呼吸频率
>35 次/分;④ 呼吸频率>35 次/分时,动脉血 pH<7.2 且平台压>30cmH2O4.4.2 符合 ECMO 指征,且无
禁忌证的危重型病例,应尽早启动 ECMO 治疗,避免延误时机,导致患者预后不良4.4.3 体外膜肺氧合(ECMO)模式选择:仅需呼
吸支持时选用VV-ECMO;需呼吸和循环同时持则选用VA-ECMO;VA-ECMO 出现头臂部缺氧时可采用静脉-动脉-静脉方式 E
CMO(VAV-ECMO)。4.4.4严格实施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推荐初始设置:潮气量<4~6ml/kg 理想体重,平台压≤25c
mH2O,驱动压<15cmH2O,PEEP5~15cmH2O,呼吸频率 4~10 次/分,FiO2<50%。对于氧合功能难以维持或
吸气努力强、双肺重力依赖区实变明显、或需气道分泌物引流的患者,应积极俯卧位通气。5.循环支持与监测:5.1危重型病例可合并休克,应
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和尿量的变化,以及乳酸和碱剩余。5.2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
(休克、收缩压≤90mmHg或比基础血压降低40mmHg,或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心律失常等)时,应仔细鉴别原因,正确处理不同
类型休克,改善组织灌注,并积极处理严重心律失常。5.3应选择简便、易维护管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选超声多普勒监测。5.4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状态出现时, 应给予恰当容量复苏,必要时,使用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在容量管理上,应当保持满足组织灌注的最低
血容量,以避免容量过负荷加重肺损伤。5.5当患者合并心肌损伤标志物(特别是肌钙蛋白)或/和BNP显著升高,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警
惕出现心源性休克。6.糖皮质激素治疗:当出现氧合指标进行性下降,≤200mmHg(1mmHg=0.133kPa),CRP≥100m
g/L、IL-6≥70pg/ml,影像学迅速进展较前病变面积超过30%,以上三条指标满足两条时,可以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建议最
高日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240mg,疗程不超过5天,注意个体化差异,不推荐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7.抗病毒治疗(视病情需要可选)
:同前。8.抗菌治疗:根据患者年龄、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及是否存在耐药的风险,针对可能存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特
别关注是否合并耐药阳性球菌及真菌的感染。合并有细菌感染征象,建议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静脉注射,2g,每日一次;或盐酸莫西
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怀疑耐药菌感染,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注射,q8h;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0g,静脉注射,q8h;美罗培南1.0g,q8h;亚胺培南1.0g,q8h;利奈唑胺注射液,0.6g,静脉注射,q12h。如有真
菌感染,可选择卡泊芬净或伏立康唑。9.急性肾损伤和肾替代治疗:危重型患者可合并急性肾损伤,应积极寻找病因,如低灌注和药物等因素。在
积极纠正病因的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的指征包括但不限于:①高钾血症;②严重酸中毒;③利尿
剂无效的肺水肿或水负荷过多;④经容量管控及其他抗炎治疗后炎症因子仍进行性增高。10.儿童特殊情况的处理: 10.1急性喉炎或喉气管
炎:首先应评估上气道梗阻和缺氧程度,有缺氧者予吸氧,同时应保持环境空气湿润,避免烦躁和哭闹。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轻症可单剂口服
地塞米松(0.15~0.6mg/kg,最大剂量为 16mg)或口服泼尼松龙(1mg/kg),中度、重度病例首选地塞米松(0.6mg
/kg,最大剂量为 16mg)口服,不能口服者静脉或肌肉注射;也可给予布地奈德 2mg 雾化吸入;气道梗阻严重者应予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机械通气,维持气道通畅。紧急情况下 L-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可快速缓解上气道梗阻症状,每次 0.5ml/kg(最大量 5ml),
持续 15 分钟, 若症状不缓解,15~20 分钟后可重复吸入。10.2 喘息、肺部哮鸣音: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扩张剂和
激素雾化吸入,常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痰液黏稠者可加用 N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 10.3脑炎、脑病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应积极控制体温,给予甘露醇等降颅压及镇静、止惊治疗;病情进展迅速者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重脑病特别是急性坏死性脑病应尽早给予甲泼
尼龙 20~30mg/kg/日,连用 3 日,随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总量 2g/kg,分1 或 2
日给予。也可酌情选用血浆置换、托珠单抗或改善线粒体代谢的鸡尾酒疗法(维生素 B1、维生素 B6、左卡尼汀等)。脑炎、脑膜炎、吉兰
-巴雷综合征等治疗原则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相关疾病相同。10.4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10.4.1治疗原则是多学科合作,
尽早抗炎、纠正休克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脏器功能支持,必要时抗感染治疗。10.4.2无休克者首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2g/k
g,病情无好转时加用甲泼尼龙 1~2mg/kg/日或托珠单抗等强化治疗;10.4.3合并休克者首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
甲泼尼龙 1~2mg/kg/日;难治性重症患儿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10~30mg/kg/日)或加用托珠单抗等免疫治疗。11.营
养支持治疗:应加强营养风险评估,首选肠内营养,保证热量 25~30 千卡/kg/日、蛋白质>1.2g/kg/日摄入,必要时加用肠外
营养。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12.人免疫球蛋白:酌情应用人免疫球蛋白。13.恢复期血浆:将
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人恢复期血浆用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以作为特异性治疗的一种选择。(具体参见附件2)14.其他用药:对淋巴细
胞计数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建议考虑使用胸腺肽α1; 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15.静脉血栓栓塞症(VT
E):重型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且常合并凝血功能异常,需关注VTE风险,酌情预防抗凝治疗。16.镇痛镇静:应给予机械通气的患者适当
的镇痛镇静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设定镇痛、镇静目标,必要时应用肌松剂。17.中医辨证施治:请中医科会诊,按会诊意见执行。18
.支持性(安抚性)心理治疗:全程人文关怀,心理支持与安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疼痛和改善心情,降低“颓丧”和“无助”感,树立榜样力量
,鼓励斗志,唤醒希望,增强信心。19.缓和医疗与临终关怀:专注于减轻症状,改善痛苦,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身”、“灵”全面照顾
,让患者感到“好受”“体面”的活着或有尊严无痛苦的离世。七、妊娠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时的注意事项1.充分的氧气支持:当孕妇的SpO2低
于95%时,一般就需要吸氧,以适应妊娠期间氧气需求的生理变化,并确保向胎儿提供足够的氧。2.积极针对性治疗:(1)怀孕的患者是新冠
特异性治疗的候选者,特别是未接种疫苗或合并其他疾病的孕妇。(2)Paxlovid、瑞德西韦,或在症状出现后尽快开始的对流行变异有效
的单克隆抗体疗法是妊娠患者的首选药物,可以在充分知情下使用。Molnupiravir 在孕妇中可能会引起胎儿胎盘毒性,不作为首选。
3.妊娠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研究认为妊娠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本身不会通过垂直传播影响胎儿,但孕妇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热可能造成胎儿
急性缺氧。4.妊娠期及哺乳期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用药指导对乙酰氨基酚是孕产妇感染新冠退热的首选药。其他发热及抗病毒药物见下表。必要时可
咨询药剂科。药物孕期哺乳期布洛芬/双氯芬酸钠20周前可用20-28周短暂使用可用洛索洛芬13-20周可使用无数据,建议服药后6h哺
乳萘普生13-20周可使用不推荐,可能致新生儿嗜睡吲哚美辛13-20周可使用可用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不推荐可用利巴韦林禁用禁用八、住
院患者的出院标准 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 24 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改为口服药物治疗
,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附件1托珠单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究方案一、评估是否符合入组条件入组标准确诊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的普通型(含重症高危因素)、重型、危重型患者;年龄大于18周岁;IL-6升高> 14 pg/ml(罗氏化学发光法
检测)。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含重症高危因素):普通型合并双肺多发病变、或者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
50%者。(二)排除标准(有资格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必须不符合如下任何标准)(1)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患者;(2)孕妇或哺乳期的女
性;(3)ALT/AST>5倍ULN,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小于50×109/L;(4)明确诊断有风湿免疫相关疾病
;(5)长期口服抗排斥药物或者免疫调节药物;(6)对托珠单抗或任何辅料发生超敏反应者;(7)合并有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者; (8)活
动性肺结核患者、合并有明确的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患者;(9)器官移植患者;(10)精神障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三、托珠单抗应用(一)
用药方案首次剂量4-8mg/kg,推荐剂量400mg,输注时间大于1小时。对于发热患者,首剂应用后24小时内如果仍有发热,追加应用
一次(剂量同前),两次用药间隙≥12小时,累计给药次数最多为2次,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400mg。特别提醒:常规治疗不变。(二)监测
指标1)呼吸功能指标:指脉氧饱和度或氧合指数A、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含重症高危因素)患者:入组后每日监测指脉氧饱和度(静息状态
,室内空气下),直至出院;B、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筛选期及入组后每日完善血气分析直至氧合指数>300mmHg;2)体温:入
组后有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12小时后监测体温情况,之后每日测量体温,记录当日最高体温,直至出院;筛选期完善胸部CT,入组后第
7(±2)天、第14(±2)天及出院前复查胸部CT;筛选期完善:血、尿常规、CRP、IL-6、PCT、肝功能(ALT/AST/LD
H)和肾功能(CR/BUN)、血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凝血象(PT、APTT、D-二聚体)、心电图,入组后第1天,第5
(±2)天、第10(±2)天及出院前复查。附件2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应用方案恢复期血浆治疗临床适应症(一)病情进展较
快的重型、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疾病患者,具体如下: 年龄≥ 18岁; 经过PCR确诊的2019-nCoV患者; 病情进展较快或临床指
标达到重型标准,即符合以下任何一条:1)呼吸窘迫,RR30次/分;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3)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4)24-48小时内影像学病灶明显进展>50%。(二)新冠
肺炎病毒核酸持续阳性或时阴时阳的患者。二、临床排除标准(有资格入选本方案的患者必须不符合如下任何标准)1. 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2
. 年龄<18岁;3. 孕妇或哺乳期的女性;4. 免疫球蛋白过敏;5. 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6. 有严重基础病且控制不佳者;7.
有条件开展检测的地区,可以检测到高滴度COVID-19-RBD抗体。输注剂量根据临床患者情况、体重等决定输注剂量。通常输注剂量为2
00-500ml(4-5ml/kg体重),可以一次输注或分两次输注,总输注次数不超过3次。输注原则 血型:首选ABO同型,次选AB
O相容; 输注速度:先慢后快,前15分钟,不超过20滴/分。若无不适,调整至60滴/分。输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
暂停输注或停止输注。附件3UC-MSCs辅助治疗重症2019-nCo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方案纳入标准:1. 年龄≥18
周岁,性别不限;2.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疾病的患者。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标准: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肺部新出现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及实变影;呼吸
道分泌物或咽拭子经RT-PCR 检测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标准: 确诊患者符合下列任何一条:(1)呼吸频率增快(≥30次/分),呼吸困难,口唇紫绀;(2)吸空气
时,指氧饱和度≤93%;(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 mmHg (1mmHg=0.133kPa)
4. 20kg/m2≤体重指数(BMI)≤30 kg/m2;5. 自愿参加本临床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二、排除标准1. 正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2. T淋巴细胞异常(可考虑使用异体的,具体根据临床意见),HIV阳性者;3. 高度过敏体质或有严重过敏史,尤其有IL-2过敏史者;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5. 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史的患者;对本治疗中所有生物试剂过敏者,如IL-2;6. 有严重的合并症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心功能Ⅲ-Ⅳ级),慢性肾功能不全(CKD 3期级以上);慢性肝功能不全(child-Turcotte-Pugh 评分>7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7. 存在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参加本次临床研究的其他情况者。三、细胞制品使用方案第0天、第3天、第7天一次性接受UC-MSCs 静脉输注1×106/Kg细胞数/100ml,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四、有效性指标及评价标准1. 主要结果评价:观察指标:90天病死率及平均住院天数。观察记录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90天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2. 次要结果评价:状态与功能1) 血液炎症指标检测:分别于UC-MSCs输注前,输注完成后第1、3、7、14、30、60、90天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外周静脉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CRP、SAA、ESR、PCT、IL-6、肺纤维化指标水平,观察组内患者UC-MSCs输注治疗后第1、3、7、14、30、60、90天外周血炎症指标的变化趋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症指标变化的差异。2) 氧合指标检测:分别于UC-MSCs输注前,输注完成后第1、3、7、14、30、60、90天抽取患者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合患者吸氧浓度计算氧合指数,观察组内患者UC-MSCs输注治疗后第1、3、7、14、30、60、90天动脉氧合指标的变化趋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氧合指标变化的差异。3) 咽拭子/血液病毒载量: 分别于UC-MSCs输注前,输注完成后第1、3、7、14、30、60、90天分别采集患者咽拭子和外周血,应用RT-PCR 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RNA拷贝数,观察不同方案治疗后各组内患者咽拭子/外周血中病毒载量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不同组间病毒负荷变化的差异4) 胸部影像学转归:由2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呼吸专业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阅片,评估两组患者于UC-MSCs输注前,UC-MSCs输注治疗后第7、30、 90天胸部CT 影像学,观察组内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胸部CT 影像学变化的趋势,并比较不同治疗组间胸部影像学变化的差异。3.安全性评价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等;血、尿、便常规,心电图等;肝肾功能等。—33—
献花(0)
+1
(本文系方坤若水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