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限时测试二)
2023-01-07 | 阅:  转:  |  分享 
  
乌海市第十中学高二年级政治限时测试(二)测试时间:2020年9月8日 出题人:王芳芳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
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
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①②B.①
④C.②③D.③④2.2019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入选。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
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作
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③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④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年是甲
骨文发现120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于2019年10月22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构
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这说明①物质载体为商周文化的
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发展文化产业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③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传统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
重要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文化可以穿越历史的天空,从“人猿相揖别”时的原始图腾,到今天“九天揽月”时的太空放歌;
文化可以跨越广袤的地域,从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到风靡世界的流行音乐。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充分说明A.文化经历了从纯自然到人文的发展
历程B.文化现象无所不有、包容万物C.文化作为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D.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5.西汉悬泉简牍
、东汉《燕然山铭》摩崖拓片、西藏阿里出土的汉代“宜侯王”文鸟兽纹锦……从6月19日起,来自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的精品文物在“2020丝
绸之路周”的主场活动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对外展出,向观众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学互鉴。对外展出精品文物,这是因为①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
开物质载体②精品文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④精品文物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四库全书》作为一项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思考、智慧和力量,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典籍集成。中国传
统的文、史、哲、理、农、医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寻到各自的源头和血脉。下列对《四库全书》的评论正确的是①由《四库全书》可以看
出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四库全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③人们阅读《四库全书》是在社会
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的表现④人们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四库全书》等书籍逐步培养出来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7.家庭是社会的基
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
重家风是因为①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引领风尚,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进步发展②涵养、传承、倡导好家风才能营造清明和畅的政风、党风、民风③
家风仅仅属于私人的,但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④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A.①
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2020年高考备考,因为“新冠疫情”而变得有些不同,各学校纷纷推出了特色励志标语“疫情期间重如
山,前程似锦待君还”、“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来临”、“战疫归来花盛开,高考归来我开怀”……这些朴实的文字和标语,
寄寓着“纵有千种磨难,我自从容应对”的豪情。从材料中我们能够体会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
方式③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9.《“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提出,我国要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
形 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②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④我国已经形成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格局A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
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演唱歌曲近800首《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
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说明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亦步亦趋的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③一定的文
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西安“网红”景区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
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消费场所,带动了西安夜经济
,已成为西安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之一。由此可见①经济决定文化,城市文化传承以经济为基础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
③城市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是同步增强的④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随着“喜马拉
雅FM”“分答”“得到”等内容付费平台不断涌现,内容付费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内容付费理念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和接受。
目前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3亿,阅读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20亿元。这表明A.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B
.数字阅读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益,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C.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拉动阅读产业不断增长D.数字
阅读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13.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用手机追剧时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针对类似
现象,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为乘客行为立起刚性规矩,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
“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体现了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优秀文化对政治建设有促进作用③人们的精神活
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以制度文明引领良好的文明风尚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14.2019年6月,《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
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境外推广”条款提出,国家支持适合对外传播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翻译、国际合作制作,综
合利用外交、旅游、商务、教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推广、营销活动。依据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下列传导顺序合理的是①
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 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大量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推动了
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④文化产品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产业或部门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④
→①→③→②15.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
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16.“
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
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说明①读书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读书选择
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③人们读书必须要有特定环境才能深入④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实践中的行为选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
数千年来,月圆月缺唤醒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成了传承东方文明的“红丝带”,无论你漂泊在何处,“思乡”总是中
国人的民族烙记。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与进步D.文化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18.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
《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①读书影响人们的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读书的内容受读书环境的影响③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④读书能在特定氛围中加深理解A.①②B.①③C.②
④D.③④19.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
丝然也,国亦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①反对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取向,阻断不良文化对人们的影响②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文化的辨别能力④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
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
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③
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1.我们看电视剧,中间看到
夹杂着许多广告。这种入式广告是电视剧收入的要来源。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证观众观看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
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②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
响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近年来,亲子阅
读持续升温。2020年4月20日,据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
惯,比2018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2.92次,略高于2018年的2.87次。亲子阅读受重视是基于①文化
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潜移
默化的影响总是被动接受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期间,“国庆经济”有效激发“爱国力”成为消费
热点,相关商品、红色旅游等以爱国为主体的文化消费成为亮点。人们在多种多样的文化休闲和文化活动中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体验,也带来了消费市场的兴旺红火。这表明①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②以“爱国”为主体的文化
消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显著,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④在红色旅游消费中提高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和标志的文化素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4.幽幽书香,百年沧桑。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
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
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因为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
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④健康有益文化活
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
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推动建设“双一流”高
校,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这是基于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②人才源自学校的培养,源自良好的成长环境③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
过程④“双一流”高校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
题共4小题,共50分。26.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牧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
神体系。塞罕坝三代人近56年发扬塞罕坝精神,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使当地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
1.4%提高到现在的80%,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去迹。随着绿色发展的提速,塞罕坝积极发展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旅
游、生态旅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坚持合理种植,建立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每年收益过千万。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
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为202亿元。寒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联合国和感动中国组委会分别
授予2017年“地球卫士奖”和“感动中国”团体奖,让塞罕坝人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塞罕
坝精神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作用。(1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沽态度”。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材料二 “为书香找到归宿,让一切美好发生”,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全体师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我校与省新华书店合作建设了“衍林书屋”。营造崇尚阅读的良好氛围,让诗书在师生的心中开花,让远方在师生的脚下延伸,让书香为个人成长助力,为学校发展增底蕴。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理由。(9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