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读 懂 古 诗 高一语文 包头市固阳县第一中学 郭华影 版权所有 包头市教育局学习目标:学习读懂古诗的方法,重点学会如何从深层读懂古诗。1、(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 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黮闇: 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问: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2、(2020全国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别 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 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们: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问题15.下列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 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 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问题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一、考纲要求:E级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存在的问题1、读不懂 2、说不清3、答不全三、诗歌鉴赏要知道 1、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 会鉴赏 精表达2、怎样才算读懂? ①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件②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反映了什 么思想(态度、观点)。 登高 唐·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如何理解表层含义: ①填充内容——诗中省略 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②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如“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这一句就是因为格律的需要而做了倒装。③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试一试:试着理解下面这首诗的表层 含义?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益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时滴枝 上露, 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浅层含义: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微风)吹开院门又 吹动了竹丛,(我听到动静)怀疑是旧日的朋友来(看望我)。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 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深层含义: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五六句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 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感情。四、如何深层理解诗歌含义读 标 题:咏物诗草书卷后醉中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咏史怀古诗金陵望写景抒怀内宴奉 诏作送别诗临洮送别诗怨即事书怀(一)、标题的作用:1、点明时间、地点2、概括写作内容,表明情感3、体现诗歌类型,暗示写作手法4、交 代写作缘由、背景积累常见类型抒发的情感试一试:根据标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 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读作者: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 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二)、读作者1、思想性格2、生活经历3、 风格流派4、创作背景和目的(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风格基本是 相对稳定的。知人论世知人: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诗中 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 -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 放浪形骸:盛世难再的挽歌------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论世: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朝诗题材丰 富,有希望建立军功的,有反映边塞生活的;有描绘山水田园的;有献诗以求引荐的;有离别思乡的。北宋诗重讲义理。南宋诗重爱国。南宋末年和 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中多重忠义。屈原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杜牧 试一试:读下面这首诗。根据作者,推断诗歌的情感。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 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 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②惊残:惊醒。③故乡:即家乡。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 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 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yǎn jiǎn):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读注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 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三)、读注释1、介绍作者,暗 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2、介绍相关词或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正用或反用)或寓意,注解疑难词语;3、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 旨。4、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释,暗示诗人仕途失意、报国无门等情感。每个注释都有用,每个注释都要看。试一 试: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汉江回 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 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 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 条巨大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诗的 首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长江绵延万里、支流众多的宏大景象;颔联则回想江水泛滥造成的影响来写近古国运不兴。诗的前四句起势不凡, 照应题目,为歌颂大唐盛世蓄势。2、诗歌尾联运用任公子的典故,含蓄地写出了盛唐王朝无内忧外患、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盛 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四)、读正文①注意意象类词语(积累常见诗歌类型、常见意象内涵):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象内涵具有多样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到夜郎西”。------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寄托功名无成、岁月早逝的感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月是国家兴衰的见证。“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 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月是边塞凄苦生活、相思生活的见证。“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伤春、惜春的情感。“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 示世事的变化。②注意情感类词语: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 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③注意抓尾句:④明结 构: 登岳阳楼 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起承转合⑤抓景、事、情,推断主旨 夜 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 ,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四)、析正文 1、抓关键词:意象类;情感类2、明结构:主要是格律诗: 起(首联):交代时间、地点、缘起,奠定基调,统领全诗;承(颔联):承接上文,铺垫蓄势;转(颈联):转折(结构思路的转折点),事-- 理,景--情,物--人;合(尾联):收束全文,表达见解,抒发情感,揭示主旨,卒章显志。3、抓尾句4、抓景、事、情,推断主旨试一试: 读诗回答问题。 月圆 【唐】杜甫孤 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秋天杜甫所作。(2)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xiù:众星。问:这首诗前六句描 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参考答案】:(1)画面: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 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2) 情感:表达了作者希望天涯各处的亲人们都 共同沐浴美好月光的美好心愿,同时也表达出自己长期滞留在异乡,久久不能回家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读选择题:(2020全国1卷)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 枝。[注] 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诫诗;作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 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 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 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五)、借力选择题1、通过选项筛选出“本诗题材是什么”“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等信息;2、精读选项,找出你认为可能是设误点,留下基本无误的主干部分,串联起来,感知全诗。五、牛 刀 小 试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说说作者抒发怎样的情感。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是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 山月斜。【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金陕西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2)、读注释:介绍作者,交 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暗示思乡的主题。(1)、读题目:地点、缘由(3)、读正文:①意象类词语,客、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②情 感类词语,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③抓景事,眼前灯火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诗人因“流离”“别家” 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①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②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2)①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②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