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2021学年普通高中化学等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6)含答案
2023-01-09 | 阅:  转:  |  分享 
  
2020-2021学年普通高中化学等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6)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
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5题每题2分,26-35题每题3分,共80分)1.下列离子在海水中含量最
多的是A.氯离子B.镁离子C.铁离子D.钙离子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B.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有温度、催化剂、浓度等C.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时的状态D.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
本身的性质3.下列关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有脱水性,稀硫酸没有脱水性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C.
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酸性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铜反应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油脂的是A.花生油B.石蜡油C.棉籽油D.牛油5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液氯与氯水都是纯净物C.新制氯水的颜色为浅黄绿色D.氯水经
光照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为HCl6.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及漂粉精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因为它们均含有微粒A.Cl2
B.HClOC.HClD.H2O7.标准状况下,由0.5 gH2、11g CO2和4 g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A.8.4
LB.11.2 LC.14.0 LD.16.8 L8.下列关于SO2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SO2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B.SO2有毒C
.SO2的密度比空气小D.SO2不能被氧化为SO39.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B.胶体不稳定
,静置后易产生沉淀C.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滤液与原来胶体的组成不同D.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100 nm之间10.按照HCl、(?)、Ca(ClO)2、KClO3、HClO4的排列规律,括号内应填入的物质是A.NaClB
.Cl2C.NaClO2D.ClO2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钠要保存在煤油中,实验时剩余的钠要放到废液缸中B.镁等活泼金
属燃烧时,可用含的干粉灭火器灭火C.还原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D.酒精灯使用完毕,可直接吹灭12.化学实验中,若使某步
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则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在如图所示有编号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A.①
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②⑤⑥13.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定期清淤,疏通河
道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14.下列气
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A.沼气B.天然气C.煤气D.煤层气15.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
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SiCl4③SiCl4+2H2=Si+4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
②硅被还原C.反应①和③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③SiCl4中Si的价态为-41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7.有关麦芽糖
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麦芽糖易溶于水,有甜味B.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C.1 mol麦芽糖水解得到1 mol葡萄
糖和1 mol果糖D.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①CO+2H+=CO2↑+H2O②
Ba2++2OH-+2H++SO=BaSO4↓+2H2O③Ag++Cl-=AgCl↓④Fe+Cu2+=Fe2++CuA.①③B.②
④C.②D.没有19.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下列措施对实现“碳中和”不具有直接
贡献的是A.推行生活垃圾分类B.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C.采取节能低碳生活方式D.创新转化为碳燃料的技术20.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
现的还原性的是A.盐酸B.C.D.2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表示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C.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
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22.蛋白质的与肽键的形成有
关。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
后褪色B.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D.氯气有漂白性,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
有色布条褪色24.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若c(HI)由0.1 mo
l·L-1降到0.08 mol·L-1时,需要20s,那么c(HI)由0.08mol·L-1降到0.07 mol·L-1时,所需反
应的时间为A.等于5 sB.等于10 sC.大于10 sD.小于10 s25.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对应的方法如表
所示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①溶液加入适量溶液并过滤②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③先通过盛有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④溶解
、过滤、蒸发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C.②③④D.①②③26.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恶性事件,当
氯气泄漏时消防队员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
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
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A.②③
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⑤27.某物质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反应为紫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钾的化
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钾元素C.不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有钠元素D.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钾28.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H3+
HCl=NH4ClB.2Fe(OH)3Fe2O3+3H2OC.3Fe+4H2O(g)Fe3O4+4H2↑D.CaCO3+2HCl=
CaCl2+H2O+CO2↑29.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A.少量钠应保存在水中B.钠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钠很软,在新材料
领域没有用途D.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30.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
+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Cl ②H2SO4 ③HNO3 ④NaHSO4 ⑤CH3COOH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②
③④31.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2B.2∶1C.1∶1D.3∶232
.贵州省曾在1931年发行锑制的硬币,但因为锑很容易磨损,在流通过程损耗严重。锑(S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121S
b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123Sb互为同位素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70C.相对原子质量约为51D.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33.向盛
有氯气的三个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约五分之一的下列液体并振荡,观察下图所记录的现象,则各瓶注入的液体依次正确的组合为?①AgNO3溶液
?②NaOH溶液 ③水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3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沼气B.蔗糖C.漂白粉D.高岭土35.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36.根据元素周期表中1~20
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填写下列空白。(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2
)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除外)_____。(3)推测、N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大于_____。(4)第
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写出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37.将符合下列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的序号
填入相应的横线中:①Fe3O4+4CO3Fe+4CO2②2KMnO4K2MnO4+MnO2+O2↑③Zn+H2SO4=ZnSO4+
H2↑④CaCO3+2HCl=CaCl2+H2O+CO2↑⑤C2H5OH+3O22CO2+3H2O⑥3Fe+2O2Fe3O4⑦Cu
O+H2Cu+H2O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置换反
应的是______,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参考答案:1.A【详解】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有阳离子Na+、K+、Ca2+、M
g2+和Sr2+五种,阴离子有Clˉ、、Brˉ、、()、Fˉ五种,所给选项中,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氯离子。答案选A。2.C【详
解】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符合可逆反应的规律,故A正确;B.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有温度、催化剂、浓度等,符合影响反应
速率的因素,故B正确;C. 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时的状态,而不一定是相等的状态,故C错误;D. 决定化学反
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内因),符合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故D正确。答案选C。3.B【详解】A.浓硫酸可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
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具有脱水性,而稀硫酸没有脱水性,A正确;B.稀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
,表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B错误;C.浓硫酸和稀硫酸在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中均能提供硫酸根离子,生成相应的硫酸盐,从而表现酸
性,C正确;D.铜属于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常温下不反应,D正确;故选B。4.
B【详解】油脂是指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物质,包括花生油、棉籽油、牛油等,而石蜡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为液态烷烃的混合物,不
属于油脂;故选B。5.C【详解】A.新制的氯水因其含Cl2而呈淡绿色,其中还含有HClO和H2O分子,故A错误;B.液氯是纯净物,
氯水是混合物,故B错误;C.新制的氯水因其含Cl2而呈淡绿色,故C正确;D.氯水由于其中的HClO见光易分解:2HClO2HCl+
O2↑,所以氯水经光照有O2气泡逸出,故D错误。故选C。6.B【详解】潮湿的Cl2、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及漂粉精溶液能使有色布条褪
色,其原因是这些物质中含有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漂白。故选B。7.C【详解】0.5g H2、11g CO2
和4g O2的体积分别是:氢气:×22.4L/mol=5.6L;二氧化碳:=5.6L;氧气:=2.8L,所以混合气体的体积V=5.
6L+5.6L+2.8L=14.0L,故C正确。故选C。8.B【详解】A.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B.SO
2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B正确;C.S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故C错误;D.SO2具有还原性,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氧气共热反应
生成SO3,故D错误;故选B。9.D【详解】A.胶体与溶液的主要特征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A选项错误;B.胶体稳定,不易产生沉淀
,B选项错误;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所以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时,胶体的所有组成都会透过滤纸,滤液与胶体的组成一
致,C选项错误;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在于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 nm之间,D选项正确;答案选D。10.B【详解
】根据题干物质排列的规律是按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依次排列的,HCl中Cl为-1价,C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1价,故括号内
的物质中Cl的化合价应该为0价,即为Cl2,故答案为:B。11.C【详解】A.钠要保存在煤油中,实验时剩余的钠要放回原瓶,A错误;
B.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B错误;C.还原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防止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正确
;D.酒精灯使用完毕,应用灯帽盖灭,D错误;答案选C。12.C【详解】①Na2Cr2O7中Cr为+6价,CrCl3中Cr显+3价,
Cr的化合价降低,反应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中Cr的化合价都显+3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③中Cr的化合价都显
+3价,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④CrCl3中Cr显+3价,Na2CrO4中Cr显+6价,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
原反应;⑤Cr的价态都是+6价,没有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⑥Cr的化合价由+6价→+3价,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
应,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④⑥,故C正确。故选C。13.A【详解】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
合题意;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常涉及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
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
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所以微生物法处理废水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
分类,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利用现代焚化炉进行燃烧,消灭各种病原体,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可回收热能,用于供热和发
电等,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C【详解】A.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A不选;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
B不选;C.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故C选;D.煤层气别名瓦斯,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故D不选;答案选C。15.C【详解】A.
①属于置换反应,Si的化合价由+4价→0价,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②中Si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
错误;C.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因此①③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反应③SiCl4中Si的价态为+4,故D
错误。故选C。16.C【详解】A.铝和盐酸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B错误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吸热反应,C正确;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故选C。17.C【详解】A.麦芽
糖易溶于水,有甜味,A正确;B.麦芽糖结构中含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麦芽糖是一种还原性糖 ,B正确;C.1mol麦芽糖水解得到2
mol葡萄糖,1mol蔗糖水解得到1mol葡糖糖和1mol果糖,C错误;D.麦芽糖和葡萄糖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二糖,D正确;故选C。
18.D【详解】①CO+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可溶性盐,能够表示一类反应,①不
符合题意;②Ba2++2OH-+2H++SO=BaSO4↓+2H2O可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或者氢氧化钡与硫酸氢盐反应,能够表示一
类反应,②不符合题意;③Ag++Cl-=AgCl↓,表示硝酸银与盐酸或者可溶性氯化物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③不符合题意;④Fe+
Cu2+═Fe2++Cu,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19.A【分析】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
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
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据此判断。【详解】A.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回收利用,防止污染,对实现“碳中和”不
具有直接贡献,故A选;B.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对实现“碳中和”具有直接贡献,故B不选;C.采取节能低碳生活方式对实现“碳中和”具有
直接贡献,故C不选;D.创新转化为碳燃料的技术对实现“碳中和”具有直接贡献,故D不选;答案选A。20.D【详解】A.,无化合价变化
,是复分解反应,不体现的还原性,A错误;B.,无化合价变化,是复分解反应,不体现的还原性,B错误;C.,无化合价变化,是复分解反应
,不体现的还原性,C错误;D.,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的还原性,D正确;故选D。21.D【详解】A.化学反
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不一定越明显,如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本就没有明显现象,A错误;B.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一般不用
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C.0.8 mol·L-1·s-1表示1 s的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了0.8 mol·L-
1,C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就是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22.A【详解】蛋白质分子中各种氨基酸的连
接方式形成肽键和排列顺序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卷曲盘旋和折叠的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
折叠形成的三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每一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称为亚基,而亚基的立体排布、亚基相互作用与布局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故答案选A。23.B【详解】A.久置的氯水成分为盐酸,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不褪色,故A错误;B.光照次氯
酸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氧气,故B正确;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
Ca(ClO)2,放久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而失效,应密封保存,故C错误;D.氯气不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气与
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熟悉氯气的性质,氯水的成分是解题关键。24.C【详
解】c(HI)由0.1 mol·L-1降到0.08 mol·L-1时,需要20s,则该时间段的平均速率为,如果c(HI)由0.08
mol·L-1降到0.07mol·L-1时平均反应速率仍为0.001mol·L-1·s-1,则所需时间为10s,但实际上浓度变小,
反应速率变慢,所以所需时间要大于10s,故C正确;故选C。25.C【详解】①加入氯化铁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氯化钾新的杂质,故错误;
②加入过量铁粉将铜离子置换除去,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故正确;③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该过程中
既没有消耗氢气也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正确;④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可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纯净的碳酸钠,故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点睛】除杂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6.B【详解】①及时转移疏散人
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故①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烧碱具有腐蚀性,不
能用于捂住口鼻,故②不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氯气与碱性物质反应,故③符合及时采取的措
施;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小苏打和氯气反应,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可防止吸入大量氯气而中毒,故
④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⑤氯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和空气混合时,氯气在下方,空气在上方,因此人群不能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故⑤不符合
及时采取的措施;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故⑥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⑦常温下氯气微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
不能解毒,故⑦不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因此①③④⑥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故B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27.D【详解】A.钾的化合
物中含有钾元素,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反应为紫色,A正确;B.某物质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反应为紫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
含有钾元素,B正确;C.蓝色钴玻璃可以过滤黄光,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钠元素,C正确;D.该物质含有钾元素,可以是钾单质,也可以是钾
的化合物,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28.C【详解】A.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该反应中元素化
合价不变,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在该反应中,有Fe、H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
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因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C。29.D【详解】A.钠很活泼能与氧气和水反应,所以少量
钠应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B.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易失去,所以钠原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钠离子只能得电子,具有弱氧化性,故B错
误;C.钠的导电和导热性较好,在新材料领域有用途,故C错误;D.钠与氧气、水等都能发生剧烈反应,性质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
在,故D正确;答案选D。30.C【详解】CH3COOH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分成离子;H2SO4和NaHSO4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
形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可拆分成离子,所以答案为C。31.B【详解】反应3NO2+H2O=2HNO3+NO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由+
4价升高到+5价,生成硝酸,为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为2mol;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由+4价降低到+2价,生成一氧化氮,为还原产物,物质的
量为1mol,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故选B。32.C【详解】A.121Sb与123Sb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不同,两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B.121Sb的质子数为51,质量数为121,所以其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21-51=70,B正
确;C.根据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121Sb的质子数为51,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质量数有关,不等于其质子数,C错误;D.根据图
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所以该核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D正确;故选C。33.B【详解】①中Cl2完全
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两种可溶性盐,故上下均显无色;②中Cl2跟水作用生成HCl,再跟AgNO3溶液充分作用,生成白色难溶盐Ag
Cl,故上显无色,下显白色浑浊;③中少量Cl2溶于水形成氯水,故上、下均呈浅黄绿色。综上所述故选B。34.B【详解】A.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氨气、硫化氢等气体,属于混合物,A错误;B.蔗糖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B正确;C.漂白粉含有氯化钙、次氯酸钙等,属于混合物,C错误;D.高岭土是多种硅酸盐组成的,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D错误;故选B。35.C【分析】如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详解】A.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反应为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D.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6.(1)???? 7???? He、Ne、Ar(2)Na(3)???? N???? Si(4)Na2O、Na2O2【解析】(1)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有Li、Be、Na、Mg、Al、K、Ca共7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Ar共3种。(2)同周期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除外)Na。(3)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强,则非金属性强弱:N>C,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则非金属性强弱:C>Si,故非金属性强弱:N>Si。(4)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37.???? ⑥???? ②???? ④???? ③⑦???? ①②③⑤⑥⑦【解析】略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