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与福州神光寺相邻多年却不相识.docx
2023-01-09 | 阅:  转:  |  分享 
  
与福州神光寺相邻多年却不相识⊙龙山神獒近在网上看到“美景良城”部分业主向市府12345投诉,称:紧邻的祥屿路上的“神光寺”这几年来长期随意燃
放烟花爆竹、经常搞庆典聚会、占用道路等扰民现象。包括:1、每月都有几天全天不定时的燃放鞭炮,甚至在午休时间和晚上11点放鞭炮;2、
经常有大型聚会庆典大摆酒桌,人山人海,占用祥屿路单向车道,锣鼓喧天,烟花爆竹一放长达20分钟,道路两侧景观树上张灯结彩、遍插香火,
行道树被红布裹得严严实实,影响树的生长,有些树都已枯死了,等等... ...。我家从1994年就从鼓东龙山巷拆迁安置在附近的福屿路
,这些现象多年来也都很熟悉,但这么多乡亲,包括从闽侯一带聚集前来,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究竟敬奉的是何方神圣?我却不太了解。俗话说,
不怕不知,就怕不学。经一番学习、访问,才知道大概:原来神光寺曾经“大名鼎鼎”,是乌石山上名寺,而乡民供奉的正是福州的大猴神“丹霞大
圣”(详见本人新浪博文:闽都猴神辩考)。猴神亦佛亦道,是福建两大女神之一陈婧姑的配神(另一时天后妈祖),难怪我一度来来往往,不明白
此处究竟是佛寺还是道观。⊙神光寺,是知名大庙,原址在乌山南麓《新修神光寺碑记》,唐咸通五年,李勋撰。神光寺在乌石山之麓。唐为金光明
院,后改名大云。大中间,为监军孟彪南庄,越岁舍为寺,请于朝,宣宗夜梦神人发光殿庭,览奏异之,赐今名。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有絓月兰若
、紫云禅窟、幞头石。唐欧阳衮诗:“香刹悬青磴,飞楼界碧空。石门栖怖鸽,慈塔绕归鸿。有法将心镜,无名属性通。从来乐幽寂,寻觅未能穷。
”设黑、白两大圣为丹霞大圣把门(丹霞原为乌山程师孟所养猿猴精,成淫贼,被陈婧姑降服,阉割,成配神,明万历罗贯中西游记流行后,民间各
处猴神渐渐都变身为孙悟空的前身,至清代,几乎化为一体,使人莫衷一是)仁王寺,在神光寺西。后晋天福三年间连重遇建,初名道清天王院,后
更今名。国朝洪武间修,万历甲午重建。有雨花阁、横山楼。宋郑侠《仁王寺横山阁》诗:“案俯横山跨海来,拂云高阁为谁开。荒溪古木闲猿洞,
明月白沙空钓台。晓日东峰龙夭矫,秋风西峡凤徘徊。居然静卧江南岸,天堑波涛亦壮哉!”南涧寺:在神光寺东。梁大通六年,居士苏清舍宅为之
。唐乾宁三年,闽王创天王殿。三年号南涧护国天王,合庵十二为寺,以居涧傍,故名。有石佛像,唐欧阳詹有长篇详记。唐欧阳衮《南涧寺》诗:
“春寺无人乱鸟啼,藤萝阴磴野僧迷。云藏古壁遗龙象,草没香台抱鹿麛。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为耽寂寞亲禅侣,莫怪闲行费马蹄。
”长乐满族琴江村,原是清代水师驻地,满族人很讲究卫生和团结。但也崇拜妈祖、陈婧姑和丹霞大圣。佛教在西晋之际传入福州,福建省第一座佛
寺绍因寺建于晋太康三年(282年),寺址在今鼓屏路、北大路之间。接着,大中寺、地藏寺、海潮寺等大批寺庵先后兴建。鼓东开元寺建于南朝
梁太清三年(549年),该寺东起井大路,西及尚宾路,南至三牧坊,北达龙山巷(俺老家,住39年)。寺内建有木塔,开元塔(据说正在筹划
重建),这是榕城最早的塔,时称“闽都第一塔”。闽王王审知对佛教采取扶持政策,建佛塔,铸佛像,大量度僧。唐天复二年(902年)王审知
在开元寺建戒坛,度僧3000人;唐天佑元年(905年)为超荐父母,在福州于山西麓建报恩定光多宝塔(白塔);天佑三年秋,又在开元寺用
蜡模法铸造一尊1.6丈高的金铜弥勒佛像,铸两尊1.3丈高的菩萨像,均以铜为肉肌,金为外肤。天佑四年,在开元寺设20万人斋。开元寺又
是佛教医院发源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为红军医院。附近金钱巷,原名经院巷,是印制宋版佛经之处,宋宋徽宗时期福州知州黄裳(延平茫荡山内演山
人)奉命在此处编校印制道藏经典,由此编创武功秘笈《九阴真经》,所以金庸武侠作品,都与福州有关。此后又有法海寺、华林寺、白塔寺、神光
寺、石塔寺、大觉寺等许多寺院出现,确为佛教兴盛时期。图片显示白塔前今五一广场曾经是一片大湖,南湖。《闽都别记》开篇:周太朴幻入双峰
梦,僧懒安预知三世缘。指的是周朴生前在双峰寺作了一个奇梦,竟预知自己及子孙三代之事。周朴,字太朴,吴兴人,唐末福州诗人。厌官场腐败
而不仕,隐于乌石山僧寺。借丈室而居,不饮酒吃荤。与神光寺僧灵观、双峰寺僧懒安过往甚密。周朴性喜吟诗,得一联一句,欣然自乐。周朴先至
天王崎南涧寺,见岩壁上有安文头陀题刻:“客至不点茶,相看淡如水;白云深谷中,稳坐浮生里。”向和尚借笔砚,在粉墙上题诗云:“万里重山
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天边飞鸟东西没,尘里行人早晚休。晓日春山当大海,连云古堑对高楼。哪堪望断他乡日,只此萧骚自白头”。随后游神
光寺,登神光塔顶,在尾层塔门上又题八句:“良将用材为塔了,神光寺建得高名。风云会处千寻出,日月中时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载
福州城。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诗句中“得高名”,指的应是唐宣宗赐“神光寺”名,并赐寺额。乌石山石头为何有泪?石头上为何
多一点,原字是元代赵孟頫所题,正是为了缅怀周朴,在黄巢入城后,为一城百姓安危,舍身取义,御赐“刚显”为祠名。乌石山(宿猿洞)屈居在
榕树下,居室有点寒酸,待遇似乎并没有达标?据福州晚报“芒果树王与神光寺事件”载,神光寺芒果树王位于现市政府大院旧档案楼东北侧,这一
带为原神光寺和神光寺塔旧址。树王年代久远,径围5米多,高度约30米,树龄500岁以上。树姿雄伟,主干离地面约2米处分三个叉、各叉再
往上约2米又再分三叉,依次往上顺推,似军队三三制编制,呈几何级数增长。产量高,上世纪70年代末曾一次就采摘芒果200多公斤,品种优
良。芒果树王长在原神光寺围墙内,乃和尚所植。神光寺,始于唐大历三年(768年)析南涧寺为金光明院,772年改为大云寺。850年福建
观察使崔干请名于朝,唐宣宗皇帝夜梦神人发光于殿堂,特赐名神光寺。芒果树旁原有古塔,名称神光寺塔。“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支灯”
,神光寺塔为其中之一。明代学者徐熥《登神光寺塔》诗云:“隐隐七层标舍利,双双八宝放光明。”塔东岩石上现保存有柯述等摩崖题名刻:“柯
仲常、祖夷仲、王若愚、曹子方、邓仲告、陈济翁、潘及之元祐庚午十二月初四游神光寺”。柯仲常,名述,宋元祐年间知福州,有惠政。王若愚,
字祖道,时任福建文臣提刑。曹子方,字辅,任福建转运判官。苏东坡送曹辅赴闽清诗:“困学纪闻政,愧跋曹子方。”⊙神光寺事件,是影响深远
的福州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发生的神光寺事件影响重大。英国领事代办金执尔代英国传教士温敦和1名医生在神光寺租占
房屋,作为在福州城内的传教场所。告老在乡养病的林则徐闻知后联络绅士,发出《福州士民致英国领事公启》函,并告到法院,反对租占神光寺,
令英国传教士搬出城外。书院童生和市民也遍贴告白,工匠不修理传教士住房,乡民不让传教土购地建房。反英事件迫使英传教士搬出。徐继畬时任
福建巡抚(曾兼署闽浙总督),编撰《瀛寰志略》,在处理神光寺事件上主张“和谐”,因此备受各方非议,终被罢免。现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徐虽
有可訾议之处,但他并无媚敌妥协的主观动机,能积极主动地考察外情,对中外大势保持着清醒而理智的头脑与独到见解,这在当时多数人都处于混
混噩噩状态的官场上,是难能可贵的。后来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神光寺终被毁,旧址建起教会医院,共三座红砖楼,斜坡顶,玻璃窗加大百叶。靠
乌山路的一座为三层病房大楼,中间座二层门诊,山边的两层楼房为老外居屋。新中国成立后均改作机关单位办公用房。1979年拆除原门诊楼建
档案馆;其余两座也于2002年后拆除,分别用于建新办公楼、绿化地。惟有神光寺内芒果树王依然挺立,生机盎然。乌石山迷人夜景,这风火墙
内住所原是俺老祖父的房产,现已拆迁归公了,归福州闽都文化研究会使用。据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任茂棠等近年撰文称:冷静看待中国近代史,不
难发现,满清王朝的没落从乾隆时期就开始了,主要表现是“文字狱”和“闭关锁国”。只不过这两道致命的伤痕被乾隆皇帝这位“十全老人”文治
武功的炫丽色彩所掩盖了。“文字狱”使文化精英们闭口不谈国事;“闭关锁国”则让国人看不到中国以外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界。鸦片战争,让几乎
所有的中国官僚士绅都想睁眼看世界,但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和学识水平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立场、观点和处事方法。让人想不到的是
,这种不同到后来竟能加深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福州“神光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更深层次探究当时中国人的眼光
到底能看多远。学者的眼光确实独到而犀利!道光三十年夏,一个英国医生和一个英国传教士,以《南京条约》相关条款为依据,找到时任侯官县令
兴廉,软磨硬泡地得到一纸加了县官大印的批文,准许他们到城里租房居住。他们俩便高高兴兴地雇了马车,把行李物品拉进城里,到神光寺里租了
几间房,一个传教,一个给人看病。这样,加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领事进驻城内的积翠寺以来,城内就有了两处英国人的居住地了
。侯官县衙和福建省衙都在福州城内,两个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住进人口稠密的省城着实显眼,最初只是引人好奇,后来就惹得士绅和学生们
的强烈不满,不免议论纷纷起来。因为从大清国开国以来,哪有“夷类”可以跑到繁华的省城与大清国的臣民居住在一起的事儿出现过?鸦片战争以
前,清政府严格规定,只准开放广州一个口岸对外经商,而且外国商人不许长住广州;不准带外国女人上岸;不准私下里和中国人交往,条件相当苛
刻。后来有了点儿松动,也只是允许传教士和医生来华,但绝对不可以带家属、不可以住进省城和府城之内,以免他们刺探军情。正在这个时候,因
病退休的林则徐回到了福州。这位曾在虎门销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的大员虽然退休了,但看到英国人住进省城,并且在他祠堂附近,不由
大怒,正好一些士绅来看他,议论起这件“让中国人丢面子”的事不免义愤填膺。于是就有人出头代表士绅给时任福建巡抚的徐继畬写了一表,强烈
要求把那两个英国人赶出福州城。洋人入境,一是办医院,自己要保命,二是办学堂,以便于办教堂发展教友,信教者一家可优惠看病,子女可免费
入学,以此传播其文化,然后才经商。无形中客观上促进了医疗、教育的发展。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咱们一概认定为帝国主义文化入侵。面对林则徐
和显贵的绅士们,徐继畬一边安慰他们一边答应要求,同时把惹事的知县兴廉找来一顿训斥。之后派人向那两个英国人说明,是知县不懂规矩才让他
们进城居住,要求他们交回批件,搬到城外去住。两个老外拿出“文件”来据理力争,这“文件”,就是八年前同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条约
的第二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
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两个英国人说他们不属于商人,而是属于领事的管事人员,因为要给已经在城内住下
的领事馆人员诵经和看病,所以,是可以住在“该五处城邑”的。中国的文字含义可以灵活多解,让外国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徐继畬向他们解释说城
是城,邑是邑,邑不一定就是省城。于是就在条约的文字解释上,双方产生了分歧,一直争执不下。拖得时间久了,林则徐等士绅们就坐不住了,他
们连上了几道书催促徐继畬拿出中国人的骨气来,像当年虎门销烟一样雷厉风行地把外夷赶出城去。内河旧景,舟楫林立,可见商务十分繁盛。被逼
急了的两位英国人强硬起来,说要向本国驻香港的总督去请示,不肯搬走。一看事情要闹大,徐继畬不敢作主,向上司浙闽总督刘韵珂汇报。刘一看
也有些害怕,急忙向朝廷上奏,讲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没想到得来皇帝的旨令却是:“不可致生夷衅,亦不可稍拂民情。总期民夷
两安,方为不负疆寄。”从福州到北京距离遥远,来回传递信件需要时日,而且皇帝的批复又含糊其辞,让刘、徐两位不知如何是好。但县里的士绅
和学生们却忍不住了,他们都背地里骂刘韵珂和徐继畬是妥协派和投降派。于是就组织起来到神光寺前示威,声言如果英国人不搬出福州城,就打进
去强行把他们拖走,在街头贴标语:“某日定取夷人首级”。一看事情闹大了,刘、徐二人慌了手脚,最后想出一法,派出兵丁把神光寺包围起来。
对两个英国人解释说保护他们的安全;对中国人说围困英国人逼他们搬家,算是取得了暂时的两安。最初几天还好蒙混,但时间一长,学生们隐约觉
得这是在保护英国人。“这还了得,狗官居然明目张胆地保护夷人,这不是卖国贼的行径吗!”因为鸦片战争阴影的影响,当时的中国人一提到卖国
贼都视为大逆不道,恨不能群起而诛之。林则徐让人给在京的闽籍官员写信,让他们向刚继位的咸丰皇帝递折子,七月十八日翰林学士孙铭恩、七月
二十八日工科给事中林扬祖、八月一日湖广道御史何冠英等接连上书弹劾刘韵珂和徐继畬。林则徐自己也不顾年老多病,上书徐继畬要求他马上调集
训练兵勇,准备与英国人开战。还表示自己愿意巡视福建近海,督办战船火炮等等。在接二连三的参奏之下,咸丰密谕两广总督徐广缙,按照何冠英
参奏折子的内容所指各情,“逐加访查,果否实有其事,并督抚现在能否设法抚驭之处,据实具奏,毋稍瞻顾”。徐广缙立即派出得力干员秘密赴闽
,暗中察访。才弄清事情原委,原来除了知县兴廉办事不力外,刘、徐二人处理得并无不妥之处。这时,咸丰又接到刘韵珂的申述“该绅士等忠愤所
激,洵足令人钦重,然以目前之小事,不顾日后之隐忧,究属失计”。“臣与徐继畬不肯调兵炮募勇,有违数绅之意,即远近传布。而言事者,但只
情关桑梓,不顾安危之大局。”刚好这年夏天雨大,两个英国人租住的房子漏雨不堪居住,他们想找人修理,但所有的工匠接到刘、徐二人的指令拒
绝为他们修缮,最后,逼得这两个英国人到底还是迁出了省城,一场国际风波总算平息下来。我祖父1920年给启蒙老师林扬光(孕熙,林则徐侄
孙)写的挽联。只是刘、徐二人在这一事件中“有迕民意”,有人向咸丰建议“轻惩”来平息民怨,一道圣旨下来,把他们贬为闲官离开了福建才算
了事。“神光寺事件”本属平常外交小事,但外交无小事。林、徐两人都是睁眼看世界的封建社会高级官吏,何以互相抵触而不能相容?学者分析有
三个主要原因:1、他们的经历不同。林则徐虽然出生在福建,但他为官多在内地,对海外贸易和对外关系不尽了解,即使在广州,也很少与外国人
直接接触。据载他有严重的疝气病,在广州期间,听说美国医生伯驾(Peter parker)可治此症,但他从不亲自前往,只是几次派人去
说说病情。伯驾说得病人亲自前来就诊,林则徐坚不见面,弄得医生无法对症施治。徐继畬虽然出生在内陆省份山西,但他多年在沿海做官,特别是
出任厦门汀漳龙道台和福建巡抚以来,常和老外打交道。他会晤过英国领事,并与其他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医生等广交朋友,如美国医生甘明、美
国传教士雅裨理、英国驻华领事李太郭、阿礼国等。深知外国人并不都是来侵略中国的,绝大部分人只是来做生意的商人。这一点,他要比林则徐了
解的详细得多。2、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林则徐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封疆大吏,从未像接待中国官员一样去平等接见外国人,而且发出的指令也都是
居高临下的姿态。徐继畬则不同,他通过鸦片战争之败痛定思痛,深知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人民的愚昧与无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他与美国传教士
、翻译雅裨理像朋友一样多次平等交谈,言谈举止中从来不露出视其为“夷类”的表情。雅裨理也把他当成了朋友,把自己手里的世界地图给他看,
并详细介绍天下形势。徐继畬敢于破除上国观念,毅然地向“夷人”学习各种知识,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3、受国内大气氛的影响。当时在中国,
一提到外国人几乎都是十恶不敕的杀人恶魔,都把他们视为假想敌。如英人租住神光寺后,林则徐联络福州士绅上书徐继畬说:“夷人愈进愈多,并
无搬移之意。且每日辎重入城,络绎不绝。有八人共抬一长箱者,有十六人共抬一大箱者,市中人人目击,明指为炮位军械,民心倍切惊惶。”经徐
继畬调查后才知道,运到神光寺的 “只有大小箱笼八只,早经搬入”。“其极重之大箱,南台委员曾经查问,该夷开箱合看,皆系玻璃器物及日用
铜锡器皿。”根本并无“炮位军械”。能让林则徐这样封疆大吏受骗,可见当时国人的排外偏见有多大!我祖父遗作《百年来所见所闻》《福建乡土
教科书全本》《福建卫生建设经过》《民政概要》《禁烟概要》《福建地方行政与地方自治》等,均盖有“概不外借,阅览不过夜”等档案馆图章。
当众人独醉我独醒的时候,往往清醒的人最为孤独。不能不承认,在处理神光寺事件中,徐继畬是理智清醒的。可是清醒的人丢官,回到家乡以教书
为生,但他晚年写下了《瀛环志略》。这部书是在他的外国朋友给的42份“海图册子”之后,又从外国朋友那里知道有关美国、英国状况后,动手
编写的一部书。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成书。书中除了有大量的地图之外,还向人们介绍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民主政治,字里行
间还对这些制度发出赞美之声。1848年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华盛顿纪念碑奠基,向各州、各国征集纪念物。在来华美国传教士的帮助下,
中国浙江宁波府向美国赠送了一块花岗岩石碑,碑文刻的就是《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总统的两段按语,至今镶嵌在华盛顿纪念碑内,它表现了一
个特殊的中国人的卓越见识,也成为那年代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1867年秋,美国第17任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西沃德请著名画家普拉
特复制了悬挂在美国白宫的华盛顿画像,由驻华公使蒲安臣赠送给徐继畲,并举行隆重的赠送仪式。蒲安臣致辞高度称赞徐继畬。徐继畲答辞称:
“因思贵国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一如既往地肯定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对
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功过是非,实事求是。鸦片战争以来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史学界对待林则徐总是光芒万丈,而对他之瑕疵从不提及。长期以
来,在中国近代史领域,人们往往把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主和思想一概看成是妥协投降卖国的外交路线,几乎成为思维定势,金科玉律。在
当今依然存在如此现象,应是值得国民警惕的。历史烟尘渐渐远散,用全新的观念来反思我们当今的现代化进程,鉴古知今,应当是今人很重要的命
题。今天的中国又进入新一轮百年大变局的启航时刻,中国人的眼光,闽人眼光、福州人的眼光,究竟还能看到多远?至关重要。百多年来,历史教
训,不应只是成为回忆,而应成为催促今人奋勇前行之力,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又不盲目排外的启示。福州古园林素以文化植物花卉名称来命名亭
台楼阁,强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谢道承的“二梅亭”,以梅花为胜,并有一段动人传说。谢道承(号种芋山人),康熙年间进士,雍正四年,
以母老乞假侍养,筑“一枝山房”于乌石山神光寺侧,植梅数十株,率子弟读书其中,后又购屋为其母筑“三知堂”。并于屋后穿池,手种二梅于池
上,题曰“二梅亭”,并绘《循陔图》一幅以奉母,奉母九年,太夫人寿八十四岁。而“二梅亭”以谢道承植梅奉母为后人所承记。清许均《二梅亭
记》载:谢道承独爱梅花,平常养梅“如慈母之护赤子,方蓓蕾如豆子大,山人作歌以催之。清茗一壶,山人跪拜如仪,犀水旁立唱礼”,陈郭拾珠
的《二梅亭诗并叙》:“但愿循陔依故事,北堂萱草颂遐龄 ”,后又有“梦绕三山色、梅开二树花。循陔同养志,薄宦即生涯”(陈建侯的《寄题
二梅亭》)的感慨。“二梅亭”成为文人借梅,抒尽孝与薄宦之情,而深深地感染着后人。这样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景点在福州古园林中比比皆是
。乌山曾是古代文人咏梅赞梅、借景抒情的场所,故有“梅花香尚禁寒在,柳线青犹待暖催。我亦闽山旧地主,年年佳日许同来。”“莫怅残梅零落
尽,梨花如雪又堪簪。”“闽山深处是吴家,山石微凹亦种花。不若明园解幽逸,株株梅影上窗纱。”的佳句,“梅以韵胜,以格高”将梅花上升为更高的精神境界;又如古蜀望帝杜鹃啼血的传说,使杜鹃成为矢志不渝的象征;“本无尘土气,自在水云乡;楚楚净如械,亭亭生妙香”的荷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竹子;还有幽居品逸的兰花;颇具雅逸美的菊花,雍容华贵的牡丹、丰姿艳质的海棠、相思寄情的红豆、淡雅飘逸的水仙、潇洒高贵的山茶,还有"岁寒三友"(松、竹、梅合称)和"四君子"(梅、兰、竹、菊合称)等,无不成为古代文人墨客的最爱,并一直传承下来。宋人有陆凯千里寄梅花给陆晔佳话:折梅逢驿使,赠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神光寺为何迁到西二环外祥屿路上?从上述可知,神光寺及其附近仁王寺、南涧寺在清末均已毁弃无存。但为何独有神光寺如今迁到西二环外的祥屿路上得以重修,并列三寺俱现?我实不知,也尚未细考。印象中应是2008年前后重建的,是政府批准迁建,还是民间自发集资重修?我也不太清楚。神光寺现状壁上这些应是陈婧姑的部属三姑六婆,是保护婴幼儿平安的。但我始终没有想到在我居家附近这三间寺庙的前世今身曾经却是在福州留下如此辉煌历史印迹的大庙,与神为伴为邻若许年而不相知相识,实不应该。而那么多附近郊外乡亲自发要来这里轰轰烈烈地拜神唱戏,其中包含乡土历史文化的深厚缘由也就大可理解了。
献花(0)
+1
(本文系走走寻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