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境白玫瑰 - 二战期间世界上规模最大妇女团体--洛塔.施瓦德组织小传02
2023-01-09 | 阅:  转:  |  分享 
  
北境白玫瑰 - 二战期间世界上规模最大妇女团体--洛塔.施瓦德组织小传洛塔组织会根据洛塔自身才能和部门分配学习相关技能,比如医学、通讯、文书
工作、兽医、民防、女童教育等等。从30年代开始洛塔教育规模迅速扩大,1938年超过30000万名洛塔在各地的教育中心接受了培训。为
了培养足够的护士,洛塔组织与芬兰红十字会合作开办了护理课程,分为两个层次,包括两周的基础医学培训和六个月的护理课程。20年代的护理
课程自1922年春开始,洛塔组织就开始身着统一的制服,包括灰色棉质衬衫(白色的领口和袖口为可拆卸式)、一件宽松风衣和野战帽,鞋袜必
须为深色,最好为靴子,代表自身部门的臂章佩戴在左臂。据说洛塔制服的料子穿起来很舒服,曼纳海姆元帅用这种料子做了一身军装。服装尺寸要
求非常严格,要求裙子下摆离地25厘米,裙子口袋高20厘米、宽17厘米,位置为腰部向下15厘米,穿戴时必须系上所有扣子,不得卷起袖子
或裙摆。但是在战争时段前线的要求被放松了,比如一个战地规定是这样的:“在军医院、厨房、面包房、车间和仓库工作时,洛塔有权将衣领向上
敞开系在第二颗纽扣上,袖子系在肩扣上或者整齐地卷到肘部上方。”制服尺寸规定宽松风衣,摄于1941年在前线身着工作服的洛塔洛塔别针是
洛塔组织的重要标志,包括一个卐字、洛塔-施塔德文字和四朵白玫瑰,但除了正式场合洛塔们很少佩戴它,该徽章由Eric Vasstr?m
设计,1921年11月25日一号别针被交给时任中央委员会主席Helmi Arneberg-Penti,目前发现的最大编号别针为17
1362在范妮·卢科宁为主的一些成员的推动下,自20年代末期洛塔组织开始发展女童工作,30年代初期随着卢科宁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女童
工作的发展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飞速推进。未达年龄要求的小女孩从8岁起可以先成为一名小洛塔(或者叫小洛塔,Pikkulotta)直到16
岁后成为一名正式的洛塔组织成员。这样的活动被称为Pikkulottie,在芬兰东部很受欢迎并逐渐从城市扩张到农村。1934年组织了
第一个女童工作教师全国交流日,1936年举办了第一期国家课程,1937年萨拉·弗苏丝(Saara Forsius)当选为全国女童工
作主管,次年面向小洛塔的《Pikkulotta》杂志开始发行,1935年有512组小洛塔,共13066人,1938年芬兰全国大约有
2.4万小洛塔。30年代的一些小洛塔正在集会参加活动萨拉·弗苏丝正在培训地方女童工作的教师们与正式洛塔成员一样,小洛塔们也要宣誓,
这是她们的誓言洛塔的思想尽管思想氛围总体上是包容的,作为白卫军的兄妹组织其意识形态还是偏保守,也就是所谓白色思想(Valkoist
a Aatetta)。独立战争十周年时范妮·卢科宁的讲话能很好地体现这点:“白色思想与祖国自由的思想完全一样,没有其他的。”193
1年,中央委员会向地方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彻查以确保没有芬共(或是其他)加入组织,同时极力阻止与社会民主党或是其他左翼政党合作,谴责
工会和劳工运动。同时,俄罗斯族裔或者犹太人也被严禁加入洛塔,前者是基于民族立场,后者基于宗教立场,直到1940年洛塔组织才接纳了第
一批犹太人和穆斯林成员,1941年第一批无教派成员加入洛塔组织。而更令人感到恐慌的是部分洛塔成员对拉普安运动(Lapuanliik
e)这样的极右翼法西斯运动的同情,在1929年到1932年期间,12名中央委员会成员中有5人同情极右翼运动,甚至有真正的极右翼分子
,如希尔雅·里皮宁(Hilja Riipinen),她担任主编的《洛塔-施瓦德》(《Lotta Sv?rd》)杂志刊登了大量反共内
容。一些洛塔参加1930年的赫尔辛基反共游行,在同年的议会选举中洛塔组织敦促成员投票支持右翼政党。但在1932年的曼查拉叛乱(M?
nts?l?n kapina)后相当一部分极右翼支持者被逐渐驱逐,在1936年里皮宁被解除主编职务,标志着极右翼支持者的彻底失势,
支持“白色思想”的保守主义者牢牢把持着组织的领导权——比如范妮·卢科宁(Fanni Luukkonen)。希尔雅·里皮宁,在战后清
算洛塔组织时她被认为是法西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普亚运动的标志,在政变未果后被解散拉普亚运动的后继者爱国人民运动(Is?nmaalli
nen kansanliike,缩写为IKL),在经历铁拳打击后乖乖整起了议会斗争,自吹最多时有10万人,继续战争后在苏联要求下被
解散,冷战后重生。里皮宁是其成员。洛塔将军要谈论洛塔组织就不得不说范妮·卢科宁。自1925年开始她就一直是中央委员会成员,从193
0年到1944年洛塔组织解散,她连续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达15年之久。她是第一个荣获芬兰自由十字勋章的女性,也是唯二荣获这项荣誉的女
性。在2004年的民意调查中,她在100位最伟大的芬兰人中名列第44,也是排名最靠前的女性(顺带一提第一是曼纳海姆)。范妮·卢科宁
1882年3月13日,卢科宁出生于赫尔辛基(一说是在奥卢(Oulu),另有说是Kruununsaari,当时她家正在搬家),后来在
奥卢的女子学校读书,1902年毕业,1906年成为一名公立学校教师。1913年卢科宁搬到索尔塔瓦拉(Sortavala,冬季战争后
割让给苏联),大约是在这里她成为一名爱国者。作为索尔塔瓦拉神学院女子学校的校长,她虔诚地信仰基督教并支持禁欲主义。在芬兰独立和随后
的内战中,卢科宁参与了当地的白卫军组织并组织女性为白卫军提供支持。1921年全国洛塔组织建立后她被选为当地洛塔区的秘书长,1925
年被选为中央委员会成员,1929年的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洛塔-施瓦德》杂志编写委员会成员,1936年接替被解职的里皮
宁担任主编。1934年发售的范妮·卢科宁照片明信片,背面有文字:“明信片的部分销售金额将被捐给白卫军组织和洛塔-施瓦德协会”作为禁
欲主义者,卢科宁可谓是“少吃多做”的代表,在区议会时她就以勤奋闻名,中央委员会主席和杂志主编的繁重工作可能压垮了她的身体,在40年
代出现了明显的心脏病症状。1940年6月,在冬季战争后曼纳海姆元帅授予她一等自由十字勋章(Vapaudenristin ritar
ikunta),后来又授予剑饰。与后来玛尔塔·伊丽莎白·雷恩(M?rta Elisabeth Rehn)获得的不同,卢科宁的勋章与
士兵是相同的。1944年继续战争结束,在与苏联的停战协议中洛塔组织被要求解散。由于终生未婚无子,卢科宁生活在赫尔辛基从事文学工作换
取微薄的收入生活。战后她收到侮辱,收到过匿名诽谤信件,由于战时保守的立场她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精神压力摧残了她本就被心脏病折磨的身
体。1947年10月27日,范妮·卢科宁于赫尔辛基去世,被运回故乡Kruununsaari的家族墓地埋葬。范妮·卢科宁之墓,墓志铭
为“祖国乃上帝之意”(Is?nmaa on Jumalan ajatus)战争中的洛塔自1939年11月30日苏联入侵芬兰,作为白
卫军的兄妹组织洛塔-施塔德毫无疑问的先后投入了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在冬季战争爆发后大量芬兰女性加入洛塔组织,比如在南博滕(Etel
?-Pohjanmaa)洛塔区1938年洛塔成员只有3776人,而1939年翻了一倍达到8430人,战前人数最多的洛塔区、直面战火
的维堡从6813人增加到了12253人,最终在1939年有约3万女性加入洛塔,而到解散前夕的1944年,她有24.2万名正式成员,
小洛塔从1940年的2.8万人增加到1943年底的4.8万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女性志愿服务组织——而芬兰的总人口只有三百多万。
1944年春,主要由洛塔组成的第1防空团第14探照灯连是芬兰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女性组成的军事单位。可能是第14探照灯连的照片正如
战前计划的那样,洛塔-施瓦德组织承担了国防军和白卫队的后勤和协助工作,在继续战争中她们也为德军提供援助。尽管在冬季战争中表现出色,
但在继续战争中由于大量新加入成员的涌入以及战争时间的延长,洛塔组织观察到了不少成员出现了心理疾病,继续战争前被严格执行了服装条例以
及其他纪律被抛之脑后,对此中央委员会宽松了条例以及其他一些纪律,尽管如此也有1100名洛塔被免职、遣返、被迫辞职,5200多人因为
重病、负伤和心理问题不得不暂时或永久性退出现役。战时的洛塔战时的小洛塔,由于大量劳动力被征入军队,洛塔不得不承担起原本由男性劳动力
负责的工作,比如说农活。在这种情况下年幼的小洛塔开始在部分领域代替正式洛塔,比如防空监视、协助葬礼、照顾士兵坟墓、战争宣传和文书工
作由于多在后方工作,洛塔的死亡率较低,1939年至1944年有66人死于前线,47人死于空袭,140人死于疾病,1人自杀,34人意外身亡,3人失踪。继续战争停战后,洛塔组织参与国内设施的维修与被割让地区难民的迁移。莫斯科停战协定中洛塔-施塔德组织被苏联认为是亲法西斯的,1944年11月23日洛塔组织被盟军控制委员会解散。一个新组织芬兰妇女基金会(Suomen Naisten Huoltos??ti?)接管了其大部分财产,该基金会冷战后改名洛塔-施瓦德基金会(Lotta Sv?rd S??ti?),今日依旧存在。全文完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