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20)宣贯培训材料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修编重点与难点 主要的修编内容一二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一 修编重点与难点1. 打造国际一流标准2. 最严格的判定方法3. 实现80%节能目标4. 体现碳达峰碳中和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1. 打造国际一流标准 搜集、汇总、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与国内外先进标准对标。与美国ASHRAE 90.2、欧洲/德国ISO/DIN 18599和日本住宅节能设计规范进行比对,邀请国际专家参与编制,确定世界同类气候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先进水平,并依此确定北京市第五步《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目标,并形成研究报告《国内外标准比对》。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节能标准类型 部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本标准 近零能耗GB/T51350-2019 德国 日本 外墙 0.23 0.15 0.28热桥0.05 0.49 外窗 1.1 1.2 1.3 1.5 屋面 0.15 0.10 0.20 0.32地面、地下室外墙 热阻1.6 0.20 0.35 0.47
气密性换气次数N50 -- 0.6 0.6 --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限值对比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2. 最严格的判定方法? 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采用规定性指标和性能化指标双级控制的节能判定方法,这是目前国际上要求最严格,最先进的节能判定方法。如以下条文所示:? 3.2.2 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不应大于表3.2.2规定的限值。? 3.2.4各类居住建筑均应进行累计耗热量指标qH的计算,且累计耗热量指标qH不应大于表3.2.4规定的现行值。? 形成研究报告《能耗指标计算方法及双控原则的研究》。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所设计建筑北向凸窗、门窗气密性、东西向外窗遮阳外表系数、围护结构符合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外墙屋面K值限值和外窗K、SC等限值 居住建筑累计耗热量指标限值Qr 改变设计建筑K、SC值
实际 ≤ 规定 Qd ≤ Qr居住建筑符合节能设计的规定
规定性指标 性能性指标 建议设计的居住建筑No
Yes NoYes外墙屋面允许最大K值的规定值 计算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Qd注:规定性指标与性能性指标并行执行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注:规定性指标成为前置条件,与性能性指标串行执行
所设计建筑北向凸窗、门窗气密性、东西向外窗遮阳外表系数、围护结构符合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外墙屋面K值限值和外窗K、SC等限值 居住建筑累计耗热量指标限值Qr 改变设计建筑K、SC值
实际 ≤ 规定 Qd ≤ Qr居住建筑符合节能设计的规定
规定性指标 性能性指标 建议设计的居住建筑
No Yes NoYes外墙屋面允许最大K值的规定值 计算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Qd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 实现80%节能目标? 根据北京地区居住建筑的规模和类型特点,确定其节能设计中适宜的分类指标和分界值。 规定性指标的分类指标和分界值由建筑物层数改为外表系数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 体现碳达峰碳中和 确定居住建筑供暖能耗的现行值及引导值,要求每个建筑计算供暖能耗,并不能大于现行值。《标准》的能耗指标分为“现行值”和“引导值”,重点地区以及其他定位高的项目可参考《标准》“引导值”。? 现行值为相对75%标准进一步节能20%的水平,而引导值则为相对75%标准节能30%的水平。? 形成研究报告《能耗指标中现行值和引导值选取与确定原则研究》。 建筑外表系数累计耗热量指标 1.00<外表系数F≤1.50 外表系数F≤1.00
qH/(kW·h/m2) 现行值 引导值 现行值 引导值28.6 24.9 16.7 14.8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 体现碳达峰碳中和 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调整3.1.8新建居住建筑应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2层以上的建筑,应有不少于全部屋面水平投影面积40%的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 2 12层及以下的建筑,应设计供全楼用户使用的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或有不少于全部屋面水平投影面积40%的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 能源结构的调整:4.1.4 居住建筑供热热源型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可供利用的工厂余热或热电联产的区域,应优先采用工厂余热或热电联产;2 有条件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或多能互补的复合能源应用形式;3 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宜就近接入城市或区域热网;
4 不具备上述热源形式时,宜采用楼栋或分户的供热形式。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二 主要的修编内容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1 总则2 术语、符号3 建筑节能与建筑热工设计(共3节)4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节能设计(共5节)5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设计(共3节)6 电气节能设计(共3节)附录A 建筑设计相关计算(共3节)附录B 居住建筑节能判断文件(共5节)
附录C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共3节)附录D 管道和设备绝热层最小厚度和最小热阻附录E 太阳能生活热水和光伏发电相关计算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下列情况:1 住宅、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公寓等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2 住宅小区和以住宅为主的建筑群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改建建筑:是指非居住建筑的使用功能改变为居住建筑,并且其机电系统完全重新设计施工的情况。对于仅进行外围护结构或用能设备及其系统的节能改造的工程,不属于“改建”建筑,应遵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标准。修改:增加了公寓(包括酒店式公寓和办公) ;删除了养老院。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1.0.3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遵循本标准,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建筑物能耗:1 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筑节能设计、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控制建筑物冬季耗热量指标。2 通过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源效率和输送效率。3 通过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和空调、通风系统的节能设计,控制夏季的空调能耗。4 通过自然采光、给水排水及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降低建筑物给水排水、照明和电 气系统的能耗。5 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应用,降低建筑物化石能源的消耗水平。
修改:隐含节能率的改变和控制指标的变化本条明确了居住建筑达到本标准节能要求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途径。居住建筑能耗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照明和电气系统等的能源消耗。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术语中增加了外表系数;主断面传热系数;装配式预制外墙保温板系统;主要房间、空调系统综合性能系数;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损比;太阳能有效利用率等新名词定义。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1.2 建筑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超过 3.0 米,不应超过 3.3 米;修改:2013版3.1.4 普通住宅的层高不宜高于2.8m。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1.3 建筑物的 外表系数F 不应大于表3.1.3规定的限值。修改:将体型系数的限值改变为外表系数的限值表3.1.3 外表系数F 限值建筑层数 ≤3层 4~8层 ≥9层F 1.50 1.10 1.00(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1.4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的居住建筑各朝向窗墙面积比M不应大于表3.1.4的限值修改:将托儿所、幼儿园的窗墙面积比放松了要求表3.1.4 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M限值 朝向 M 限值北 0.30东、西 0.35南 0.503.1.6 托儿所、幼儿园各朝向窗墙面积比M不应大于表3.1.6的限值朝向 M 限值北 0.40
东、西 0.45南 0.60表3.1.6 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M限值(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1.5 居住建筑屋面天窗面积不应大于该房间屋面面积的10%。修改:增加了屋面透明部分的限值要求,既严于行业标准,又考虑到坡屋面房间开窗面积的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1.8 新建居住建筑应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2层以上的建筑,应有不少于全部屋面水平投影面积40%的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 2 12层及以下的建筑,应设计供全楼用户使用的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或有不少于全部屋面水平投影面积40%的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 3 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热利用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本建筑和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 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必须与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统一同步进行。修改: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的利用原则40%屋面必须占用,12层以上不用设太阳能热水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光伏利用的示例
500~800650~900560~610400~500? 以北京地区为例,户均2m2安装面积下,满足相同用热水需求时系统经济性对比? 用热水量20L/(人·d)? 10年序号 热水系统 运行能耗(kWh/吨) 系统投资(元/户) 年运行成本(元/户) 系统总成本(元/户?年) 备注1 集中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 10~30 4000~5000 100~300 需要运维,未考虑运维费用2 阳台壁挂太阳能热水系统 20~30 4500~6000 200~300 近零维护3 光伏直驱太阳能热水系统 10~20 3000 100~200 零维护4 电热水器 46 1000~1500 460 零维护系统热损比≤0.6、且太阳能有效利用率≥40%时,辅热约30kWh/吨。?不同生活热水系统经济性分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1.9 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应满足使用、施工安装和维护等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太阳能装置设置于屋面时,屋面应为无南向遮挡的平屋面或南向坡屋面; 2 女儿墙、装饰构架等设施不应影响太阳能板的日照要求; 3 太阳能光伏组件或集热板宜与建筑立面设计相协调。修改:增加了安装太阳能光伏和集热板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1.10 空气调节器等设备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不应设置在建筑天井、封闭内走廊等通风不良的位置;2 不应对室外机进行正面遮挡,百叶的开孔率应达到80%;3 应预留对室外机进行安装和清扫的条件;4 符合周围环境的要求。 修改:调整了对安装空调室外机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1.11 应选用节能电梯,其能源利用效率应达到现行地方标准《电梯节能监测》DB11/T1161的2级水平,并具备以下运行功能: 1 同一单元设有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具备群控功能; 2 电梯无外部召唤,且轿箱内一段时间无预置指令时,应自动关闭轿厢照明及风扇; 3 电梯系统宜采用变频调速拖动方式和能量回馈装置。3.1.12 地下车库等公共空间,宜设置导光管等天然采光设施。且导光管采光系统在漫射光条件下的系统效率应大于0.50。修改:增加了对电梯选用节能要求,地下车库采用导光管的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2 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不应大于表3.2.2规定的限值。 (强制性条文) 修改: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改为按照不同的外表系数进行分类,且外墙和屋面均为主断面,并将外窗的传热系数提高到1.1W/(m
2?K),超过超低能耗建筑的水平。还增加了分户楼板的限值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地面外墙
3.2.3 建筑物下列部位应做保温,其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1.6[(m2·K)/W]1 首层与土壤接触的地面、冻土线以上与土壤接触的外墙;2 供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外墙、顶板和地面;3 供暖房间下面从室外地坪至其以下2m的非供暖地下室顶板和外墙。修改:增加了首层地面、供暖地下室周边等部位的保温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3 建筑物下列部位应做保温,其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1.6[(m2·K)/W]1 首层与土壤接触的地面、冻土线以上与土壤接触的外墙;2 供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外墙、顶板和地面;3 供暖房间下面从室外地坪至其以下2m的非供暖地下室顶板和外墙。
修改:增加了首层地面、供暖地下室周边等部位的保温要求。地面、外墙、顶板采暖地下室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3 建筑物下列部位应做保温,其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1.6[(m2·K)/W]1 首层与土壤接触的地面、冻土线以上与土壤接触的外墙;2 供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外墙、顶板和地面;3 供暖房间下面从室外地坪至其以下2m的非供暖地下室顶板和外墙。
修改:增加了首层地面、供暖地下室周边等部位的保温要求。顶板、侧墙2m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4 各类居住建筑均应进行累计耗热量指标qH的计算,且累计耗热量指标qH不应大于表3.2.4规定的现行值。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5 重点地区或要求更高的建筑物累计耗热量指标qH应符合表3.2.5规定的引导值。修改:增加了建筑耗热量指标现行值和引导值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7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存在多个主断面外墙或屋面的建筑物,应按照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主断面的传热系数,并应符合3.2.2的规定;2 进行建筑物围护结构冷热负荷和能耗计算时,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K,应采用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按本标准附录A.2计算确定;外墙和屋面主断面传热系数限值按本标准表3.2.2确定;3 门窗的K值应为整窗(门)的传热系数,根据产品提供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确定,部分外窗的K值可参考附录C;4 架空或外挑楼板、与供暖层相邻的非供暖空间楼板、供暖与非供暖空间隔墙、分户楼板和变形缝墙的K值按主断面传热系数确定;5 坡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45°按外墙性能要求,小于45°按屋面性能要求;6 当沿变形缝外侧的垂直面高度方向和水平面水平方向填满不燃保温材料,向缝内填充深度均不小于
300mm,且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不大于0.040W/(m·K)时,可认为达到限值要求。修改:说明主断面和平均传热系数的概念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8 建筑遮阳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强制性条文)1 东、西向主要房间外窗的透光部分应设置展开或关闭后,可以全部遮蔽窗户的活动外遮阳或中置遮阳;2 东西向非主要房间的综合太阳得热系数SHGC不应大于0.40; 3 外遮阳装置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与建筑工程同步进行。修改:删除了有封闭阳台可不做外遮阳的规定。合并了原标准3.2.4条和3.2.10条,将SC改为了SHGC。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12 阳台和室外平台的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阳台下列部位的传热系数应符合本标准第3.2.2条的规定:1)敞开式阳台内侧的建筑外墙和阳台门(窗);2)封闭式阳台外侧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围护结构。2 室外平台和屋顶机房等屋面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屋面传热系数的限值。修改:简化了阳台部分的节能设计(2013版3.2.8条)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3.2.14 建筑外门、外窗、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其气密性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强制性条文)1 外窗、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窗)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中规定的7级。2 楼栋和单元外门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中规定的4级。修改:气密性标准的变更,增加了外门的气密性(原标准3.2.9条) 新增强条!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修改:新增3.2.16 外围护结构保温应连续。下列部位应进行详细构造设计:屋面、外墙水箱间出屋面楼梯间、机房1 从室外地坪至女儿墙(包括凸出屋面的所有楼梯间、机房、水箱间等) 所有与室外空气接触的部分其传热系数限值应符合表 3.2.2的规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修改:新增3.2.16 外围护结构的详细构造设计;2 下沉庭院或天井中供暖空间的外窗和供暖及非供暖空间外墙的传热系数限值应符合表3.2.2的规定;其余非供暖空间的外窗传热系数限值不应大于2.5 W/(m2·K);3.2.17 外门窗安装的要求;3.2.18 外墙、屋面采用多层复合围护结构时的规定;3.2.19 装配式建筑的热工性能规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修改:第3.3节改成了节能判断和能耗指标计算
3.3.1 建筑和建筑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执行本章所有强制性条文;2 提交附录B.1的文件;3 按照本节的下述规定计算建筑物累计耗热量指标,并提交表B.5.7-1和B.5.7-2。3.3.2 建筑物累计耗热量指标计算应采用全年动态模拟计算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修改:第3.3节改成了节能判断和能耗指标计算3.3.3 建筑进行累计耗热量指标计算时,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调整后的数值不应超过表3.2.2的数值。 3.3.4 累计耗热量指标计算时外窗和屋面天窗的综合太阳得热系数SHGC不应大于0.5。3.3.5 建筑围护结构累计耗热量指标计算应采用专用模拟计算软件,并符合本标准附录B.5的各项规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1.4 居住建筑供热热源型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有可供利用的工厂余热或热电联产的区域,应优先采用工厂余热或热电联产;2 有条件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宜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或多能互补的复合能源应用形式;3 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宜就近接入城市或区域热网;4 不具备上述热源形式时,宜采用楼栋或分户的供热形式。修改:增加了宜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或多能互补的复合能源应用形式和宜采用楼栋或分户的供热形式。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1.7 只有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时,才允许采用直接电加热设备作为居住建筑供暖的主体热源,并应分散设置,不得采用电锅炉直接集中制备供暖热水。 (强制性条文)1 无燃气源和集中热源,且无法采用热泵等其他能源形式供暖的居住建筑。2 供电政策优惠或具有峰谷电价差,且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的居住建筑。3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筑,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供暖用电量需求。修改:电直接供暖的条件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1.8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应进行空调季空调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t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强制性条文)1 空调季空调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t不应低于表4.1.8的限值;2 多种集中空调系统组合SCOPt限值应按照单一系统所负担的供冷负荷加权平均获得。修改: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空调季空调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
t的限值要求。 集中空调系统类型 冷水机组 多联机 热泵SCOPt/(kWh/ kWh) 3.90 3.80 3.00表4.1.8 建筑物空调季空调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t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1.10 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冬季供暖设备时,在冬季设计工况下,其性能系数COP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冷热风机组不应低于2.20;2 冷热水机组不应低于2.40。修改:性能系数COP从1.8-2.0提高到了2.2-2.4(原标准4.1.8条)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1.10 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冬季供暖设备时,在冬季设计工况下,其性能系数COP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冷热风机组不应低于2.20;2 冷热水机组不应低于2.40。修改:性能系数COP从1.8-2.0提高到了2.2-2.4(原标准4.1.8条)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1.12 居住建筑的负荷计算、水力平衡计算和供热计量设计等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11/1066的规定。修改:新增对应(原标准4.1.8条)4.1.13 管道和设备绝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修改:附录D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2.3 燃气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94%。(强制性条文)修改: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从88-90%提高到了94%,JGJ26-2018是92%。4.2.5 燃气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1 宜直接选用冷凝式锅炉;当选用普通锅炉时,应另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2 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后的排烟温度不应高于80℃。 修改: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后的排烟温度由100℃改为80℃。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2.8 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作为供暖热源时,其额定热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中能效等级1级的规定值。(强制性条文)修改:增加强制性条文,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作为供暖热源时,没有限制使用,增加了1级能效的要求。4.2.9 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节能减排规定:1 额定热输出应与室内供暖负荷(热水负荷)相适合,不宜过大;2 应采用具有同时自动比例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功能的产品,并应具有水温调节和自动控制功能;3 应采用冷凝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燃烧方式宜为全预混燃烧;4 配套循环水泵应与系统特性相匹配,必要时须增加外置水泵;
5 应采用产品原厂配置的专用进气和排烟管;6 氮氧化物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对燃气供暖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高要求。修改:增加了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作为供暖热源燃烧方式及氮氧化物排放限值。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4 节将与《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11/1066-2014重复的部分做了一些删减4.4.1 室内供暖系统立管制式应采用双管式。修改:“宜”改为“应”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5.2 居住建筑设置新风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住宅宜采用分户新风系统,不宜采用集中新风系统;2 新风量的选取应满足人员卫生需求,宜按最小换气次数确定。最小换气次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3 应设置排风能量回收装置;4 排风能量回收装置在规定工况下的交换效率,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新风热回收机组》GB/T 21087的规定;5 能量回收系统排风量与新风量的比值R不应小于0.75,并宜维持室内微正压;6 应对空气能量回收装置进行冬季防结露校核计算,可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15附录C.3的计算方法进行。在冬季设计工况下,如果排风出口空气相对湿度计算值大于等于100%,应在能量回收前对新风进行预热处理。
修改:增加了居住建筑设置新风系统的规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5.4 住宅采用户式集中空调系统时,冷源设备的下列项目不应低于现行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的规定值(强制性条文) :1 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和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的电机驱动压缩机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名义工况时的能效比;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3 风冷或蒸发冷却的户用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4.5.5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冷源设备的下列项目不应低于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的规定值(强制性条文):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2 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性能系数;3 制冷机组名义工况综合制冷性能系数。
修改:采用空调系统的能效比的变化。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5.6 当选择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热泵)机组的冷热源时,应确保地下水资源不被破坏和不被污染,且地源热泵机组的能效等级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0721的1级。修改:增加了地源热泵机组的能效等级。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5.1.4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物其冷却塔的节水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的规定。修改:新增条文5.3.1 新建建筑应设计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其热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城市热网供应范围内时,宜采用城市热网热源; 2 除有其它用汽要求外,不应采用燃气或燃油锅炉制备蒸汽,通过热交换后作为生活热水的热源或辅助热源;3 当有其他热源或可再生能源可利用时,不应采用市政供电作为生活热水系统的主体热源。修改:对生活热水的热源选择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太阳能生活热水为首选热源的规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5.3.2 当采用太阳能进行生活热水供应时,应根据建筑功能、安装条件、用热水规律、使用者要求等因素,按照以下要求设置:1 日均用热水量宜按照《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表5.4.2-1中用水定额下限值选取;2 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损比大于0.6的,不宜采用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3 采用分散辅热且辅热热源位置应靠近用水点;4 宜采用定时循环方式;5 太阳能有效利用率不应小于40%;6 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损比μ和太阳能有效利用率 的计算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修改:将原标准太阳能生活热水的设置规定改为技术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5.3.4 采用户式燃气炉作为生活热水热源或太阳能辅助热源时,其热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中规定的1级能效要求。(强制性条文)
制热量(kW) 热水机型式 普通型 低温型H<10 一次加热式、循环加热式 4.40 3.60静态加热式 4.00 -H≥10 一次加热式 4.40 3.70循环加热 不提供水泵 4.40 3.70提供水泵 4.30 3.60表5.3.6 热泵热水机性能系数(COP)(W/W)修改:新增生活热水热源的能效规定5.3.6 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生活热水时,热泵热水机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3.6的规定,并应有保证水质的有效措施。(强制性条文) 5.3.5 以燃气锅炉作为生活热水热源时,其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94%。(强制性条文)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6.2.1 居住小区道路照明系统设计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装置(光源、灯具及附件),并采取节能自动控制措施。修改:增加了居住小区道路照明系统灯具选型要求。6.2.2 居住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规定的目标值。修改:将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由现行值提高到目标值。6.2.5 居住建筑宜采用智能家居系统。修改:取消原高级住宅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增加居住建筑宜采用智能家居系统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6.2.6 按照3.1.8条要求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居住建筑应按以下规定设计太阳能光伏系统: 1.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不应低于18%; 2. 宜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系统。 3. 光伏发电系统可采用直流变换器接入居住建筑公共区域 的照明直流负载系统。 4. 应分析用电负荷规律,合理设置储能装置。修改:增加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的一系列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6.3.2 居住小区住户水、电、气、热的计量采集应采用表具计量,表具宜采用远传系统。修改:增加了对居住小区住户水、电、气、热计量表具的要求。6.3.3 居住建筑电能表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居住建筑电源侧应设置电能表;2 每套住宅外应设置电能计量装置;3 公用设施应设置用于能源管理的电能表。4 可再生能源发电应设置独立分项计量装置,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GB/T 50865的规定。修改:增加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的分项计量要求。6.3.4 住宅应设置热计量采集和远传系统,并应满足现行地方标准《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11/1066的相关规定。
修改:增加了住宅热计量应执行的标准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附录A 建筑设计相关计算A.1 面积、外表系数的计算和朝向的确定A.2 外墙、屋面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各部分面积的计算规定,取消了有关朝向的特殊规定,均按建筑物物理朝向计算;外墙传热系数的计算改为从主断面求平均 ±0.00以上,不含女儿墙、出屋顶机房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附录B 居住建筑节能判断文件修改了采用直接电供暖节能判断表(表B.2. 2-2)增加了集中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的判定表(表B.2. 2-3)增加了给排水节能判断文件(表B.3.1生活热水节能判断表)增加了电气专业节能判断文件(表B.4.1设置太阳能光伏系统节能判断表)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附录B 居住建筑节能判断文件增加了建筑物能耗计算软件的要求(B.5)B.5.1 建筑物能耗计算软件应使用统一的计算内核,并应具有以下功能:1 采用北京市统一的典型气象年数据;2 计算全年8760小时逐时负荷,计算建筑物累计耗热量指标和空调系统综合性能系数。住宅以户为单位作为一个建筑分区。B.5.2 、B.5.3、B.5.4条为建筑物能耗计算时的各种输入条件和相关规定。B.5.5条为建筑物累计耗热量指标计算方法,特别注意建筑物朝向修正系数ε1和建筑物南向窗墙面积比修正系数ε
2。B.5.6条为建筑物集中空调系统综合性能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水冷冷水机组,风冷冷水机组,地源热泵机组和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等四个系统)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附录C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资料性附录)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示例进行了大量的修改C.1 建筑材料热工计算参数(列举了常用的部分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参数及来源)C.2 围护结构非透光部位热工性能(包括外墙保温、屋面保温、内墙保温和楼板及顶棚保温的基本构造和传热系数)C.3 围护结构透光部位热工性能(包括常用玻璃、塑料窗、铝合金窗、铝木复合窗(按受力杆件为铝合金或木材)、玻纤增强聚氨酯窗、玻璃钢窗的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注:本节所列的外窗均为标准窗,框玻比为0.3~0.35,小尺寸的外窗性能按此标准配置可允许不满足传热系数的要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附录D 管道和设备绝热层最小厚度和最小热阻与公建节能设计标准取同附录E 太阳能生活热水和光伏发电相关计算增加了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热损比μ和太阳能有效利用率 ηr)的相关计算增加了光伏发电量的相关计算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