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赏析 | 坦噶尼喀湖畔,非洲布隆迪布隆迪的概况”布隆迪(旧名“乌隆迪”,国名均源自境内的隆迪人)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rundi),是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的一个内陆国。该国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 湖,总面积约为2.78万平方千米,(经济)首都布琼布拉(政治首都基特加)。注意,赤道是通过地心,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即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的半径为6378.2千米,周长为40075.02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是南半球、北半球的分界线,更是划分纬度的基线(纬度为0°)。布隆迪的自然”布隆迪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地势西高 东低,大部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布琼布拉市东南的埃哈峰,海拔2670米)。布隆迪西缘属于东非大裂谷西支,坦噶尼喀湖 位于布隆迪西南部边境(平均水深700米,最深处达1455米,是仅次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大深水湖)。注意,坦噶尼喀湖(另有“坦 噶尼喀”是指坦桑尼亚的大陆部分),位于刚果(金)、坦桑尼亚、布隆迪和赞比亚接界处,总面积3.29万平方千米,是由断层陷落形成(地处 东非大裂谷西支南端)。该湖面海拔773米,湖形狭长,入湖的河流主要有马拉加拉西河、鲁济济河、卡兰博河等,而湖水唯一的出口是卢库加河 。布隆迪境内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西部湖滨与河谷及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高原高山属热带山地气候——所谓“热带山地气候”,是处于热 带地区,而受山地影响,较为凉爽的一类小气候)。当地的年均温为20—24℃,年均降雨量为1000-1600毫米(2—5月为大雨季, 9—11月为小雨季)。布隆迪的历史”布隆迪是东非古国,17世纪以前就建立了封建王国(乌隆迪王国)。1890年,被德国侵占后,连同卢 安达(今卢旺达)合并组成卢安达—乌隆迪殖民地,成为德属东非的一部分。一战后(1922年),成为比利时委任统治地。二战后(1946) 年,联合国将布交由比利时“托管”。1959年,乌隆迪与卢旺达分开。1962年7月1日宣布独立,成立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 日,布隆迪发生政变,废黜国王而成立布隆迪共和国。1976年11月1日,布国内再次发动政变成立布隆迪第二共和国。1987年9月3日, 皮埃尔·布约亚政变上台就任总统,成立第三共和国。布隆迪的社经”布隆迪的总人口约1260万,主要由胡图(84%)、图西(15%)和特 瓦(1%)三个民族组成。布的官方语言为基隆迪语(国语)和法语,通用基隆迪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61%)和基督教新教(24%)。20 21年,布隆迪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284.6美元。布隆迪战争频仍,局势动荡,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之一(其发展经济的困难在于国家小,人口多,局势乱,资源贫乏,无出海口)。该国为农牧业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发展极不稳定——主要有玉米、大米、豆类、薯类、芭蕉等作物。此外,当地工业基础薄弱,均为中小企业(啤酒业是布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工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