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散文】读“书”说“书”
2023-01-13 | 阅:  转:  |  分享 
  
【散文】读“书”说“书”文/子曰诗云 昨天,在网上下载了好多电子书。退休之后,时间变得宽裕起来,读书本是我所爱,现在时间一多,就把一直想读的
书下载到电脑里,把电脑装备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大,却丰富得不亚于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名家经典,天文地理,
一应齐备。电子书仍然做成印刷成册的纸本书的模样。打开就可以一页页的翻看,如同我们在翻看一本纸张印刷的书,只要用鼠标一点,可以一页一
页地看,连续点击,就一页页的翻开,阅读,在现在书箱价格昂贵的情况下,不仅是读起来方便,而且也省下了不少买书的钱。 我一直是读书爱好
者。觉得书籍是宝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人的精神食粮,可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可以增加人的知识,常识,把人修养得有品位。年轻
的时候,喜欢书,可那时没有钱,看到好书,爱不释手,于是省下吃饭的钱,也要用来买书读。得到一本好书,读书读到忘我,到废寝忘食。因此没
少受到母亲的责备。 因为喜欢古典文学,对唐诗宋词犹其偏爱。文革那阵子,这些书就成了禁读的“毒草”而我却无法放弃,仍然喜欢读些古典的
文字。可读书却受到一些人的限制:要读有政治内容的,古典文学作品,就成了被排除的对象,可我喜欢。于是就把古典文学作品包上书皮,掩蔽一
下,因为爱不释手,也有走露的时候,好在年轻,还没有形成政治问题,革命要搞,读书也不可少。 成家了,要从小土房搬到砖房里,所有的家当
就是一手小推车,而书就占了半车,我和妻子搬到属于自己的徒有四壁的“家”里了,妻子取笑:我这不是嫁给你,是嫁给书了,这哪是搬家,这是
在搬书啊。我不管。有了自己的家,妈妈限制不了了;在自己的家里读书,别人也无权过问了,尽管生活再拮据,也一定要拿出一部分钱来买书读。
天天读书,常常读到子夜竟无倦意,妻子一觉醒来,看见我还伏在灯下:还看书呀,睡吧,你不上班?我这才不得不上床休息。总不能不上班嘛。
俗话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那时并不是所有的书才能买到,只有从有心人手里借读,有些书还是文革前的版本,没有再版,又渴望读,
手头又没有自己的书,特别喜欢的书,就动手抄。边抄,边读,边读边抄,积累下来,那手抄的书竟也有半人来高。穷搬家,一点儿不假。因为白手
起家,从小仓房,到小土房,东西越搬越少,可书却越搬越多,原本一箱书,已经搬成了二十几箱。因为有书,因为书多,就希望有一个书房,有书
架,把那些自己喜爱的书放上去,取读也方便。以前因为条件太差,书房一直是个梦。直到最后这次搬家,不仅仅有了书房,二十多个箱的书也上了
架。有的实在放不下了,不得不把它们束之高阁,放到了闲置的阁楼里。左右放在阁楼里,从最后那次搬家,那些书就已经积满了灰尘,极少问津:
因为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有了电子书。 最早的书,是刻在甲骨上的,后来是在青铜器上的,再后是竹简上的,再再后来是在绢、帛上的,纸张出
现了,这才有了我们知道的书。我记得书的本意,并不是书本,而是“写”书是个动词,所以我们说“书写”是两个近义动词的合成。繁体字这个“
書”就是个象形字,只是后来出现了印刷成本的载有文章的纸质印刷品称之为书,而今的电子书,就边载体也有了变化,但仍然称这为书,已经不是
书的本意了。 无论是纸质载体,还是什么其他介质的载体,都离不开用文字方式的表达。所以读书的人,对于书是什么样的介质已经不怎么在意,
在意的是内容。我们说读书,也并不是去读那个纸本,而是纸本里的内容,一个没有内容的,就是什么本也不会称之为书的,只是本而已。
献花(0)
+1
(本文系子曰诗云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