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代战争观赏指南》2.doc
2023-01-14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城战



第一节:城墙外的战争



我到过中国很多地方,见到过很多城墙,比如西安、平遥、南京等城市的城墙,还见到过很多寨墙,比如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陕西的党家村寨墙,这些城墙和寨墙普遍高大坚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一代代人在苦心经营这些城墙,把这些城墙作为了安定生活和丰衣足食的保障。然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烽火不断,战火绵延,战争总在围绕着这些城墙而展开,一些人把胜利和成功寄托在这些黑魆魆的屹立不倒的城墙上,而另一些却因为城墙的陷落而血流遍体尸骨无存。

  中国古代战争,最多的就是关于城墙的战争。



  在古代,任何一个战将都必须深入研究城墙。研究城墙,不是研究那些被岁月熏染得黑黝黝的砖头,而是研究围绕城墙设置的各种机关。城墙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只要有城墙,就会有机关。这就像只要是鲜活的躯体,就会有血液流动一样。机关之于城墙,就像血液之于身体一样。攻陷城墙,其实就是攻陷这些机关。

  那么,城墙都有哪些机关?



  古代战争可以分为四类:战、御、攻、守。战和御指的是野战,攻和守指的是城战。

  在遥远的远古时代,战争都发生在茫茫无际的旷野,比如黄帝灭蚩尤的涿鹿之战,周武王灭商纣的牧野之战。涿鹿是今天的河北张家口,牧野是今天的河南新乡。那时候的战争都是在辽阔无际的旷野上进行,双方士兵就像好莱坞电影《角斗士》和《特洛伊》中的场景,裁判说预备——起,双方就拼命扑打在一起,撕扯在一起,这种情景很像今天的篮球足球比赛。也很有可能今天的篮球足球比赛,就是脱胎于远古战争。

  中学语文课本上选入的《曹刿论战》,写的是春秋时期齐鲁之间的一场战役,战争的场景,和好莱坞影片中的场景很相似。“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时候的作战,也还是面对面交战,一二三,开始。于是双方就开始打起来。



  但是,进入战国后,形势就不同了。我们发现战国时代的很多重大战役,几乎都是围绕城池展开。桂陵之战、邯郸之战、长平之战、郢都之战……无不是如此。在战国以前,战争一般是在旷野展开,而战国之后,很多战争都是围绕城池进行。所以,要打胜仗,必须研究城墙。

  先说守方。防守的一方倾尽心机,制造了种种防守的机关,从外到内依次有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护城壕或者护城河、羊马墙、城墙、城门、女墙,另外还有望楼和地听。这种种机关,层层罗列,每一道都非常难以逾越和穿过,所以,要能够攻占城池,非常困难。就连孙武这样空前绝后的大军事家,也说了“攻城为下”的话,意思是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攻城。

  这些与守御有关的这种种机关,又起着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连孙武都不愿意攻打城池?



  防守大师墨子写了一本书叫《备城门》,据《备城门》记载,守城的工具一般有十四种,分别是:渠答、籍车、行栈、行楼、斫、桔槔、连梃、长斧、长锥、长锄、钩钜、飞冲、悬梁、批屈。这些工具分别用来对付不同的攻城方法。

  渠答就是铁蒺藜,铁蒺藜是在铁球上连接不同方向的铁钉,用来攻击攻城者。籍车就是投石机,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头抛掷到攻城的人群中;在电影《指环王3》中,能够看到籍车,当时半兽人攻打甘道夫坚守的刚铎王国,守城者就把籍车搬出来,把巨大的石头扔到城下,差点砸中了半兽人的指挥官。行栈和行楼都是用来阻挡爬城者的工具。斫、长斧、长锥、长锄,都是兵器。桔槔是汲水设备,用来对抗敌军放水淹城。连梃类似于二节棍,前面短,后面长,有的地方叫连枷,可以攻击爬上城墙而还没有翻越女儿墙的敌人。飞冲是冲车,用来阻挡被破坏的城门。钩钜、悬梁、批屈,现在已经不知道是什么守城工具。

以上所说,都是城墙上的守城工具。

墨子生活在先秦时代,这些器械都很原始,到了唐宋时期,守城器械已经大大更新,主要有这些。

首先是各种擂石。

敌人沿着云梯来攻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云梯砸坏,云梯和人都会掉落城外。

用什么砸?用擂石。

擂石分好多种,木擂、石擂、砖擂、泥擂,作用都是一样的,抱起来沿着城墙边缘丢下去就行了,既可以击砸敌人,又可能砸毁云梯。

擂石是最常见的城墙防御武器。而各种擂中,最变态的是夜叉擂。

夜叉擂,是在一根木柱上钉满铁钉,木柱两边装有铁环,铁环用绳子系着,可以上下滚动。敌人来攻城时,把夜叉擂放下去,两个守城的人拉着绳索,凡是木柱滚过的地方,一片血肉模糊。

布幔,相当于露天电影放映的银幕,横挂在城墙外,用以阻挡城下射来的箭镞和石头。

行炉,又是一种异常变态的武器。它是一种融化铁液的特制炉,内盛炽热铁液,等到敌人攻城时,就把铁液泼洒在敌群中。这种武器,想起来都恐怖。

游火铁箱,铁箱里有火源,还有油脂松蜡之类,用绳索放下来,烧灼挖掘城墙的敌人。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种更不可思议的武器,是灰杂糠秕。

灰杂糠秕,就是在石灰中掺杂糠秕之类细小的轻物,顺风于城墙上扬抛,封迷敌人眼睛,让敌人不敢抬头仰攻。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看出来,为了守城,各种匪夷所思的方法都用上了。



那么在城外,攻城一方是如何运用设施和工具攻城的?



想要攻打一座城池,攻方最先遇到的是鹿角木。

鹿角木是攻方需要攻破的第一道屏障。

最早的鹿角木,就是经过修剪的树枝,一半埋在地上,一半露出地面。后来,有了锯子,就制作出了专门的鹿角木。

鹿角木,是为了阻挡敌方突袭和偷袭的,最主要是为了阻挡敌方的骑兵。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爆发了无数次战争。无论哪一方的军队安营扎寨,都要先在营寨外埋设鹿角木。



  鹿角木后有陷马坑,陷马坑后有拒马枪,拒马枪后有护城河,护城河后有羊马墙。羊马墙是阻止渡过护城河的士兵靠近城墙的设施,羊马墙的墙头上一般会安装尖利的铁器和石块,用来阻挡敌军翻越。羊马墙后有城墙,城墙后有女墙。女墙又叫女儿墙,这个称呼现在还用,也是为了阻挡翻越的,建在城墙上。不明白古人为什么把建在城墙下的矮墙,叫做羊马墙;而把建在城墙上的矮墙,叫做女儿墙。同样都是墙,站立的位置不一样,名称都不一样了;同样的一个人,坐在不同的职位上,人们对他的态度也不一样了。

  女儿墙之后是望楼。其实,只要翻过了女儿墙,城池就等于被攻陷了。望楼是一座高塔,用来瞭望城外敌军动态的,以便守城一方做好部署。

  望楼的下面,则是地听,地听是一种特殊设置,专门用来防备敌军挖地道偷袭。

  要防备敌军开展地道战,望楼要和地听结合起来。站在望楼上,一旦发现远方土层增高,或者河水变浑,那就说明敌人在挖地道。这时候,就需要沿着城墙向下挖掘,一般是需要挖到护城河水位三尺以下的地方,就可以停止,然后把水瓮放在挖好的坑里,水瓮用薄牛皮蒙住,通过水瓮里的回音,能够判断出敌人挖地道的深度和方位。

  判断了方位后,守城一方也挖掘地道,截击对方。一旦对方的地道露出通道口,马上点燃艾蒿,拉动风车向里灌烟;或者把一种叫做塞门刀车的武器放在通道口,让敌人无法穿行。塞门刀车,顾名思义,朝向地道的一方全是锋利的刀刃,可以堵住地道口。

  攻城守城的武器和设施,相当复杂,这只是最基本的。



献花(0)
+1
(本文系青田痴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