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名迹里的皑皑白雪与众生百态02
2023-01-14 | 阅:  转:  |  分享 
  
名迹里的皑皑白雪与众生百态清? 华嵒 ? 《天山积雪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老驼寒齧三更月,残雪新开一雁天。”与《天山积雪图》画意有相似之
处的是画家作于六十五岁的《寒驼残雪图》轴,图绘天寒地冻、晓月高悬的雪夜,一旅者与驼露宿山路的景象。画面以对角线分割,右下为该画主体
即人与驼。在雪山脚下寒林枯树旁,一枯瘦的双峰驼正低头啮雪,帐篷中一人向外观望。作者用寥寥数笔简练地绘出帐篷的圆形;人物高鼻、卷发、
胡须浓密,似西域人;骆驼以线勾出后稍加晕染,驼骨微露,双目圆睁,神情专著,充分显示出华嵒减笔画的深厚功力。左上以淡墨染底表示雪夜的
阴霾,以浓墨勾出一弯残月与孤雁,这与下部留白所表示的残雪形成对照,视觉反差强烈,由此可以看出华嵒驾驭画面的高超能力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清? 华喦? 《寒驼残雪图》轴 ? 纸本 设色 ? 故宫博物院藏 雪中山水 北宋山水尤推崇荒寒的意境。文人与画家们对萧寒、淡泊意
境的追求,也使得雪景山水成为常见的题材。 比如单单在画家李成笔下,便有不少幅雪景寒林图。他的画中烟林清旷、气象萧疏,《群峰霁雪图》
中以墨色渲染的天空,更衬托出雪峰特有的素洁孤傲之神态。宋 李成 《群峰霁雪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李成之后,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王
诜在其基础上也卓有成就。他们的雪景山水造境深远,且状物生动。比如在王诜《渔村小雪图》卷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
,溪岸渔艇,峰回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
逸生活的雅致情怀。 此图是王诜师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图中山石勾皴纯用侧锋短笔,边缘轮廓采用“破墨法”,在勾勒之后用清水向内化开
,墨色轻淡。寒林长松则用中锋浓墨,从而突出表现了其凌寒不凋的高贵品格。为了表现积雪,除山峦留白外,作者还在峰顶、树杈、沙脚施以白粉
。为了表现雪后阳光,作者又于树头、苇尖略染金粉,在通幅水墨之中吸收了唐以来金碧山水的画法,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北
宋时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主旨,以娴熟的技法写“词人墨卿难状之景”,正是“诗画一律”的典范作品。北宋? 王诜? 《
渔村小雪图》卷?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李成、郭熙与王诜对雪景山水的刻画细致入微,那么范宽笔下的雪景则以一种概括的笔墨呈
现:冬日老树笔法简约,积雪峰峦更有雄伟挺拔之感。 如《雪山萧寺图》轴林峦积雪,万木具凋,寒气逼人。小径蜿蜒,幽谷深邃处寺宇森列。幅
中枯树偃仰稀疏,树干矗立,坚硬如铁,枝丫四出,挺如剑戟,画法至为苍古。旧传此幅出自范宽手笔。诗塘见王铎评此画云:画之博大奇奥,气骨
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蕴雄迈,允为古今第一。宋? 范宽? 《雪山萧寺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也有学者认为,虽然诗塘王
铎的题跋称此画出自范宽之手,然本幅无款印,笔墨亦与范氏不类,应为后人所为。范宽(10-11世纪),陕西华原人。本名中正,字仲立。性
宽厚有大度,时人称为范宽。山水师李成、荆浩,但自立新法,为北宋初年的山水画大家。宋? 范宽? 《雪山萧寺图》轴(局部)?? 到了宋
徽宗时,复古思想兴盛,雪景山水的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离开了郭熙等人的自然风格而师法荆浩。比如徽宗的《雪江归棹图》卷中山石的画法
与之相似。《雪江归棹图》卷是一幅描绘冬日雪景的山水画,画面起首远山平缓,进入中段以后,山势渐渐高耸,转而趋于平缓,整幅画面富有高低
错落的节奏感,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坐于舟船中,沿江眺望窗外时时变换的景色,充分展示了长卷绘画的特点和魅力。宋? 赵佶? 《雪江归棹
图》卷?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在流传至今的宋代描绘雪景的书画中,宋人《溪山暮雪》轴的标题来自清宫目录《石渠宝笈.续编》,画家
已不可考,然从风格来看,应属十二世纪初画院之作品。画中安排与范宽《谿山行旅》图颇有关连,除前中后三景清晰分割外,山体亦占画面三分之
二,但已不再营造壮硕之感,而代之以亲切与祥和。虽为雪景,但却生机处处。前景中以细线画出之低首荷担旅人,小笔点出之戏水禽鸟等细节,皆
引人注目。中景精致的云烟雾气处理,正刻意针对日暮之际;也可与当时画论对此之关怀相呼应。本幅造意之精,构景之妙,可称独至。而笔墨细腻
,烘染妥帖,尤足以称其意云。宋人 《溪山暮雪》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幅传为唐人所作,有学者断定其为南宋装饰画的《京畿瑞雪图》
纨扇,绘雪景楼阁,山水重青绿敷色,画法古拙,明显带有所谓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与故宫收藏的另外两件传为唐人的楼阁作品《
宫苑图》卷、《九成避暑图》页画风相近,并都曾被题为李思训作。 据介绍,这三幅画在清代以前均未见着录,也缺乏早期的收藏印记和题跋作为
断代的佐证,而且目前尚无公认的唐代同类作品可资比较,因此,不能仅仅以其勾勒填色为主的质朴画法和追求简古的生拙风格便简单地断定为唐人
作品。也正因为缺乏断代依据,这三件作品的时代归属在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有学者将画面中建筑装饰的细部,如:琉璃瓦、格子门、木牌坊和
斗拱的形制作为“详辨古今之物,商较土风之宜”的有力物证,认为这三幅画所表现的建筑群非唐非宋,进而得出结论,断定它们不是唐人的作品,而是南宋“临安以外地区或民间画家所绘的装饰画”。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